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通用16篇)

导读:这篇文章给大家推荐16篇关于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汽车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汽车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安全性能的提升、交通拥堵的缓解、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等。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篇1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关键词】汽车后市场 检测与维修 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09-02

据市场调研显示,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很快,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保有量的国家。据业内预测,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亿辆,给汽车后市场带来了许多商机。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检测维修与保养是汽车后市场最重要的服务项目之一。

一、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学术型(理论型)人才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技能学习和训练,难以适合汽车后市场开展检测与维修服务的需求,因而在汽车后市场从事检测与维修服务的人员主要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健全,目前来自中职和高职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人员的主力军。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突出,有较娴熟的专业技能,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和技术研发及应用能力,导致其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在汽车新技术、新技能日新月异的今天,他们难以从理论、技术和管理等层面去分析并解决汽车检测维修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是汽车后市场企业难以升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与高职专科培养“能用为度、实用为本”的岗位技能型人才以及普通本科培养的理论型、学术型人才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人才类型。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工程实践、管理才能等方面均兼备的“德为先,懂技术、精技能、通应用,会服务、擅管理”的优秀复合型人才,他们能将汽车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应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有着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第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上佳的服务和管理意识,在工作中勇于担当,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经受挫折与失败。对经济、社会、历史、心理以及政治、法律法规、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等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第二,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丰富的拓展知识。除具备汽车专业方面的知识外,学生对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保险、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也应有所了解或熟悉,才有利于适应更多的专业岗位群,为今后向管理岗位转型发展奠定基础。第三,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即具备汽车拆卸与组装、性能检测等专业基础能力;具备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汽车维修工艺编制、汽车维修质量监控等专业核心能力;具备汽车技术培训、汽车维修组织管理等专业拓展能力。具备良好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及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并拓展开发新技术、新技能的能力;能根据具备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并结合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已掌握的新技术或新技能进行二次开发,并应用到汽车的检测与维修工作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一)具体的培养措施

1.实现本科学校、高职院校、汽车后市场企业三方主体联合培养。目前国家正引导1999年以后升格或新建的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对于上述本科院校而言,其在专业理论教学、科技研发方面有优势,但他们多数缺乏职业教育的经历,尤其是实践教学和系统的技能培养方面明显较弱。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师资、系统的技能培养等方面有优势,但在专业理论教学和科技研发方面的欠缺相对明显。汽车后市场企业虽然没有人才培养的背景,但其在设备、顶岗实习、就业及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目前我国应用本科人才培养体系还不成熟的情形下,探索本科学校、高职院校、汽车后市场企业三方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可以有效实现三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培养符合行业用人标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关推荐:新能源汽车论文

2.制定考虑“一个核心”和“四个统筹”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决定人才培养成败的核心因素,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重点考虑“一个核心”和“四个统筹”。“一个核心”即应在工作岗位能力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以专业技术和技能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四个统筹”包括:一是统筹重构课程体系。统筹公共课与专业课程,打通两类课程的联系,使毕业生既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人文素质,也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具备娴熟的专业技术及专业技能研发和应用能力。二是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理地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以区别于高职专科“轻理论,重技能”的培养,也区别于普通本科“重理论,轻技能”的培养,为学生“文武双全”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社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与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四是统筹人才培养的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使合作的各方实现共赢。这样院校方就能实现人才的培养、师资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企业方则能得到符合行业标准要求的人才,降低其人才引进及培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其升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重构课程体系与选用合适的教材。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最终集中反映在课程体系和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因而课程体系及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根据学生必须具备的人文素质、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系统地规划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拓展)课程及实践课程等模块化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使各模块化课程之间有机衔接,相辅相成,构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必须重点对若干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建设。

据了解,目前所出版的教材中,大多都定位在研究型本科教材,或者高职技术技能型教材。研究型本科教材存在知识内容多、理论深、实践内容缺乏等问题,而高职教材又存在理论知识深度和广度不够的问题,适用于应用型本科的教材较少。因此,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人才培养目标,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地编写校本教材并真正投入使用。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系统的汽车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对师资队伍的基本要求,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要有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技术研发与实际应用能力,能带领学生进行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维修技术研发,将研发成果转化成实用技术并应用于日常生产中。

在目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完善的形势下,能同时具备上述素质和能力的教师仍然很少,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应实现多主体联合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理论教学和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发挥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工程实践及工程技术应用的特长。

5.建设实训基地,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和生产程序等要求建立校内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学生为主体承接真实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业务,培养他们的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待学生具备了汽车检测维修的基础能力和核心能力后,组织学生到企业的真实生产车间开展顶岗实习,着力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综合运用能力。

6.加强校园文化的熏陶。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可通过设立宣传栏、建设汽车文化园区等营造汽车文化氛围,使学生尽早适应汽车企业文化、企业工作环境,增强对汽车维修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自觉努力学习。通过组建汽车爱好者协会等各类学生汽车社团组织,开展与汽车企业文化有关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多的能力拓展锻炼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组织策划、协调管理等社会能力。

7.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团队,聘请来自汽车后市场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作为团队的重要成员。依照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关键环节进行督导,按年度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及个人进行反馈并提出意见或建议,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开展。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人才培养模式的修正

1.向毕业生及企业征求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待毕业生工作半年至一年后,组织专业教师和教学督导团队成员联合深入毕业生工作一线,向毕业生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重点关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与现工作岗位的对口程度及对现工作的适应情况,征求他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技术技能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企业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对毕业生的满意度等,重点是征求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2.修正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毕业生及企业的反馈意见,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调整或修正,实现良好的“闭环”系统,形成人才培养更完善的动态调整机制,使人才培养的质量更贴近社会和市场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汽车后市场检测与维修人才的从业状况,分析了汽车检测与维修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当是“德为先,懂技术、精技能、通应用,会服务、擅管理”的优秀复合型人才,并针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主体的构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重构与教材选用、师资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毕业生跟踪及人才培养模式修正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可以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正.当前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分[J].科学研究,2011(3)

[2]普林林.应用型本科教育解构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9(27)

[3]谭德荣,董恩国.汽车服务工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篇2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节能汽车概念的提出和应用推广已经初具规模;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一直以来汽车制造业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汽车行业与当前人们环保生态理念形成同步统一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指明道路。接下来本文将对节能汽车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进行一定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节能汽车;绿色汽车;制造技术

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一直以来汽车制造业所具有的体系巨大,与之相关联的产业规模数量较大的特点极为突出,而汽车制造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同时汽车制造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注重其整体的生态节能性改善便显得极为必要。

1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内容分析

随着节能汽车概念的提出和推广,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也得以高速发展。从现实角度出发来看,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部分现代汽车制造企业所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术类型。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是确保汽车制造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其本身所具有的低碳环保优势极为明显。总体来看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即从汽车设计、制造、运行全过程都可表现出高效的生态环保特性,最大限度降低汽车制造以及运行期间对周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看,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可逐步的对汽车制造企业汽车制造流程以及制造工艺进行相应转变,以使整个汽车制造企业产业链能够得到全面优化,确保整体资源配置合理性充分得以展现,继而形成全过程低碳环保汽车生产制造模式,为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原则目标

2.1避免环境污染状况发生

技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原则目标,即避免汽车制造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要突出汽车整体节能减排功能实效性。结合实际来看当前空中大多数污染物基本都与汽车尾气排放有着直接关系,而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可保障汽车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明确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物往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来体现,虽然其排放气体内部所含有毒属性较为多样性,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所占排放成分最大,其不仅对大气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更对人们生理健康以及植物生长带来一定危害,而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则可通过设计制造符合当前绿色生态标准需求的汽车,确保其尾气内有害气体含量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损害。比如加强汽车电动机功效性和生态性,或在汽车尾气位置处做尾气过滤装置设置等,使汽车尾气能够达到相关绿色标准排放指标[1]。

2.2突出节能减排功能

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必须突出节能减排功能,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袤,整体资源也相对较为丰富。但大部分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范畴,随时间推移相应资源使用量增加便会导致其资源储蓄量减少,而汽车生产制造本身便是一项要耗费极多资源的产业,如果只是持续的进行资源所需必然会导致生态失衡,因此随着汽车数量增多,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必须要做好对节能和减排功能的合理划分,明确汽车节能减排性是其后续生产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这也是我国社会资源能够得到保障的关键。以此使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效果能够完全达到预期。

3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实践

3.1汽车制造工艺的绿色改造

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实践,在汽车制造工艺的绿色改造上主要是以当前部分汽车汽油机选取涡轮增压直喷方法来体现,这个过程中相应设计者以及制造人员可直接将汽油器做涡轮增压直喷设置,在保障其动力功效不会发生变化基础上,最大限度降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继而达到全面提高汽油机能源使用率。从目前我国部分汽车企业所采用此工艺方法实践成效来看,使用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汽车较之普通工艺制造汽车年燃油消耗可减少五分之一,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之普通工艺制造汽车降低百分之七十。

3.2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材料的绿色生态性

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实践期间,要针对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材料进行全方位的绿色生态设置,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车身结构的绿色生态性,以节能为前提对绿色车身尽量采取轻量化材料,来使其操作便捷性得以有效展现,同时在保障车辆使用质量性能基础上,全面降低车身自重达到降耗节能的目的。我国汽车车身所用轻量化材料利用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也无法确保其最终安装制作效果,因此针对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中的车身材料设计、制作、安装等必须配合完整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方案完成相应生产工作。

3.2.1绿色汽车车身材料制造技术

目前我国汽车车身制造材料,主要是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来体现,其主要是通过将纤维浸润至树脂中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半固化态材料;之后再采取手工方式进行积层处理,处理结束后做干燥设置,在利用成型技术配合热压罐加固化方式确保其材料机械强度能够完全达标。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车身材料在储存以及运输时必须在低温以下进行;与此同时在相应汽车碳纤维复合车身材料制作期间,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应树脂用量做反复校核,明确其配比准确性后在实际实践期间进行全程控制,避免气泡产生同时,对其厚度均匀度以及材料轻薄质量必须进行实时分析,并对最后成型材料力学性能要做至少两次以上的测试。从环保角度出发来看。由此材料所构建绿色汽车产品,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挥发物对人体侵害,确保制造过程中人工以及机械生产的高效性;从成本层面出发这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结构件的质量较轻,可适用于多种不同车型,整体经济性相对较高;因此其能够在保障车体强度性能完全达标的基础上,使其生态节能特点完全达到预期[2]。

