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论文(精选10篇)

导读:很多新闻媒体工作者记者或者高校毕业大学生都需要写论文,所以,今天给大家精选出10篇关于新闻论文范文大全,字符数大约在3000字-6000字左右字符,每篇都有参考文献和新颖的题目供大家参考。看完你就知道怎么写自己的论文了。

新闻论文

新闻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与思考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为传统媒体融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是媒介融合的基础。在这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如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生变化,就很难在媒体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新闻媒体必须抓住大数据技术发展的机遇,整合媒体,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实现长期发展。基于此,本文后续就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与思考展开详细探究,希望为我国相关领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媒体正在渗透到各个行业。新闻工作者应通过创新的技术应用、优化的受众体验和提高新闻内容质量,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增强受众对新闻媒体的好感度和粘性。随着各种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普及,新闻行业也将迎来一个更加开放、互动、透明的新闻生产和传播环境。新闻机构要坚持正确定位,内容优先,技术赋能,改革创新赋能,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优势,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1媒体融合特性

1.1 技术性

新媒体技术是提高新闻质量和扩大传播范围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应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内容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分析用户数据,新闻机构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制作出更符合他们口味的内容。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新闻机构从大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在当前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重要渠道的时代,新闻机构应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实时互动、快速传播等传播优势,拓宽新闻传播范围[1]。此外,通过社交媒体,新闻机构还可以获得用户反馈,及时调整报道策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闻机构应开发移动应用程序,提供个性化和本地化的新闻服务,以吸引更多的移动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的特点,新闻机构可以即时更新和共享新闻内容,增强新闻的及时性和交互性。在前沿技术方面,新闻媒体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新闻机构自动搜寻新闻素材,减轻记者的工作负担,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可以为受众提供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2 模式化

当前,新闻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模式日益多样化。例如,在新闻报道中,通常通过微博或微信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新闻机构都在不断更新新闻媒体,向受众传达各种媒体的最新信息。这不仅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拉近了新闻与受众的距离,还将传统新闻与“微”媒体有效融合,促进了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为了给受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突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许多新闻节目都采用现场采访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媒体不再仅仅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传递信息,而是通过交叉融合真正实现内容融合。在业务融合过程中,各类媒介的融合建立在基础运营的基础上,增强了媒体的运营效率。

1.3 传播性

在媒体融合中,受众不再是通过媒体赋能获得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新闻的主要创作者之一。受众可以通过自媒体积极产生信息,在新闻评论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这些变化都表明,在媒体赋能下,受众参与传播的热情显著提升。新闻媒体不应对此视而不见,而应积极参与有针对性的媒体转型。受众的转变要求新闻媒体更加注重与受众的互动与沟通。新闻机构需要积极倾听受众的声音,收集他们的反馈和建议,甚至邀请受众参与新闻制作过程。通过这种互动,新闻媒体不仅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还可以更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高新闻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但客观地说,受众地位的提高也带来了信息多元化、碎片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策略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采用精准定位、个性化推荐等手段来吸引和保持受众的注意力。受众地位的提高也意味着新闻媒体在处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受众传播的信息可能包含未经核实或误导性的内容。因此,新闻媒体在推动受众参与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信息的审核和辟谣工作,保证传播的信息是准确和可靠的。

2 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策略

2.1 创新新闻编辑形式

首先,在新闻采编方面,媒体工作人员应注意新闻内容的特点,为不同类型的新闻节目提供具有鲜明风格特征的新闻。同样,在新闻内容的播出和编排方面,也可以根据新闻信息受众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为了缩小与受众的距离,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新闻媒体应该重视新闻文章的编辑。这背后的原因是,新闻信息一直是新闻范畴中的重要单元,单一的新闻传播模式已不适合当前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因此,为了充分利用新闻信息的宣传优势,要通过新媒体技术使其编辑多样化,并利用新媒体的力量确保及时传播。例如,对于一些社会新闻事件内容,在播报时可以多采用记者现场体验的形式,同时借助新媒体技术同步呈现图像、视频、文字等新闻素材;而对于一些行业专业新闻,为了拉近受众与新闻信息之间的关联性,提升收视、收听率,可以通过专家现场解析,以通俗易懂接地气的交谈形式来进行新闻播报。

2.2 融入受众的互动参与

在融合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希望更积极地参与新闻传播活动。首先,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受众的反馈和意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社交媒体作为受众表达观点和意见的重要平台,可以快速收集他们对新闻节目的意见和建议。新闻制作团队需要密切关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和反馈,及时掌握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为后续新闻制作提供参考。其次,在新闻节目中设置互动环节是提高受众参与度和粘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互动活动,受众可以更深入地参与新闻的传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2]。这不仅可以增加新闻节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还可以使新闻与受众和实际生活的需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后,提高受众参与度和粘性可以提高新闻传播的有效性和质量。受众的参与可以使新闻更加真实和生动,同时也增加了受众对新闻节目的信任和认可。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关切,为后续的新闻制作提供参考,不断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2.3 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提升新闻传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媒体平台的影响力;二是新闻内容的传播价值;三是传播范围。只有有质量、有营养、有深度的新闻才有传播价值。同样高质量的新闻内容直接影响其传播范围和受众规模。在编辑新闻内容时,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公众的角度来解释或描述新闻事件。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同时在编辑时保持其与人们生活的相关性,利用新闻对群众产生积极而正向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观,这也是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

结束语

综上,当前的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必须认识到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或内容叠加,而是一种深层次的结构变化,需要在思想观念、内容制作、渠道分发、受众互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媒体机构需要突破传统界限,以开放的心态探索多样互动的内容传播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利民. 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下的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发展 [J]. 中国文艺家, 2020, (04): 251-252.

[2] 张爱国.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策略 [J]. 科技传播, 2019, 11 (10): 56-57.

 

新闻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论新闻侵权与新闻法治

摘要:目前,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已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公民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人们对法律的认识也不断加深。隐私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因此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就必须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近年来由于新闻侵权案件的增多,新闻侵权问题也逐渐进入到公众视野。从本质来讲,这类案件的增加,反映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说明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通过了实践验证,公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得到了提升,对自身权益的认识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因为新闻侵权事件对新闻界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频繁的诉讼案件让新闻界的声誉大大降低,人们对新闻的认识也会向不良的方向发展,不论对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不好的影响。因为新闻媒体宣传的是正能量,也是党和人民交流的窗口,因此在新闻工作中,要处理好新闻侵权与公民法律意识增加的问题。

关键词:新闻侵权;新闻法治;对策建议

新闻侵权从本质上讲,就是新闻的自由度已经超越了限度,从而侵犯了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新闻的自由度也是保证新闻法治化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新闻侵权就是新闻自由与新闻法治产生的矛盾,在这两个矛盾因素中,只有协调才能做到新闻侵权事件的零发生。

新闻媒体是特殊的行业,也是展示法治的方式,同时也是揭露社会百态的工具,但是新闻不应该以自由度为由侵害他人的权益。所以新闻的自由不是毫无限度的自由,而是建立在遵循人权基础之上的。

新闻侵权的含义

对于新闻侵权的概念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来看,都是将其定义为通过新闻的方式,违反了法律和法规,并对他人造成伤害。其侵害的形式包括通过新闻访谈、写作、编辑和发表等过程,向公众传播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和言论等造成公民权利的侵害。这种侵害包括但是不限制于对公民名誉权、姓名权、荣誉权等合法权益。结合新闻的自由度而言就是在新闻报道和传播的过程中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造成的公民权益的侵害。但是侵害对象不仅包含公民还包括经济实体、公司等相关概念。

