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精选15篇)

导读:许多高校毕业的本科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需要写论文,那么对于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2000字-3000字,668论文网的李老师给大家精选了15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以后怎么写好论文有所帮助!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摘要: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也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当前发展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经济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要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需要加强管理和建设外,也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职能。在当前发展阶段,资源的有限性和市场的竞争加剧,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要结合当前发展实际,积极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对其发展的改进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发展;工商管理;现状;改进策略

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个人,企业,大到一个社会组织,一个国家,都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对企业来讲,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尤其是当前发展中,企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管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近些年来,在企业转型改革发展中,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转型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要认识到其中依然有问题存在。因此,当前发展环境下,企业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科学的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是企业运营的组织和计划的主导,也是企业内部协调控制的主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一、企业工商管理概述

工商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方法和基本的理论。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与经营的主要方法,还对培养从事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有很大的帮助。从地位上来讲,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常规运营。具体来讲,工商管理主要对企业的项目、技术、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实施有效的管理,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工商管理在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我国目前企业众多,发展更新较快,科技创新要求高等发展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保持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

当前发展阶段,企业工商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模式适应性比较差

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多企业盲目地生产产品,但是却忽视了对市场需求的调研,虽然产品数量较大,但是满足人们质量要求的产品并不多,这就导致企业的生产与市场实际需求不相一致,企业在这些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企业不能掌握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企业生产的产品未进行改革的创新,最终都会导致生产的产品销量低下,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的经济亏损。

2.缺乏明确的工商管理目标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重视企业产品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但是却忽视了企业的文化传播和且的管理目标。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和完善,企业不能只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却忽视了社会效益,这也是企业工商管理目标不明确的体现。

3.企业发展模式不科学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我国仍有很多企业实施的是传统的管理模式,有的虽然借鉴了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但是学习借鉴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思想,只是全盘照搬,并没有与自身的发展实际相结合。总体来讲,很多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独立的管理模式,导致在新时期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不前,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势在必行。

4.缺乏品牌化意识

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发展的自由度也逐渐提高,企业之间的约束和管理相对削弱,企业在生产产品的结构和模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企业的品牌战略思想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企业的品牌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很多企业忽视了品牌建设,缺乏品牌战略思想,最终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三、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对策探讨

针对当前企业工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积极研究对策,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的水平,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水平。具体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找准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发展时期,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因此。企业要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我国企业的品牌形象建设,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从而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工商管理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全球发展理念,树立国际化的’发展思想,用国际理念来实行企业的管理,在市场的竞争和合作中,不断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具体来讲,要从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加强,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思想,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2.不断完善我国工商管理的监管制度

制度建设是工商管理科学化的前提和基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也需要科学制度作为依据好支撑。因此,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企业工商管理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工商管理的制度是企业激励和惩罚的主要依据,是企业权利、义务、责任等工作进行细化的主要依据,更是企业法制化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体现。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监管制度的现状,未来发展中,企业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首先,要了解企业发展的实际,弄清楚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其次,制定科学的监管制度,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将这些制度作为工作的主要参考和依据,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惩罚分明,权责分明。

3.与市场接轨,增强市场适应新企业不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企业工商管理活动,都离不开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

市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环境,在当前发展阶段,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大,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市场所需,结合调研结果进行产品的生产,这样能保证生产的产品能符合市场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在企业工商管理活动中,同样需要结合市场要求,了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工商管理活动的主要工作,存在的意义等,为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创建良好的内外部条件。

4.重视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工商管理模式也要紧随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就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来讲,企业要在借鉴其他现金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管理模式,将工商管理落实都企业生产时间中去。以只是理论为基础,以实践指导为目标,加强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创新发展。

5.重视培养专业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企业在长期发展中需要大量的生产和建设人才。企业的工商管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营销、发展规划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当前我国在工商管理方面人才相对缺乏,专业性的人才不多,这也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必须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人才的创造力,新世纪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加强人才培养的投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要想立足市场,占据优势,就离不开科学的工商管理,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发展中,企业要想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就要认清发展实际,建立完善企业工商管理机制,加强企业自身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不断革新企业的经营模式,树立品牌发展理念,加强企业人才战略建设等,不断提升企业刚上管理的水平,让企业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程杨,张渝.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6):106.

[2]原禄达.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120-121.

[3]傅晋虎.工商管理在企业的现状和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23):71.

[4]丁城英.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分析[J].经贸实践,2016(19):102.

[5]黄磊.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J].纳税,2017(23):75.