3.2.2汽车零部件材料制造技术

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实践,体现在汽车零部件材料制造上时,主要从其功能结构特性角度出发做相应改进完善,比如汽车采用发动机基本是以绝热发动机、高强度合金制造涡轮增压式发动机、燃气发动机为主,而这些主流发动机本身虽然具有极强的运行效果,但燃烧温度最高只能达到八百摄氏度,这边使得其整体功效性无法完全得以发挥。针对这种现象,对其结构零部件材质进行改换,选取陶瓷材料来全面提升其动机热效率,确保燃烧温度能够超过八百摄氏度,最大限度发挥汽车整体功效性同时,借助陶瓷较低的密度性来确保此期间不会对区域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其实践过程主要是利用净成型方式将陶瓷粉做粉末冶金设置,按照注塑成型工艺,确保陶瓷分泌可通过注射成为各种形状结构复杂汽车零部件,比如同步环制作等等,以此使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价值充分得以展现。4引入国外精密成形技术完善我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体系目前我国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其整体起步较晚,因此与国际发达国家汽车绿色制造技术相比,尤其在精密成形制造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注重对国外精密成形技术的合理引进和高效引入便显得极为重要。比如现今西方部分汽车制造发达国家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所采用锻件技术极为普遍且已经有部分汽车企业企业开始向近净成形过度,而这种近净成形技术本身精密度极高,其原理是在利用冷热温锻技术对零部件做近净成形设置,以此来确保钢材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得以全面提升,继而促进整个汽车制造效率,有效降低制造过程成本消耗。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我国汽车制造过程中,即使落实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但整个制造过程中整体耗材以及耗能性虽然较之传统制造工艺有明显降低,但与发达国家汽车制造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整个制造效率有限,使得整体制造成本相对较难控制。与此同时虽然目前我国部分汽车制造企业已普遍引入

锻件技术,但在实际实践期间所生产锻件质量达标率仍然较差;因此注重对国外精密成型技术的引入,必须以技术工艺操作与设备功能对应的方式,设置合理引入方案,以此使我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体系可以得到不断改进完善,使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质量满足当前时代发展要求[3]。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主要以汽车制造工艺的绿色改造、汽车车身及零部件材料的绿色生态性来体现,与此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来引入国外精密成形技术,使我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体系得到实时完善,是我国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升进步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黄金红.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34):116.

[2]吴嘉楠,曾祥鸣,张玄晔.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32):129.

[3]陈长年.节能汽车的绿色汽车制造技术[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04):41-44.

 

篇3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汽车类专业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对接研究

贯通汽车类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需要。文章深入分析了汽车类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等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且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汽车专业

前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要求办好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发展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大力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完善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等[1]。这就标志着,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那就是形成以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学位型研究生教育学历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届时当前全国的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学历提升和能力拓展就需要和转型来的6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2]。但是目前不同专业之间在在对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

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世界汽车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正在出现上游不足,下游过剩的尴尬局面。因此打通汽车类专业高职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接问题,对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系统化和人才培养的层次化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 对接的必要性

1.1 产业发展的需要

打通汽车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的对接问题,可以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输送更多优秀生源以适应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汽车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具有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并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 人才发展的需要

打通汽车类专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对接问题,既可以满足相关专业学生对于延长学历教育的客观需求,也可以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衔接与提高具有现实的推动意义。

1.3 教育系统化的需要

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划高职专业与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有效衔接,可以打通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立交桥,有助于形成中职、高职、本科以及专业硕士的完整人才培养链条,构建完整、科学、有吸引力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3]。

2 对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目前情况的分析,汽车类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接的核心问题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不明,具体形式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实际上这也是目前所有学科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对接的普遍性问题[4,5]。

2.1 办学定位不明

现阶段我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都从普通本科院校转型而来,但是在长期的普通本科办学思维模式下不可能立刻适应应用型教育的需要。

车辆工程等普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汽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并且具有创新思想的的科技应用性人才,能够从事汽车开发与设计、生产制造、技术管理、试验及科学研究的专业技术人才。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汽车相关企业的生产管理、维修技术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岗位,即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所以,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从事汽车行业研究等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从事为行业发展谋求直接利益的规划、决策、设计的工程型人才。应用型本科培养在汽车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它们在定位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但是现阶段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来自原来的多学科性大学,在传统思维的驱使下造成了其既希望在学术理论方面有所建树,又显得力不从心;既希望在技术技能方面取得成就,又显得心有不甘,所以在自身定位方面还存在问题。

2.2 人才培养模式守旧

当前汽车类专业在衔接过程中普遍采用3年高职加2年本科的学制模式。高职阶段都是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到了本科阶段却认为学生在高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技能基础,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潜力,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所以又采用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的素质教育模式。两个层次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造成教学上的混乱和培养质量的下降。因此车辆工程和汽车技术服务工程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充分调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行业发展特点,在强化和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独立解决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问题的能力。

2.3 课程体系衔接不当

车辆工程和汽车技术服务工程等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上还是按照学科逻辑组织课程,根据知识组织系统性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知识,已经严重不适合学生对知识机构的需要。另外还存在人才培养目标错位、课程标准差异等现实问题,导致开设的课程内容有部分重叠,课程体系和实训体系也有脱节和重复现象,不仅耽误教学时间,更影响学生学习热情。所以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都应围绕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来设计一体化课程,既要避免课程设置的重复问题,又要注意课程设置和衔接的层次性,强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在课程顺序上打破传统的旧格式,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交替进行,有些课程可以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有些课程也可以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

2.4 教学方法落后

车辆工程和汽车技术服务工程等应用型本科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还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和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欠缺。本科院校的老师大多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工科毕业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并且这些老师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都是世人眼中的优等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都比较强,所以在思想上会认为自己的学生应该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形象思维却比较强,面对这样的学生就要求老师首先转变思想,积极的采用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先进的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为长期的不重视实践教学,现在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条件已经远远落后于高职院校,所以既要大量购置适合需要的实验实训设备,又要大力培养实验实训教师,还得积极联合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尽快构建形成与高职实践教学既有差异性又有递进性的专业理论和应用能力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解决办法

3.1 加强现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应用类本科学校,鼓励其与高等职业学校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所以,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首先要明确定位[5]。

针对汽车类专业,在定位明确的基础上需要强化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3.2 优秀高职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包括思想理念等软件的转变,还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等硬件的建设,不可能一撮而就。选择部分优秀高职院校升格为本科,与原有的本科院校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另外,也可以为原有本科院校转型在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课程体系设置、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细节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尽快实现原有本科院校的成功转型。

[1] 伍鹏,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15.6.

[2] 马金花.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分段式培养人才的研究.广州化工. 2015.11.

[3] 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职教论坛.2013.2.

[4] 檀祝平.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试点问题的再思考.职教论坛.2014.4.

[5] 鲁武霞.高技能人才规格提升的困境及突破——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视角.中国高教研究.2013.12.

 

篇4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本科院校汽车专业英语兴趣导向教学法探究

摘 要: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与汽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掌握与汽车相关的专业英语。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进行汽车新技术的学习是必然要与国外进行交流,因此提升汽车专业英语的能力显然非常必要。但是目前来说,本科院校的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想要更好的提升本科院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则需要基于兴趣导向进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究。

关键词:本科院校 汽车专业英语 兴趣导向 教学研究

A Probe into the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of Automotive English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ang Jing,Li Xianzhe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automotive technology, automotive students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must not only master automotive-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ut also automotive-related professional English. Moreover, und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municate with foreign countries to learn new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Therefore, it is obviously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English. Bu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bi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If you want to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undergraduate colleges, you need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English based on interest-oriented.

Key words:undergraduate colleges, automotive professional English, interest-oriented, teaching research

1 引言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不断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了,这就使得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在快速的增长,同时汽车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但是考虑到民众在购买汽车的时候,大部分都会优先选择外国品牌,因此对于汽车专业的人才来说,想要在汽车行业中发展,拥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本科院校想要为汽车行业输送更为优质的人才,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汽车专业英语。本文将会根据汽车专业英语的内涵、教学现状问题为基础,进行汽车专业英语兴趣导向教学法探究。

2 汽车专业英语的内涵

2.1 汽车专业英语的介绍

在1964年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一书中就系统的提出了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概念,也就是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阐述的内容是: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决定英语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门学科主要出现在二战之后,由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应用语言学家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理念。而我国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运用,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通用英语已经不能够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因此才将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了一门学科,并衍生出:计算机英语、法律英语、航海英语等等,其中汽车英语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部分。

而在本科院校进行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主要的培养目的,就是去培养学生对于汽车专业英语资料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在阅读外国汽车相关资料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学习其中知识点。汽车专业英语相对于普通的英语来说,既拥有普通英语的共性,也存在汽车英语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时候,对于学生所拥有的普通英语能力与汽车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

2.2 汽车专业英语的特点

在进行汽车专业英语学习的时候,会较为讲究其中的专业逻辑性、思维严谨性和条理清晰性。所以相对于通用英语来说,汽车专业英语以汽车专业知识作为基础,兼备了通用英语的丰富词汇和灵活运用。

汽车专业英语的主要是对于汽车构造、汽车电路、汽车理论知识和相关先进技术的陈述表达方式进行学习,并不存在故事情节和对话语境,因此学生在学习汽车专业英语知识的时候,往往會感觉比较枯燥。再加上汽车专业英语的长难句很多,对于一些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就特别困难。

2.3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进口汽车进入了中国市场,而这些进口汽车的车辆部件、车辆功能、修车技术大部分都是用英文标识出来的。因此对于本科院校汽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在未来进入汽车行业后,必然要接触大量的英文汽车文献资料。所以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去提高学生拥有的汽车专业英语水平,加强学生的汽车专业应用应用能力非常必要。

 

篇5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应用型本科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探析

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各高校纷纷建设新能源汽车专业或方向,作为支撑专业发展的实验室建设也十分必要。本文就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建设简要进行了探析并给出了一些参考要素。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建设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017年4月,工信部及发改委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产业链日趋完善,新能源汽车将作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各级政府、各大汽车厂商、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新能源汽车将是石油紧缺时代汽车业发展的最终方向。认清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调整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重点,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铺平道路,以期望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关键技术的掌握和自主品牌的创造,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汽车产业在国际领域的弯道超车,这些都成为了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的紧要课题。

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据估计到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技术人员缺口超50万。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高校的新能源汽车专业及方向也都处于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满足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

2我校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目的及意义

我校是由吉利汽车集团创办的学校,吉利汽车集团是汽车研发、生产企业,我校建校的初衷也是为汽车企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学校自2014年升格为本科学校,由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专业为代表性专业。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或方向,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实训室,培养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技术人才。经过多方调研,目前用于教学的新能源汽车以北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车型为主。我校作为企业办学在实验实训室建设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可由吉利集团赞助实验车辆、设备工具、技术培训等,而我校在建设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过程中对吉利新能源汽车也会起到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同时也会为集团培养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生产以及车辆维护的专业人才。