新闻侵权的形式与特征

新闻侵权的形式

综合新闻侵权纠纷来看,无外乎虚假报道、与虚假报道相关的评论以及曝光隐私等形式。其中虚假报道和虚假报道相关的评论在网络化的今天发生的较多,因为网络传播的速度较快,新闻工作者来不及反应,为了掌握第一手信息就是及时的报道和评论,却没有在第一时间核实报道的真实性。在这类案件中又存在报道的完全失真和部分失真,对于新闻报道而言,其真实性是判断侵权的重要标准。而对于报道的评论就显得复杂了,因为评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网友自主评论,并且依据的是个人想法,但是评论也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真实的报道,评论具有侮辱性和攻击性是对他人人格的贬低和名誉的侵害。

隐私的曝光无论在新闻还是在法理上都站不住脚,因为国家法律明确规定公民享有隐私权,在未经他人同意的情况下,公开他人隐私,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并且转载未经媒体报道的隐私与曝光隐私是同样的侵权行为。同时在报道中的不作为也是新闻侵权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核实就报道,在明知错误的情况下不进行更正的就构成了侵权。

新闻侵权的特征

根据新闻侵权的定义就可以看出新闻侵权的特征就主要体现在新闻机构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民事权利相互冲突,所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侵权主体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闻侵权行为的主体是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同时还包含目前的网络、直播以及网红等从业人员,他们通过散播新闻赚取关注和流量,从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其二,新闻侵权的对象。新闻侵权的对象多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在新闻侵权案件中他们的隐私、名誉、荣誉、姓名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因此侵害对象比较普遍,并且对于法律意识淡薄的人群不易被察觉。

其三,新闻侵权必须发生在新闻的传播活动中,并且必须是公开发表的新闻。在新闻侵权事件中,新闻作品构成侵权的作者与新闻机构具有隶属或相关关系的,机构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不构成隶属关系的作者和机构必须承担民事责任。

如何正确处理新闻侵权与新闻法治的关系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同时作为宣传窗口的新闻也具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其言论自由应该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较快,对新闻主体的影响较大,但是不论是纸媒还是网络媒介都应该遵循行业的规章制度,遵守国家的法律。从严格意义上讲,新闻工作者的工作主体已经延伸到每个合法公民的身上,每个人都是新闻的创作者、传播者同时也是新闻的评论者。在大众传媒的今天,公民的言论自由需要保障,但是公民的权益也需要达到充分的保护,一味的依靠言论自由支撑新闻的自由那是不理智的也是不科学的,更是与我国法律法规相违背的。

新闻法治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合法的新闻发表与传播,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评论新闻事件,并且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法律意识。自我国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后,国民的法治意识逐渐提升,并且积极参与到新闻发表和评论中去,而有人就认为网络是畅所欲言的地方,因此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畅所欲言,所以必须在新闻传播和评论过程中加强法治建设,合理控制言论自由与新闻侵权和新闻法治之间的矛盾,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新闻法治体系,从而降低新闻侵权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钰.论新闻侵权与防范[J].法制博览,2020(28):60-61.

[2]邱雯.新媒体新闻侵权的归责问题探析[J].传媒论坛,2020,3(19):149-150.

[3]吴敏.完善我国新闻制度的法治视角[J].新闻研究导刊,2012(09):8-12.

[4]贾蕊.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侵权问题[J].中国报业,2012(12):155-156.

 

新闻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数字新闻流通与数字新闻认识论

摘要:现代新闻业萌生之初,假新闻就如影随形。这绝不仅仅只是因为追求新闻真实有难度,更因为新闻从业者在观念上没有充分认识新闻真实问题。尤其是当数字传播技术给当代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格局带来重大变化之时,厘清新闻真实这个“老问题”在数字时代面临哪些“新挑战”,进而思考“新挑战”应该带来哪些“新行动”,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新闻流通;数字新闻学;认识论

引言

在传媒迎来巨大变化的今天,科技的进步使人们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新闻向数字新闻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这个时代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主流媒体以及监管部门应当在行业乱象出现苗头之时,对其进行整改与制止,行业应当与平台及技术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而非由平台占据主导地位。诚然,新媒体平台在本质上仍是商业平台,其底层逻辑仍是逐利,会引发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忽视平台在时代浪潮下带来的更多机会,这让自媒体从业者的数量激增,也使传媒行业成了热门行业,为行业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更强的新生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平台应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共同探讨,作出更加适合当下传播形式的条文规定,使行业秩序得到规范,减少平台乱象的出现。

1什么是新闻认识论

对新闻认识论的探讨是新闻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主流的新闻学研究普遍关注新闻信息的形式及其对受众的影响,却很少反思“新闻作为对事件真实性的解释”这类认识论层面的问题。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是Ekstrm对电视新闻认识论的研究。他的分析避开了对于“真相”的思辨,而是通过规范、实践和文本之间的一致性,对认识论做出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定义。Ekstrm认为,新闻认识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知识生产、知识的形式和公众对知识主张的接受。其中,前两者对应新闻室的实践和新闻文本,已经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检视:创造新闻的知识结构、主观性和专业主义在获得认知权威性中扮演的角色、新闻工作者使用新闻源来建立知识主张的做法、对数据的使用,以及对视觉新闻证据的有效利用,等等。以实践为基础或者以文本为基础的新闻学经验研究,在方法论层面确立了一种新闻研究的学术传统,那就是对新闻的“机构性”或“体制性”的研究。而对新闻流通的研究往往更为复杂,其原因在于新闻受众的分散性、内容流的复杂性和新闻使用实践的多样性。然而,为了理解新闻认识论,需要处理“基础设施”和流通实践的问题,盖因两者共同形塑了受众与新闻的互动和受众对新闻的理解。

2新闻实践的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界关于数字新闻学的讨论日益深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表示,早期互联网的门户网站、网络论坛、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等功能与传统新闻业相融合,使得当前数字平台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包含曾经界限分明的各类功能,进而形成了具有杂糅性和异质性的信息环境。这种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是,一些新元素加入传统新闻编辑室中,由此带来的话语权力关系改变,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新闻业“采写编评播”实践路径的理解。技术要素可能在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会带来诸如“信息茧房”和计算宣传等一系列新问题。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首要是一种信息形式,数字新闻首要是一种信息关系。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常江告诉记者,在数字化时代,无论新闻的生产、流通还是消费,都是在一种网络化结构中完成的。新闻的角色不再只是“告知”,而是较以往有着更强烈的建立情感连接、塑造情感社群的诉求。当下,数字新闻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边界变得日益模糊。在未来的新闻生态下,我们看到的是总体的媒介环境与包括机构、人和技术在内的一切新闻行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塑造着不同的与新闻相关的行为逻辑。随着数字新闻学的发展,学界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新闻认识论,而不是简单地提升和优化原有的理论

3数字新闻流通的要素

3.1需要改善舆论约束机制

当下很多新闻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但是经过炒作和传播,却引来了大量的人围观,并以有失公允的舆论导向引起广泛讨论,导致该则新闻受众舆论圈层割裂。对于这种现象,主流媒体应当出面引导大众舆论走向正轨。平台内部也应设置预警系统,自动识别的新闻内容如果引起广泛讨论便自动纳入“观察区”,同时设置关键词的选取,如若一些不好的词汇出现频次过高,需要进行人工辨别,如若辨别结果为引导和恶意炒作等,应当第一时间在新闻醒目处加以正确引导舆论的标语,对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虚假消息应当第一时间留存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报备,在后台进行删除。传统媒体应当代表主流的声音在需要时发声,树立严肃权威的形象,而不是选择沉默。相关部门要时刻做好监管工作,将经常恶意炒作和刻意偏向引导舆论的账号加入行业黑名单,对此类现象要予以明确的惩罚,并普及事件的严肃性,也要向民众宣传此类现象是不对的、是不可取的,再整合新时代媒介素养相关知识进行推广,提升每一位受众的媒介素养,这有利于使恶意炒作、刻意引导舆论的账号因无人问津而消失。