[6]袁媛.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3):75.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浅析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

——以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

1 基本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面向我院6233名2021届毕业生开展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4180份。其中,工商管理系共有967名2021届毕业生,回收的有效问卷有788份,回收率达81.49%,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以下将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就业定位以及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服务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2021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情况分析

广州工商学院工商管理系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有74.62%的毕业生表明毕业后会选择参加其他企业招聘,35.15%的毕业生表明会通过参加国有企业招聘的方式就业,27.79%的学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22.08%的毕业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自由职业,13.45%的毕业生表示毕业后会选择自主创业,此外,还有小部分毕业生选择其他就业意向如暂不就业、参加基层就业项目、升学、出国、出境、参加教育局教师招考等就业意向。从上述数据可得,大部分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后倾向普遍的就业形式——即参加国有企业招聘或其他企业招聘,以便能够尽快适应社会。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北上广深仍是毕业生们的热门选择,其中选择在广州就业的达75.38%,选择在深圳就业的也有45.69%,而选择在北京和上海就业的分别为3.30%和4.82%。除了一线城市外,佛山、东莞及珠三角地区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分别是35.41%、15.23%以及29.19%。从以上数据中不难看出,广东的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除了对就业地点发展前景的考虑外,离家距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相比于北京与上海,广州的地理位置更加吸引广东的应届毕业生。此外,由于近年来的政策扶持与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发展也有持续向好的态势,由此也吸引了不少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就业。

在就业与专业的对口上,有57.87%的应届毕业生认为在就业方面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29.82%的毕业生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较明确的定论,12.31%的毕业生表示不会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从以上数据可直观地看出,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大部分还是会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擅长领域去就业,而少部分则可能倾向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家长建议、政策等其他因素去选择就业。

2.2 2021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及就业定位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系有29.95%的人认为自己在临近毕业,走向就业时压力很大;有55.84%的人认为临近就业时,感到压力较大;觉得就业压力或升学压力较小甚至没有压力,以及对这方面感受说不清楚的毕业生占比分别为7.99%、0.76%、5.46%。由此可见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对于就业方面仍有大部分会觉得有些压力,这些因素有可能是觉得自身能力不足、家长的敦促、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明确等客观影响而导致的。

关于求职的影响因素,有79.57%的毕业生认为获得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很大;44.29%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成绩与求职的顺利程度有密切联系;认为大学期间在公司、实验室实习的经历对求职结果同样有影响的占该系总人数的80.20%。从调查的数据中可看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自身的就业优势及就业条件有了较明确、科学的认知,上述成绩在影响就业因素的比重中相对于资格证书的获取和实习经历较低的现象,则可看出高校应届毕业生对于成绩与个人能力的配比有了较以往不同的认知——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在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下,学习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也正逐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

大学生的就业定位是其成功就业的重要环节,除了对自身认知、职位兴趣、职位能力等的准确定位外,自身对职位薪资的要求也占有一定比重。在此次调查中,有42.01%的毕业生认为初次就业可接受的薪酬为3000-3999元,另有30.58%的毕业生认为其可接受的薪酬为4000-4999元。由此可看出应届毕业生在对待薪酬方面的要求是处于中等偏上的。在实际中,高校毕业生应以实际为基础来合理地看待和要求初次就业薪酬,避免好高骛远,导致对自身的就业定位有所偏差,进而影响就业。

2.3 2021届工商管理系毕业生对于学校提供就业服务的需求及看法

本次调查中了解到,在就业指导方面,有79.19%的毕业生表示需要学校提供简历撰写方面的指导,88.96%的毕业生有求职技巧指导的需求,有37.56%的毕业生有创业指导的需求。在了解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后,学院便可通过这些有效数据,针对性地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以助其就业成功。而在就业服务方面,有85.28%的毕业生表示希望学校提供大型招聘会,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渠道,66.50%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提供小型专场招聘会,54.70%的毕业生表示学校还可多与企业合作,共同在校内举办专场宣讲会,以增加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机会,73.4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可通过学院公众号推送岗位信息,让应届毕业生可及时了解就业岗位信息。

3 总结与建议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了解了我院工商管理系2021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及在就业方面需要我院提供的就业服务的需求。从回收有效问卷样本的整体上看,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对自己即将到来的就业表现为担心、忧虑,且表示压力较大,而造成2021届应届毕业生对就业有这样心态的原因,很大因素是受2020年的影响,企业经济情况遭受打击,从而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进而影响到了2021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步伐。为此,我院在做好就业指导的同时,应时刻关注相关的就业政策,及时传达给应届毕业生,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及就业定位都较明晰,且绝大多数对就业地区的选择都倾向于粤东及珠三角地区。因此,我院在就业服务方面可多与该地区的企业进行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和机会。而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也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参与基层就业。同时,我院工商管理系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专业、行业的认识,可以适当开展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及职业规划,为他们开拓就业新思路,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就业意向,助力其成功就业。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课程改革与职业核心能力培育研究

摘要:本篇论文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对产学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工商管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课程改革和双师型教师培育的视角来如何提升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产学一体化;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双师型

一、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课程和专业

私立华联学院坐落在广东省省会——广州。从2006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就一直在致力于将广州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以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带动珠三角、广东以及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工商管理系坚持“靠绩效求信誉,靠重点求质量,靠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努力把工商管理系办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系部。

