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0篇)

导读:这篇文章推荐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2000字左右。高中历史教学,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使命。在当今时代,历史教育的意义愈发凸显。本论文聚焦高中历史教学,旨在深入探讨其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三新”背景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为进一步帮助历史教师精准把握“三新”方向,聚焦课堂核心素养培育,推动新高考教育改革,完善历史课程体系。历史教师需优化教学设计,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提升教学质量。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历史教师把握“三新”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整合教材,设计整体学习模式,利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三新”;高中历史;策略

引言

在当代中国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常提到的“三新”主要指的是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三大支柱,也是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新教材注重内容的时代性和科学性,新高考则体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因此,如何在“三新”背景下,有效地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成为了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三新的概述

新课程,是指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的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改革。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的重新编排和整合。新教材更加注重历史知识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突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使得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新高考,是对传统高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新高考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高考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2高中历史教学现状

高中历史教学更多表现为以考试为目的的“灌输型”教学方式,学生虽然背诵了很多历史知识,但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问题探索能力、思考实践能力都不强,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普遍不高。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度不高,难以将个人情感融汇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难以从情感角度思考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难以从高中历史知识维度形成情感体验,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不能实现高度共鸣与深度感悟,这都意味着高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有待提升,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念、历史辨析思维、综合探究能力还有待培育。同时,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思考深度不够,没有围绕高中历史知识开展深入化、广泛化的探索研究,难以实现对高中历史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实践运用。不少学生对历史核心素养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位与认知,没有开阔宏大的历史观念,缺乏对高中历史知识的甄别、辨析能力,时空观念不足,无法从历史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多元化、清晰化、全面化的思考与辨析,对史料的运用能力不足,历史综合分析能力不强。

3“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3.1组织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三新”视角下的历史探究活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基于因材施教理念,进行层次化、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解答历史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对高中生而言,虽然他们对某些历史事件、现象有了大致了解,但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失,导致他们对历史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辩证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客观认识历史;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构建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解答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在问题设计的时候,围绕着学生设问,真正在解答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3.2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历史教师需要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而言,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明确各个教学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同时,历史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3.3加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培养

历史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需要在实践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调查、实地考察、制作历史课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4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三新”背景下,历史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资源、历史模拟软件等方式,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同时,历史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教学、远程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体验。

3.5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三新”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评价工作,检验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是否到位,既能查看学生课上的学习情况,又能让教师本身的教学方式得到有效反馈,进行及时调整。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紧密联系,学业质量评价作为核心素养形成的基础,所以教师在评价的时候,立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采用“过程+结果”的评价模式。过程评价对历史单元教学中所达到的核心素养进行科学分析,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评价,顺利反馈于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例如,学生梳理单元结构,教师设计评价表格,根据学生的知识梳理情况,认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打分、评价,确保最终核心素养的落实有所依据。

又如,布置拓展类的单元作业,通过“教—学—评”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学习框架,也能改进课堂单元教学的功能,实现教、学的深度结合。历史教师采用电子档案进行客观评价,记录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成绩变化,查询不同时期的电子档案,了解学生基本的学习情况。电子档案的建立,也是学生自我审视的一个过程,通过查阅电子档案,了解自己的进步历程、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做好问题纠正。而在学习特点的评价中,教师认识到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如若使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学生是不正确的,部分学生的能力强、成绩好,而有的学生能力弱,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如若采用统一标准评价,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电子档案评价,精准识别学生的差距,结合差距做出客观评价,为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向,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语

“三新”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的历史实践能力培养,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并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加深入、全面的体验,真正实现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参考文献

[1]刘辉.新高考背景下有效实施新历史教材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45):159-162.

[2]汪应洲.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0):93.

[3]陈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30):81-8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试论高中历史“立体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认识到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老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需要在思想上和理论上做好充分准备,因此立体教学理念获得了教育界的一致认可。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所得,立体教学对促进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学习立体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不断精进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立体模式;教学研究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与立体式教学相对的平面式教学,课堂多以老师为中心,采用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下练习,

学习积极性不高。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和专业的教学技能,更要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立体教学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历史立体教学模式内涵

所谓历史“立体式教学”,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是指教师使用多方位、多时段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教学,构建“课前+课堂+课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历史教学从单纯的书本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延伸到时下社会现象;将历史教学从课堂的此时此刻,延伸到课前课后,增加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时间。比如在课前可以提前布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疑问式预习,搜集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充分的预习活动;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深度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后,积极实施课外实践,在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立体教学”策略