3.2新闻真实的“操作性”理念转型

对于数字新闻生产的逻辑环节而言,数字新闻从业者可以做到并且理应做到的是要确保新闻报道和内容编辑的流程符合新闻业的规范,但要想将某一新闻事件的完整面貌真实地呈现出来则需要大量将真相的碎片“拼接”起来的工作,这都指向新闻真实在操作层面的实践诉求。具体而言,在数字新闻生产过程中,从事可视化编辑的群体对于新闻真实的认知与传统新闻记者编辑的认知具有显著不同。在这种不同认知结果的背后隐藏着对于“操作性”的态度分野,对于从事数字新闻生产的记者和编辑群体而言,除了将新闻真实视为一种操作性概念而将其从新闻“本质属性”中剔除之外,他们对于新闻失实问题也较传统信奉新闻真实准则的记者群体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这是因为,包括新闻真实在内的真实性问题可以在数据更新与事实求证的过程中动态实现,而这也正是数据科学的逻辑与传统人文主义取向的新闻业在认知观念分歧上的表现。从另一角度来看,新闻从业者若想在数字时代追求一种本质属性意义上的真实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在2020年新冠大流行期间的美国,有数十家美国新闻媒体机构关张,大量的新闻媒体从业者被迫下岗。突发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新闻业的危机,媒体机构在数量的缩减又意味着信息的进一步集中和多样性的消减,可供用来验证新闻真实的信息来源以及渠道则都可能面临着进一步窄化的风险,而这也恰恰说明基于“操作性”的动态新闻真实实践可能更能保护新闻业的声望。

结束语

近年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为新闻业态变革提供了条件,数字生态下的新闻生产与实践模式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数字新闻学的兴起与发展,为数字新闻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解释范式,也为新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理论视角。根植于我国数字新闻的丰富实践,深入研究一系列学科前沿问题,并将经验凝练为新闻学新的理论范式,对于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祁艺芒.数字新闻编辑的能力构成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9(09):25-27.

[2]马文俊.技术对于数字新闻发展作用小议——以今日头条和澎湃新闻为例[J].新闻前哨,2019(08):19-21.

[3]常江.规范重组:数字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伦理体系建构[J].新闻记者,2019(08):37-45.

[4]侯丽.传统媒体可依托数字新闻增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7-17(003).

[5].数字新闻[J].中国石油企业,2019(07):6-7.

 

新闻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探讨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人们在生活方面的追求逐渐有所提升,我国的媒体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正因如此,媒体行业对新闻编辑记者做出了全新的要求,并且有着更加严格的水准。在发现新闻的过程中,新闻编辑记者的敏感性一直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需要有更高的专业素质,既要做到搜集有效的新闻信息,又要做到良好的编辑。为此,本文将从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为主体展开探讨,分析新闻编辑记者在新闻敏感性方面的各种认知和做法,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编辑记者 新闻敏感性 个人专业素养 探讨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网络同样得到的进步,信息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这种影响下,新媒体行业也需要紧随脚步。由于新闻行业的工作目的,是为了使得大众可以每天的新闻报道,对自己的生活以及社会有一个准确的认知,这就致使新闻媒体行业需要有责任感,并且有着不小的压力。针对这种情况,新闻编辑记者在履行自身的职务时,需要有着良好的职业态度,个人思想觉悟要高,及时并准确的报道相关的新闻事件,使新闻行业可以在新时代有更好的生存方式,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新闻敏感性对于新闻编辑记者的重要性

新闻是每天都在发生的,是群众每天生活都可以接触到的内容。新闻媒体记者的做法会影响到新闻的编辑,而新闻敏感性是影响新闻媒体记者观点的因素。在此时的社会中,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对整个社会有个人的参与感,并且需要经历许多的事件增加经验,有着足够的观察力去融入这个社会,找到新闻的存在点并且将它记录下来,把握舆论的走向,并逐渐去影响它。同时,新闻反映了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因此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了解大众的心思,从大众的情感诉求当中找到新闻带来的价值。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在有新闻的地方准确的捕捉到新闻的要点,合理的编辑新闻内容。新闻编辑记者在看待同一事物要学会使用不同的角度,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新颖的观点创造能力,提高新闻自身的意义。新闻编辑记者要做到不断的将新闻发现和运用,不仅仅要站在风口浪尖上,而是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也能够发现新闻的存在,才能够有更高的发展可能性。

二、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将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提高

通过上文的解释我们可以明确,新闻敏感性对于新闻编辑记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因此,为了可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使新闻编辑记者可以更好的发掘和整理发布新闻,新闻编辑记者在自身的新闻敏感性方面需要加强和提高,而提升新闻敏感性的做法如一下所示

(一)提高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的不断革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闻编辑记者以及新闻媒体行业而言有着高效的发展和帮助。当今社会,纸质新闻媒介不断弱化,网络和广播电视已然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要手段,就意味着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以及价值性越来越重要。过时的新闻报道不仅无法吸引大众,也大幅度降低了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意义。所以,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全面账务社会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分析来提高所找寻的新闻意义。除了这些事情之外,在进行全面分析新闻的数据时,需要做到将精华保留,将糟粕去除,保证新闻内容的原本意义,将内容适当简洁化,以便群众更好的进行阅读。另外,新闻编辑记者要更有效的分析事件,对新闻从多个角度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通过自身的直观判断避免发生扭曲事实的现象。

(二)提升自身的思维敏感度

针对现实生活中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新闻编辑记者需要有敏锐的直觉和机警的双眼。在事件发生时全面了解缘由和发展过程,更全面的发现和了解问题,从真实可信的前提下去创新新闻。同时,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加强自身的思维敏感度,利用实际工作的经验和智慧找到新闻事件中存在的内在联系,写出更有吸引力,更真实反应社会现实的文章,使新闻具有发掘社会意义的作用。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在写作新闻之间需要提升自身的思维敏感度,只有这样才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闻价值,创新更符合大众的新闻内容。

(三)提升自身知识的储备量

新闻编辑记者无论在专业技能还是在知识涵养方面都需要做到有效的提升,因为只有有深度和有内涵的新闻才可以更好的吸引社会各界的注意以及大众的目光。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与传统的纸质新闻媒介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今新闻形式更加多样化,这就需要新闻编辑记者通过提升自身知识的储备量去丰富新闻的内涵,确保新闻具有观看的价值,做到编辑出的新闻足够吸引更多的人观看,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这些角度来看,新闻编辑记者提升自身知识的储备量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关系到后期新闻质量的关键所在。

(四)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袭,各大媒体都在想尽方法提升新闻报道的度假型,通过报道更多新颖的题材,符合公众审美的新闻,提升自身品牌的价值和市场占有率。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各种的抄袭模仿现象越加严重,逐渐失去了专属于个人的特色。因此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将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起来,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个人风格,拒绝依靠抄袭以及模仿的手段进行新闻编辑,而是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新闻策划方面的能力来保证报道出的新闻具有新颖性,在具有新颖性的同时不失了个人的风格特色,并且维持好新闻本身的真实性以及价值意义,真正做到将具有价值意义的新闻推送到大众的眼前,结合自身的创新能力营造个人的风格,让大众既能了解新闻又能了解到新闻的来源。