3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和步骤

3.1企业、学校调研

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在正式建设之前要经过广泛充分的调研,例如已经开设新能源专业或方向的高校、主机厂、新能源汽车4s店、充电站等相关生产以及服务企业,只有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紧跟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以就业为导向,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岗位需求和专业要求,才能按照企业需求的专业能力建设相应的实验室,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进一步融合和探讨把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对于特定岗位设定实习机会,进行定向培养,这样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节省学校的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可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具备解决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期间直接接收到企业的评价和反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更快更好的上岗。

3.2课程建设

根据调研分析报告,开设对应岗位能力的相应课程,制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大纲、以及对应的实验项目、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课程考核方式等。课程标准应准确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所以必须要做到全面、准确、紧密结合岗位需求。另外要根据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编制相应的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依据课程标准,实验室指导书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实验报告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或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记录、分析,作为学习效果的检验。如果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也可以编制相应课程的教材并出版。课程相关的建设工作需由实验室管理者以及该专业相关的专业课教师共同制定完成,并请高校和企业专业共同论证后方可实施。

3.3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

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应为理实一体化实验室,除了必备的理论教学区外,需要着重设计和建设的就是实验教学区。实验教学区应科学规划,按照实验项目合理配置相应实验设备和工具。新能源汽车实验室主要的功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结构的学习、各总成之间的连接以及电路关系、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整车控制系统等。基于以上主要学习内容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内至少应具备4辆整车。可以在实验室实践教学区通过拆装一辆整车做成整车“爆炸图”,“爆炸图”可以用于结构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各零件及总成的相互位置关系,“爆炸图”有利于教学设备的管理,可以避免拆散件的丢失。另外,利用其中一輛整车做成整车教具,外接检测示教板,这样既可以明确电路走向,又可以通过连接着整车的示教板进行检测,数据是原车数据,又可避免对原车零件的损坏。另外两辆整车用作实车检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进行了一定课时量的实践训练之后再进行实车检测,以免由于操作不当对实车造成损坏。

3.4实验室文化及规章制度建设

一个功能完备、现代化的实验室在文化方面的和规章制度方面的建设与实验室其他方面的建设一样重要,这关系着实验室的使用效率、质量,是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的保障。具体包括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安全注意事项、指导教师工作守则、学生操作守则等,可以做成提示板挂在墙上明显位置进行提示提醒。另外,实验室还可挂上新能源汽车的零件结构原理图,对于实验室没有的车型也可以进行介绍,以便学生学习了解。

3.5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建成后,要根据实验室的定位实行目标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激励等手段,使实验室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效益,进而实现目标。围绕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明确实验室任务,编制实验室建设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专人负责实验室的运营和管理。实验室自身还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发挥实验室自身的潜能,通过为社会、行业或其他高校相关专业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也可适当收取费用,用于实验室的升级和持续建设改造。对于实验室内设备的管理、维护、借用、耗材、实验室开放时间等细节问题都应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加以保障。

4结语

新能源汽车实验室的建设要保证一定的先进性并能够持续升级改造,科学的规划投入,同时也必须跟上配套的课程建设,这样才能使实验室真正的发挥作用又不会在短时间内淘汰。通过实验室的建设配合专业建设,通过优化人次培养方案,同时构建出与之相符的课程体系,就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

 

篇6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本科独立学院汽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

1 建立高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只有合理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实验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改革顺利进行,实验教学的各种资源才能合理运用,示范中心的建设才能适应应用型、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汽车与交通工程实验中心主要是面向汽车、机械、电信学院学生服务的一个集合型实验教学平台,在管理体制上,由学校实验中心统筹,二级学院自主为主的进行实验室规划,实行校、院两级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了学校、学院、中心三级管理模式。中心可以对各专职人员、仪器设备、教学安排等方面实行集中管理和调配,优化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实行校、院、中心三级教学督导,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可有效监控各个实验环节的教学情况。

2 改革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我们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是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科学设计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我校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实验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安排上,将汽车专业的主干理论课程中的实验学时划分出来,开设《汽车实验学》课程,单独计算学分,分三个学期上课,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的保证。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在实验操作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在实验项目设计上,减少验证性实验的份量,增加综合性实验,积极鼓励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探索,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为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以竞赛促进汽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以大赛为契机加快实验实践教学的改革,技能大赛促进了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的改革,使其更加合理。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中心整合实验室场地资源,建成华广创新基地、华汽车队创新实验室,华广智能车队创新实验室、攀创空间等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技学术竞赛场所。创新基地以学生为本,以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促进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中心以学科竞赛为动力,以创新课题研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了大批学生投身于创新创业、科技竞赛等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飞思卡尔大赛、F1汽车方程式大赛、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多方位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指引下,本着联合创新、协同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则,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平台载体优势,学院与深圳风向标教学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合作,建成广东省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定期输送学生前往企业进行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实践,有效提升学生实践教学效果。

3 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本科独立学院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重点在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教师,关键在要有一批“双师型”教师,中心通过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中心人员的工作能力,达到“一专多能”的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实验教学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设立实验教师岗位,对符合条件的实验员,评定为实验教师,负责实验课程的理论讲解,通过对实验教学队伍在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的合理规划,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科研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强,科研整体水平高的实验教学队伍。

近三年,为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中心积极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省、市等举办的汽车修理工高级考评员、汽车维修电工考评员、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考评员,汽车维修电工技师,汽车修理工高级技师、智能网联汽车工程师、新能源汽车技术、轨道交通等技术培训,鼓励实验教师攻读在职工程硕士、博士等,逐步建立一支敬业爱岗,教风严谨,既有理论又能实践,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在职员工培训的“双师型”实验实践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和巩固汽车实验实践教学质量。中心与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项目,同时还利用假期去企业交流,学习和培训等。中心已形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稳定、教学水平高、热心实验课教学的老中青相结合优秀实验教学队伍。

4 加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作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以科研服务地方经济是学校发展的重要责任,也是民办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心紧贴广东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特点,为企业、行业发展服务。

中心已成为学院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和提高学院相关专业产学研合作水平的平台。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施与推进为学院下一步科研工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和师资力量,先后为广东天诚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花都美绿多皮革有限公司、花都众合力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员工技术培训,积极解决地方、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问题,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

5 开放运行

通过广东省汽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工作,汽车与交通实验中心软硬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心已初具规模,可满足汽车及相关专业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安排,较好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学校每年仍在加大投入,从人才队伍和仪器设备等不断完善实验中心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今后,我们要不断总结实验中心建设取得的经验,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继续加强省级教学示范实验中心建设。

 

篇7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在新的社会形势之下,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不可再生能源出现了枯竭的现象,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新能源汽车技术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汽车行业本身就在技术的支持之下不断得到了创新和完善,若要保持这一势头不退步,还需要引进大量的实用型科技人才为汽车行业以及新能源行业的结合发展注入动力和源泉。同时高新科技的出现也意味着社会相关岗位扩大了人才缺口,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之上,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专业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探讨,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现状,有针对性的制定出教学计划,发挥出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本文围绕着校企合作模式下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展开论述,希望能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新能源汽车 教学模式

Abstract:Under the new social situ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energy problem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especially the depletion of non-renewable energ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is problem,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has come into people’s eyes, and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the public.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tself has been continuously innovated and improved under the support of technology. In order to maintain this momentum does not regres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nt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pract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o inject power and source into the combined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nd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At the same time, the emergence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lso means that the social related positions have expanded the talent gap. On the basi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undergraduate new energy vehicle teaching major can innovate and discuss 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 combine the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status, formulate a targeted teaching plan,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new energy vehicles under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new energy vehicles, teaching mode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环保口号的号召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进步,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也就意味着我国扩大了对相关人才的需求量。本科院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摇篮,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新能源汽车相关教学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有关人员要加强对现有教学状况的结合展开分析和论述。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人才还有一些不足,培养质量上还有一些差距,其重点体现在人才的输出和对接上出了问题,没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尽如人意。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和重组,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的模式优势加强人才培养的进一步进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保障。

1 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现状分析

1.1 整体行业发展方向的转变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之下,新能源与传统汽车行业的结合是势在必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开始进一步抢占市场,人才的需求量扩大,也会让整体行业上升一个档次。我国是汽车主要的制造国家,在市场行业的需求量基础之上有必要对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引领和创新,如果能在相关行业的教学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自己未來的职业规划和道路,不仅满足了学生个体的学习和就业需求,也能够适应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学习时加强自身的问题思考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学生个体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行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看看该行业是否适合自己,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和建议[1]。

1.2 高科技人才的匮乏

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改善与提升,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开始逐年增速,但是反观现状,站在传统的视角之上大多数学校和专业培养的人才较为传统,他们或许能够掌握汽车维护和汽车制造技术,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还缺乏了解,这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2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自身存在的弊端

首先在新能源汽车企业中,很多管理者并不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也并没有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相关课程的合作模式运行中。反观现在的形势,还有一些学校仅仅是为了单方面的投资而教学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校企合作的体系建设上存在不完备的现状,很多学生无法在现阶段对学习情况展开具体探究,也无法达到对知识的准确掌握和高效反馈[2]。除此之外,学校方面在校企合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没有结合汽车行业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前景去考虑,教学规模设置不合理,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人表现力的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创新型的专业发展需求。

3 校企合作模式概念以及作用

目前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成熟的模式运用在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学中,尤其是在理科类院校校企合作的运用已经积累出了一定的经验,很多学校都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之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身的人才培养道路。校企合作具体来讲就是把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条沟通与相互配合的纽带,结合当前的市场需求明确企业定位,并且对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展开重新设定[3]。企业和学校共同对接人才培养,对专业人才进行挖掘和教育,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之中体现出了诸多的优势,它和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校企合作能够结合企业的岗位需求对人才展开专业性培养,让人才的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能够和企业共同实施双向的、合理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具有实践性的,同时也能够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此外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比较类似,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行业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互配套。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讲课之中,学生能够突破自己的传统观念,走出课堂,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开拓视野,真正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对社会资源以及社会岗位资源加强优化配置,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核心分析能力。在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之下,学生也能够在课程实践和自我锻炼之中充分夯实基础,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解读,并获得生产与工作经验,这样下来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就会提高个人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竞争优势。此外校企合作模式也能在学生毕业之后帮他们快速进入到实习的岗位之中,相对于其他没有接受过校企培训的学生来说,学生能够提前熟悉岗位情况,了解市场行情,准确的认识到自己在行业中的定位和位置,避免盲目选择工作造成的碰壁现象,这种方式符合我国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负担,同时对企业来说也是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好方法[4]。