(一)设置以现代企业管理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群

1.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学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名学生,必须学且应该学好管理学这门课程。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接触管理学课程之前都以为所谓的管理学,即是管理人的,只要把制度记好,赏罚分明,没什么好学的。其实这是很多人对这门课程的一种误解,把人力资源管理或绩效管理者当成了企业管理学。对此,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给出了精辟的论述“现代企业管理学,涵盖了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精确化物流、品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说现代企业管理学是一座大山,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只是整个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座大山的一小小的尖角。实际上,现代企业管理要学的不仅是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更要关注并决定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定位以及企业的核心理念对员工人品、心理素质、责任心,职业技能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从这个意义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某一个专项工作,既不是核心活动,也不是主要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的素质管理为核心,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为主线,存在于与现代企业经管活动相关的每个课程之中,所以要想学好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知识,还要培养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以及提升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

2.现代企业管理学对高职工商课体系群的重要性

高职工商课体系群的专业主干课程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学在高职工商课体系群中的重要性。要想清晰明白地理解“主干”这一词,不妨看看下面这个真实案例。曾经创造2003年国市手机市场销售量第一的波导手机,在2年以后迅速地衰落,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波导品牌创始人徐立华,个人能力很强,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犹如厚厚的一摞树叶,但是由于缺乏土壤和树干的支撑,即使树叶累积得再多,也不能变为参天大树。在这里,土壤和树干就是建立一套以人的素质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与中职教育或者其他社会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体系,即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为主干,它能够系统化培养学生,并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合和扎实的职业技能,促使学生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

(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教学方法

1.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旨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下面列举了四种在当今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其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情景法

让有趣的课堂提问打开教学之门,用疑问句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将抽象的问题具体成易懂的问题,是情景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2)案例法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案例法,但是要注意,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选择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合理组织案例并善于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角色法

角色法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设置一个营销场景、合理分配人物角色,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营销人物角色的具体作用和职责。剧本设定要符合生活常识,确保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讲解到有关顾客投诉的问题时,即可设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将解决投诉问题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点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学法

(1)建立助教团队,为学生教学提供支持

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有效衔接“教”与“学”的助教团队,助教团队的成员在课前接受教师的指导,提前学习和消化相关教学内容,将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协助教师工作,找出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来安排教学工作,搭建起一座教师教学内容的“编码”与学生学习的“解码”之间的桥梁,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以及改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可将此项活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促进学生支持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

(2)开展营销论坛,促进课外阅读与交流

开展营销论坛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阅读市场营销专业书籍和相关材料的兴趣,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们可吸收消化经典著作或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籍,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校方可将此项活动作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学分,激发学生积极性。

(3)开展实战营销,提高学生营销综合能力

以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为主力,让学生制定某一产品的具体营销策划方案,寻找企业进行赞助,并完成在校园的产品推广工作。

以上列举的教学方法,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不断促进其能力提高和学习进步的动力。

二、建立产学一体化实践基地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一)工商管理系校内创新创业实训中心

工商管理系创新创业实训中心通过将产学一体化合作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产品和服务、管理过程等带到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资源,既适应了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在体会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工学相长。可以说,工商管理系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是在创造营销价值的过程中培养专才。

学生通过轮岗参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进行市场调查、制定企业管理计划和参与实际品牌运营管理活动,不仅能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工作过程和知识技能,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市场环境、把握员工和消费者心理、提高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服务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学生会主动学习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模式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对于培养“重诚信,能吃苦,善沟通,会经营”的高素质实战型营销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专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由学校来进行教学,实践课程交由企业的培训部门来完成,使学生的培养最大程度地贴近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前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进入岗位工作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企业,为企业留住合适的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质上是一种岗位能力的教育培养方式,因此需要学校深入变革其原有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设置。企业和学校为了能够实现各自的合作目标,也必须投入资金进行实践设施的建设。因此,订单班可以使学生在为企业创造营销价值的过程中,很好的实现自身的目标,缩短学生入职后跟企业的磨合期,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

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与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与广东发展银行、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采用学分置换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员企业将优先录用。与传统的纯讲授型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广发班和世联班的课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学员以6-8人为一组,以共同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广发班和世联班的授课讲师控制任务的进程和进行学员的激励,鼓励学员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快速的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广发班和世联班的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提前到企业接受在岗培训和上岗实习。实习完成并通过企业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工作机会,毕业后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成为正式的企业员工。

参考文献

[1]陈勇.思考、方法与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管理科学版),2013 (4):19-21.

[2]高德强.现代企业人才培养探索[J].科学管理学刊,2014(3):71.

