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精选10篇)

导读: 很多农业学者或大学本科毕业生都需要论文发表,特别是在这个领域有深度研究的,今天就给大家精选10篇关于农业论文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每篇大约3000字符左右。都有题目和参考文献。对您怎么写论文选题非常有帮助!

农业论文

农业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

摘要: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产业。在外界气候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下,农业生产也会面临较大的挑战,这也是我国农业保险出现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总体看来,我国农业保险在赔付的标准、产品种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依旧会受到地方财政预算以及风险保障水平等多种决定性因素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针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实施途径进行分析,在简单探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地方财政保险、风险保障水平以及农户防范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对于农业保险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国内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关键词: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决定因素;途径

1、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现如今,农业保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条件,能够在出现各种极端以及自然灾害的基础上,对于农民提供一定的资金赔付,有效降低农业发展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赔偿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覆盖范围较广且影响民众数量较多的保险品种方面。从我国山东省的相关文件看来,当地的水稻、小麦完全成本保险金额分别为1150元/亩和1000元/亩。从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发展看来,当地的水稻和小麦的保额分别为650元/亩以及500元/亩。对当地农村奶牛的保险金额上调到10000元/头,保费为500元/头。保险金额赔付标准的提升意味着当地农民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能够有效分散。同时,地方财政也针对参与农业保险的村民提供了自付保费减免的对策,自付保费比例从之前的20%下降到15%,使得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减轻[1]。

同时,在我国中央政府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我国各个地方也结合当地的特色发展产业,针对农业保险品种不断进行创新,并最终形成了层次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同时针对农业保险发展形成了相应的补贴机制。山东省政府目前正在实施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且诸如“保险+期货”、价格指数、收入保险等重大创新性保险产品支持纳入奖补范围,使得农业保险产品得以进一步创新、普及。在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保险理赔速度也进一步提高,各个地区政府部门始终以维护农民群体合法权益为基础,保障保险机构能够严格遵照已有的农业保险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在主动、迅速、科学等原则的指引下,全方位提高理赔的进度。

2、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2.1地方财政

在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地方财政支持也在其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我国部分地区的政策看来,在选择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机构之后,选择人需要督促服务机构遵循已有的书面合同约定、财政预算要求的前提下对保险收入合理安排。如果服务机构并未严格遵照书面合同对预算进行安排,则需要取消其承保资格以及下一次的遴选资格[2]。从我国部分省市的实际发展状况看来,按照当地2023年的财政预算和保费规模,下达的财政补贴预算支持保费规模通常也维持在当年的水平线上,但当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始终保持增长状态,多个市区也针对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设置上限数值,能够满足市场在政策性农业发展方面提出的需求。但在当地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因为种植面积明显提升,再加之生猪生产有所恢复,导致出现了生猪价格剧烈下滑的现象,地方政府以及农业生产者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因为当地的财政补贴预算规模有限,导致承保机构无法提供相应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市场的真实需求。

2.2风险保障水平

虽然在我国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保险机构在持续开发股份农业保险的产品体系,风险保障水平有所提升,但整体保障风险水平依旧较低。总体看来,我国部分省市只是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这种粮食作物实施了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并且只是覆盖了各个区域的产粮大县,除去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外的农业保险标的依旧是以物化成本保障为主,保险金额较低。如此一来,农户参与保险的意愿将会受到明显影响,意味着特色农业保险始终面临着保险金额不足的问题。

2.3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

现如今,我国的农民群体普遍并未接受完善的教育,导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侥幸心理,对于风险事件并未形成正确的认知。即便我国各地区都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但绝大部分农户依旧是选择拥有财政补贴的保险产品,部分保险公司认为缺乏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业务无法有效实施。比如,针对繁殖母猪和育肥猪的保险,农户在投保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不足额保险的问题。此外,农业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尚未针对农业保险产品全方位进行宣传,绝大部分农户对于农业保险的政策了解不够全面,在出现农业损失之后只能够自行承担。我国居民对于保险行业始终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在遭遇损失时,农户也无法想到利用农业保险来分散风险,使得我国农业生产发展也会受到明显影响。

3、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途径

3.1地方政府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在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始终以维护各地区粮食安全为基础条件,保障种植业、养殖业也能够不断快速发展,并以生态文明建立为核心推动森林保险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在年初或者是上一年的年底,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覆盖区域以及保险规模进行分析,形成完善的规划方案,严格遵照已有方案落实各项工作。财政部门则需要在本级预算中列出农业保险补贴的配套资金,并针对监管工作方面的职责给出明确的规划,确保农业保险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由政府部门及时拨付对应的保险补贴资金[3]。在传统社会背景下形成的资金补贴划拨方案将会直接影响到资金的监管,并且使用流程过长,不利于补贴资金的合理使用,可以直接由省级财政将中央以及省级的补贴资金下发到省级的保险公司,而市级和县级的补贴资金则需要由财政直接将其划归到对应的市级和县级保险公司,提供相应的财政资金支持。

3.2全面提升保险服务能力

我国农业保险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中央文件精神贯彻实施,为粮食生产以及农产品供给提供相应的保障。从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发展状况看来,需要相关部门设计与农业生产需求完全对准的保险产品,在有效分散农户农业生产发展风险的同时,提高其获得感。比如,我国可以持续扩张有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范围,将其逐渐拓展搭配非产粮大县。在我国水稻种植大省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并有效满足种业的特殊风险保障需求,需要全面提高制种保险的保险金额。

3.3宣传力度的不断强化

为了实现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政府、保险公司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需要针对农业保险政策持续进行宣传和教育,确保农民群体能够对农业保险的作用形成正确的认知,在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利用农业保险转移、分散风险。从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来,当地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的方法对农业保险政策进行宣传,并且使用各种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民解答各种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其中的各种保险责任和免责条款,确保农民群体能够根据个人的农业发展需求选择相对应的保险产品,进一步提高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保险在我国分散农业生产风险以及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赔付金额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产品类型变得更加多样,赔付速度有所提升,但始终会受到地方财政以及农户风险防范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决定性影响。正因如此,地方财政需要强化支持力度的基础上,确保保险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政府以及保险机构需要通力合作,针对农业保险政策进行宣传,确保农户能够结合个人生产需求选择相对应的保险产品。

参考文献

[1]刘琼,雷冬嫦,耿西亚.安徽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路径[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4,23(01):51-55.