1、带着疑问预习,带着好奇心搜集。

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束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具有很强的因素关联性,而理解这些历史因素的关联性,掌握历史背后的规律,远比单纯的记住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内容要重要的多,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历史教学时,可以提前筛选好几个容易引起学生好奇的历史事件因素,引导学生在课前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心做好自主预习,提前搜集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事件的整体理解。比如,在甲午战争这堂课里,教师可以提前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中外背景,并抛出疑问,为何说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战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也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这样子学生在课前预习活动中,会积极的搜集历史材料,并加以自己的分析理解,梳理疑点难点,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

2、课堂内注重多元化、启发式教学

历史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时间轴组合,更是对一个时代最为直观、简洁的描述,其中蕴藏着家国天下的兴亡规律,也因为历史教学的事件综合性,使其带有很强的内容性和情境性,让教师实施多元化的启发式教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高中生也处于高度的求知欲阶段,喜欢新式的内容和形式,排斥教师单纯“大水漫灌”式的教学方式,这也时教师实施多元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教学内容出发,积极探索富含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从网上寻找相关史料片段,或利用挂图,以尽量再现历史情境式地学习,比如角色扮演、珍贵视频图文材料展示、辩论赛、小组讨论等等,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适当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思考,给予充分的学习空间,从而打造更加生动的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紧接上一条的甲午中日战争,我们会分析出它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此时教师可以由甲午中日战争关联到洋务运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一场战争就判定了洋务运动的成败,如果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是否能够成功?中国在洋务运动的推进下,又有了哪些变化,对比历朝历代,我们是否还能找到类似洋务运动的历史事件。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作答,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或者分组讨论,甚至可以让每个小组扮演事件中的一方,过程中适当的倾听每个小组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作答评分,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这种深度分析讨论,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理解,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识了背后的规律,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堂外注重复盘实践,加深学生理解。

历史立体教学“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要求学生的历史学习不能仅仅维持在课堂之上,学校之内,而应该走出学校,在家庭、社会中寻找切合点,不断刺激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可以积极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支持校内的历史教学。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段历史时可以由教师带领同学们先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在系统的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实践活动,比如去当地的博物馆或者历史纪念馆,在教授这一段历史时,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同学们去威海的刘公岛。这里有甲午中日战争的遗址。纪念馆里一件件陈列的战争遗物,一幕幕写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都把这段战争的记忆深深的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这比单纯死板的学习课本知识,完成刻板无味的课下练习,教学效果要好几百倍。

结束语:

新时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立体教学,就应明确立体化教学内涵,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预习,带着好奇心搜集;课堂内注重多元化、启发式教学;课堂外注重复盘实践,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天平.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3)

[2]杨丽.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7(18)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试论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研究

摘要: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应适应素质教育之要求。从思想上让学生提高对历史的认识。作为历史教师要改革教学,不断地探索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的方法与规律。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5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1-018-01

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以素质教育为特征教育新时代。教学中,我们应该以素质教育为方向,探索研究素质教育与历史教育如何结合,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习好历史。

历史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历史,首先要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新形势下,不少高中学生片面地认为:“学习历史不太重要。”只要我有一定知识,有强壮的身体可以去打工,去挣钱。学生中出现这些片面认识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客观反映。从另一个方面,我们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正确认识。历史,就好像一面镜子,我们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可以学习先进的经验,可以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学习中,在今后的工作中,少犯错误。中国有一位大教育家,前国家图书馆长——任继愈先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懂历史,就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因此,应该鼓励青少年多学习历史,在学习历史中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

那么,我们如何在教育的形势下开展好初中历史教学呢?

1转变学生观念,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

历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记录,是今天的人的一面镜子。如中国历史中,有科技、有人文、有艺术、有军事、有政治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今天的高中学生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后来都要担当历史的重任。今天的初中学生,如果学习好了历史,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又能了解历史,那么他们的工作能力,办事能力就可以在历史学习中吸取经验与教训,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能力。

2结合高中青少年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活泼的历史教学

开展历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教育,又是一门艺术性的教育。如何将漫长的历史知识,融入学生的认识,融入青春的心灵,则是需要我们历史教师下一番功夫的。