[3]陈燕思.当代民营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特点[J].现代企业文化,2015(6).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浅析我校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特点及对策

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学生的未来生活及学校的声誉,因此,认真和科学的对待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就成了我系目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据调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我国第一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2003年分别毕业于云南大学、东北大学,就业去向以东北大学为例,当年30名毕业生中,考研、出国9人,从事社区工作13人,其余进入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就业率达到100%,且专业相当对口[1]。

我校于2003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与信息管理方向)本科生,2008年开始招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本科生,同年5月正式成立管理系,目前有在校生290人。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培养了4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共170人。笔者主要以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分析法归纳出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管理系毕业生就业的特点

1.1 就业呈多元化状态。管理系2011届38名毕业生中,就业单位有地方各级医院、各级妇幼保健院、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各类企业、学校及高校(即考上硕士研究生)。

1.2 多数学生进入医疗卫生医药机构就业。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共38人,其中进入医疗卫生医药机构就业的有27人,占71.05%。

1.3 极少数毕业生进入企业就业。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共38人,其中进入各类企业就业的有6人,占15.79%。

1.4 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人数过少。经调查,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的人数占的比例不到10. 00%,报考硕士研究生只有2人,仅占总人数的5.26%。

1.5 到县级单位就业的比例相对高,到地市级及以上单位就业的比例稍低,见表1。

在以上29人就业中,在县级医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和县级卫生管理部门工作的有19人,占65.51%。(注:以上的百分比均采用四舍五入的办法。)

2 针对管理系学生以上五个就业的特点,提出五个实践对策

2.1 在管理系学生中继续倡导“能力综合化,就业多元化”的就业理念。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多渠道就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

2.2 鼓励管理系学生积极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国家公务员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两个不可忽视的就业渠道。据《新京报》报道[2],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报考者数量超过 146万人,平均报考比例达到了9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超过4224∶1。

2.3 鼓励管理系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尤其要鼓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毕业生大胆尝试进入各类商业保险公司就业,打开就业新局面。

2.4 继续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就业。管理系学生在校四年期间要实行“不断线”开展就业培训和指导主题活动。培训内容应该涵盖就业技巧和政策指导、公务员考试指导、硕士研究生考试指导、自主创业指导、企业管理指导等方面,尤其要加大国家公务员和硕士研究生考试的指导和培训力度,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邀请相关专家、领导和校友及相关人士举办讲座活动;举办自荐材料制作和求职面试模拟比赛;强化到基层就业意识,鼓励学生到基层单位就业,引导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尽量与我校“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2.5 为管理系学生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时下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本着“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让用人单位了解学生”的原则,学校层面应该多方宣传新专业,多渠道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和用人信息。

近两年,管理系尝试了三个新办法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和用人信息。第一个办法利用寒暑假期发动全系在校学生回到家乡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收集的单位有所在地的卫生局、社会保障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医保中心、血站以及各商业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第二个办法是发动已经参加工作的校友反馈本单位及单位所在地的用人信息,每年至少收集到30~50条信息。第三个办法是发动全系教师利用“创先争优”实践活动发动教师收集用人信息,如要求每个教师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八个一”,其中一个“一”为一名党员至少为毕业班学生提供一条用人信息,2012年共收集到28条用人信息。这些举措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推介和宣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我校2011年校园招聘会上,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毕业生人数,2011年的专业岗位需求数量和毕业生的比例超过2∶1。这些可喜的变化背后除了与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付出的各项工作有关之外,毫无疑问,管理系近两年来实施的三项新举措无疑也起到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因此,应该继续为管理系学生广泛收集用人单位和用人信息。

另外,笔者认为,对于一个相对年轻的二级院系来说,还应该及时统计毕业生就业信息,分析毕业生就业流向,总结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和规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指导和推荐下一批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同时,对专业的设置和招生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1] 郑代良,杨吉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0(4):15-17.

[2] 杨华云.国家公务员考试超146万人报名,招录比达93∶1 [N].新京报,2009-10-27.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刍议国内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机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工商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工商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在完成工商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不仅要充分掌握盈利性部门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要具备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巧。因此,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中,应当要侧重于其监督管理。

工商管理 监督管理 管理机制

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好工商管理工作,关键是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工商管理已经成为管理市场经济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工商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在工商管理监管过程中,存在一些如治与管、激励性管理等问题。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并对如何解决工商管理监管工程中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可行的措施。

一、国内工商管理部门监管的基本情况

(一)工商管理监管的研究背景

我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恢复建制的30多年来,工商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在整顿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市场交易秩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市场运作模式复杂多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不断地应对新形势,面对新问题。市场监管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无照经营、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特别是近几年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充分暴露出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的薄弱环节。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当前基层工商部门在市场监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立起长效的市场监管机制,维护经济秩序的健康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工商管理监管的研究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来自于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竞争,而竞争是以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保障为前提的。政府通过制定规则来搭建公平竞争的框架,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现今,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主义大市场,工商行政管理监管的范围不再仅仅限于对集贸市场内小摊贩行为的监管,而是涉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监管领域从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向日常规范型监管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

二、工商管理在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治与管的问题

工商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监督管理国家法规、政策范围内的一切正常经营生产活动。产品经营生产者在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中,大多数都是通过办理合法工商管理手续来进行的经营生产的,也有极小部分经营生产者存在一些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这些非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如:走私、贩卖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了整个市场经营秩序。因此,需要及时制止这些非法生产经营的行为。在工商管理过程中治乱是其中关键环节,企业的工商管理部门不仅要增加经营生产的经济活跃度.还要具备松弛有度的市场管理技巧与方法。如果企业的工商管理部门对于非法生产经营活动没有进行打击与科学管理,导致市场经济活跃度降低,秩序混乱。因此,为确保市场经济环境,提高市场经济活跃度,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一旦治理措施不严格,造成的市场混乱又会影响经济发展。治与管,归根到底是对监管的具体表现。因此,治与管两者联系密切,监管尤为重要。