[2]唐喻,杨金海,王肖.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与水稻农作收益增长协同问题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4,(01):120-122.

[3]高泽琛.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3):109-112.

 

农业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探究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经济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农业经济必须进行转型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打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政府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地方政府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转型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为通辽市科尔沁区余粮堡镇人民政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应用研究

前言

地方政府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农业产业,促进农业经济的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此外,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也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机会,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一、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进行转型发展模式

农业,作为民生之本,自古以来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全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政策的变化逐渐显现,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投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和企业进行转型发展模式[1]。首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农业人才,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农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其次,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总之,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强人才培养等措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二 、探究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应用研究

(一)农业转型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在新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阶段,探究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在现代社会农业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技术和知识的投入。首先,农业经济转型就是要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这为农业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农业转型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表现为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农业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再次,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这为农业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因此,农业转型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也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最后,从当前经济改革的大趋势来看,我国农业经济转型已经具备了条件,国家农业转型期已经到来。在这个时期,农业转型势在必行。通辽市科尔沁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推进农业经济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总之,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从工农产业性质的变化、城乡差距的缩小和农业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以及当前经济改革的大趋势等方面出发,积极推进农业经济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只有这样,在政府的优惠政策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农业经济变化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通辽市科尔沁区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无疑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之路。探究从传统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向现代化的农业经济转变,这个过程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等措施。在经济上,需要政府重新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社会、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之间的融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总的来说,通辽市科尔沁区的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与城乡二元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必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优化政府职能管理的有效措施,以实现城乡之间的经济和谐发展。

(三)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学科带来的变化

随着国家工农业政策的不断调整,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农业经济的重心已经从简单的农业生产转向更加紧密关注国家工农业政策、发展之间的联系。当前,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正在不断增强,这无疑对农业经济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生产全过程中,分析与研究农业生产加工的产品进行深加工,促进农业经济得到绿色产品的发展趋势[3

]。通过政府强化农产品生产、销销形成“产、售”产业链的发展,借助“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管理形成一体化发展农业经济及农产品的生产质量监察管理模式,为了今后农业经济领域的发展研究,不仅可以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利润和收益,从而促进传统的城乡经济正在从量变向质变转化,地方政府的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提升优化管理学科的重要性。通过政府优化当地的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面推动了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从而实现城乡经济与农业经济的协同发展趋势。总的来说,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研究内容。通过创新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需要政府优惠农业相关的政策,促进农民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高政府的监管力度,强化地方政府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为推动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必然会对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缓慢、发展潜力不足、农业发展前景受限等方面问题进行解决,全盘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能力,可以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提升农业经济的产业链关联性,有效提高我国地方农业经济事项产业化、国际化贸易管理水平。

三、农业经济面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新发展变化

(一)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方法

随着农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农业发展的独立性、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提升农业学科的独立性,促进农业经济与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现代化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科研人才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新变化的引导下,探究其理论内容、教学内容、科研内容,提升农业经济的科研人才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与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制定发展战略,地方政府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我国农业经济学科发展的基石做好准备,促进地方政府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真正为三农服务、为社会服务,实现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转型发展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政府转变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加强低碳经济宣传,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力度,促进本地区农业生产建设的低碳环保成本,强化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不断加强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地法律法规,通过政府加强农村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促进本地区的农业经济坚持走向科学化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宋柏鸽.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J].山西农经,2023(18)63-65.

[2]周以杰.现代农业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稻米,2023,29(05)122-123.

[3]刘祥华.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3(03)31-34.

[4]彭国福.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J].经济师,2024(01)135-137.

 

农业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策略

摘要: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广阔背景下,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提升位置至关重要。因此,实现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要求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农村的环境质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实际困境,针对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提出了深入见解。以供相关部门或单位参考。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治理策略

前言:随着政府持续实行利好的农业支持政策,我国农村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经济增长,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然而,在落后的发展理念影响下,许多农村区域面临了环境污染的挑战,这对其长期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许多地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受环境污染复杂多变和隐蔽性的特点所影响,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持续改进和完善农村环境的污染治理机制,努力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

(一)污染严重

随着农业向现代化快速转型,治理单位看到了农作物产量的显著增长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然而,这一进程往往伴随着大规模化学肥料的使用,这对土地和水资源的质量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例如,尽管许多地方政府明令禁止焚烧农作物残余物,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农村地区依然采用燃烧的方式来处理这些秸秆。据统计,我国的耕地面积为大约1.2亿公顷,每年的秸秆产量达到惊人的7亿吨[1]。从以往的调研来看,其中大约40%的秸秆被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这样的焚烧行为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这不仅对人们的呼吸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还因为产生的浓烟降低了道路的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出现雾霾天气的可能性。

(二)缺乏合理城乡规划

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和谐发展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向。但是,许多农村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建设方面存在缺陷,环境管理体系未能完善落实,这些问题对居民的生活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和城乡结合部分,建设土木工程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缺少有效的垃圾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就被随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同时,对不同来源的垃圾缺乏有效分类,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二、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一)加大监管力度