重视课内历史阅读,讲方法,教经验。

高中历史教材是一种千锤百炼的经典历史文献。引导学生阅读好一篇一篇的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师之责任,是培养学生学习好历史的基本功夫。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好历史,主要讲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经验:引导学生抓着历史重点、难点阅读,而且要反复阅读。阅读的方法有重点阅读法、快速阅读法,边读边思法。一边阅读,一边记要必要的笔记。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记笔记是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你记忆。《资本论》不少材料就是从笔记中取来的。”

3积极开展好历史第二课堂的活动

我们仅仅从学校的小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历史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时间少,不够用。受时间与空间之限制,对培养学生之创新能力也是不够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积极开展好高中历史第二课堂教学的活动,在第二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仅仅读课本是不行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多读一些历史书籍。比如,学生自己购买历史知识书,学生自己上图书馆开展阅读,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寻找历史知识,开展阅读。

3.2引导学生适当参观历史性的名胜古迹,从参观中学习历史。比如,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参观灌县都江堰,成都的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古迹。从厚重丰富的历史名胜古迹中了解历史,学习历史。

4引导学生建立好自己的历史资料库

一个真正努力学习历史的人,一定会认真建立好自己的历史资料库的。我们一些学生不重视收集历史资料,不重视建立好自己的历史资料库。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缺点。因此,我们的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建立好历史资料库。如,收集历史书报,收集历史小图书,也可以收集一些历史文物,像西安的兵马俑,文物商店出售的仿制文物等等。建立历史资料库,不仅仅是建立,而且要分类、摘录、经常检查自己的历史资料库是否规范。据中国有关新闻媒体报道:“河南省邓县农村一位高中学生收集了不少的历史资料,而且利用寒暑假深入当年李自成起义过的地方调查、访问那些当地的老年人,写出了不少历史性学术论文,受到社会的好评。”这位中学生后来升入大学后,由于不断努力学习,最后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成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博士生。当然,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引导学生学习好历史的途径、方法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组织,去引导的问题了。

综上所论,高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史料、人文、科艺、艺术知识融入为一体的教科书。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去学习好历史,引导学生去探索历史学科的方法与规律。

参考文献

[1]王秀杰.论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J].俪人:教师,20×16(2):28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空间

摘要: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历史空间概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只是依靠时间、人物、地点来为学生介绍历史事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没有做到进一步为学生还原历史真相,因此本文详细介绍历史空间的概念,希望对高中历史教学方式提供有效地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空间;教学

引言: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需要一个特定的空间来作为其发展的舞台。就如同人们当前生活得空间一样,有着独特的政治背景、自然环境、经济水平以及文化思想等等不同因素。这些因素看似与事件毫无关联,但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推动了历史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综合这些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维度的探索,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点。

一.政治空间

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分析我国古代政治局势变化来进行,因此因此政治空间可以说是历史教师理解最深的一种空间因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它以朝代的更替交换,形成了无比鲜明的政治空间分划,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统治背景以及政治特色,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往往是围绕着这一点而展开。因此对高中历史知识来说,政治空间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历史学科的重点研究对象[1]。

以我国古代商、周朝时期为例,当时的国家政权实行土地分封制,政治权利以分土而治的形式划分,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行政区划。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后阶段,在七大强国互相讨伐中,各国势力逐渐增强,因此不再实行土地分封制度,而是由统治者进行直接领导,采用分层划区的方式来实施权力分配。这种权力分配方式也就是后人所提到的地方行政区划。到了战国末期,秦国逐渐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实行郡县制,由此产生了金字塔般的中央集权统治模式。也由此引出了一些列的历史事件,如商鞅变法、焚书坑儒等等。如此可见,政治空间的不同,是影响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政治背景的因素。

二.经济空间

与政治空间一样,经济空间也是对历史事件影响较大的一种因素,例如在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中,讲到了“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这一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教材内容中却没有进行详细描述。一是由于经济空间过于复杂,不利于学生理解;二是考虑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将教学重心转向了其他重点内容。其实,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如果可以按照从“面”到“线”最后到“点”顺序进行详细分析,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着一部分内容,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根深刻的体会[2]。

首先,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各自分布特征明显的经济区,以秦朝为例,当时共有十八个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区域,其中在西楚、巴蜀等地区位于长江流域,因此只具有五个经济区,其他的十三个经济区全部分布在黄河流域,由此可以判断出当时的经济重心以“面”的形式集中在北方地区。