(二)缺乏激励性的管理

企业产品从生产到交易整个过程中,工商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旦产品没有通过严格管理,那么企业产品经济就无法达到预期的经济标准。然而交易的同时存在一定的市场竞争。在对企业的生产、交易的工商管理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真正实现企业交易公平,对产品品质与成本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有效的工商管理促进企业交易与生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生产,确保企业的交易公平竞争,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实现企业工商管理的公开化,让企业员工更容易接受企业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透明度。在工商管理监管过程中,企业缺乏激励管理机制。

(三)基层工商监管手段匮乏,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当今流通领域食品品种繁多,交易频繁,食品监管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已不再像以前的通过”望、闻、问、切”的方法所能解决的。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工商部门查处食品违法案件的手段与担负的责任不成正比。一是食品检测难,检测费用大。二是检测耗时过长,现阶段我国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机构、检测设备不足,普通食品检测自送检到出具《检测报告》,通常需要上月的时间。三是执法手段不强硬,对无照从事食品经营的行为,按照《无照经营取缔办法》规定应予取缔,但因为强制措施的原因,难以达到取缔的目的。四是社会舆论不好。

三、结语

笔者针对工商管理监管的情况,对工商管理监管过程中的管与治、竞争、鼓励进行深入分析探讨。职能到位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市场准入、监管和执法能力,通过履行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职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整顿市场秩序的工作要求,使市监管机制有可行性和生命力,结合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职能工作,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按照属地监管的要求,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一中心,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职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监管的执法效能、市场主体的规范度和市场消费的安全度。除此以外,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协调,才能更好地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从而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1]刘智勇.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人比出版社,2010.

[2]土瑞平.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实操务实[J].中国工商出版社,2009.

[3]薛旭东.工商干部队伍垂直管理利弊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5,(4)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经济管理系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研究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作为检验本科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方式之一,几乎为每一个高校所采用,也包括如闽南科技学院一类的二级学院。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改革。本文从闽南科技学院经管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出发,给出了改革的思路,以期达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闽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改革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是中国几乎所有本科院校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本科毕业标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严谨的逻辑能力、总结搜索并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上提高其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重要的毕业论文(设计)在具体实施上却离初衷越来越远,毕业论文的改革势在必行。闽南科技学院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的二级学院,其经管系是学生最多的一个系,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去克服和解决。

1 目前闽南科技学院经管系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

1.1 形式大于实质

自1999年教育部为了解决就业和经济问题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之后,大学逐年扩招,虽然后面政策上有所调整,但并未影响本科毕业生总体人数的大幅度增加。据中商情报网讯报道,12月6日,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表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上升至820万人,再创近10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

但多年来相应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却并没有及时跟上本科毕业人数的迅速增加的步伐,以致于出现了教学质量下降,毕业论文在撰写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和毕业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情况,有的导师和学生互动频繁,步步跟进,有的导师对学生却是不闻不问。闽南科技学院经管系的各位导师在跟进学生毕业论文时都非常认真和负责,在整个的论文完成期间都能及时对学生的论文提出指导意见或者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盡管如此,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仍然不高,出现了粗制滥造、应付了事,甚至抄袭的恶劣情况,形式大于论文的实质质量。

1.2 坚持用毕业论文作为考察标准

在毕业论文评分标准中有一项是是否有创新性,就目前为止,本科生毕业论文几乎无创新性,学生由于个人能力所限或者由于所选领域已经多年未有突破,无法自己去思考问题,复制、修改他人已发表论文的情况频繁出现。无个人见解,也就意味着无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论文于他们而言就是是否拿到毕业证的一个形式事件,而学校为了能保持足够的毕业率及就业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睁一眼闭一只眼,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没有必要继续下去,如果继续下去既浪费学生的时间,也浪费老师的时间,更是浪费国家资源。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本科毕业论文不可废除,毕业论文是考察本科毕业生四年学习的成果,虽然滥竽充数者不少,但除去这令人不太满意的结果之外,他们考虑的整个毕业论文书写过程。在书写过程中无论学生的材料来源是否是自我创新的,在搜索毕业论文时无形中会加强学生搜索资料和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导师及同学之间沟通的能力,毕业论文答辩时面对众多答辩老师提出尖锐问题时的应对能力。毕竟本科毕业生的常识有太多的局限性,如果要求他们自我创新未免太苛刻,能在书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综合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果。毕业论文应该受到重视,并不可取消。

在闽南科技学院经管系的毕业论文一向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指标,无论外界如何热议毕业论文是否应该继续下去,经管系都坚持把毕业论文作为考察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考察方式。