治理生态环境污染是一项涉及多方参与的复杂项目,而一个治理方案的成效,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实施的程度[2]。环境保护任务是一项持续性工作,这就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专门的机构负责严格的管理和监督,以保障治理工作的安全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此,一方面,地方政府需构建起自上而下的监督架构,强化监管力度,对于那些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起到警示作用,决不能纵容。另一方面,广泛的农村地区也需要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小组,对那些损害环境的个别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劝导,努力打造一个有利于农村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并行不悖的良好环境。

(二)形成多元化参与机制

管理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农户以及社区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单靠任何一个单独的力量都难以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担负起领导和规划的职责,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财政资助以及人力资源的协助。政府可以采用降低税率、吸引专业人才的措施来激励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接下来,企业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职责,主动配合政府发起的农村环境保护与改善计划,比如通过投资先进的处理技术来处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气。最后,农民作为农村环境的直接受益者和维护者,也应积极响应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与政府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宜人和美丽的农村生活环境。整体而言,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策引导、经济支持以及人民的实际行动,并通过协作与共同参与,实现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和提升。

(三)提升环保意识

在农村地区,维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应当由每个人承担,特别是对村民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首先,提高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村委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等形式,增强村民对于环境保护的了解,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垃圾处理习惯,并以此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其次,激励村民们积极加入到农村环保和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这不仅仅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保持环保行为,还应当勇于曝光那些对环境造成伤害的错误生产活动。通过设立环保投诉信箱和专线电话等渠道,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对于在环保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民,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以示鼓励。此外,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多媒体工具向公众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只有当大家都树立起正确的环保观念,共同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治理单位才能有效地实现污染防治的目标

[3]。

(四)增加资金投入

治理农村的生态环境污染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它牵扯到农村发展的多个领域,需要政府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精心规划和安排。政府必须在这个进程中扮演好协调者的角色,加大资金投入,将城镇的企业、农村的村委会和社会上的环境保护组织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纳入统一的框架内,共同制定既切实可行又科学合理的环境治理方案,鼓励这些多方力量共同投身于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此外,政府还需增加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比如建设专门的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以此为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物质上的支撑。同时,配备有专业知识的管理团队,并定期邀请专家下乡,对农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更新面临的新问题提供咨询解答,从而有效提升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在这样的努力下,不仅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政府的这种全面而细致的策略,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农村生活环境,为农村居民的福祉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在当前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并重的发展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支持和发展新型农业,是一条有效减缓甚至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根基,其发展方式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通过鼓励和实施农村的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还能大大减少传统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生态与生产协调发展的目标。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设置专项基金,以实质性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来激励农村地区的技术创新。这些措施可以鼓励农民采用环保的方法进行生产,比如使用生物防治而非化学农药,使用有机肥料替代化肥,以及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等。这些绿色的农业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土壤与水质的质量,还能够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区、试点项目等方式,实地展示新型农业技术的成效和益处,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对新型农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这些示范项目的成功,能够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转型,共同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结语:农村的生态环境直接关联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因此,强化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污染控制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需负起责任,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本地区具体存在的环境污染现象及环境管理中的短板。接下来,从增加环境管理资金的支持、优化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着手,扎实进行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目标是推动农业生产朝向一个更加环境友好、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王欢.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24,(02):96-98.

[2]章秀华.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策略[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3):47-49.

[3]赵健,谢方.宿州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3,(05):105-108.

 

农业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数字经济有效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摘要:在目前数字化技术以及互联网科技推动下,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到黄金时期,合理应用数字技术,对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数字化技术为桥梁和纽带,打破原有的农业发展模式,贯彻落实党二十大报告精神中指出的“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数,实现理念契合,从发展效率、品质等多个方面入手,实现新的发展,落实新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引言

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科技的推动下,数字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将是近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有了这样的背景,农业经济也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数字化、区块链等技术为桥梁、纽带,打破原有的、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中的“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契合,从效率、质量等方面入手,步入新的发展通道。

1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1.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通过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从而精确调节农业生产活动。这些技术帮助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化管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目的。例如,通过无人机监测和智能灌溉系统,可以精确给农田施肥浇水,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1.2促进农业结构优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农业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市场数据的深度分析,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此外,数字经济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使得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更加协同,提高了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1.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数字经济为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一方面,电商平台的发展使农产品直销成为可能,农民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减少中间环节,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还推动了农业服务外包、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收入来源。

1.4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和技术平台。农业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农业生产的各种规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推动了新型农业机械和智能农业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农业经济的发展瓶颈

2.1科技水平在农业中发展较慢

农业科技应用层面的原因,主要包含四大因素:一是研发和技术应用的积极性不足,且现有中成果仅有较少的应用到农业当中;二是门槛偏高,增加了科技成果应用的经济成本,直接导致应用的速度下降;三是农业部门的专业人才稀缺,在科技方面跟不上整体平均水平的发展步伐;四是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杠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未能展现,使科技应用的效率及频率大打折扣。

2.2农村剩余劳动力体量颇大

农业机械化及农业科技逐渐应用后,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数量也在不断下降,而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原本较多,沿原有基数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为一部分,另一部分则是因农业科技的应用而解放出的劳动力。与城市人口相比,这些劳动力存在总量巨大、受教育平均程度较低,且接受新知识、信息的主动性和接受效率都较弱等特点,无疑给农业经济背上了一个较大的“包袱”;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及户籍制度给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较大阻力。