其次,根据线性分布图来看,经济空间的变化大多集中在水陆交通较为发达的地区,如西汉的丝绸之路,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等等。最后从点上看,经济空间的发展有体现在城市间的变更上,例如我国历朝历代都城的边根,都会直接影响到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

三.文化空间

文化空间在历史教学中也曾被多次提及,它主要体现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以及不同地区所产生的文化差异。早在春秋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便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例如当时的百家争鸣,孔子游历诸国等等。而到了宋朝之后,随着当时的统治者在南方建立都城,导致了整体经济重心的迁移,由此文化重心也开始了由南到北变更过程。由此可见,文化空间对于我国国代历史的研究也有着深远意义。

四.自然空间

自然空间指我国古代流域、土地分布等自然环境的改变,这一因素在历史教学往往很少被提及,因此教师很少关注这方面内容。以高中必修一教材为例,在学习秦朝和两宋元明时期的教学内容时,教材分别列举出了两幅当时的地形走势图:《秦朝形势图》与《元朝行省图》。细心的同学不难发现,两张地图中黄河流域的走向图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黄河下游一带如今的河南地区变化尤为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从历史角度来为学生进行分析。据史料记载,我国有史以来发展至今,黄河一共决堤了将近一千六百次,此种历朝历代为治理水患共将黄河改道六次。这也就造成两张地图上黄河形态不一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历史可以知道宋朝为了阻止金国入侵,曾经故意破坏黄河以求自保,学生根据这些资料,在学习历史知识便可以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且根据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在历史时期自然要素也自有一层空间形态,它独立分布并伴随历史进程不断发展演变[3]。

结语:历史的发展具有多种多样的外界因素,同时历史环境的发展也是充满了层次感,只有综合考虑历史人文环境的各种因素,高中历史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严发普.提升高中学生历史时空素养之我见[J].学周刊,20×20,1(1):66.

[2].周媛媛.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课堂开始 ——以人教版《开创外交新局面》一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7):155-159.

[3].陶裕,何睦.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史教学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2):36-40.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说教式”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索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优化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以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和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应针对现存的问题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历史教育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高中历史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作为主体,课堂采用“满灌堂”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这样的教学方式枯燥无趣,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忽视了讲课方法以及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之情,降低了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意识

在新课改的的要求下,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有了新的标准,但是由于一些教育有关人士缺乏创新意识,忽视了高中教育的历史教学,没有贯彻实行教学改革,因此,教育人士应转变教育观念,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创新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处于被忽视的状态,所以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体系一直都没有得到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教师照本宣科,缺少知识的拓展,只能以传统考试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阻碍了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演绎历史的人、事、情,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体会历史的魅力,激发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述《戊戌变法》时,可以运用图片教学法向同学们展示教材中《时局图》,图中瓜分中国领土的帝国被用不同的图像标注着,通过图片教学更利于学生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2.2采用情境教学法,增强历史感

情景教学是教师以历史知识为背景为学生重建历史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身于历史中,以主观的角度分析思考历史问题,体会历史与个人的交织,增强历史责任感。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史”时,教师可以通过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导学生在“远征难”、“走泥丸”等词中体会到长征的艰险,和红军不畏困、,勇往直前的精神,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通过情景教学法,学生可以灵活的进行想象,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贴近历史,走进历史,在现实中体会历史的厚重感。

2.3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其独特的优势早已深入人心。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于一体,能更生动直观的呈现出历史内容,告别了传统只依靠黑板和教材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的影片,直观的画面能让学生对鸦片战争有更深刻的体会,更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分组教学法的运用

传统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多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而大多数同学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经常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大多是固定不变的,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提问显然是不可行的。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分组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5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课堂的教学旨在于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其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给与学生适当的引导,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切勿忽略学困生,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只有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教育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优化创新的作用

由于高中时期学生升学压力大,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各门主课上,忽略了历史学习,降低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效率低。然而历史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优化目的在于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增强自身知识的储备,引导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总结

简而言之,历史课程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优化是必然的,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思维,摒弃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主动探索创新更科学的教学模式,发挥新课改的优势,提高教学活动,促进历史教学高效高质的进行,培养新时代全面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张怀良.关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1):149.