1.3 毕业论文(设计)模式单一

闽南科技学院的定位是以教学为主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其专业紧贴社会市场需求,以理工为主干,构建“理、工、文、经、管、艺”协调发展、区域特征鲜明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扎根泉州、立足八闽、服务全国。而经管系是闽科人数最多的一个系,各专业在培养学生的目标方面紧贴合学院总体目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培养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实际方面却有些不尽如人意。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实践能力却偏弱。就目前为止,经管系学生的毕业论文占有6个学分,且都以文字描述为主,字数至少6500字,最后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并无实践与论文相结合的优秀论文出现。

2 对闽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建议

2.1 多元化的毕业方案形式

由原来比较单一的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化,比如说市场营销专业已经连续两年要求学生就毕业论文的相关方面进行市场调查,做调查问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调查问卷的毕业论文形式只是在个别专业试用,并未推广到其他专业。其他专业有自己的特点。比如信息管理专业偏向理工科,也有相关的计算机的专业课程,完全可以要求学生以计算机为平台,计算机语言为基础,做出实用的应用APP,再把优秀的APP推向市场,就此APP做个毕业报告;工商管理专业实地去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做出毕业论文;国际贸易专业分析当年的贸易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如果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课题时需要其他同学的协助,则允许两人及两人以上共同研究,但一定要有明确的分工,以自己的分工内容撰写毕业论文,最后都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在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则此研究成果可作为毕业论文来认定此学生的本科毕业生资格;如果学生在校期间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某些产品,则可依此撰写毕业论文,无论是否与本专业相关;如果需要允许学生跨学科与其他专业,甚至其他系的学生合作完成毕业论文,然后分别就自己负责的部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总而言之,毕业论文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任何假大空的数据及材料出现在毕业论文中都应当进行警告或者处罚。

2.2 形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标准

一篇至少6500字的毕业论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生四年理论学习的成效,但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过多地接触与论文相关的内容,在写作论文的时候即使在指导老师指导的情况下有时也会茫然不知所措,更让学院无法正确评价学生的个人能力是否真正达到 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如果仅仅通过一篇论文就判定一个本科学生能不能毕业,明显是有失偏颇的。

经管系应该是以理论为基础,面向社会提供优秀的人才,所以实践部分应该占很大比重。比如说在毕业条件中可以考察一下学生在校期间是否拿到了比较有分量的证书,或者参加过哪些有份量的省级或国家级比賽并取得名次的,理论性的论文部分比重就应当相应地降低。

2.3 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

作为论文指导老师,经管系的大多数老师都是从原来的研究生学校直接就业到经管系,在论文选题和指导方面偏于学术性,在论文题目的选定上更加偏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兴趣。本文认为经管系各学科的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时优先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写哪个方面,写什么内容,当然,前提是要和本专业相关。想要让学生有这样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是首要的,让他们意识到毕业论文对于他们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毕业论文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毕业形式,而是切实提高他们个人能力的一个过程,尽可能地选择与实践相关的课题。因为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老师和被指导的学生之间现实接触并不多,这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工作就需要辅导员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做。

3 结语

闽南科技学院以福建师范大学作为母体学校,是福建省属高水平建设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通过转设,学院将在激烈的民办本科教育竞争格局中掌握主动权,促进发展动力转化,跻身福建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参与者与推动者的行列。提高经管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肯定他们四年学习成果的毕业论文改革任重道远,却又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陈凤霞,杨辉,史元,王虹.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4).

[2] 曹俐,平瑛.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15(21).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分析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目前市场出现的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复合型管理类人才紧缺、小微企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等情况,提出合理规划专业布局,开放协作办学;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培养出符合广西发展建设所需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广西 高职院校 工商管理 人才培养

一、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专业布点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硬件投入少,专业门槛低,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与发展,许多高职院校都相继设置了管理学院或管理系,高职层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布点也越来越多。经广西招生考试院网站资料统计,2014年,有18所院校(其中含4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5所院校(其中含1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商务管理专业,有16所院校(其中含5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36所院校(其中含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一方面,高职示范院校凭借其办学积累,同时还具有经费投入足、人才吸引力大的优势,发展势头强劲。另一方面,新成立的高职院校借着升格的冲劲,新开设的专业生机勃勃,形成后发优势。各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类专业之间在建设项目、师资等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二)服务地方行业,注重特色建设。文科类专业在高职层面主要集中于工商管理类专业,造成毕业生人数较多,前期由于人才培养模式趋同,毕业生缺乏特色。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接地气、创特色方面均有所突破,从凸显行业性、地方性的特色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适应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服务北部湾的物流高技能人才。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依托柳州汽车工业,采取“工学交替、校企共建”的方式培养主要适应汽车工业物流服务营运要求的管理人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以“产学融合、学科融合、工学融合”的方式定位于制造类企业,培养生产运营与质量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商场管理)与多家国内知名商零售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实施“双证制”, 培养超级市场、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各类商业企业的基层及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同的专业在不同的院校或依托行业发展或面向地方经济需要,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同,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使老专业在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上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二、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人才供求出现结构性失衡。人才供求的结构性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供求的专业结构性失衡。根据近几年高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分析,社会主要对连锁、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对工商企业管理、商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少。二是人才供求的知识能力结构性失衡。近几年,企业对工商管理类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层管理或管理操作岗位。相应地,高职层次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技能的针对性训练,使其具备从事企业相应的具体经营管理事务的能力,但同时毕业生也存在着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而也导致了用人企业的不满意。