4 校企合作模式影响下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创新策略与建议

4.1 多方面创新、多角度创新

第一个方面是要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创新。在校企合作的模式基础之上,教师主要承担着教学的组织和调配任务,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课程建设提供血液和动力。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结合分层分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能力,让教学方式始终保持随机应变的特性,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发展和行业现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打造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战略,让学生在开放型的宏观视角之下积极采用先进的学习科技和搜索引擎,提高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对有关知识加強吸收和理解,能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充分调配和利用,最重要的是他能够把学校和相关企业有机结合,提高课程的实践力度,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思考什么才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把能源当作视角和切入点,引导学生加强对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深度思考,在这时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互相探讨的小组方式,在问题研究的基础之上切入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5]。第二个方面,通过校企合作能够让学校和企业之间展开深度联合教学。站在学校的角度来说,只有不断的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才能够提高探究的有效性,让人才培养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教学改革不断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在其合作过程中一定要对专业性的教学内容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编制,这样才能够满足双方的利益,学校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汽车行业发展整体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提高将来就业的针对性和适应性,灵活掌握有关知识和科学技能,及时的获取工作经验,适应社会岗位的工作需求。第三个方面,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之下学校和企业可以展开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提高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通过订单人才培养的方式可以由企业自身根据发展现状和人才要求下发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具体教学过程由教师来完成。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适应行业发展以及时代进步的需求,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置,有针对性的制定校企合作的路线,顺应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深度要求,让学校真正成为人才输送和培养的摇篮[6]。

4.2 加强教学体系的完善

在新型教学体系的引导之下,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更新传统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枯燥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满堂灌教学的弊端,提高教学的手段多样性和内容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思想被大大的激发和体现出来,运用在人才培养的实践过程中,能够突出教学的个性化特征,满足动态化的教学需求,让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岗位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之下,本科院校需要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大体特征,制定教学计划,完善教学体系,让具体的教学设计模式与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就业需求相互匹配,重点关注社会企业岗位对人才有怎样的要求。具体而言需要转变教学重点和教学目光,把新能源汽车的理论培养和相关实践步骤共同进行,让学生在实际训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性,真正意义上实行针对性培养。学校还可以根据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展开深度解读和普及,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全新的发展理念和企业实际要求,对学生的培养共同体现学校的要求以及企业人才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当前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一线生产操作设备,让他们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岗位。

4.3 凸显出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之下,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必须要体现出个性化的育人特征。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基础,对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设计,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也让学生对不同岗位的实践技能要求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实现个性发展和学科要求共同进步。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之下,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对其综合运用的部分展开拔高和提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意见和需求,使学生在进入企业岗位之后能够在快速的时间之内适应状态。此外本科学校也可以结合企业的指导,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区别化的实训操作,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共同满足需要,也能够转变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其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优秀的技术人才,这一类的人才遇到问题能够自动的带入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之前的实训经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能够在工作岗位中提出自己的创新建設意见。除此之外,本科院校也可以采用自助式快餐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定制需求,也能够兼顾企业的个性化岗位需要。在校企合作全新模式的开拓之下,本科院校可以及时创新新能源汽车专业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要求展开人才培养,这种自助餐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双向了解,企业也能够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有一个大概的评判,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和喜爱的岗位,加强对专业理论教学知识内容的确定,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各项需求,真正实现企业、院校、学校三者共同进步。

4.4 加强对人才培养方针的贯彻实施

第一个方面,在校企合作的基础和模式引导之下,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对相关政策和制度的落实,促进二者实现共同进步[7]。在实际生活中,新能源汽车,大体上已经具有了现代化发展的基本雏形,也拥有了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新能源汽车拥有不一样的制造标准,必须要把企业和学校的力量相互结合,让二者之间就学生培养这一共同的话题展开密切合作,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方案更加完善具有针对性,以岗位的工作能力为培养目标和导向,使教学建立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布置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替代学习任务,加强对学生发展动机的探究,提高设备硬件的援助建设力度,打牢人才培养的基础,让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融会贯通、前后衔接,要对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问题加强认知,提高教学现状调查力度,总结学生心中的设想和建议,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框架;第二个方面在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基础之上,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加强制度建设,让学校和企业之间提高工作热情和沟通的积极性。让现代化的教学方案具有人才的管束力,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现现代化的企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站在企业的视角上来看,加大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能够提高人才培养的监督性,这样优秀的人才就能够在企业实践氛围和实践基地中感受课程的实用价值,长此以往不仅学生个体能力能够得到进步,也能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反思,提高自我的综合性学习能力。站在学校的角度,也要结合现实教学的需求和现有的资源程度对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奖惩措施,对于某些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还需要给予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满足自己的需要。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导之下,本科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加强创新,这种创新应当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在校企合作的引导之下,学校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打造个性化教学的模板,全面贯彻人才培养方略,学校和企业也要共同为学习工作平台的建设作出努力,充分在新能源汽车教学中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和价值。

参考文献:

[1]佘国芹,肖露云.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J].汽车实用技术,2021,46(11):162-163+167.

[2]许书娟,邓秋雅,段佳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J].时代汽车,2021(09):71-72.

[3]张帆.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4):180-181.

[4]王延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J].时代汽车,2020(20):78-79.

[5]张庆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J].时代汽车,2019(20):41-42.

[6]余宏军.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模式创新[J].时代农机,2019,46(09):93+95.

[7]孙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新能源汽车教学模式创新[J].汽车实用技术,2019(10):218-219.

 

篇8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文章从新能源汽车课程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索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学,从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20)08-217-02

前言

由于石油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为减少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124.2万辆和120.6万辆。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急需专业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为应对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山东华宇工学院分别在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基础知识,还涵盖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能量管理、整车安全、充换电等关键技术。为适应新能源汽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课程及学生特点,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自2012年國务院发布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比亚迪、奇瑞、长安、北汽等国内各大汽车制造商纷纷推出多款混合动力或纯电动汽车。美国纯电动汽车生产商特斯拉2019年在上海建厂,为中国市场生产的车型Model 3电动车已开始交付。我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育旨在满足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通过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理解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进来。教材无法随着技术的进步而更新,传统讲授式的课堂已不再适应现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要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是一门与现代先进技术、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课程。在以往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的知识来应付考试,不能深刻的体会到新能源汽车这门课中的乐趣。教师上课中以课堂讲授为主,与学生的交流较少,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对课前预习的热情并不高,课前虽然布置了一定的预习任务,但很多学生不会主动去完成,与老师的交流大多集中在课堂讲授环节,对学生的监督力度不够。由于新能源汽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课堂讲授完成之后需要学生进行反馈或者查找资料进行知识拓展,很多学生会忽视这一环节,缺乏动力。

3 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3.1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遵循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新能源汽车涉及知识领域多、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将移动互联应用到教学中,教师通过蓝墨云班、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将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件、教学视频等资料上传至平台,同时通过平台下达任务、设置习题,并通过后台进行监督,使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进行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学习。把学生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构成教、学、评价、交流、监督一体化的互动学习平台。

课堂教学时恰当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开展翻转课堂、互动讨论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课后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老师向学生提供知识拓展资料或布置任务,设置讨论区,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实时互动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2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以往新能源汽车的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表现主要包括作业、考勤、阶段性测验等,期末考试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不明显。将现有的成绩组成的比例进行调整,降低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增加对学生的过程性和创新性考核,比如学生在线上平台的学习、答题、问题讨论情况等。在平时考核中增加小论文环节,根据上课内容让学生自选题目,撰写一篇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论文。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

3.3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

新能源汽车课程中纯电动汽车的结构、不同工况下的工作模式、动力电池的结构及充放电等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只通过课堂教授不易理解。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相应的教学教具带到教室,或者在实验室开展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将抽象的知识进行直观形象地展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3.4 强化课程评价

成立新能源汽车课程组。组织教研活动,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研究。积极开展听评课、说课、集体备课等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或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组织实施、效果等方面的改進建议。

4 结论

新能源汽车不仅包括传统汽车的知识,还涉及电化学、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必将会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到新能源汽车的课程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以致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依托德州市电动汽车动力控制与调试重点实验室资助。

参考文献

[1] 林玲,胡顺安.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4):225-226.

[2] 刘庆丰.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9(18):30-31.

[3] 李国彬.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19(07):238-240.

[4] 李勇.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3):89-90.

[5] 王好芳.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1):103-104.

 

篇9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学科竞赛驱动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

摘 要: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人才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竞赛基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高校在学科竞赛驱动人才培养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并总结了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科竞赛平台的现状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动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科竞赛;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

Abstract: Universit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 innovation spirit training.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is a kind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Universiti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lent innovation spirit train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driving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ies, and summari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academic competition in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 platfor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which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automobile innovative talents.

Keywords: Academic competiti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novative talents

引言

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近年来高教发展的热点,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科竞赛建立于课堂教学基础之上,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普通本科毕业生数逐年增加,2018年已达386.83万人,学生就业压力显著,如何培养出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焦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要求下开展特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项目,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能够系统性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通常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项目的学习。学科竞赛是教学计划之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竞赛项目中目标明确,指导教师积极引导、鼓励和帮助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拓宽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1]

1 学科竞赛驱动人才培养的探索

西安航空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支持下,车辆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在各类赛项中获得一定成绩。自2016年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以来,获全国奖项多项。自2015年参加“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以来,获西部赛区奖项多项。

1.1 多种方式积极引导

学校开设《创新创业基础》《车辆工程专业导论》《汽车服务工程导论》课程,由学院中具备竞赛经验和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为本科一年级学生授课,一年级学生课程普遍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对专业知识和学科竞赛了解较少。开设此类课程,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为后续参与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奠定基础。学校还建立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可以获得创新学分,评优时亦可获得加分,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主观能动性。

1.2 完善競赛团队管理机制

学院设立“方程式赛车创新工作室”和“智能汽车创新工作室”两个创客空间,为两项赛事提供支持。且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实验室开放项目,为各类竞赛参与者提供场地和硬件支持。

方程式赛车和智能汽车团队从参赛队员遴选、日常管理等方面制定管理办法,为参赛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参赛队员遴选时采用笔试结合面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沟通能力等。参赛学生以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本科高年级学生为主,鼓励低年级学生积极参赛,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参赛队员形成“传帮带”机制,团队得以稳步成长。

1.3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

学院积极推行和探索实践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学生根据兴趣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作为其本科生导师,导师在个人研究方向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理解能力、性格和专长为其制定专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后,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2 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参赛车队需要制作出一辆能够顺利完成规则中所提及的所有条目的赛车。假定参赛车队在为一家设计公司设计、制造、测试并展示一辆目标市场为业余周末休闲赛车的原型车。大赛不但要考察赛车直线加速测试、8字绕环测试、耐久测试等动态项目,还需考察车队营销报告、赛车设计、成本与制造分析等静态项目。车队设置发动机组、转向系统组、悬架组等九个技术组和运营组,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要照工程实践惯例对赛车进行设计、制造和调试[2]。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每届竞赛需在规定范围内的标准软硬件技术平台上开展,由主办方统一公布各届竞赛的形式、规则与技术数据。学生需在主办方的要求范围内制作智能汽车,每年的要求和规则会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每年的参赛车辆都需要进行全新的设计和制作,参赛学生从设计、制作、调试过程中都需要注入团队的智慧,根据要求完成比赛。[3]