林丽.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1×9,(13):68.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贯彻新课标精神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的研究课题。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研究,有利于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

关键词:新课标 历史教学 实践

高中历史实施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形成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通过教学活动实践,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大胆开展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的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营造民主公平、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教学活动必须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为载体。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着力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活学生善于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形成情感丰富高尚、人格健康和谐,具有坚强意志和锐意创新的素质。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生生互动关系,创设一个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氛围,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历程。

二、发展学生多种智力

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活动包含了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肌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者智能等八种。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学生多种智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基础知识、课文中的图表、多媒体教学平台及与基础知识点相联的课外知识等,针对个体学生不同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发展多种智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显性智力,还要发展学生的隐性智力。如:让逻辑—数学智能较明显的学生归纳课文中的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分析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朗读课文或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让空间智能因素发展较好的学生提取图表信息;让有人际智能因素倾向的学生组织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一些活动;让音乐智能较高的学生唱歌、演奏乐曲或解释其中的核心意义;让肌体—动觉智能较好的学生扮演课文中的历史人物;让电脑爱好者搜集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的补充材料,拓展学生思维等等。教师还要创设有利于学生逐渐克服自身能够克服的某一方面薄弱点的环境和机会。如让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朗读课文,然后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等。而且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种种表现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以此创设人人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适时地补充秦始皇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但最终无法使秦始皇长生不老的故事后,及时引导学生理解“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的真谛。再如,在讲授司马迁、范缜、李时珍、曹雪芹、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或充满激情地把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就史学巨篇《史记》,范缜为坚持真理,不畏权贵著《神灭论》,李时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二十七个春秋完成《本草纲目》,曹雪芹在贫病饥寒交加中创作文学巨著《红楼梦》等坚强的意志,邓世昌以身殉国,林觉民流血牺牲等为国家和民族而英勇献身的崇高情怀,以及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等等,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高贵的品质,树立以民族、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四、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目标是实现评价的多元性、多样性与可选择性,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实施多维的评价体系,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通过多维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如在具体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最终评价可由“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评价”、“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优劣评价”、“参与社区、学校历史活动竞赛评价”以及“考试评价”等方面分别按一定的比例构成。学生的评价等级最终由教师及学生代表组成评价小组共同决定。学生代表由各学习小组公开推荐3名,与教师一起完成每位学生的各项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只是建议者、组织者。实践证明,建立多维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课外教学活动任务质量明显提高,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比较客观、公正地评价人和事的能力。

参考文献:

李威威.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落实的现状及建议[D]. 201s9.

袁飞. 基于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探索实践[J]. 文渊(高中版), 2s018, 000(011):246-247.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摘要:新时期,教育领域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一线教师探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大量的教学研究表明,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立足现有研究成果,笔者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建构深度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同时指出,在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突破浅层教学的局限性,结合教学需要,探索、应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逐步地深入历史课堂,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科能力和素养。基于此要求,笔者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尝试创设深度教学活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联系教学经验,先详细地分析深度教学内涵,接着阐述实现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界定

深度教学是相对于浅层教学而言的。要想弄清楚什么是深度教学,首先要理清楚什么是浅层教学。所谓的浅层教学是指以符号化知识为主的教学活动,即在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单纯地将历史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忽视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灌输知识的方式,机械地引导学生们识记知识,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层上,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变得僵固。在浅层教学活动的体验过程中,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效果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深度教学则以历史知识联系为切入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应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们,驱动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透过历史知识本身,挖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借此建构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历史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由分析可以看出,深度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实施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时以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为指导,驱动学生一步步地探究历史知识,把握知识联系,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在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锻炼历史学习能力,提高历史学习效果。

二、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策略

立足以上分析的深度教学概念和高中历史深度教学意义,笔者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联系教学需要,应用如下策略引导学生们深度学习:

(一)凝练高远的教学立意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课一中心的教学原则,旨在驱动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体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这一原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落实,是以明确的教学立意为载体的。明确的教学立意,不仅可以明确教师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高度,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所以,在实施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先分析教学内容,梳理出教学要点,借此凝练出高远的教学立意,夯实学生深度学习的基础。

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鸦片战争爆发在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的时期,同时也推动着中国社会进一步地进行变革,从古代史进入到现代史。但是,这种历史性的发展,不是当时的统治者自主选择的,而是在战争的驱动下,被迫进行的。引导学生们理解“被迫”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以“被迫”为要点,确定了“中国社会开始被动转向近代”这一教学立意,引导学生们有针对性地探寻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如何被迫发生变化的,借此使学生建立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此外,在探究“被迫”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联系历史事件,深入地探寻发生此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深入地掌握历史事件,把握历史本质,积累历史学习经验,促进历史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建立清晰的线索逻辑