(五)借鉴同行的成果去丰富自己

在新闻编辑与实践的业务中,一个人的思维逻辑的广度和深度始终使有限的,因此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大量的阅读同行的作品,去借鉴同行优秀的成果。但是,借鉴不是指抄袭,而是要透过新闻素材的本身出发,找寻同行在处理和编辑新闻业务时使用的手法以及新闻视角,积极的学习改善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性。在新闻的借鉴学习中,既要多阅读国家级高级媒体的作品,也需要关注同级别媒体的最新动向,探求最有现实利用意义的素材,通过对能力的学习以及素材的积累去丰富自己,提升自身的水平。

(六)在实践中的去寻找经验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需要从实践中寻找编辑新闻的能力。新闻从生活中产生,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如果想要创造好的新闻,就需要加强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学会从生活里发现新闻。新闻敏感性是需要新闻编辑记者在生活中一点点培养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将知识提取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和挑战中不断进步。作为一名新闻编辑记者,只有深入生活,从实践中找寻经验,才能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性。

三、结语

综合本文所提到的全部内容,读者们可以得知,新闻是时时刻刻都会更新和发生的,它是不可控的,并且是现实存在的。因此,新闻编辑记者需要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新闻编辑工作,并且合理的对待突发的各种问题。新闻编辑记者需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敏锐的感受到某时间具有的新闻价值,将所有可以运用和有价值的新闻找寻出来。总而言之,新闻编辑记者可以引导舆论,可以使群众的观念改变,对新闻编辑记者来说,新闻敏感性是他们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将新闻敏感性更好的提升,就可以做到更全面的进行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35):169.

[2]李麟霖.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探析[J].传媒论坛,2019,2(24):85-86.

[3]胡永鑫.融媒时代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0(12):13-14.

[4]潘树楠.刍议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J].电视指南,2018(11):123.

 

新闻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整个世界开始进入快速、多维的结构变化和关系重构。国家与国家、国家与社会、权力与权利、文化与历史、制度与技术…既有破坏也有创新。创新中的毁灭,毁灭中的创新,解构与建构往往同时进行。

关键词:中国特色新闻学;新闻;建设性;建设性新闻;

建设性新闻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很有可能会成为我们这一代新闻业的主流。尽管这一概念是由西方学者最先提出的,但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一直是我们所倡导和坚持的。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有助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助于媒体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助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

建设性新闻的作用

1.新闻传播渠道的变化,倒逼了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坏事情就是好新闻”的报道理念,是在媒介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建筑于私有制基础之上的西方媒体遵循商业逻辑的必然选择。因为,无论是报纸的版面还是广播电视的时段都是有限的,暴力、恐怖和灾难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可以让有限的资源带来最大的利润。但是,互联网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媒介资源稀缺的状况。近年来,在西方社交媒体上,人们更多地分享那些积极健康、催人奋进、打动心灵、感受亲情的信息。这是对传统媒体报道的拨乱反正。这一现实使得受众日益减少的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危机,不得不在新闻报道理念上有所调整。

2.人人可以参与传播的现实,促使媒体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在大众传播时代,由于媒介资源的稀缺,媒体报道,尤其是主流媒体的报道,是一个事件或一种观点得以进入大众视野的唯一途径。而在公共传播时代,信息终端多样化,人人都可以传播,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当然,渠道太多也导致了信息过剩,观点泛滥,虚假新闻盛行,真相反而退居次要的位置。在这种情形下,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机构,主流媒体要想继续保持自己的公信力就必须追问真相,澄清观点,并且与社会公众一起直面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像其他社交媒体那样一报了之。

3.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媒体新闻报道内容的变化。对幸福、快乐、美好的追求是人类的共性和本能。这其实也是新闻业存在的理由之一:为人们提供信息,帮助他们做出选择,趋利避害。在信息纷繁的公共传播时代,人们更需要积极的新闻信息去增加其社会资本,需要获得向上的动力去追求美好生活。近年来,众多研究证实,正面新闻比负面新闻传播得更远,人们更希望让自己看起来优秀一点,而在线分享正面新闻有助于此项愿望的达成。因此,积极的新闻比消极的新闻更受大众青睐,共享次数也更高。这一现状也迫使传统媒体重新考量新闻报道的内容选择。

4.技术赋能公众民主参与,导致媒体政治角色的变化。西方媒体自诩为“看门狗”,在传统上强调新闻媒体的独立与中立,形象的比喻如普利策所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媒体和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瞭望者”说隐含的意思是,媒体和新闻记者的职责只在于报道事实,而不在于参与行动。即便是“社会责任论”,强调的也是“供给真实的、概括的、明智的关于当天事件的记述,它要能说明事件的意义”,而不是参与事件,解决问题。但是,互联网的出现,赋予了人人参与社会事务的可能性,因此媒体就不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负责任的媒体应该有更积极的政治角色定位。

传播网络与社会网络日益重合,加速媒体社会角色的变化。大众传播时代,传播网络与社会网络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但是,公共传播时代,通过社交媒体的联系,传播网络正日益与现实的社会网络相重合。线上的风吹草动瞬间就会影响到线下,线下的家长里短很快就会在线上扩散。线上线下的这种互动,传播网络与社会网络的交织,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汇聚民意的便利条件。集体智慧的发展、社会组织形式的变化,都终将带来媒体权利的分散。顺应技术潮流,引导民众参与社会治理,是提升媒体公共品质和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建设性新闻的策略

1.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有助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建设性新闻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在新闻内容和新闻报道方式上的一种探索。从中国国情来看,传统的主流媒体具有政府背景,政治优势,可以协调社会各界的力量;而新兴的社交媒体具有互动和参与的优势,可以广泛调动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动。因此,把建设性新闻的倡导与实践作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一个切入点,有助于加快媒体在内容建设上的深度融合。

2.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有助于媒体设置议题引导舆论。与西方的情况不同,由于我们一向强调正面宣传为主,主流媒体揭露问题、舆论监督的功能发挥得不很充分。而事实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互联网新媒体崛起后,这些矛盾和问题以及大量负面情绪一下子都涌向了新的传播端口,从而造成了所谓“两个舆论场”的现状。为此,党中央特别强调要“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在公共传播时代,信息越是真伪难辨,人们越希望获得真实权威的解读;越是众声喧哗,主流媒体越有责任发出鲜明的主导声音,使社会明辨真相,引导网民讨论理性化,意见表达更具有建设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的建设性新闻切合中国现实的需要。

3.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有助于媒体参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管对“现代化”作何种解释,互联网是其中最大的变量,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互联网给普通百姓提供的便利,不仅仅是信息的告知和意见的表达,更有实实在在的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直接参与。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②的过程中,主流新闻媒体需要重新定位自己与受众的关系。由是观之,建设性新闻开辟了公共传播时代新闻业务发展的新思路,改变了大众传播时代“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鼓励公众共同参与新闻制作及线下方案活动,从而能够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的变化与进步。

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有助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将新闻学列入对哲学社会科学起支撑性作用的十一个学科之一,这表明了党对新闻学的重视。中国新闻学发展百年,为中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来不拒绝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办报思想,到西方传媒经营管理的操作方法,我们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当今,在大众传播向公共传播演进的过程中,应当也亟须有新的新闻传播理论观照新现象、解释新问题、指导新实践。建设性新闻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新思路,值得我们借鉴。新闻学本来就是实践的产物,是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也必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总之,要以中国新闻传播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做到以“中国事实”为支撑、以解决“中国问题”为导向,这不仅有理论对话的根据,还由中国新闻实践的特殊性决定。如此则更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研究,增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媒体主流话语建设的路径创新。

参考文献:

赵秀丽,浅谈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2020.