3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3.1落实技术支持,实现稳产增产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想要推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对土壤的保护工作。通过种植有机农作物,实现绿色种植的方式,落实可持续发展。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在农业种植过程的施肥、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实现精准控制,从而降低化肥、农药的用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农作物质量品质不达标。通过落实信息技术的支持,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实现农业原材料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经济提升和环境优化。从目前当地农业发展情况来看,部分农户已经接触使用了节水增效的智能化灌溉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分的利用率,有效改善水资源不足等问题。通过搭建智慧农业管理平台的方式,将日常田间管理、种植、灌溉、施肥,落实实时监测,通过监测数据,落实智能化管控,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类型、农作物生长速度等信息的收集,从而落实规范化的田间管理,实现农产品高产、稳产种植。通过落实规范化的农产品优化提升,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落实稳定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及时获取农业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并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智能化生产,落实全过程智能化技术种植、管理,从而确保农业可持续化发展。充分挖掘科技数字化技术的潜力,从相应的关键点入手,落实相应的管理以及监测工作,确保农产品数量以及品质的提升。在落实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土壤保护,加强土地资源利用率,落实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3.2拓展发展途径,创建特色产业

为了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除了落实农业种植以外,应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实现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例如,通过落实农业电商、农业观光旅游等,落实多样化农业发展模式。针对销量不佳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加工再销售或者制作特色产品的方式,立足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实现农业经济的横向发展。打破单一农作物销售的模式,改善利润低、收益少的情况。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潜力,实现经济发展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在当地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打造拍摄地、取景地或者休闲农庄等方式,建设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品牌。此外,针对当地重点农产品,可以实施电商发展的方式。线上平台销售量来看,通过落实农村电商发展,可以有效拓展农户的销售渠道,解决销售模式单一、价格低等问题。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落实一体化产业销售模式,占领农产品销售前沿市场,从而实现多样化的发展。

3.3助力农业生产,提升生产效率

从目前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来看,落实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机械化播种管理、施肥、灌溉等。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首先,在种植前使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对土地的含水量、酸碱度进行检测,从而有针对性选择农作物品种。并结合土壤情况落实相应的肥料施用,从而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其次,在播种环节,通过对土壤情况、农作物品质分析的方式,科学确定播种时间、密度、深度等。充分了解农作物生长习性,采取先进技术,并融合农业机械化,落实规范化、科学化的播种,降低人工劳作的难度以及人工成本,从而实现科学规划,落实合理的农业种植。再次,在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合理引进数字化技术,使用人工智能、无人机进行药物喷洒。通过智能传感器,掌握田间病虫害特点以及发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合理运用无人机技术对药物进行喷洒,可以实现精准防控,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以及破坏。最后,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掌握市场需求量,调整农业种植、养殖模式,规范化选择种植品种,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可以有效推进农业经济发展。通过落实先进运营管理模式的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从而引领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小玉,蒙丹.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物价,2020(4):44-48.

[2]邓娅妮.数字经济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实践路径[J].农业经济,2021(4):33-36.

[3]杜保锋.数字经济有效助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财务管理研究,2021(4):123-134.

 

农业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智慧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实践

摘要: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约束的日益加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挑战。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在实践中面临如技术成本高昂、农民接受度不足等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智慧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的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智慧农业;农业生产效率;实践

引言

智慧农业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中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农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技术优化农业生产流程,提高作物产量,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减少资源浪费。智慧农业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智慧农业还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一、 智慧农业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

1.1 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传感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农民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防治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利用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和养分含量,智能化系统可以精确调控灌溉和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浪费水资源。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更科学的种植方案和农业生产决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2 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产决策,提高农作物产量

数据分析在智慧农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生产决策支持,从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作物产量。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PH值、水分状况等关键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和灌溉方案,确保作物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供应。通过对气象数据、病虫害监测数据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农民可以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1.3 智慧农业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智慧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智慧农业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传感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养分含量等关键指标,无人机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农田的影像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案和农业生产决策支持。智慧农业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 智慧农业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1 智慧农业技术成本较高,普及受限

智慧农业技术的成本较高,一直是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在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以及进行培训和人员配备。这些成本不是所有农业生产者都能负担得起的,导致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受到限制。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农户和农村地区来说,智慧农业技术的高昂成本更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使他们难以享受到智慧农业带来的效益和便利。如何降低智慧农业技术的成本,推动其向基层农民普及,是当前智慧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农民对智慧农业技术接受度不高

农民对智慧农业技术的接受度不高是智慧农业发展中另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部分农民对新技术的陌生和不信任导致他们对智慧农业技术持保留态度,不愿意尝试和应用。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耕种方式和经验,认为新技术可能带来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对智慧农业技术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一些农民年龄较大,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和意愿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守旧和稳定,对于智慧农业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缺乏积极性。智慧农业技术的操作复杂性和学习成本也是影响农民接受度的因素之一,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新技术,对于一些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农民来说,可能会感到困难和压力。

2.3 智慧农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智慧农业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备受关注。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农业生产数据被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涉及农田信息、作物生长数据、气象信息等敏感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智慧农业数据的泄露可能导致农业生产者的商业机密被泄露,影响其经济利益和竞争力。农业数据的安全性关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一旦数据被篡改或破坏,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和损失。农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是智慧农业数据安全的重要方面,农民的身份信息、财产信息等隐私数据如果被泄露或滥用,将对其造成严重影响。

三、 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3.1 政府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当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这包括增加投入资金、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为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降低研发成本,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参与到智慧农业技术的创新中来。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导产学研用结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智慧农业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政府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将有助于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

3.2 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

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是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针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需要开展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和实地示范等形式,向他们介绍智慧农业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帮助他们了解智慧农业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激发其对智慧农业技术的兴趣和认知。需要建立健全的智慧农业技术培训体系,包括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培训设施的完善等方面。通过系统化的培训计划和内容,提升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智慧农业技术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各类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应该加强对智慧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利用各类媒体和平台,向社会大众传播智慧农业的理念和成果,引导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智慧农业的发展。

3.3 加强智慧农业数据安全管理与监管

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智慧农业数据安全管理与监管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量的农业数据被采集、存储和分析,涉及到农业生产、市场信息、农民个人信息等多个方面。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就显得至关重要。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数据不被篡改、泄露或丢失。要加强对数据的监管,建立数据监测和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数据安全问题,防范数据被恶意利用的风险。还需要加强对智慧农业数据的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保护责任,规范数据的收集和使用行为,保障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强智慧农业数据安全管理与监管还需要加强技术研发,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水平,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四、 结论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智能化农业生产方式、数据分析优化农业生产决策以及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推动智慧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与监管,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业信息安全。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共同努力,智慧农业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世奇,魏凯文,胡婵娟,等.乡村振兴战略下临汾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当代农机,2024,(03):54+56.