建构主义学习者指出,梳理、总结知识是学生建构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深入分析历史知识,把握历史的核心内容,建立清晰的线索逻辑,是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解,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所以,在组织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时候,笔者会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指导学生一步步地分析知识内容,把握知识逻辑,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

仍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例,在学习这节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学习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林则徐。林则徐的人生轨迹贯穿鸦片战争全过程,同时也展现出了清政府在当时的所作所为,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历史人物是学生们极为感兴趣的内容,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喜欢听历史人物故事,探究历史人物背后的历史本质。基于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将林则徐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中心,将林则徐虎门销烟作为教学线索,指导学生们联系教材,挖掘课外资源,获取丰富的与林则徐有关的故事。并对这些故事展开探究,分析林则徐为什么要进行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结果是什么等,借此自主地建构出对虎门销烟的完整认知,也梳理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整个情况。由此可以看出,确定课堂教学线索,便于学生们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在探究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思维作用,一步步地发展思维能力,为形成高阶思维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准确的把握历史史实

历史认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会逐渐接近真理,用新说代替旧说,用真理代替谬误,建构正确的历史认知,同时指导未来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史实是在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的关键。所以,在组织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教学所需为指导,挖掘历史资料,实现历史内容的丰富,同时驱动学生详细分析这些内容,准确地把握历史史实。

比如,在组织“辛亥革命”教学的时候,不少学生对孙中山先生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帝制做出了贡献,但是有的学生则认为,孙中山先生是软弱的。立足学生们的不同态度,在组织了教学活动之后,笔者设计了搜集信息的任务,要求学生们以孙中山和辛亥革命为中心,借助多样的途径搜集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梳理孙中山先生的人生事迹,总结孙中山先生的所作所为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学生们自主搜集、分析了信息之后,在新知课堂上,笔者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形式,合作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们对课前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了展示,同时联系课堂搜学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多元的分析,实现了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发表观点的过程,正是学生碰撞思维,进一步理解历史的过程,如此便于学生们加深读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辨别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使得学生们掌握了辩证地看待历史的方法,促进了历史解释能力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在历史课堂上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史实,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历史储备,锻炼历史思维能力,还可以驱动学生发展历史核心素养,一举双得。

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在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应探索深度教学策略,凝练高远的教学立意、建立清晰的线索逻辑、准确的把握历史史实,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科能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昱静.基于历史解释能力培养的高中历史深度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s8.

[2]王海燕.实施深度教学——高中历史课堂的新形态[J].文理导航(上旬),20s18(01):63.

[3]张亚.深度教学:高中历史课堂转型的新意蕴[J].中学历史教学,201s7(03):16-17.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浅谈高中历史科教学整合

摘要: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新要求,对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改革及创新。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应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从而凸显高中历史人文教育的特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一直用单一的教学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点,并且没有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和交流,这都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面临诸多的疑惑,整体课堂氛围也非常沉闷,学生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以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来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印象,保证高中历史教学有序开展[1]。

一、家国情怀的培育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史实,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国家情怀教育,使学生可以調动自身的学习感官及学习情感来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教师可以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迅速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会感受到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从而获得相应的启示,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2]。

例如,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这一内容时,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要在课后收集一个代表学派的主要言论以及言论的产生时期。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场辩论赛来模拟“百家争鸣”的情景。在学生自由发言时,教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的特征来对自身所推崇的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论述,这在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还有效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这节课堂结束前,还要告诉学生:“相信同学们在课后查询资料时,会发现这些言论的流行时期都是比较安定的时期,从中可以看出没有国家的安定就没有个人的安定,因此家国是一体的。”这样,学生就会从另一个层面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事件进行解读,并且还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都能在亲身感受中更好地了解家国一体的含义及特征。

二、历史观的培育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述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还应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能够对以往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及判断。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学生科学合理地看待当前社会上的问题。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着重培育学生的历史观念,使每位学生能够从课本内容出发,对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及思想道德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对日常生活和学习有所启发。

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在课堂开始前,教师要向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请同学们通过网络收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如在气象学和数学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同学们可以以故事或者是课件的形式在下一节课中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这一预习任务后,学生在下一堂课可以以小组或者是个人的方式对自身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全面的论述。学生在自主讲解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的印象,还可以产生强烈的爱国意识。在课堂结束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古人都是非常有智慧的,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正是由于古人的智慧才形成了独特的精神风貌及文化特征。”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及自信心,在无形中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和学习观[3]。