[2]张新宇,关于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研究.2019.

 

新闻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摘要:文章以新闻编辑记者敏感性的重要性为切入点,分析记者拥有新闻敏感性,方能捕捉珍贵新闻线索,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真实事件,获得大众关注。以此为基础,提出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的措施,从而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编辑;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性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媒体融合背景下,使得人们沟通交流愈发密切,增加了媒体竞争力。而新闻是利用多种媒体途径实现信息传播,为了提高新闻关注度,激发公民阅读浏览性,要求新闻编辑记者具备较高新闻敏感性,提高新闻创新性与新颖度,挖掘有价值新闻,从而提高新闻编辑的质量。

一、新闻编辑记者敏感性重要性

新闻敏感也可称为“新闻鼻”,是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是否拥有新闻价值的能力,能够体现一名记者的政治水平与业务水平,需要具备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新闻判断力与敏锐观察力,准确、迅速捕捉新闻。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曾说:一个缺乏新闻敏感的人,无法成为新闻记者。可见,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生活与工作中,要求记者始终保持敏锐嗅觉,捕捉珍贵新闻线索,挖掘有价值的真实新闻事件。特别是新闻事件时效性较强,加上人们生活节奏较快,记者应把握新闻时机,及时、真实呈现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看待新闻,客观评价新闻,不掺杂自身主观观点,以获得大众关注,成为优秀记者。

二、新闻编辑记者提高新闻敏感性措施

1.积累实践经验

新闻编辑记者工作中,新闻主要言语生活,要求记者拥有一双能够发现、挖掘信息的眼睛,深入社会,观察生活,能够在生活中收集与判断有价值信息,编辑新闻。如,新闻记者可通过下乡实践调查的方式,锻炼自身业务能力,很多新闻源于农村,当记者得知某乡村,或某城镇存在问题后,及时赶往了解民众声音,听取民众的想法,诸如小学缺失物资、养老金不到位等情况,也要认真思考。通过此种实践调查方式,还能增强记者沟通交际能力,通过有效谈话即可收集信息,提高自身新闻敏感性。同时,记者还可以带着小礼物拜访农村人家,使得农民能够敞开心扉,积极配合村干部工作,推动干群关系融合发展,获得一手信息。如某乡镇产生泥石流,记者即可及时下乡,协助干部、村民灾后重建,协助中和群众交流,获取民众信息,推进收集消息进程。

2.提高专业能力

新闻编辑为提高自身新闻敏感性,则需要从多方面出发,做到腿脚勤快,具备发现事物的眼睛,培养自身能力。一是拓宽知识面。新闻记者应当拓宽自身知识面,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拥有丰富知识与阅历,结合个人社会经验加以判断,从事物表面挖掘价值新闻,拓宽新闻深度。特别是信息时代下,信息量的增加,使得人们每天接收诸多信息,无法准确对信息进行判断。对此,新闻记者则要从客观现象挖掘本质,引领正确社会价值观,多开展专题新闻报道,结合社会价值观,分析新闻事件,满足大众新闻需求;二是提高专业素养。记者在保证新闻质量基础上,还要提高专业素养,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了解社会发展方向,以发展眼光看社会,具备时代观念,和人们多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素质。

3.构建收集信息渠道

新闻编辑记者应当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拓宽自身获取信息渠道,以收集最新新闻消息,为新闻编写提供方向。并且,最新新闻信息价值较大,能够冲中提炼关键信息点,总结信息内容及反应的社会现象,以关键点为中心开展新闻调查,保证新闻准确且有深度。还可以通过寻找新闻的内在联系,关联其他新闻事件,串联事件后采取整合、汇总的方式,保证新闻完整性,提高新闻价值,有助于培养记者新闻敏感性,增强其逻辑思维能力。此过程中,记者可开通新闻专线电话,支持民众电话来访,收集民众最新消息,获取有价值信息;或是开通微信公众号,使得读者能够借助公众号发送信息,为群众畅通提供信息的渠道。当群众提供新闻信息后,可根据新闻价值予以不同奖励;还可参加会议,通过名人、专家的演讲,了解某行业发展动态,获取新闻信息,也能借此进行人机交流,广交好友,也是获取新闻信息的一种途径。

4.把握报道趋势

新闻记者应当拥有正确政治观,具备政治敏感型,能够迅速判断某事件的政治意义,明确新闻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是当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以业务层面而言,新闻需具备事件、任务、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加上新闻敏感和时代因素、政治因素密不可分,记者也要在始终和国家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能出现不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稳定的言论。因此,合格记者应当了解当与政府的工作任务与工作重点,培养自身看新闻习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方式,关注党政新闻,借助微信、微博、网站等渠道搜索线索,分析报道趋势,挖掘报道重点,预测报道方向,提高新闻价值的同时,将新闻事件以正确方式为民众呈现出来,将新闻报道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总结:综上所述,新闻编辑记者提高自身新闻敏感性意义重大,有助于记者报道更多价值性高的新闻稿件,对于突发新闻事件,也能够做出正确反映。因此,应当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能力、构建收集信息渠道、把握报道趋势的方式,锻炼记者思维敏感性。

参考文献:

[1]杨桂芳.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几点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35):169.

[2]孙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意识的提高策略探讨[J].电视技术,2019,43(18):46-47.

[3]阿依木汗·托合纳义.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J].记者观察,2019(20):63.

 

新闻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坚持新闻真实性 杜绝虚假新闻传播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自媒体作为新兴职业之一,近几年也如雨后春笋般飞速涌现,但其在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的同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愈发明显。本文对坚持新闻真实性 ,杜绝虚假新闻传播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闻真实性;传播;发展

引言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深刻理解、牢牢把握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激增,媒介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推进党的新闻事业快速前进的同时,也给新闻真实性带来了严峻挑战,虚假新闻充斥着互联网领域,不仅破坏了媒体公信力及其形象,还误导公众舆论、扰乱社会秩序,更有甚者会阻碍党的新闻事业发展。

1关键技术

1.1随机选择审核者

判断新闻是否真实的结果完全取决于审核者提交的审核结果。在审核结束后,系统会根据审核者提交的审核结果和新闻真实性结果,为审核者分配奖励。当出现审核者勾结的情况并作出一致的回应时,智能合约会认为所有的审核者发送的报告是正确的,不仅审核者能从系统中获得大量的奖励,还会使得新闻的可信度下降。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随机算法来选择审核者,防止审核者勾结。首先判断在线的审核者数量是否满足要求,只有当在线的审核者数量较多时,才能快速选择审核者,降低系统的消耗。然后将前k个区块的哈希值作为随机种子,随机选择出审核者,判断选择的审核者的状态是否在线和信任分数是否合格,当审核者合格时,将其加入到审核队列中,并且暂时改变他的状态,防止再次选中,选择完n个审核者后算法结束。

1.2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审核者的积极性,本文提出了激励机制,根据审核者的行为,实行对应的奖励措施。新闻真实性完全由区块链中的审核者决定,在审核时间结束后,智能合约会统计审核者发送的验证报告,验证报告中,新闻为真数目大于新闻为假的数目时,智能合约判定新闻为真。一个审核者在审核期间发送的多次报告,用来修改之前发送的报告,默认使用最后一次的结果作为有效报告。在新闻审核时间结束后,智能合约会根据新闻的真实性结果和审核者的行为,分配对应的奖励。