[2]张一博,马晨,闵维清.智慧农业驱动农业现代化对策——以湖北省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为例[J].科技智囊,2024,(03):46-53.

[3]蔡承天.基于云平台打造低成本智慧农场解决方案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4,4(06):1-4.

[4]朱长青,王岳,林良夫,等.大食物观指导下的农业科学创新[J].农学学报,2024,14(03):110-116.

 

农业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摘要:绿色农业发展是农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本文从农业科技创新的角度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监测、水土资源利用、农业投入品利用、农业机械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本文通过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建立技术创新促进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本文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绿色发展

引言: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推动者和承载者,农业科技成果的提供必须立足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需求,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就农业领域的发展而言,如何高效结合科技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未来农业领域的必然选择。促进农村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改善乡村面貌、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不断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1 绿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1.1 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低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迅速,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应用是推动绿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农村科技成果应用水平还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一些城市和乡村对农业技术推广不够重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乡镇干部轻视农业发展,忽视宣传。与此同时,农业技术人才往往被忽视并被转移到非农工作中。二是农业技术推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农业技术指导员专业素质不高。农业技术人员是联系农民的桥梁,但其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容易给农民带来不良影响;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敏感度较低,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即手工劳动。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创新,鼓励科技发展。

1.2 农业生产模式尚未形成

农业生产模式是指农业生产中采用的农业生产模式,包括机械化农业、智慧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采用机械化耕作方式,但仍有一些地区仍处于半机械化状态,未能实现全程机械化,有的地方仍采用纯手工方式。因此,要实现绿色农业发展,必须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1.3 绿色农业发展体系尚不完善,没有配套政策

目前,我国发展支持绿色农业的政策法规较少,也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进程还比较落后。绿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小额信贷、无息贷款和补贴。同时,要充分认识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群体,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和乡村没有或几乎没有该领域的就业岗位。

2 结论与建议

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稳定、生产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等角度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对鼓励绿色农业发展的作用。总体来看,绿色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整合资源、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

2.1强化绿色农业发展理念

鼓励绿色农业发展,关键是降低环境资源利用强度,增加优质环保农产品供给。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重规模、轻质量、重产出、轻生态的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技术人员要主动承担责任,将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的理念融入科学研究,开发出更多先进实用的技术成果,不断推动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建立联合攻关力量

我国农业科技理论研究多,实用技术少,单一技术多,集成模型少,技术简单,核心技术少,分散研究多,联合研究少。当前,我国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迫切需要整合农业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进体系,持续推出农业绿色发展综合解决方案。让农业科技适应各地区、各行业发展,提高发展绿色农业的技术输出能力,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3 完善绿色农业发展标准体系

我国农业科技规范还不能满足绿色农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总体设计,突出重点,一项一项突破。研究制定减少投入、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畜禽循环利用、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农业技术、产品、建设和工程管理相关标准,为保护环境提供规范和保障,鼓励农业绿色发展。

2.4 强化政策支持

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支持,重点投资节水、节药、节肥、节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新技术新装备,支持鼓励建设一批农业工程实验室,作为成果转化的手段、基础,鼓励快速建立环保技术和生产模式,为促进绿色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4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4.1 筹集资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投入总体增速仍然很快。要构建以国家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增加科技投入不能仅通过一种投资渠道,而应采取多种投资方式,分阶段进行。构建多元化投资结构,国家、企业、个人、单位必须联合起来,要加大外资流入,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水平。

4.2科教兴农,重点培养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发展农业科技的本质是人才。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是推动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带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无论是政府、企业、科研院所还是大学,都应积极为农业科技人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农民的发展。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通过适当的优惠政策,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体系。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突出农业科技管理人才和科技开发人才,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农民素质提升,推动科技成果向农业转化。此外,还要注重农业科技的推广,营造“农业科技赏人、赏才”的良好氛围,广泛举办农民夜校、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

结束语:农业科技创新是鼓励绿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在绿色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发现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只有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目标,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谭淑豪.以绿色发展理念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13):68-76.

[2]黄少坚,冯世艳.农业绿色发展指标设计及水平测度[J].生态经济,2021,37(05):125-131.

[3]隋斌,董姗姗,孟海波等.农业工程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02):1-6.

[4]魏东.以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有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4):00116.

[5]陈梅英,谢梦远,雷国铨.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资源投入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31-35.

[6]高祝东.浅析农业科技推广的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1):23.