综合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并不是人才市场上需求量不足,而是人才供求的结构性问题,高职院校必须综合考虑区域与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做到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并能够提供一定的后续学习与职业发展能力,所培养人才的学识与能力结构才能符合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要,进而为管理类专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复合型管理类人才紧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与完善,以及广西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对经营管理人才从数量与层次两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商贸、商业、文化等方面多领域合作的桥头堡,对外经外贸、会展、涉外旅游等外向型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中根据广西区各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明确了对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旅游等各类管理人才的旺盛需求,并指出其中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培养周期长,需求尤为紧缺。

(三)小微企业发展提出新的需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广西要求到2020年体制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8.5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求达到70%,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与知识结构在学历层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为高职层面所留下的人才需求量并不大,但是市场需求是多样化的,小微经济实体的创立与成长,为高职人才的需求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工商总局2014年3月发布的《全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情况报告》指出,同样的资金投入,小型微型企业可吸纳就业人员平均比大中型企业多4倍至5倍。2013年,广西小微企业(含工商个体户)130万户,从业人员400多万人,小微企业完成增加值5067.4亿元,占广西生产总值35.2%。2012年广西全区有609户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新登记注册微型企业2.1万户;2013年有206户小微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新登记注册微型企业2.15万户。数量众多的小型微型企业不仅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还成为了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吸纳器。在小微企业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在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方面的积累不足,众多的小型微型企业转型升级较为困难,发展后劲和活力不足。因此,市场对适应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广西高职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合理规划专业布局,开放协作办学。为解决人才供求的结构性问题,首先应考虑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对专业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目前,广西的高职院校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形成了一定的人才聚集效应,但同时各院校在人才培养、资源项目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竞争。基于服务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两区一带的建设,考虑各高职院校的办学积累与办学条件,进行专业的合理规划,形成面向不同经济区域人才需求、侧重培养的专业集群。在建设区域专业集群的基础上,明确重点优先建设专业、扶持特色专业,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共享资源,避免无效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企业招录员工成本,有效开辟就业市场。

为了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局面,各院校应尽快实施开放式协作式办学。开放式办学是根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个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人才培养必须切合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地方职业院校应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出发,找准各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形成特色,避免专业建设的重复低水平竞争,通过错位发展打造特色,在特色上寻求突破,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培养,亦可有效促进各院校人才培养的协同合作,在创新与实践方面取得建设成绩。

在人才培养上也可实行开放协作方式,充分利用同行院校、企业与市场的资源。建设校际间共享的实验室,以供管理类专业低年级单项性的、验证性的专业训练;高年级综合性的、特色性的、创新性的专业训练则直接到企业、到市场上去锻炼。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院校间的开放与合作,全面、有效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调整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了管理类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由“实用型、岗位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发展能力,一方面注重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发展能力,从而适应区域经济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

(三)优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根据广西区内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的发展情况,必须突出强调培养人才的岗位应用技能,加大对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面向地方重点行业发展需求、面向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考虑复合型及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管理人才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需要综合考虑岗位应用与职业发展,因此必须将社会、企业、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

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可具体概括为社会人、企业人与职业人的统一。社会人必须具备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身体心理素质,是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企业人应该具备经济学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能分析经济现象、了解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熟悉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在工作岗位上有全局观、发展观,有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任职后的再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发展能力,是符合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合格员工。在企业层面还要求培养的人才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专门要求,体现行业特色。职业人要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应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是符合企业具体岗位工作需要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由社会人、企业人、职业人结合而成的管理专业人才,突破了原来高职层次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岗位人为培养目标的限制,增加了作为企业人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后续发展能力,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四)深化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与知识能力结构的优化,相应地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围绕“强素质、高技能、有发展”的高职人才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合理补充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基础应用知识,达到“有发展”的要求,为后续职业发展提供实力;并考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职业针对性,设置不同方向的职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训练的课程选修模块,通过“高技能”的设计,体现专业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进一步推行“工管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通过不同学科与管理学科知识的结合,为广西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复合型的人才,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设置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与企业开设了订单班共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岗位针对性强且符合市场新兴职业需求的交叉性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拓展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空间。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的规律决定了专业建设的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敢于创新、敬业爱岗的教师队伍才能符合专业改革与实践的需求。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及教师工作的独立性、个体性发展,应设置科学合理的制度引导教师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而非强制性、行政性的指令。同时要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强调人性化的管理,重视建设“人心工程”与教改配套工程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是“双师型”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才能从专业角度、企业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才能及时地通过专业实践开展专业建设工作,根据行业变化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更新职业技能。通过加强与企业、市场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的实习场地,并可使教师及时获得企业需求的人才知识与能力的规格,从而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