1.3审计机制

随机选择审核者算法很大程度保证了所选的审核者是独立的,激励机制使得审核者如实发布审核报告。(1)恶意放弃审核攻击:攻击方完成注册成为合法审核者,这些审核者被分配新闻审核工作后,会直接放弃审核工作。这会导致新闻机构调用智能合约重新选择一名审核者代替其工作,增加新闻机构的资源消耗。(2)牺牲攻击:攻击方完成注册成为合法审核者,这些审核者被分配新闻审核工作后,直接发送新闻为假的报告。在新闻审核时间内,区块链用户并不能查看到每位审核者的审核结果,但在新闻结算后就能查看每位审核者的审核结果。其他参与者可能会分析其历史行为,之后与攻击者一起发送新闻为假的报告获取最大的收益。

2提高我国自媒体新闻传播真实性的措施

2.1注重新媒体人新闻素养与道德水平

首先,作为虚假新闻与谣言信息的主要发散地,自媒体人在增强新闻真实性这方面能起到的作用是绝对重要的,因此,提高其新闻素养与道德水平非常关键,这是预防虚假新闻散布,引导社会舆论、保证经济发展的有力前提。其次,各新媒体平台还可以科学设立准入门槛,这对于行业从业规则的规范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对于自媒体这一新兴行业而言,只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惩处规则并加大力度,如在违规操作发现的第一时间严肃处理,才能真正创造出干净的自媒体环境,在增强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同时,为周边经济发展奠定牢固基石。最后,除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外,还可根据谣言类型快速匹配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确保澄清信息的及时生成,从而有效强化辟谣的说服力与效果。

2.2充分体现意见领袖的正向价值

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就是在互联网中能影响他人行动甚至是决策的个体或团队,一般来讲,他们的引导力、领导力和影响力都很强,在为其他人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基础之上,使网络中的新闻传播更加的活跃与正向。意见领袖与普通网民相比较来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会对接收到的信息与内容进行过滤,在主观选择意义与价值均较高的信息后才会传播,从而达成获取流量以及提高知名度的双重目的。例如某新闻软件在发布新闻及传播的过程中,会让意见领袖负责信息的咨询与采集,并做好一些重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这是此软件中信息时效性与新鲜度的重要保证,也是避免出现虚假新闻以及虚假新闻传播所造成影响的有力途径。除此之外,若想在使意见领袖正性的引导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来,加大培养意见领袖的力度也是非常关键的,经实践证明,只有确保意见领袖拥有正确的道德意识,以及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其在提高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工作上,起到更强有力的正性作用和正性价值,进而为相关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3注重引导,增强公众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

在移动互联时代,公众成为新闻信息的重要生产者、传播者。与迅猛发展的媒介平台相比,公众的责任意识和媒介素养明显滞后、缺乏,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势必会阻滞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新闻理论教育,帮助公众增强专业素养、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正确把握网络信息发布的权利与义务,不传播违法违规信息,不发表危害社会、破坏稳定的言论,不触及社会伦理道德底线。同时,还应增强公众的媒介素养,使他们自觉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守住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对生产、传播的信息把好关、核实情,并提升辨别新闻信息真伪的能力,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坚持真理,不做虚假新闻的生产者,也不做虚假新闻的“二传手”。

2.4强化监管,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管理机制

抵制和治理虚假新闻,仅靠信息生产者、传播者的自觉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监管,用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形成约束力、威慑力。从国家层面,注重立法,健全法律法规,及时根据变化了的形势修改相关制度和规定。从媒体层面,应建立严格的把关审核机制,要强化“三审三校”,并将这一制度从传统媒体向外辐射,覆盖到新媒体领域。从技术层面,应建立虚假信息识别系统,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利用算法介入,依据不同话题分类下虚假新闻的主导信源、文本内容、情感表达、传播路径等特征建立相关谣言模型和数据库集合。据此,通过与实时流动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检测筛选敏感性主题和内容,识别和追踪疑似或潜在的虚假信息。对识别出的虚假信息,要及时向公众辟谣,避免社会舆论进一步发酵,当然也要对发布虚假信息的媒介平台进行提醒警告,要求整改乃至关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社交媒体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虚假信息广泛传播的弊端。新闻信息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众多决策活动,虚假的新闻信息会误导决策,进而会影响相关决策的有效性,因而随着决策对网络新闻信息的依赖性增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识别越来越关注。

参考文献

[1]何卓颖.泛众传播时代网络新闻真实性提升路径的探索[J].北方传媒研究,2020(01):12-15.

[2]赵依宁.反转新闻与新闻报道真实性的重塑[J].传媒论坛,2020,3(02):70-71.

[3]蒲祉吉.新媒体时代新闻“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关系浅析[J].记者观察,2019(32):101.

[4]刘珊.探析新闻报道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性[J].传媒论坛,2019,2(19):120.

[5]苏天瑜.探究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策略[J].传媒论坛,2018,1(24):142.

 

新闻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浅谈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非常便利的,对于新闻媒体来讲,需要对传统媒体进行改革,要时刻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新闻编辑者也是新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新闻编辑要不断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同时应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新闻敏感性能够帮助新闻编辑记者从众多的新闻事实中发掘出最有价值的新闻,提高社会公众效应。

关键词:新闻编辑;新闻敏感性;提升方法

1新闻敏感性概念

通常情况下,新闻敏感性主要体现在新闻编辑记者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即记者通过发挥个人观察能力,不断去探索、挖掘隐藏在新闻信息中的有用价值。同时,新闻敏感性属于记者的基本素养,只有及时获取信息内容,并对新闻进行及时地编辑,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报道角度报道出来,才能促使新闻中蕴含的新闻价值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也可以说,新闻编辑记者的职业素养体现在新闻敏感性中。此外,对于新闻编辑记者而言,要想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基本素质,就必须同时具备获取新闻价值的能力及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才能更好的提升工作效率。

2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新闻编辑人员来讲,拥有新闻敏感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的膨胀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新闻编辑人员拥有新闻敏感性,可以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引导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其中新闻敏感性也是包括很多的方面,政治方面的敏感性也是最为关键的,需要新闻编辑者在日常的生活实践中,要学习用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从大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内容,要将社会意识报道出来,将社会意识引向正确的道路上。新闻的报道是通过社会现象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需求,新闻编辑人员需要从客观的现象中获取有有价值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要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及时发现事件中存在的深刻内容。

3提升新闻编辑记者新闻敏感性的方法

3.1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具备知识涵养的新闻编辑记者才能报道出具有内涵的新闻内容,并使新闻的社会意义完全地表达出来,从而才能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当代环境中,全球新闻传播速度在不断提高,因此,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迅速明确新闻报道的核心要求,并积极采用多元化专题形式来提高新闻节目的制作效率,从而才能更好的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其中,专题报道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前者具备了深厚的新闻内涵,且对新闻编辑记者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促使新闻编辑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新闻编辑记者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拓宽个人的知识面及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等。

3.2提升自身的分析能力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新闻编辑记者要有较强的信息分析能力,对各类信息进行快速分析,从中提取时效性较强并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进行客观的报道,避免因个人的主观情感倾向而影响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编辑记者在第一时间获取新闻线索时,要理清报道思路,分清问题的主次矛盾,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等进行细致分析,保证新闻调查阶段能顺利进行。同时,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冷静分析,通过对真实的新闻现场进行报道引起受众的共鸣,从而提升新闻的价值。

3.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

实践出真知,新闻编辑记者应该深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资源,通过解读和剖析,挖掘新闻价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对新闻人的要求也更严格,新闻编辑记者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同时,新闻人还要向同行优秀的编辑记者学习,学习他们新闻报道的方式方法,不断完善自己,学会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剖析新闻信息,提升新闻敏感性。

3.4提升自己的反应能力

新闻编辑工作者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各类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要善于观察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细节,社会中的事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联系,要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来做出正确的判断,要能够从事物之间的联系总结出一些社会经验,要从社会发展的方向出发,要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引领正确的社会发展方向。

结论

新闻敏感性是一个综合概念,是编辑记者对新闻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决定着记者采写新闻的质量和效率,决定着新闻的社会公众效应。新闻编辑记者要充分认识到提高新闻敏感性对自身、新闻行业以及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增强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敏感性,提升自己对新闻信息的价值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新闻的影响力以及社会舆论效果,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试论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性的重要性[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 7(17).