 

农业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初探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农业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既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有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其服务。从全价值链的角度看,小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还需要为其提供全产业链的产前产后服务。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多停留在农业生产前和生产环节,而生产后的服务相对薄弱,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1建立气象监测网络

在重要农业产区、重要农作物种植区、特定气候环境下等关键区域和节点,布设气象监测站,以获取相关气象数据。监测站应该具备气温、湿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指标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功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监测,快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及时将气象监测数据上传至数据平台共享,实现多方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根据地形地貌、作物分布、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监测网格进行合理设置,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范围。此外,加强气象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监测时空分辨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2服务主体异质化

总体而言,不同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各有优势,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引导不同服务主体的错位发展,防止区域内生产性服务分布不平衡和同类生产性服务过剩。具有较强公共产品属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即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如大规模水利灌溉、土壤试验配方、畜禽防疫和绿色病虫害防治、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应当由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或公共生产性服务机构提供。可以通过村集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小型水利灌溉、土地整理、农资采购、农产品冷库保鲜等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农户具有包容性的生产性服务。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如农业机械的种收等技术服务,具有较强的私有产品属性,由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供效率更高。公益性和私营生产性服务均可由政府购买,引导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机构或专业公司提供,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用废沼液收集处理等。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有效性,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相关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

3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自主性服务功能,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成员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独立服务。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独立服务大多停留在农业生产的前期和中期,无法满足成员在生产后期的服务需求。从日本农业服务的实践来看,日本农协通过对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实现了小农与大市场的顺畅对接。中国农民合作社应充分发挥自主服务作用,加强对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意识、风险意识和人才意识的合作社领导人才的培养,带领社员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积极调动、协调和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采取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机服务、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服务,进一步增强农民合作社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内部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 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评价,包括分析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农业气象灾害。根据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应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如增加农业设施的抗灾能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推进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为农民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保障,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气象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减少灾害损失。加强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此外,做长期规划和预测。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期监测和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规划和决策支持。

5服务形态协作化

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失衡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多联动、多互补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合体。为促进农业生产服务协会的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合作主体之间应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建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联合机制。首先是横向整合。农业生产服务主体不仅需要能够独立提供服务,还需要与其他服务主体有效衔接,发挥网络节点作用,逐步形成以一个或多个服务主体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横向整合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科技、文化、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供应链的创建和价值链的扩大。二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以产出为导向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负责组织动员小农参与其中,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垂直整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农的服务需求。垂直一体化放大了农业生产服务水平,整合了农业生产的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环节,充分发挥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以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企业经营主体,与村两委合作,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在保证粮食安全上起了很好的托底作用,在引领农业现代化上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经营效率,在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0):13-15.

[2]郭芳,时蕾.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4):96-98.

[3]李小霞,王涛.浅析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4):71-73.

[4]牛琳琳,孙琳琳,赵楠,等.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江西农业,2020(20):60,62.

[5]王子博.浅析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3):54-56.

 

农业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搭建现代农业平台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摘要:中国农业工作者应认清当前发展趋势,加强信息源的有效利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在于解决当前农业面临的挑战,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深度发展,传统农业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农业转型升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平台;智慧农业

引言:为使我国农村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必须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让现代农业得到更大发展。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传统农业建设方式,立足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力争以最佳投资获取更高效益,促进长期稳定发展。

1 农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农业转型升级是应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必要举措。农业生产必须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实现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同时,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需要引进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农业转型升级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对于鼓励农业生产向可持续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系统是必要的。

2 建设现代农业平台的重要性

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新时代智慧农业,提高生产效率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打造现代农业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优质化。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参数,精准调控灌溉、施肥等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有助于分析和挖掘大量农业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2.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智慧农业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智慧农业提供支撑。精准农业管理实时监测农田环境和植物生长信息,提高生产效率。智慧农业技术可使农业土地增产20%以上,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农业非一次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智能灌溉、精准施肥等技术精准控制水肥资源,减少浪费。滴灌技术使农田水资源利用率提高40%以上。智慧农业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效益。

2.3 鼓励农业产业提升

为了鼓励农业产业的提升,发展智慧农业非常重要。传统农业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智慧农业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为农业产业转型提升提供支撑。数据显示,智慧农业技术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0%以上,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3现代农业平台建设内容

3.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

在发展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中,物联网技术非常重要。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采集农田环境、植物生长、动物健康等信息。实时智能温室中的温度、湿度和光传感器可以实现精确的环境控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物联网技术也应用于农业机械设备,实现自动播种、施肥、灌溉,提高生产效率。

3.2 农业大数据应用

农业大数据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对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例如,可以建立合适的农业气象模型来预测天气变化,帮助农民合理组织农业活动。同时,系统分析市场需求,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农业大数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科研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大数据分析揭示模式和趋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3.3 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推广

智能农业装备是新时代智慧农业的重要驱动力,智能装备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智能农机装备通过精确的导航和控制系统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和收获,减少浪费和损失,提高产量和质量。智能温室和灌溉系统根据植物生长需要自动调节环境因素,提供最佳的植物生长条件。智能农业装备的研发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4 现代农业平台运营模式

4.1 政府、企业实体的指导

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智慧农业新时代。政府制定政策、配置资源,鼓励企业发展智慧农业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公司引进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4.2 产学研用一体化

打造现代农业平台的本质是产学研用一体化。该模式鼓励产学研机构和用户密切合作,共同驱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加快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此外,该模式有助于打造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产学研机构之间的快速反馈和互动。产业需求引导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方向,创新成果立即应用于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4.3 社会服务模式

智慧农业新时代,社会化服务模式成为农业转型提升的关键。该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创新的格局,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撑,解决技术障碍、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促进农业高效、环境友好发展和可持续的方向。

5 现代农业平台也面临挑战,需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5.1 技术壁垒与创新突破

智慧农业发展中,技术障碍和创新突破是主要挑战。尽管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农业中得到应用,但仍面临诸多技术难点。农业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分析技术尚不成熟,智能农业装备的智能化和应用范围也有待提高。 这些技术壁垒限制了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创新突破来克服。

突破技术壁垒,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农业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政府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同时,加强与国际先进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国际先进技术,提高我国智慧农业技术水平。

5.2 农业人才短缺与培养

智慧农业新时代,农业人才短缺和培养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具有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目前农业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人才缺口达数百万人,特别是在农业信息技术、智能农业装备研发等领域。农业人才缺乏的原因包括报酬低、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以及社会对农业的认知偏见等。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报酬和社会地位,加强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的衔接,加大科研投入。农业人才短缺和培养关系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攻克,推动智慧农业新时代的到来,实现农业可持续转型升级和发展。

结束语:农业转型升级是应对当前农业挑战的必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引入先进科技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向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精准、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实现农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以及鼓励可持续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1]李丹,卢嘉威,何少芳等.智慧农业生产示范管理服务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20,41(04):48-54.