学生在备赛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一辆赛车从无到有,从零件到整车的全过程,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赛车各部件的设计、制作、选配、组装等工作,需要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2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方程式赛车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课程基本理论课程知识,结合《发动机拆装实习》《金工实习》等实践项目,除此之外,还需学习空气动力学知识、掌握CATIA、ADAMS等设计、仿真软件。

智能汽车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单片机原理》《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基本理论知识,还需掌握电子元器件焊接等实践技术完成赛车的设计和制作。

学生在准备比赛、制作参赛车辆的过程中要利用诸多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但学生参加比赛时可能还未学到培养方案中相应课程的开设学期,或课程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距比赛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且比赛中所用知识涉及多学科交叉,这就需要参赛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和研究能力,能够借助线上资源、课外书籍等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且付诸于实践操作。

2.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辆方程式赛车的设计制造过程通常需要数十名学生的参与,学生分组进行对应部件的设计、仿真和制造,在过程中需要团队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特定目标,最后在各组的配合下完成赛车的动力匹配、装配和路试。智能汽车大赛的每个参赛组通常由三名学生组成,几名成员在设计、制造和装配、试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分工与合作。团队成员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共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提高。

2.4 提高学生就业、升学竞争力

根据就业信息显示,有过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毕业后普遍进入大型车企工作,或考取本专业研究生。这些学生在应聘时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在参加学科竞赛的过程中已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掌握工作中必备的专业技能,到用人单位就业后,适应期较短,能够较快匹配用人单位的工程实践需求。有过学科竞赛经历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也能够较快适应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要求。

2.5 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效果

指导教师是参赛团队的知识引领者,为达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竞赛成果,指导教师必须时刻更新知识储备,准确把握学科知识和行业前沿,且比赛通常涉及多学科交叉,作为指导教师,对比赛中涉及的其他学科也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比赛过程中通过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能够及时掌握各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并可以将学科竞赛中研究的内容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讲授最新前沿技术和竞赛实践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将比赛中所遇问题和课程学习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 思考与建议

3.1 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降低参赛知识壁垒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通常从本科二年级开始逐步设置专业课程,因此学生在低年级通常未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参加学科竞赛有一定难度,学校和学院虽设置相关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导论课程,但仍存在课程设置与学科竞赛知识要求不同步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各项资源,在学生中加大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开设相关专业讲座、公选课、线上课程等供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做好学科竞赛的知识储备,为后期参加比赛做好准备,降低参赛知识壁垒。

3.2 优化第二课堂模式,提高学科竞赛参与度

以“应用型实践、创新”模式为总目标,充分研究学科竞赛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影响,结合学校实际,探索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第二课堂模式以及基于学科竞赛的教育体系的运行机制、评价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方式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创新第二课堂模式及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竞赛的参与度。

3.3 充分利用学科竞赛平台,全面提高综合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竞赛获得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同时,学科竞赛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在学科竞赛平台的驱动下,可以将实验课、课程设计等许多实践教学环节贯穿到了参赛的全过程,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单一性。另外,利用参赛环节的交流和反馈信息,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升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考虑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实践能力更强的创新型人才,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4]

4 结语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驱动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成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为进一步提高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质量,学校在学科竞赛驱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显著效果,并能有效提高学生就业、升学的竞争力,同时,学科竞赛能够反哺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根据学院参与学科竞赛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来军,胡大伟,严明敏.新时代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的互动研究——以长安大学汽车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8(17):79-81+ 85.

[2]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规则[EB/OL].(2019-11)[2020-02]. http://img.sae-china.org/web/2019/12/2020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规则1203%EF%BC%88答题版%EF%BC%89.pdf.

[3]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章[EB/OL]. (2018-07)[2020-02]. http: // smartcar.xujc.com/2018/0712/c5280a107187/page.htm.

[4] 摆玉龙,严春满,马永杰,陈辉.以学科竞赛为平台的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5(03):23-27.

 

篇10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地方本科院校汽车类专业人才“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引言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否适应其面向的社会职业领域的需要是确定专业口径的原则[1],重点院校专业设置时考虑学科的需求会重一些,对于一般地方创新应用型院校应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2017 年2 月18 日,教育部在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上达成的“复旦共识”中指出:新工科建设需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2];在随后形成的“天大行动”中又提出: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问学校主体推改革,问内外资源创条件等[3],这表明建立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探索适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 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汽车类专业组成与人才培养现状

能源与机械学院现有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汽车方向)和汽车检测与维修四个汽车类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能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近些年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发展空间,更好的服务社会,学校先后与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汽车销售维修服务企业、汽车保险公估企业等联合建立了二十多个实习就业基地,融合学校与社会资源,基本满足了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要求,毕业生质量有了一定提升。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传统的工程技术人参培养模式的不足逐渐显现,严重制约汽车产业发展。

1.2 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数是1999 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地方院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已经认识到应用技术教学和职业教育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动手能力、综合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由于高等学校的扩张,专业设置、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加之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受单一办学主体、单一主体资源的局限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传统工科专业的习惯势力很强,与实际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矛盾[4],人才培养质量水平远远低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出的新要求。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教育理论滞后,教育思想保守。由于高校扩招及年代更迭,普通高校生源质量及学业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进入高校的零零后新生代学子,一部分教育管理者、教学主导者教育理念还停留在20 世纪高等教育精英化的时代,教育理论未能与时俱进,致使教学重心偏移,学生教学中心地位难以确立,教与学缺少沟通,相对隔离。

(2)培养目标不明确。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由于办学历史不同,专业师资力量、实验实践条件差异使相同专业培养目标差异较大,侧重点各异,存在偏重学科需求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等社会需求的不足,甚至出现教非所需,学非所用现象。

(3)教学内容落后,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办学体制僵化,人才流动困难,再加上汽车新技术应用更新迅速,致使学校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学内容陈旧、方式手段单一,不得不以固定不变的实践项目、老掉牙的实验设施应对,甚至出现新课无人教、因人设课的问题。教学体系以不变应万变,固步自封,无法照顾到各专业(方向)不断发展的特点。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效率和便于管理,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将相近专业的相同或相近的内容与课时设置成完全一致,忽略了各专业(方向)之间的差异,导致对有些专业来说非常重要的环节无法开设或由于课时不足而重点不突出甚至以偏概全[5],教非所需,学非所用,使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动力。

(4)教学管理不标准,质量评估不科学。教学内容的不合时宜导致教、学双方隔绝对立,也使得管理程式化、表面化,造成管理难度加大,质量评估虚化,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低下。

2 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探讨

工程技术教育是培养技能技术人才的,而企业是这类专业人才发挥作用的最佳战场,也是培养这类技能型人才的最佳场所,没有谁比企业里的师傅更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如何结合企业需要培养人才,企业理应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体,肩负起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责任。因此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侧重考虑社会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推进校企双主体办学,切实抛弃顽固迂腐办学观念,主动联合开门办学。其次企业管理者亦应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社会责任感的高站位和人才战略的长远眼光承担起培养人才的主体责任,育人环节前移,不能把人才培养的责任全推到高校,高校也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携手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的工程意识、专业素养。

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在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针对校企双主体培养模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首先学校准确把握办学定位,明确使命职责。学校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不懈追求,在抓考研率提升学科厚度基础上,针对生源遍布山东省各地及周边其他几个省份绝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情况,既要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更要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潜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要求。学校层面根据招生及就业数据分析,逐渐减少直至停止部分专业招生,如交通运输类,同时对毕业生质量较高或社会需求较大的专业增加计划或设置相应专业方向;教学体系建立上先不断周期性论证调整培养方案,继而对标职业标准制定课程大纲、教学规范、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遵循认知规律,积极对接企业生产工艺顺序,循序渐进,以生产实际为导向;同时对有条件的专业逐步推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解决本科教育中“所办非所需、所学非所用、所授非所愿”的问题,遵循工程技术人员成长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以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为最终标准。

其次多措并举确立企业专业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学校针对企业办学主体地位不明确、不积极主动问题,重点联合毕业生较集中、发展好提升快的企业,以优秀毕业生回访母校、聘任专业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毕业设计导师等方式多种方式加强学校与企业交流是双方增强了解,取得互信,进而企业不断获得新鲜血液,学校知识信息不断更新;在取得互信的基础上,推动签署校企长期战略合作协议,从宏观上布局确立企业教书育人的主体地位,鼓励推动教师进工厂长期实习锻炼、工厂专家进课堂系统讲授一门、一类课程,推行校企双薪制,允许部分教师长期脱产承担企业研发项目,同时更深层次地推动人才流动,实现身份转换,已有几名教师成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校也从合作企业选聘使企业员工进入学校,走上教学、教辅岗位,为打破传统人事管理推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有益尝试。

再次以企业丰富资源依托强化教学主体地位。针对学校单方面工程实践教学薄弱、资源短缺问题,学校一方面解放思想,确立大投入高产出理念,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严格管控确保实习实验经费用于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项目严格实施;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教学主体地位展现,领导思想重视,投入增加较好的调动了校企双方教学人员及学生参与积极性,从人员、运行机制、设施条件等方面保证了资源投入及高效利用,极大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中软硬件实力的不足,也为后续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最后尝试科学评价机制,助力人才成长。基于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具备了人才成长环境,人才队伍建设这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学业成长,还需要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关键还是如何使用人、培育人和激励人的问题,应树立以人为中心,关注其情感需求和未来发展为导向,已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才,处理人才流动事宜。

3 结语

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尝试,得到了部分企业的积极支持,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搭建了平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也为企业人员培养人才引进打下了基础,扩大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社会反响积极。实践证明: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对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地方院校办学实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改善企业社会形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11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高职与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的研究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

0 引言

为了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丰富人才培养类型,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山东省从2013年起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与专科院校对接,开展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旨在培养本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批“3+2”(3年高职与2年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单位包括11 所高职院校和10 所本科高校。为了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3+2”本科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主干课程标准由高职院校与衔接的本科高校共同研究制订。2015年,46 所高职院校获批专本贯通的试点工作,可以与26 所本科学校衔接。2016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省技能型名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被列为试点专业,与山东交通学院交通运输专业对接。积极探索高职院校与本科高校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试点工作,对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我省职业教育层次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目标与普通本科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素质要求更注重对价值取向、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能力方面不但重视提升学术发展能力,而且注重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结构方面更加注重获得能力,更加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不以单纯掌握传统的学科文化知识为标准[1]。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目标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合理定位是实施“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关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目标的定位应该面向职业岗位需求,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落脚点和出发点,面向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使学生既能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获得符合工作岗位需求且与个性发展相一致的职业技术能力。