[2]蒋可心.新闻编辑记者如何提高新闻敏感性[J].新媒体研究,2017,3(06).

[3]吴明.试析新闻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J].西部广播电视,2016,(19).

 

新闻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新闻学本科生新闻观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闻院系教学方向和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素质。”这不仅对新闻传媒人才培养提出了“复合型、应用型”的技术要求,更对未来的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提出了期望。高等新闻院校作为培养后备新闻舆论工作者的重要教育机构,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和分工。了解新闻教育在当代新闻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现状和取得的实效,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形成了怎样的新闻观,剖析哪些因素对新闻观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于新闻院校做好新闻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闻观;新闻学;课程标准;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引言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具有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等特点,是务实性很强的一门社会学科。本科高校作为新闻传播人才的主要培养和输出机构,其教学体系的优劣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能巩固和检验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能提升和改进学生的采写、编辑、评论、录播等业务能力,能使学生掌握和了解先进媒体工具使用方法,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新闻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今高校新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闻是一门实用的实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的存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媒体融入深海,信息专业人员的培训模式逐渐暴露出问题,其中大部分来自高等教育。目前,许多高校的新闻教学过于理论化,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尽可能多的理论知识,而实践部分则要求学生与工作场所更加接近。但是,工作单位往往需要熟练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这就造成了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差距。学校认为学生应该熟悉工作场所的做法,但雇主认为学校应该关心学生的实践教学。事实上,作为培训方案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应主动提供实用教育,使学生更容易获得将来可能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并尽快融入社会,而不是融入社会学生在没有实际培训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不可避免地导致生产力低和工作质量差,而且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理论知识不足以有效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二、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意义

在网络和新媒体等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媒体传播的现象。在人们充分参与信息传播的情况下,吃瓜的心态蔓延,模糊了事实和谣言之间的界限,虚假信息和负面言论迅速蔓延,导致公众舆论出现不合理的特征。面对这一趋势,新闻专业人员必须提高社会责任感,坚决维护新闻道德,反对传播不符合公共价值观的内容的媒体行为,并致力于维护健康的公众舆论环境。但是,在新的经济发展正常化中,学生,包括新闻和通信专业的学生,被多元文化观念包围,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的诱惑和威胁,以保持头脑清晰,并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和帮助学生塑造三个观点专业新闻课程内容接近意识形态,包含丰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资源,可以通过加强学校教育制度和加强学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实现思想教育和职业课程的融合。面对5G和大数据等技术技能引发的媒体转型和媒体人才培养危机,建立综合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的综合三维教育体系,导出媒体的社会定位属性和要求等专业内容以赖德人民为核心任务,建立以职业信息传播教育方案为基础的思想教育体系,可以形成思想政治格局,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帮助学生主动.

三、改善高校新闻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媒体一体化的背景下,外国大学新闻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相对较快,课程也相对成熟。由于媒体融入大环境的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科技、开放和媒体互动要求,中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也积极调整了课程设置。一方面,不再有基于不同媒体的详细职业区分,媒体相关职业超越了职业限制,学生从入学伊始就研究不同媒体,获得的知识涵盖了广播、电视、摄影、采访等多个专业领域。其中明确了与不同媒体相关的专业差异和联系,并教授统一一体化的专业技能。第二是不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恢复新的媒体融合专业,向社会输出复合信息专业人员,以满足新媒体的需要。其中,媒体间教学方法在中国大学得到广泛应用。作为课程改进和发展的一部分,正在积极努力调整主要课程,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分歧和鸿沟,对不同学科之间的组织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便使学生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学习和交流的精神 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电子学习和新媒体,提高使用和创建新媒体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在媒体间工作中的整体操作能力。

㈡建立两个司的教师队伍

各学校应改变目前的人事管理制度,走上新的跨界合作道路。引进主编和记者是完成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一步。作为实践课程的一部分,他们经常将生动的例子与一线记者的感情经历联系起来。通过让一线记者进入课堂并执行课程的实际教学任务,可以组织特别会议,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工业发展情况,向他们提供与媒体同步的信息,直接指导学生新闻的制作过程,并鼓励.

(三)真题实作,项目化学习实践

作为一名新闻学研究生,大学在四年里必须经历许多实际项目传统的实践课程对学生来说更简单地形成了独特的能力。在媒体深入融合的时代,教学大纲也应深入融合。教师队伍可以制定纳入所有学生信息做法的教学大纲。不同的项目实现不同的目标,逐步发展学生合并媒体的能力。首先,中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本实践培训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媒体,如学校报纸、学校广播电台、学校官方微信号码和学校官方震颤号码。第二,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机会,使高职学生能够在企业的实战项目中快速成长。同时鼓励行业专业人员参与学生作战项目,成为学生作战项目的第二导师。最后,积极鼓励各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媒体活动,使他们能够自我测试和自我证明。

(四)树立正确的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观念

在培训记者方面,教师本身应主动加深对所有媒体中信息产业运作机制的了解,并更准确地分析所有媒体中信息产业的长处和短处,以便正确指导学生充分了解应用场景构建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理念,首先要走出信息产业的局限,不要只从信息效率的角度看问题,要从整体发展的角度界定高校应开展的信息教学类型第二,在教育改革中,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生素质的发展,使学生不仅限于信息产业。高校教师应对当前教学冲突持更加客观的看法,不要忽视信息教育的最初目标,同时改革信息专业,存在偏见,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全传媒信息教育的科学合理思想。

结束语

针对高校新闻实践教学力量的不足,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教师、政府都要加以重视。新闻专业学生只有掌握媒体时代的多种新闻采编方式,才能在新闻现场迅速做出判断,做出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做一个合格的新闻人。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新闻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革新自身教育观念,探索更优的教学实践教学办法,为新闻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采、编、播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杨保军.新闻观念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M].2019:132-164,62-93.

[3]陶建杰,张涛.上海地区新闻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新闻界,2019,38(08):116-133.

[4]胡钰,陆洪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9,25(11):5-17,126.

[5]程雯,谢翌,李斌,周小华.学校文化:涵养教师信念的母体[J].教育科学研究,2019(04):35-40.