[2]赵春江.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J].智慧农业,2019,1(01):1-7.

[3]郑勇,王光华,杜鹏飞.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J].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1):31-35.

[4]杨印生,薛春序,许莹等.智慧农业的社会经济特征、发展逻辑与系统阐释[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1,43(02):146-152.

 

农业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浅谈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

摘要:以商丘市为例,分析了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减灾的重要性。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现有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旨在通过转变思想认识、构建安全保障机制、加强科学技术支撑、完善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体系等方式,预防和减少智慧农业雷电灾害,促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智慧气象;气象防雷;防雷业务管理

近年来,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很快,农业经济的产值也在世界位列前茅,农业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多种客观因素影响,包括自然因素、科技因素和人为因素。气象防雷技术作为农业对抗不良气候环境的关键科技要素,也与智慧农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由于智慧农业在农业中具有引领作用,因此完善智慧农业气象防雷保障机制、优化专业技术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智慧农业

科学技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首要生产力。而智慧农业则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新兴技术产物,把大数据监测与品质管理、检测与预警、农产品遥感定位与收获、生物量自动检测、智慧农产品制造等新技术集成到一起,进行智能传感、智能判断、智慧数据分析以及专业的现场支持。这种智能设备代替了传统农村中的人工劳作方式,不但缓解了传统农村中劳动力日益匮乏的情况,同时达到了农业产品的高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也增强了农业产品对抗自然风险的能力,使脆弱的传统农产品迅速转化为现代高效产品。

2 开展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也是民生保障的基础。农业的发展随着先进技术的提高,从“靠天吃饭”的传统经营方式,逐步向科学化、智能化发展,开展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是新时代农业的内在需求,也是气象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新动力,不仅可以助力“三农”工作,为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实现全民小康社会起到推进作用,所以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在我国“智慧农业”建设的工作中,会用到一系列智能化电子设备,而这类设备的普遍存在,极其容易受到雷电波侵入,对设备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对防雷工作也增加了难度。为此,开展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尤其重要。

3 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常见问题

以商丘市为例,当前商丘市智慧农业气象防雷服务工作开展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第一手的智慧农业设备资料;二是没有科学、实用的本地化智慧农业气象防雷仪器,多是普适化的仪器,仪器单一、固化,抗雷击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智慧农业设备的需要;三是农业生产人员防雷意识薄弱;四是原有的智慧农业气象防雷服务渠道不能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无法开展有效、广泛的气象防雷服务;五是法律机制不完善。以上因素的制约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4 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探讨

4.1 创建“智慧农业设备资料库”

各地管理部门应当在相关的安全防雷减灾信息管理平台里设置“智慧农业设备资料库”,有利于促进跨地区、多部门的共同开展雷电管理工作,完善气象防雷部门中重要管理对象的大数据资料库,并设置统一的监测报表模板,对动态数据进行及时监控、监测。

4.2 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农业防雷工作体系

科技发展是智慧农业气象防雷技术进步的力量,政府部门应充分意识到科技在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的作用。目前,科研经费长期得不到保障,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支持,建设相关研发基地和实验室等开展农业防雷技术研究,提升智慧农业气象防雷支撑能力。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气象防雷技术,根据工作开展需要与所处区域气象特征,对技术标准进行细微调整,并反向逆推技术的研发思路、原理。将遥感和自动化技术加入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中来,为观测提高准确性,提升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减灾水平。结合各地需求,完善农业雷电灾害风险普查、定量化风险评估和雷电灾害风险区划,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轻雷电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害。以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为依托,建立智慧农业气象防雷信息服务点,衔接配合安全防雷减灾管理平台,收集掌握信息数据,为防雷工作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完善农业防雷工作体系,增强服务内涵,提升服务质量。

(1)有关部门要根据政府的部署、各地区农业条件和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可行、严格、有效的气象防雷机制并付诸实施。结合气象防雷相关工作标准和规范,实现对相关员工的高效管理,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2)建立监督巡查机制,不定期抽查检测过程与报告的真实性,避免因工作人员疏忽、设备故障等因素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定期编制农村防雷教育培训计划,有效引导农户进行农业防雷教育,减少雷电对农作物生长的冲击。

4.3 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

针对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的工作特点,构建法律保障机制,保证智慧农业气象防雷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漏洞造成的风险。制定安全检查规范,促进监管工作有效落实。同时,执法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如安检、消防部门等)协调配合,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加强农业雷电灾害防御,避免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4.4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推广

加大宣传力度,面向社会,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片、讲座和漫画展示等多种形式,对农业防雷进行多渠道宣传,提高公众对农业防雷认识和了解,并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吸纳至防雷知识储备,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让群众真正的体会到农业防雷的重要性。增加服务渠道,例如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公众号等,使农业生产人员提高防雷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4.5 加强人才队伍能力提升

定期举办从业人员技术培训,着重培养精英骨干,不定期举办技能竞赛活动。聘请农业防雷技术专家指导防雷技术操作,实操实练,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建立人员稳定、技术先进的农业防雷专业化作业队伍。

5 结语

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气象防雷技术发展速度慢,成果不显著,不利于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完善农业防雷工作体系,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和法规建设,加大农业生产防雷意识宣传力度,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露,关于优化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的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7),208-209。

[2]于芳,于薇,刘翠翠,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浅析[J].农业科学,2022,5(3),48-49。

[3]刘畅,罗锦华,刘尧.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 2021(026):015.