三、明辨是非意识的培育

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每位学生都能从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对历史精神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在课堂开始前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的课程资料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拿破仑这一人物时,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教师在课堂中要告诉学生:“拿破仑是一位非常多样的人物。在法国资产阶级时期,拿破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但是拿破仑称帝后,由于复辟了之前法国所走的道路,在那一时期拿破仑又成了社会对立人物。”这样,学生就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并结合课本内容对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在学生完成思考后,教师要向学生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好坏两个方面,所以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个历史事件。”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明确了正确的学习方向,还提高了自身明辨是非的能力。

四、民族气节的培育

对学生民族气节的培育也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育学生的民族气节。

例如,在教学“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述鸦片战争等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在班级中开展相关的角色扮演活动,如让学生扮演林则徐和外国人,演绎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到林则徐身上不屈的民族气节。学生在完成角色扮演后,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当前时代下,不屈的民族气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发现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他们的民族气节,为我国的发展和团结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

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应对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和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再结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及学习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出发,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凸显高中历史素质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汪生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s19(42):147.

[2]姜良毅.基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以人教版《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为例[J].高考,20s19(33):56.

[3]刘喜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培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的作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s19(09):89-92.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的培养

摘要:本文以引导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整体的思考,以此拓展学生思路。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入手,找到方法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历史思维;教学研究;高中

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中,逐渐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活动的养成,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由学习转向记忆,通过分析总结历史经验,最终合理运用历史思维进行思考。在历史学习中重点是学会分析、总结、合理运用。高中历史教师教学的核心在于,更新知识提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获得培养与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教材,丰富历史事实,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供必要条件

结合历史教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在众多的历史事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互相对比、鉴别的,缺少融会贯通的对比会让知识显得单一,没有规律,难以理解难点,缺少变通[1]。这是由于对历史资料接触不多,没有辅助课外阅读,影响知识理解,思维不开阔,难以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保证课程进度,对所讲历史内容进行课外知识扩展,延展故事情节,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为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历史知识与初中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内容相互重叠,考验着高中教师的知识素养,需要高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高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重温初中知识点,在教学内容上领会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的增加丰富了历史资料,进而让学生带着思考进入历史情境中,在提炼答案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高中历史课堂在教学内容上融入了更多新的知识点,丰富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为高中学生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营造出有利条件。在学习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了,通过知识的不断扩展巩固,在历史课程中提高了学习效率。在高中历史学习阶段,学生系统化地学习到历史知识的不同方面,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两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学习进度明显提升。

二、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实,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相对于初中历史的内容,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历史内容增多,需要记忆的篇幅变得复杂。为了帮助学生熟记重点,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编制的顺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梳理出知识点。观察历史,有很多的历史事实存在因果关系[2]。

例如,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程不断加剧,发生了许多的侵略战争,同时大量的有识之士又在夹缝中期望通过改革改变中国被压迫的状态,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战争中产生了各种割地赔款,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时间的发展,按顺序罗列出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框架,在有效记忆了历史事件后,学会使用这种学习方法。教师还应注意,正确梳理历史事实,前提是让学生正确掌握历史知识与事实,并达到有效记忆,如果对教材内容掌握不扎实,无法有效总结出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历史思维能力。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供动力

兴趣在学生学习某项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可以形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可以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则应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3]。对此,教师在保证按要求完成历史课堂的教学任务后,要合理安排时间,把讲解内容中体现现实意义的部分与当下社会现实相结合。有效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会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形成紧密联系,把历史的精髓合理利用到当下,让学生会学习,并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这将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历史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

四、通过正确阅读、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养成历史思维习惯

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时,要注重掌握教材内容,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前提需要培养正确的教材阅读方法。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加重,课前预习时间较少,在课堂上经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没有多余的时间对讲解内容形成独立思考,没有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在课后做题时会发现对知识理解不牢。对此,教师在讲解前,应告知学生通过段落标题先进行预习,遇到重点内容不理解的及时勾画,这样可以在头脑中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教师的讲解中独立思考尝试整理问题答案。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历史思考形成历史思维。另外,教师还需发现,有个别学生为了节省练习时间,会形成依赖教材答案的习惯,对着答案进行思考,觉得看懂答案了,思想上理解了,再立刻进行背诵,认为自己掌握了知识点。到了考试时,题目稍微改动了,就没有了思路,或者往往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还是理不出完整的解题方法,将原因归结于考试时间不够。教师实际了解情况后分析原因,是做题时被答案所禁锢,没有完善答题思路,未能理解问题真正围绕的核心,单纯地把重心放在了对答案的死记硬背。

由此看出,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正确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在培养学生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点。历史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在学习中总结规律,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为素质教育的普及提供保障。

总结:

由此可见,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按规定完成教材内容,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完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习惯的养成。最终使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伟.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中旬),20s16,13(6):320.