 

新闻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网络时代下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发掘分析

摘要: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信息的传递也变得越来越快捷,互联网上本就海量的信息又在人们的持续互动下产生了裂变,碎片化的信息使得网络新闻的内容变得更为复杂。对当今的网络编辑来说,敏锐的信息洞察力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他们要在选择新闻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性,筛选出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摘录,并用过硬的职业素养来进行碎片化信息的加工和整合,使其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及条理性。给读者更愉悦的视觉感官。同时也要做好信息的“把关人”,完成从传统化新闻编辑向融合性新闻编辑的转型工作。

关键词:网络时代;舆论导向;新闻编辑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使新闻传播业进入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在朝着网络传播的方向不断涌进。但不论新闻的传播形式发生何种变化,新闻编辑这一“新闻加工者”的角色却从未发生改变。对他们而言,时代的变迁带来的只有专业技术的升级。那么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又应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本文基于此展开探讨。

一、网络时代下新闻的特点

(一)信息量剧增

《产业信息网》上的相关报道显示,截止2021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了10.11亿,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也上涨到了71.60%,而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99.5%。庞大的网民基数给新闻媒体带来的行业效应就是信息数量持续剧增,再加上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已经完全具备了光速传播的条件,这也就导致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

信息在交互中产生裂变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传递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利用网络跟其他网友产生互动,个体间的认知差异性使得他们时常会对同样的信息秉持不同的看法,而这种感知化的差异在交流互动后则会产生剧烈的思维碰撞,信息也因此差生裂变,进而衍生出了更多的“次生信息”。只要新闻信息的热度足够高,信息的裂变就会持续产生,次生信息也会不断的增加,还有可能会延展出更多的“质变信息”。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内在舆论力消失。

(三)信息普遍呈碎片化

网络时代的信息本身就是海量的,而随着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不断衍生裂变,更多碎片化的信息就产生了。这些信息的生产往往不具备统一化、规律化和逻辑化,它们大多都是由琐碎且无意识的事件导致的,其特点在于随机且零散,信息量较少。由于这种类似的碎片化信息遍布在整个网络环境里,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也逐渐向碎片化趋势发展。一方面来说,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短时间内接受更多的信息冲击,能够得到短暂的感官刺激,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种浅层的逻辑会使得人们的思维体系难以实现系统化。

二、新闻编辑如何进行新闻发掘

(一)促进信息选择的敏锐力

受众需要接收信息,但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往往使得他们目不暇接,过于亢杂的内容也会使得人们疲于选择,这时候便要体现新闻编辑的专业性了。新闻编辑应充分发挥利用自身充盈的新闻理论知识,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将有价值的信息筛选出来,并传递到受众的眼前。对于新闻业来说,“吸引眼球”是必要的,新闻的本质就是在于让受众的目光转移到此事件上来。就新闻编辑来说,其在工作中必须具有以下两种职业素养:其一,要有强大的信息捕捉力。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新闻稿件的编撰离不开丰富的信息素材做支撑;其二,要能够准确把握其节目平台的定位,进而进行精准制导。

(二)提升对新闻的再加工能力

单一化的新闻编撰已不再符合当今时代对新媒体的要求,时代对于新闻编辑的信息再加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为例,笔者对其在10月18号及10月19号推送的文章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统计。两天内该公众号共发送了18条新闻,其中只有两条是纯文字的新闻,包含图文信息的有16条,带有视频内容的有4条,甚至还有两条新闻中含有音频内容。人民日报公众号的背后有一群优秀的运营团队,对于其他新闻编辑而言,它的新闻传播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和模板,也就是说现代新闻编辑一定要掌握对文字、图片、视频及音频的基本编辑内容,否则就很可能被网络信息时代的浪潮所埋没。

增强对信息的整合力

信息的传播并不是无序化的,新闻编辑在收集到信息后也不能任其无序传播,而应及时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对于媒体行业而言,“信息整合能力”这个词并不陌生,传统报纸中的专版、专题、专栏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信息整合体现,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更应注重对这一能力的强化训练。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往往是以报纸、广电等为媒介来展开的,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较大。但网络的高速发展给媒体行业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当代网络编辑必须要利用好这个条件,整合各类信息及言论,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延展,并进行恰当的排版后展现给新闻受众,使其得以吸收新闻的全貌,进而提升信息的质量,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以议题为引导,增强新闻互动力

传统媒体业受技术的限制较大,媒体及新闻受众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信息的传播及反馈具备片面化。网络时代的来临彻底打破了这一现象,像人们所常见的微信、百度、微博等新媒体软件都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与受众间的信息互通是新媒体行业必须关注到的一点。通过增强新闻议题下的互动,受众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传递给新闻发布者,作为“信息主”的新闻发布者也可以有效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把握受众的价值取向,达到有效增强用户黏性的目的。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新闻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因此,现代新闻编辑必须要注重议题的设置,以此来增加新闻的互动性。

三、思考与建议

网络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让新闻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它在为新闻行业提供大量信息素材的同时也让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为繁重。如何从如此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一部分并以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受众,是现代新闻编辑所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新闻编辑应始终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开展工作的根本方针。网络时代的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其中低俗、恶劣、甚至违背政治理念的信息是普遍存在的,新闻的本质就是要引人眼球,但政治正确绝对是一条永远都不能逾越的红线。新闻编辑要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能为了吸引用户眼球而做出违背职业素养的事情。要始终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政治正确为新闻的根本立足点。同时也要注意鉴别新闻的真实性与否,新闻素材往往都是突然且急促的,时效性也是衡量新闻质量的一大标尺。但核实真实性是新闻发布的第一要务,当代新闻编辑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此外,新闻编辑也需注意要始终紧跟正确的舆论导向。国家一直在打击自媒体行业中恶俗现象,新时代的新闻编辑者一定要记着始终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依据,坚持依靠人民、服务人民、讴歌人民的原则,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同时也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促进社会发展,弘扬清风正气。

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新闻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新兴自媒体在新闻理论及伦理方面的能力薄弱不堪,传播给受众的新闻质量也不是很高。而传统的新闻媒体虽然有着足够的专业沉淀,但却无法及时适应新时代对媒体行业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网络时代下的新闻编辑应如何开展工作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胡晓燕.网络时代新闻报道编辑新理念探析[J].新闻文化建设,2021(13):164-165.

蔺桂峰.网络传播时代对新闻编辑的影响[J].数字通信世界,2020(04):241-242.

党万军.网络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创新思路[J].传媒论坛,2020,3(09):100+102.

 

新闻论文题目大全集有哪些?

1.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发展

2. 社交媒体对新闻业的影响研究

3. 大数据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4. 新闻真实性与伦理问题探讨

5. 危机传播与新闻报道策略

6.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角色定位

7.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与传播

8. 自媒体时代的新闻监管与规范

9. 新闻专业主义的困境与出路

10. 网络舆论与新闻引导

11.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2.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创新

13. 新闻受众需求与满足策略研究

14. 新闻评论的作用与影响力

15. 新闻采访技巧与方法探究

16. 新闻编辑的素养与能力培养

17. 数据新闻的发展与特点分析

18.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模式

19. 新闻摄影的艺术与技巧

20. 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与策略

21. 财经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体育新闻的报道策略与创新

23. 娱乐新闻的伦理问题与规范

24. 环境新闻的重要性与报道方法

25. 教育新闻的特点与价值

26. 军事新闻的传播与影响

27. 健康新闻的需求与满足

28. 科技新闻的报道与传播策略

29. 新闻可视化的应用与效果

30. 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与应对

31. 人物报道的技巧与方法

32. 调查性新闻的实践与挑战

33. 新闻策划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

34. 新闻报道中的隐私保护问题

35. 民族新闻的特点与传播途径

36. 地方新闻的价值与发展

37. 公共事务新闻的报道策略

38. 新闻叙事的技巧与风格

39. 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培养

40. 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与全面性

41. 灾难新闻的报道原则与方法

42. 新闻传播中的品牌形象塑造

43. 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44. 国际传媒对国内新闻业的影响

45. 新闻媒体与政府关系的研究

46. 新闻报道中的情感因素分析

47.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伦理困境

48. 新闻媒体的竞争力提升策略

49. 新闻报道的可信度与影响力

50. 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新闻论文范文大全的所有内容,这次总共给大家精选的是10篇优质范文,也有50个论文题目供大家选题使用,这下你应该知道新闻论文怎么写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新闻论文(精选10篇)

赞 (0)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