[4]陈跃清、蔡乐、马文中.浅谈漳州”智慧农业”气象防雷策略[J].福建热作科技, 2020, 45(4):2.

[5]古书鸿,吴战平,胡家敏,等.智慧农业气象,助力现代农业[J].大众科学, 2019(2):4.DOI:CNKI:SUN:DAZH.0.2019-02-013.

[6]赵彦,刘子奇,厉闯,等.新时期基层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的几点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

[7]李香颜,张金平.基于”互联网+气象”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新模式[C]//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0[2024-03-05].

 

农业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型农业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智慧农业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信息数字化、农业生产自动化、农业管理智能化。本章将重点分析智慧型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智慧型;农业技术;农业种植;影响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挑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粮食和食品安全的需求。

1智慧型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智慧农业技术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数据,如空气温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为农民提供精准的农事指导。例如,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智慧农业系统可以自动调节灌溉和施肥,使水资源和养分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品质。(2)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智慧农业技术有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农民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农产品价格等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智慧农业技术可以促进农业产业链的整合,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农业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3)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智慧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减少农药、化肥等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实时监测农田环境,智慧农业技术可以精确判断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实现精准施药,降低农药使用量。(4)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智慧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农业科研人员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农田数据,为研究作物生长规律、病虫害防治等领域提供有力支持。(5)促进农业现代化。智慧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环保,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提高农业竞争力。

2智慧型农业技术

2.1云计算衍生的种植管理技术

云计算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传统的种植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云计算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高效、智能的管理手段。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云计算衍生的种植管理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优势。首先,云计算技术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自动化配置。通过云计算平台,农民可以实时掌握农田的各项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云计算平台会根据这些数据自动调整灌溉、施肥等农事措施,从而实现水、肥、农药等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次,云计算技术带来了农业资源的透明化管理。借助云计算技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有利于农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云计算平台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精准农业信息服务,如病虫害防治、市场行情等,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2机械自动化先进技术

分析智慧型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产生的影响,机械自动化先进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机械自动化先进技术,处理了传统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利用智能化以及高产出的基本特征,增强了农业种植成效。运用智慧型农业技术,机械自动化的理论能够以便捷操作的模式取替半自动化机械,摆脱了人工的束缚,缓解劳动力负担。运用机械全自动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拓展规模多好,增强农业种植的有效性。发挥机械全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对农业种植的产物进行全过程摘取。节省了劳动力时间的成本和时间,整体满足了农业种植的经营条件,给农业种植的效益,提升夯实基础。

2.3物联网衍生的农业感知技术

物联网衍生的农业感知技术在农业种植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效果的关键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感知技术逐渐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种植管理方案。在光照方面,农业感知技术可以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作物所处的光照环境,包括光强度、光谱成分等。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感知技术可以智能地调节光源,为作物提供最适宜的光照条件,从而促进其生长。此外,感知技术还可以预测光照变化,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避免光照不足或过度照晒对作物造成不良影响。在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农业感知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农田内的二氧化碳含量。通过调节通风系统、施放二氧化碳发生器等方法,农业感知技术可以确保农田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适宜范围,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同时,感知技术还可以监测作物周围的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为农民提供精准的施肥、灌溉建议,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3智慧型农业技术发展促进农业种植策略优化

3.1精准化种植

精准化种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精准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为农民提供精准化种植方案,助力农业产业升级。一方面,精准化种植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为作物提供适宜的土壤、水分、养分等条件,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喷洒等技术,实现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此外,精准化种植还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有助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精准化种植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监测作物生长状况,预测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降低损失。同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3.2多样化种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也逐渐迈向现代化。多样化种植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市场动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其次,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为多样化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环境,了解作物生长状况,为农民提供精准农业服务。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农田,提高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收入。

3.3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我国,加强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普及。首先,加大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其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参与。我们要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结语

农业种植的实践中,运用智慧型农业技术,可以赋予农业种植工作较强的先进性以及科学性特征,推动农业种植与金融。智慧型农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以推动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推广为主,农业工作相关人员应该自觉加入到智慧型农业技术的研究工作,为了农业种植的持续化金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大兵.智慧农业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的有效实践[J].农业工程技术,2019,41(36):60-61.

[2] 孙艺伟,郭婷,戴红君,任妮.专利视角下全球智慧农业技术创新态势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9,33(04):40-52.

 

农业论文题目50例

1.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4. 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研究

5.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策略探讨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7.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8.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营销策略

9.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0. 智慧农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1. 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12. 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

13.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 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创新与推广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16.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17. 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18. 农业生物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19.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20. 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21. 农业保险在农业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与问题

22. 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23.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24.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5.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26. 农业机械化装备的研发与推广

27.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8. 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

29. 农产品市场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30. 农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

3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动力与机制

32.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33. 农业生产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研究

3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35.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36. 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实施与推广

37. 农产品质量认证与监管的问题及对策

38. 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39.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40. 农业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与协同发展

41. 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与趋势分析

42.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与防控

43. 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策略

44.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45. 农业政策的效果评估与改进建议

46.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与调控措施

47. 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与成效

48. 农业国际合作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49. 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研究

50.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农业论文范文大全的所有内容,也给大家推荐了跟多农业论文题目和农业论文选题方向,希望对您怎么写好自己的论文有所帮助!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农业论文(精选10篇)

赞 (2)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