2 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是学科型的课程体系,二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将此二者简单地进行合并或增减,而不是根据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则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与技术能力。为了达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完成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主要是根据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按照课程与证书一体化、特色突出的理念[2]。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岗位实践能力,掌握职业发展的基本知识。实现教学标准、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分别与职业岗位标准、工作内容,以及汽车维修工证书考试课程的衔接融通。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参照教育部关于制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等相关文件,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构建。确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3 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高职院校、本科高校、企业与学生四方参与构成。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共同组建贯通培养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督导室和质量管理办公室,完善学生信息反馈机制。教学督导室检查督导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教学质量督办,其由两校教学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全面检查督办。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3]。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图1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图

质量评价体系是由双方院校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在校生和毕业生构成。以能力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专业、学生、课程、教师等进行评价。定期开展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活动,依据专家组制定的相关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进行。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毕业生就业率、起薪率、企业满意度等,将其与高职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4]。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立足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通过调研和分析职业岗位设置和行业发展,明确了汽检专业与交通运输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适应汽车运用工程领域岗位发展需求的具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5]。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主要会成为汽车机电维修人员,汽车机电维修岗位对员工的技术要求较高,证书不易获得。所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应为贯通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

前三年为高职阶段,学习汽车机电维修工必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依据汽修行业的要求)。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维修、汽车服务领域应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汽车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汽车营销与车辆的售后服务能力。学生完成高职阶段课程和实践训练任务,经考核达到合格标准,便可获得专科学历文凭,三年结业时考取汽车维修工三级证书。之后参加升本的转段考试,通过考试的学生可以顺利进入山东交通学院(即两年本科)进行第二阶段的学习和深造。本科阶段培养学生掌握汽车运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对汽车进行科学运用、技术管理、车辆性能评价、维修质量检验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并具备交通运输及汽车运用技术理论研究、科学实验、相关管理以及创新等方面的能力[6]。

5 结束语

通过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创新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可借鉴的经验做法。这有助于完善现行职业教育体系,使之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有助于改变本科高校学生就业率不高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升应用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本科高校分类改革和转型发展;有助于明确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作用与地位,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的质量;有助于优化高中教育教学结构,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晋升路径。有助于提升教育服务产业的能力,实现各层次教育人才培养互通立交的多赢,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12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探讨

[摘要]目前国内车辆相关本专科院校无差别化的汽车拆装实习在本质上背离了本专科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本科培养目标出发,立足于把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实训,提出了详尽的组织方案。

[关键词]汽车拆装实习 本科教学 实习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42.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103-02

一、引言

从全国来看,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的汽车类专业都安排有汽车拆装实习,而实习目的、实习组织、实习要求几乎并无差别,都是结合汽车构造课程教学,对整车或者总成进行拆解、装配(有的学校增加运转调试),使学生了解汽车构造、了解汽车拆装的工艺过程,掌握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等,为后续课程以及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这种专科、本科的无差别化组织,其实背离了本专科培养的定位,这是因为:

(一)培养目的不同

专科、本科的差别除了具体知识之外,主要差别在于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层面,简单说,专科注重技术,本科还要关注科学,或者可以概括为“专科注重‘术,本科注重‘法”。专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培养汽车维修、操作人才,所以,拆装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汽车构造,学会汽车拆装,为将来的汽车维修做准备。而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进行汽车设计、制造、开发、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因此,汽车拆装实习,就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了解汽车构造和拆装工艺,更主要的是还要通过拆装,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尤其是增进对机械类课程的综合理解,培养工程意识。

(二)学生心态不同

专科学生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毕业之后就是从事汽车维修、操作,所以,对于拆装,也就觉得很自然。但是,本科生则不同,如果说汽车拆装实习是为了将来从事汽车维修打基础,学生会很反感甚至抵触,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影响到实习效果。

可见,本科层面的任何教学环节都只是一个载体,都应该让学生跳出教学环节本身,从思维方式、方法论层面受益。本科层次的汽车拆装实习,应该是“定位于拆装,但不局限于拆装”,将汽车拆装实习从“术”的层面提升到“法”的层面,进一步丰富汽车拆装实习的内容,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技能和机械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兴趣,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对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的认识

有鉴于此,根据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工程意识为重点,把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要求的开放型综合实训平台。进而,明确了本科层次汽车类专业汽车拆装实习的目的和任务:汽车拆装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拆装实习,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知识、车辆知识,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建立相关课程的联系,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通过汽车整车以及主要总成的结构拆装,使学生初步掌握汽车拆装的基本方法,深化对汽车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汽车拆装工艺以及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拆装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分析其它车型结构特点的能力。

在拆装过程中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测试、检测,使学生综合掌握机械零件测绘、测试、检测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机械工程素养,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三、汽车拆装实习的组织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汽车总成的拆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汽车拆装所用工具、拆装工艺过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拆装之前就对拆装有所了解,增加拆装的针对性,也可以减少拆装过程中对整车、发动机、底盘等的损坏,提高拆装质量。同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虚拟技术;

2.将基本技能和先进技术相结合

现在工科学生普遍缺乏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等基本技能,这些可在实训中进行训练。另外,也结合现代的CAD技术、三维建模、虚拟装配等,让学生了解生产实践中常用的专业软件。在原来汽车拆装实习的基础上,融入零部件现场测绘、整车、部件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等内容,将汽车拆装实习打造成符合本科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训平台。

(二)具体包括

1.通过整车、总成的拆解,深化对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课程的理解,使学生了解汽车拆解工艺,掌握常用拆解工具的使用。

2.利用测绘仪器和工具,对拆解下来的零件(或者部件)进行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同时进行零部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标注零部件尺寸、配合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按照机械制图的要求完成零部件图纸的手工绘制,完整标注零部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要求、材料等。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现场测绘、绘制徒手图、绘制机械图纸等基本能力,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利用计算机完成三视图、三维建模、虚拟装配,使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软件。

3.测绘完成后,进行整车、总成的组装,使学生了解装配工艺,掌握装配工具的使用。

4.对装配好的整车、总成进行试运转,通过汽车、发动机性能的测试仪表,检测装配后的性能。如果装配后性能达不到规定的性能要求,则利用检测、诊断仪表进行分析诊断,确定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个过程,把测试技术、汽车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课程融会贯通。

5.对性能不达标的整车、总成进行评价,通过调整,改进技术性能。这样,又把汽车性能评估、汽车维修的内容融合进来。

通过上述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所有机械类、汽车类课程建立起联系,并且付诸实践,极大地丰富实习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改进实习效果。

具体环节包括:如表1所示。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表1

四、意义

(一)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科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普遍问题,根源就在于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相应的训练。一方面,学校提供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另一方面,到企业的实践环节几乎全部流于参观,根本没有动手机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能力,就成为一个很现实、很迫切的问题。汽车拆装实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的、全面的思维方式

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在现有的培养计划中,开设了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试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一系列课程,由于各门课程分别讲授,学生难以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综合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全面的、联系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因而需要建立一个机械类课程、汽车类课程的综合应用平台;从具体课程来看,学生缺少必要的实践锻炼。比如,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训只是针对CAD上机画图,而没有真正的测绘画图,机械制图基本上停留在“照图画图”层面,这样,造成学生学完之后,只会描图,不会画图。本科层面汽车拆装实习组织方案将有助于学生全面的、联系的理解相关课程,有助于学生机械基础训练和工程意识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谢跃进.保证汽车拆装实习教学质量的三个环节[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2] 周志国,曾祥军.虚拟现实技术在汽车拆装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1,(10).

[3] 于京诺.应用型本科汽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构造与拆装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篇13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高校本科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摘 要: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已成为推动可持续交通领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这一兴旺市场中,锂离子电池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也带来了对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产教融合成为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锂离子电池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策略。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为例,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创新班同学的培养方法,探索应用型大学校企深度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建立可参考、可复制、易推广的应用型大学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范式。

关键词:应用型 新能源汽车 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投资于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而锂离子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能量储存装置,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也带来了对具备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巨大需求[1-3]。

另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与毕业生数量相比,就业岗位的增长相对有限,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与此对应的,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相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度不够等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产教融合作为实现人才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的有效手段,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4-5],培养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令人瞩目的增长,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电动汽车销量自2010年以来每年增长超过30%,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辆。这一趋势得益于政府政策的支持、消费者对环保出行方式的需求以及技术创新的推动。同时,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以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和购买。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补贴、免费充电和减少市中心内燃油车辆的许可等,以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并且,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已经极大地改善了电动汽车的性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充电速度加快,续航里程增加,这些都增强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此外,电动汽车领域还涌现出各种新技术,如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车辆电气化,使电动汽车成为未来出行的标志。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的数据显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无论是快速增长、稳定增长还是缓慢增长,所需的人才规模分别为:2021年的6.1 -7.9万人、2023年的7.7-9.9万人和2025年的9.2-11.6万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员工大多是从传统燃油汽车行业转型过来,他们在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的技能和素养还有待提高。为了确保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高品质且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增强国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我们首先需要从培养高质量、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开始。因此,针对当前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我们应围绕新能源汽车行业所需人才的知识体系,开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改革和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基础上,我们以新能源车的基础原理和大学生新能源车比赛为核心,搭建了一个融合“教学-科创-科研”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培训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目标是培训那些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做出积极贡献的综合行业专才。

2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1 传统教学与新工科课程改革相结合的精品课程体系

好的课程体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采取传统教学与新工科课程改革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基础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对于专业课程,则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设计课程[6]。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先确定该课程所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内容充分分析后,选定合适的教学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若教学效果良好,总结相应的教学经验并归类分析,若教学效果欠佳,则调整授课方法,探寻更好的教学方式。

2.2 “教学-科创-科研”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实践课程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教学演示性实验的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建立了广州市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热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对于锂离子扣式电池的电芯制备与电池组装能力。此外,通过广东省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提供的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理论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理念。通过对传统汽车底盘及车身结构进行改造与优化,使其适应于不同类型电动汽车。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模拟外观设计,并利用3D打印工具创建了对应的模型,进而构建了从理论授课、虚拟设计到3D打印制作的完整实践框架。通过参加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赛等比赛,使得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开展赛车的系统工程设计与研究,如图1所示。通过参加各种比赛,学生不只完成了他們的研究论文和发明专利的成果,他们还可以亲自参与赛车的设计、生产、加工和组装,从而构建了一个融合教学、实验和工程产品的综合教学培训体系。

2.3 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

高校、行业企业是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也是协同育人的主体。高校可以引导企业共同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为了更好地完成校企协同育人的目标,在“专业导向—面向应用”的课程模式[7]的基础上,跟深圳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广州海天塑胶有限公司等开展项目合作,承接相关的科研、生产任务,从而更好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体规划如图2所示)。

对企业而言,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并生产和组装标准化产品不仅节约了人力和管理成本,实现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合作目标,还为企业提供了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从而为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对学校而言,学校与企业合作引入了真实的生产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岗位上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教师在与企业项目的接触可以帮助其更有效地与实际问题对接,从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参与企业项目不仅能在实际操作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视野,还能帮助他们更早地掌握工作环境和职业需求。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企业项目来深化对企业运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管理策略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决策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我们提出了以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重点培养年轻的学科领军人才和核心教师为目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现阶段主要的策略和措施如下:

3.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师德师风方面,积极地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坚守教师的职业伦理,并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敬意。学院还特地邀请了行业专家和杰出年轻教师代表来校进行相关讲座,以便及时向教师传达最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学术伦理方面,加强学术精神的培养,反对学术失范行为,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并致力于构建一支对教育事业和学生都充满热情,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3.2 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满足新工科人才的需求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要求,需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我们从更新教育观念出发,提倡把教学模式从以教材为中心向实际应用为中心进行转变。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整合了虚拟仿真、微课、慕课等多种教学工具,旨在激励和帮助年轻教师加强和完善他们的基础教学技能。

3.3 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为了提升年轻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能力,有必要充分利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实施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助责任制,以便新教师能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快地取得成长。倡导年轻教师与企业进行深入的互动和科技合作,从而增强和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 结语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速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立足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多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学课程体系;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现已培养出一批具备新能源汽车技术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近两年参加了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壳牌汽车环保马拉松中国赛等比赛并获得奖项,使得学生、企业对教学改革的满意度逐年升高,实践教学改革已具有一定成效。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将紧跟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力争为国家培养更多卓越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剑峰. 锂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业趋势分析报告 [J].科技信息,2009 (35): 1070-1072.