[2]马志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神州(下旬刊),20s12,(1):391.

[3]唐云秀.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201s6,(6):156.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因为在高中的历史教材中存在着大量具有丰富哲理的知识内容,教师只有通过利用教学工具,才能够确保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历史教材中具有文字介绍,也具有图片介绍如果将两者相结合,能够使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化,可以更加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如果教师没有发挥历史图片的作用,学生根本无法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只能够对历史进行凭空想象,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需要积极运用历史图片,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图片;历史

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十分的抽象,学生扥认识水平根本无法对历史内容进行理解,而且历史具有较多教学内容,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逐渐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但是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图片,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使教学活动充分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通过观看历史图片,就可以对某个历史时间发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此,历史特别的运用与现代素质教育目的相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历史图片,强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使历史学习难度得到降低

高中历史知识十分的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对中国历史进行学习,也需要对外国的历史进行学习,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而且教师为与新课改的要求相适应,极其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会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历史图片就是教师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在对高中历史进行开展时,将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能够更加利于学生理解历史内容[1]。因为学生通过历史图片的对比,能够发现中国历史与外国历史存在的不同,促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知识,大幅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从而对学生的历史素养进行大幅提升。

(二)使历史情感得到丰富

我国的发展都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而来的,教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铭记历史,不断对学生的历史情感进行丰富,促使学生可以对现在的美好生活进行珍惜。但是单纯的文字根本无法对当时中国的情况进行凸显,如果教师运用历史图片则可以向学生直观的展示当时的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清楚的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使学生的历史情感得到丰富[2]。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时,教师利用历史图片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战争的残酷,使学生了解现在生活来之不易,必须珍惜当下生活。

二、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一)运用历史图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教师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只是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并没有为学生讲解学习方法,而且高中历史知识十分的发展,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相关学习能力进行提高,因历史图片具有生动的特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运用历史图片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的单元内容时,此单元内容具有大量的文字,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图片进行运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学内容。

(二)运用历史图片,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拓展

教师根据历史图片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开展,能够将历史人物、事件直观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不断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拓展,对学生感知力进行增加。由于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对历史图片进行运用,能够使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进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在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容进行讲解时,为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可以有机的结合文字与图片,确保学生可以深刻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而且历史图片能够向学生展示蒸汽机的外形,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当时工厂的构造,不断对学生的感知力进行强化,促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3]。因此,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运用,教师可以对比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情况,使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拓展,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

(三)运用历史图片,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

学生为确保的已经学习的历史知识进行巩固,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而且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学过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历史图片向学生进行提问,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也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表达能力,虽然有的学生心里知道答案,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样表达,会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提问时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运用历史图片进行提问,能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4]。例如教师在学生学习“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形成与发展”之后,可以通过利用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内容进行描述,在描述过程中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结束语:

因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图片,不仅使学生的历史学习难度得到降低,也使学生的历史情感得到丰富,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进而大幅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图片向学生展示相应的历史事件,可以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以及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历史内容,大幅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从而达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吉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作用研究[J].求知导刊,20s20(09):77-78.

[2] 杨亚琼,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教育革新,20s20(02):34.

[3] 姚得旺,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s9(24):119.

[4] 安运志,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s19(13):63.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题目有哪些?

1、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的策略研究

2、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4、浅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5、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效果

6、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7、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8、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与实践

9、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

10、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11、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12、高中历史教学与跨学科整合的探索

13、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14、高中历史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5、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

16、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17、高中历史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18、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9、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高中历史教学与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

21、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教学法的实施与效果

22、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与实践

23、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组织与指导

24、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5、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与原则

26、跨文化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

27、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全球史观的途径

28、高中历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29、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运用策略

30、信息化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结束语:

以上就是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0篇)的一些内容,

本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策略。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历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10篇)

赞 (0)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