[2]周国华,陈倪莉.高校锂电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32):50-51.

[3]冀杰,任玥,李云伍.面向“新四化”的车辆工程新工科建设探索[J].高教学刊,2019(25):22-24.

[4]姜红,李师萌,盖金龙.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产教融合政策适配性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63:83-99.

[5]刘海涛,许期英,肖乾.新工科视域下的车辆工程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23):101-103.

[6]林成,韩雷,高群,刘燕林,汤继龙.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教育论坛,2023(12):73-76.

[7]余孟辉.地方高校转型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5(3):27-29.

 

篇14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应用型本科汽车理论课程改革与探索

摘要 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搭建虚拟实训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等提高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并探讨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理论;案例教学法;虚拟实训平台;网络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2-0092-03

1 引言

三江学院是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它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着重掌握某一领域专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1]。汽车理论是三江学院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采用动力学的方法探讨如何评价汽车性能,建立汽车性能与汽车结构参数的关系,分析汽车性能的影响因素,从而指出提高汽车动力学性能的方法。该门课程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对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一门理论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涉及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理论知识抽象,部分章节有大量的公式推导和受力分析,枯燥难懂,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存在较大难度。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針对学生的学情特点及学生今后的就业岗位需求,使学生从复杂的理论体系中解脱出来,浅显易懂地掌握必需的汽车理论知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是本门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2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多学科,包括机械、电子、控制、力学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与原理、控制理论和汽车构造等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偏弱,高等数学和理论力学学习情况欠佳,与课程所需的知识能力有一定差距。

2)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脱胎于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理论性较强,且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灌输式讲授为主,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

3)实践课时比重小,均为验证性试验,以教师示范操作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且由于试验场地受限,试验设备昂贵,道路试验开设有困难。

因此,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亟待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汽车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

3 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采用案例教学法,重视师生互动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2]。案例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课堂教学变成动态的、开放的。根据案例教学法,将汽车理论的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每个教学项目由问题引出、内容讲解、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四个环节组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以汽车制动性能的教学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第一个环节,通过几起交通事故案例,说明汽车制动性能的重要性。

第二个环节,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如:如何判断汽车制动性能的好坏?如何提高汽车制动性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如何发挥汽车的最大制动性能,并保持行驶方向稳定性?等等。

第三个环节,教师讲解汽车制动性的相关知识。

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就之前的问题给出分析和解释,进行案例总结。

采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密切结合教学内容,具有典型性,难度适中,与学生实际相对应[3]。与单纯的讲授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问题,发表见解。案例教学法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 一方面由于试验设备和实训场地受限,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汽车理论的实践教学多以演示性为主,学生参与性不强,既不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目前,随着虚拟样机仿真技术的成熟,虚拟仿真软件在不同领域应用广泛。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引入汽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资源利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式考核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性[4]。汽车理论课程常用的虚拟仿真软件有MATLAB/Simulink、LabVIEW、ADAMS、Cruise等。

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课程教学环节的复杂计算进行仿真分析和求解,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仿真结果,有助于清晰地阐释抽象概念,使复杂的分析计算过程简单化。

在LabVIEW环境中搭建汽车理论教学仿真平台,平台既能用于课堂授课时的教学演示,通过多媒体显示各种车辆性能曲线随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也能够用于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编写程序、修改参数及运行结果,要求学生分析仿真结果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ADAMS软件主要用于汽车动力学的分析,它使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力库、零件库、约束库,建立完全参数化的机械系统几何模型,可以让学生运用专业模块进行汽车领域快速方便的建模与分析。

Cruise软件主要用于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排放性能及制动性能的仿真分析,可以让学生运用软件的模块化建模理念建立不同结构形式的车辆模型,然后利用求解器完成快速运算。Cruise仿真平台具有便捷通用的模型元件、直观易懂的数据管理系统以及基于工程应用开发设计的建模流程和软件接口。

以爱课程为平台,做好网络课程建设 借助学校的爱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合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网络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资源共享,因势利导,将网络课程建设内容作为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5]。

课题组结合实际教学需求进行整体规划,保证网络课程建设内容的完整性、先进性以及开放性。爱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共享优秀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等教学资源,还可以进行在线测试、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和互动交流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用结合 通过汽车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领悟正确设计汽车、合理使用汽车、科学试验汽车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参加汽车设计类竞赛,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

从2010年以来,三江学院每年都有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通过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课程所授的汽车性能试验方法和试验操作技能,而且锻炼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图1为2015年申报的国家级大创项目——低速电动汽车悬架系统的优化设计。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客观指标,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提高汽车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6]。

改革前,汽车理论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其中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依据为学生的出勤和作业,占比30%;终结性考试一般为闭卷,占比70%。传统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程性考核占比小,学生只要进课堂,按时交作业就基本满分,无法检验学生上课是否认真,作业是否独立完成。单凭最后一张试卷很难真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加无法检验学生是否具有了运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重点把握两点: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

过程性考核比重增加到50%,且形式多样,根据上述课程改革措施,增加案例讨论、试验仿真报告等。为避免抄袭,大作业尽可能一组一题,如分析整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每组给出不同的车型参数。

终结性考试的试卷减小客观题比重,增加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分析题。以汽车动力性为例,要求学生设计汽车动力性实验方案,以确定汽车动力性的三个评价指标,根据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數据曲线,围绕动力性三个评价指标对整车动力性能进行评价。具体考核项目及权重系数如表1所示。

4 结语

汽车理论课程为汽车设计提供理论基础,是一门技术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例

如:采用案例教学法,加强师生互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搭建虚拟实训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设网络课程,作为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等等。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更需要广大师生的配合参与。此外,还应注意与时俱进,及时补充汽车新技术,如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分析等。

参考文献

[1]秦洪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汽车构造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133-135.

[2]张艳山,陈海需.案例教学法在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17,32(2):154-156.

[3]李建军,汪溪.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8-50.

[4]袁伟光,王强,仝光.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在《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的应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49-150.

[5]徐睿琛,牟占军,暴田双.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03-104.

[6]李进,陈杰平,易克传,等.《汽车理论》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6):80-82.

 

篇15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新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

摘 要:为满足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国内各大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纷纷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相关课程。本文聚焦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及其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立足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设建设进行研究,分析了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 应用型本科院校 新能源汽车 课程建设

1 前言

面对能源和环境污染问题,传统汽车将逐渐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以传统汽车技术为背景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满足汽车行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高校汽车类人才培养内容正逐步由“传统汽车”、“机械化”、“自动化”向“新能源”、“电控化”、“智能化”转变,以进一步满足行业对于毕业生知识储备与专业技术的动态需求,为相关汽车制造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1]。

在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进行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结果。为此,安徽科技学院在车辆工程专业开设《新能源汽车》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发展概况,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以及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组成、原理及设计要点等。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随着技术的进步,必将有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进来[2]。现有教材和教学内容普遍存在课程内容陈旧,理论课程比重过大、挑战度低,实践环节少,实践方式单一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及其对人才的需求,抓住新工科建设契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反应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突出高校办学优势,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进行改革。

2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

新能源汽车作为车辆工程专业专业教育课程模块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新工科特征,其课程设置目标是向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根据上述目标选择课程教学内容,以保证分解细化到该课程的人才培养标准的最终落实。

新能源汽车是紧跟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沿技术的新课程,新能源汽车技术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而现有教材更新速度较为缓慢,教材内容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和行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在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课程改革和建设必须紧跟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断做好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新能源汽车包含的知识面更广,涵盖了车辆工程、仪器仪表与自动化、电子与信息技术、交通科学与工程、电化学与热力学、人工智能与控制等学科,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这一特征使得该方向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大幅度上升,而与此相对应是现有学时的局限性,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教学内容改革首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重点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相对稳定和长期有效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课程内容应选择那些不易老化和长期有效的部分以便在学生毕业后5年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长期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来说是基本的、必不可少的那些基本原理、规律和技能。

(2)应用性和实践性

应用性和实践性要求既是新工科专业的属性特征也是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强调知识应用型,因此,课程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其相关理论知识,以便在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学生还需要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课程内容能够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能够支持、推动和指导实践活动的展开。

(3)体现行业的前沿性

新能源汽车主干课程的核心内容既要系统的介绍新能源汽车成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还要包括相关内容的最新进展,也就是要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所选内容必须包含新能源汽车行业及其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最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如“三电”关键前沿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轻量化技术等。

2.2 教学内容的更新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了新工科建设需求,新工科专业主要是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是对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是面对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的专业。因此,必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满足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变化。

新能源汽车必须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和相关学科前沿技术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并建立与之相应的更新机制。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更新

對现有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根据新能源汽车原理、理论知识发展情况予以区分:将已经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作为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系统深入学习和掌握;对于仍在发展的相对比较成熟的部分作为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查找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的前沿动态;对于仍处于研究阶段的热点领域可以作为课程研讨内容,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2)对专业发展变化的更新

应将车辆工程专业自身发展变化内容和交叉学科发展方向的变化及时地反映到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按照新工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特点要求,首先根据新能源汽车行业组织研究报告和政府有关部制定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新能源汽车方向产业和相关学科的变化趋势获取课程可供更新的教学内容,而后从中优选部分内容更新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去。

(3)对行业人才培养要求变化的更新

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需要按照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通过调整课程大纲,改革课程内容,采用自顶向下的方式将这些变化落实到新能源汽车课程目标中并对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前述原则进行更新。

3 课程建设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围绕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安徽科技学院及相关院校车辆工程专业现状,在课程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现有车辆工程专业有限学时内通过增加一至两门课程的方式反映其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及其相关学科的影响,无法真正做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二是在有限学时内,课时量严重不足,课程内容人为分割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学生无法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三是课程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的需求差距较大;四是课程挑战度不够,课程难度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五是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密切结合,特别是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六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方式单一,现代技术如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不足甚至缺乏。

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可以分别通过课程的交叉融合建设、综合化建设、项目化建设、挑战度提升建设、应用性和实践性建设以及创新课程实验实训方式等加以解决[3]。

(1)课程内容的交叉融合建设

新能源汽车课程具有显著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征。新能源汽车涉及电力电子、电机、控制、化学、材料、电气、电子、机械等多个学科领域[4]。交叉融合并不是把相关学科专业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和叠加,而是需要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内容进行有机的交叉、渗透、融合从而开发出全新的课程。应用型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应该在现有车辆工程专业课程基础上融入、改造、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领域所需要的各种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将原有课程与其他学科专业的课程进行相应的交叉融合。

(2)课程的综合化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需要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建设,这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综合化建设是将解决新能源汽车行业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原理、方法和技术等内容整合到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新能源汽车中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方法,获得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新能源汽车课程综合化建设可以通过将原有相互关联的多门课程通过相互渗透融合后综合成一门课程,如现有车辆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中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子与电器、汽车实验学等课程中关于新能源汽车部分的内容整合到新能源汽车中,课程内容将不再存在人为分割现象,使学生通过一门课程的系统深入学习来掌握和获得解决新能源汽车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知识和能力。

(3)课程的项目化建设

项目化建设是将课程以项目为基础进行建设,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案例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获得多学科知识,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课程的项目化建设应该成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新能源汽车课程承担着专业教育任务,更应该注重课程的项目化建设。事实上,项目是复杂工程问题的载体,因此,通过课程的项目化建设,能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标。课程项目化的关键在于项目的选择,课程的工程或企业实际项目化对教师工程实践经历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该课程所有授课教师均应为双师型教师。

(4) 提高课程挑战度

课程挑战性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和努力程度以及完成该课程的难易程度,课程挑战性的难度也就是课程挑战度。提高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挑战度是新工科建设和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又一项内容。提高课程挑战度意义在于激起学生不甘落后勇于挑战的勇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获得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课程挑战度的提高可以从增加前沿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开放性内容等方面着手。

(5)课程应用性和实践性建设

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需要着重加强动手应用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不能满足学生教学目标[5]。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需要重视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是新工科建设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共同的要求。现阶段应用型高校开设的新能源汽车课程普遍缺乏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际工程问题,这使得课程缺乏应用性;同时,学生在学校解决工程问题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解决问题实际问题也有差距,这就使得课程缺乏实践性。长期以来的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不足,更无从谈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课程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应注重新能源汽车理论课程与应用实践相结合;课程项目化建设及授课案例注重采用来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实际真实项目、工程问题和案例;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环境下开展工程实践活动。

(6)创新课程实验实训方式

实验实训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实训教学的各项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虚拟仿真以仿真的方式给用户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世界,能够完成在传统实验室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实训任务,具有真实感强、操作方便,容易维护、成本低、效率高,危险系数低等优点,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新工科建设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背景下的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应该注重与企业合作,搭建具有开放性、共享性、拓展性、兼容性和前瞻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4 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新工业革命对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变革需求,在节能和环保双重压力下,传统燃油汽车必将被新能源汽车取代,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必须利用新能源汽车方向最前沿科学技术,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新能源汽车课程建设,推动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形成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的课程教案和教改方案,才能让车辆工程专业焕发新的生机。

基金项目:2021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497003;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1003122121734;安徽科技學院教学研究项目X202036;安徽科技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Xj2021060;安徽科技学院“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Xj2022013;安徽科技学院校级重点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821055)。

参考文献:

[1]汪莉,吴迪,卢剑伟. 面向行业需求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4):5.

[2]方玉娟,魏代礼. 应用型本科院校新能源汽车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J]. 汽车实用技术,2020,(8):2.

[3]林健.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9):1.

[4]李勇. 新能源汽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J]. 科教导刊,2018,000(008): 89-90.

[5]徐文博,常成. 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J]. 河北农机,2020,(10):2.

 

篇16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题目:应用型本科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研究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间的经济竞争也愈发的激烈。为了能够在国际上的竞争取得优势,我国政府积极倡导高校课程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双语型人才。在汽车行业中,国内外的技术交流越来越密切,也因此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掌握汽车相关知识的同时,又能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交流。这些都要求高校对相关课程进行改革,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

新能源汽车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个由汽车、电控、计算机、材料等专业领域交叉而成的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通过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基本构造以及前端先进技术。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将其放入到“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为适应当代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的要求,同时提高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促使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因此对开展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究。

1 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现代化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进行科技交流日益频繁,应用型本科逐渐推进专业课双语教学,同时新能源汽车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适应当代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的要求,应用型本科开展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在进行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时,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课程缺少合格的双语教材

新能源汽车课程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其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然而不同学科之间交流合作难度较大,且缺少跨学科的交流平台,这大大提高教材的创作难度。新能源汽车课程是一门更新很快的学科。当下,科研人员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仍然在进行中,课程本身教材就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其双语教材就更加稀少。对于一部分国外编写的教材,教学思维和教学理念与国内相差较大,并且其词汇量和语法难度高深,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过度关注外语的学习,对专业的知识的学习较浅显,这不符合双语教学的目的。

缺乏合格的双语教材,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现状的学习,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必须对双语教材进行严格制定,并且及时对其进行更新。

1.2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一些高校的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课堂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多集中在规定的课时中,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且课程内容难度较大,这些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开展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存在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外文的读、写能力可能不错,但是听、说能力一般,因此难以跟上双语教学进度,从而造成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抵触情绪,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可以开展小班教学,随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每位学生可以掌握新能源汽车课程的相关知识,以达到应用型本科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目的。

1.3 双语教学师资严重不足

采用双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师选用双语教材,在课堂上按照教材内容教授,而是需要教师首先了解新能源汽车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而后教师根据学生基础水平通过双语的方式教授给学生,使学生能获取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国际化视野,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因此,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比以往要高。教授双语课程的老师,自身应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口语流利,在外文文献的阅读和理解上不能存在问题。

目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严重不足,也影响了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率,降低了应用型本科对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质量。

1.4 考核方式过于注重期末成绩

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新能源汽车双语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不能了解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过于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于双语学习的过程,营造了一种学生为考试而学的不良学习氛围,让学生平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过于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是与双语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教学理念相违背,使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未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因此,为了确保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应用型本科对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2 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2.1 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能源汽车课程具有更新快的特点,所以在双语教材的选择上需要十分的注意。目前,新能源汽车双语课程并没有原版的双语教材,国外的教材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思维方式和教学理念也不同。因此,教师在教授部分课程时,需要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从相关文献资料内总结教学内容,以确保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内外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中,师生双方都需要进行课堂准备,教师每次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一份课堂重点内容的中英文词汇清单,学生需要在课前对词汇清单进行预习了解认识,确保课堂能够跟上节奏。此外,教师也需要提高自我的英语水平,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注重西方的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同时学校也应该为新能源汽车双语课程教师争取海外学习的机会,借鉴海外优秀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双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2.2 实行小班分组教学

在面对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时,可以实行小班教育,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组成一个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中英文并用,或“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教学模式;将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组成一个班,教师可以采用“中文为主,英文为辅”的教学模式。接着采用分组的方式,让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了解当今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技术,组织汇报语言,制作相应的汇报PPT,并在课堂上通过双语的方式一起交流分享。这种小班分组教学的模式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应用型本科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

2.3 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

新能源汽车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课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教师已经不能单纯地对新能源汽车课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是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应用型本科在开展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应选择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室搬进实验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多使用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视频、图片,以及通过结合实际新能源汽车模型更加直接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实际模型能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在实践与理论一体化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英语与实物相结合,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度,吸引学生学习新能源汽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这样既让学生增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4 完善考核方式

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根据双语教学的特点,考核方式更应该注重平时教学过程,而不是传统的期末成绩。采用传统的70%的期末成绩加30%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在面对新能源汽车双语课程时是不够合理的。应用型本科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应该追求全面性,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考核的总成绩可以大致分为平时成绩,课堂交流成绩,实验成绩,大作业成绩以及期中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和课堂交流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和大作业成绩各占总成绩的15%,期中成绩占最终成绩的10%,期末成绩占最终成绩的40%。

平时成绩主要针对学生出勤和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课堂交流成绩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双语交流情况和外语的表达能力进行成绩评定,要求学生尽量用外语来回答问题;实验成绩和大作业成绩主要针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成绩评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增大平时学习过程成绩的比重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对于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立新的考试题库,加大外语能力的考核比重。以往的考核试卷中,双语考核主要是词汇和例句的翻译,考核比例和知识覆盖面较小,很难达到双语考核的目的。将新能源汽车知识点改变为英文阅读理解、选词填空等类型,考核学生的外语阅读基础能力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学习压力,主动地去学习。

2.5 双语教师培养

双语教学课堂的建设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学过程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外语进行教学,慢慢转为全程外语教学,这样才能称为双语教学。因此对双语教师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双语教师是质量直接决定着双语教学课堂的质量。

学校有必要在教师培养上加大投入,为老师提供更多的去到国外学习的机会,提高自身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并感受国内外教学方面的优劣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学校在引进教师时,应更多地考虑教师的外语能力,也可以直接聘请外教或有出国留学经历的老师。这样既保证双语教师的外语功底,国外留学的经历也能使教师的眼界更加的开阔,有利于开创出适合当下形势的双语教学新模式。新能源汽车课程是一门仍在快速发展的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新颖的知识代表着新颖的词汇,学校应经常性开展任课教师的培训工作,将培训的重点偏向于外语能力的培训,保证任课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国内外的新知识,从而更好地教授学生。

3 结语

双语教学在应用型本科专业中的推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发展要求学生具备国际化的竞争能力和广阔的视野。新能源汽车课程是应用型本科车辆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采用新能源汽车课程双语教学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汽车专业紧随国际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期许。本文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进行研究,从新能源汽车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新能源汽车课程特点以及双语教学特点,提出重视新能源汽车课程的双语授课教师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在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模式由大班教学转为小班分组、以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当前的考核方式,提高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质量,促使新能源汽车课程的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以达到应用型本科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的目的。

 

结束语:以上就是关于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通用16篇)的所有内容,通过本研究,能够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推动汽车技术的进步、提升汽车的性能和品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相关推荐:新能源汽车论文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通用16篇)

赞 (5)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