以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素质、高技能、有发展”的人才为管理目标,教师们要尽快调整教学理念,及时了解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与具体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易淼清.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分方向、分层次”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35)

[2]苏悦娟.广西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同质化及教学改革研究[J].大众科技,2013(6)

[3]章建新.宽就业口径下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群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1)

[4]包映蕾.珠三角经济发展对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影响[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策略研究

一、前言

现在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对工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该专业在高校的教学规模也越来越大。为响应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校的重大责任,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将专业从理论转向为实践,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毕业之后顺利从事本职工作。因此,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关乎着大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作用

高校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包括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实训实践基地是本校的重点教学资源;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则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企业的资源和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以及技能培养,校企双方需要签订基地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完成教学内容。因此,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对校内资源不足的一个补充,有利于协助高校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鉴于此,建立科学的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学实训实践基地,同时加强对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和运作,将助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及能力,从而实现高校工商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

三、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迫切需要

工商专业是高校管理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主旨在培养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国家对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实施,对高校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应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高校实训实践基地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基于工商类专业尤其注重实践教学,与此同时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需求有实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鉴于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则需要高校必须实现教学改革,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加他们的竞争就业机会。而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能够深化产学合作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为稳定就业带来保障性依据。

四、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基地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高校大部分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基金通过财政拨款而来,资金来源有限且审批流程繁琐,造成资金发放困难、耗时较长。教育部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投放经费保障,从而影响了高校实训实践基地的正常使用及管理,且资金的缺乏制约了高校实训实践基地的长期投入使用发展。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建设则主要以企业为主,地方相关部门和社会层面的参与度不高、关注度不够,也相对缺乏一定的资金保障。据调查了解,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办公场地和资源较为紧张,不具备实训实践基地的后续建设能力,无法为高校提供较大规模的实训实践基地,满足高校批量大学生的岗位需求,目前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无法得以完全发挥应用。

(二)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硬件的投放,从而忽视掉相关的软件设施设备的跟进,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设。在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教学运行和管理上,缺乏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以及执行标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通常由各系自行分管,存在资源重建问题,加大建设成本;第二,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教学使用、维养、运行等都不规范,日常管理跟不上;第三,各系分散化管理致使实训实践基地运作机制不健全,存在一些诸如仪器设备被闲置损耗的问题,浪费教学资源,影响实训实践教学成效;第四,鉴于在管理上缺乏完善的制度措施,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安全没有保障也造成教学资产的破坏。所以,如果高校实训实践基地长期缺乏规范化管理,将会降低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作用,影响日常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不符合企业文化的需求

实训理念、实训氛围和实训精神是支撑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初衷,是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灵魂所在,它关乎着实践教学是否可以取得成效,实现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但是,在高校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大部分的高校过于注重硬件的投放,忽略文化建设的关键作用,在资金投放和场景布局上无法满足企业文化的需求。大学生在实训环节仍然处于传统教学模式氛围之中,无法从实训现场感受到企业文化,对自身专业学习起不到职业熏陶。

(四)实训实践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不全

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要满足高校教学实践的需求,同时应当服务于社会。但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实训实践基地仅发挥出教学实践的作用,没有起到为相关行业企业、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场地、技能鉴定场所等服务性功能。

(五)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缺乏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的产物,是实现校企之间深度融合的桥梁。近年来,大部分的高校在校企合作层面作出了相对大的努力,在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上不断尝试进一步促进产学融合,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当前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仍然以高校为主,企业则仅仅是提供实习的场地,辅助配合教学需要。此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从运行机制上来讲是不具备稳定长久性的,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缺乏管理规范、企业参与机制不足、实训教师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改进。

五、工商类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策略

(一)增加实训实践基地的资金投入

就高校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地方教育部门应该引起重视,建立完善的实训实践基地资金投放机制,合理优化审批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资金审批速度,并成立专项审计部进行资金的监管,以保障投放资金得到合理有效使用。另外,相关的部门在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方面支持,为大学生实训提供保障,助力实训实践基地可以得以全面发挥使用和长期发展。

(二)建立及落实实训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1、优化配置需求,融合资源利用

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合理配备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各项资源,高校应当尽快建立实践中心管理部门,统筹安排各专业的实训实践建设与管理工作,包括场地的规划使用、设施设备的采购管理,杜绝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重建和资产浪费的问题再有发生,从而提高实训实践基地的合理利用率。

2、改革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高校要改革分散化的课程管理模式,课余时间向学生予以开放基地,让学生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开展诸如创业项目、社团组织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能力。此外,安排专门的实训教师专职负责实训实践基地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明确其岗位工作职责和要求。有必要对实训教师进行专业系统化的培训学习,以促进教师的专业管理能力及水平。

3、完善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制度

针对实训学生人数多且周期长,在实训过程中有待协调资源等问题,需要高校制定全面完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学生实训实践手册》《实训教师工作职责》《实训实践教学评估考核细则》《实训项目操作流程》《实训仪器设备借用管理规定》等,以此保证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三)促进校内实训实践基地校企文化的融合

要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作用,使基地的文化建设符合企业文化的需求,为学生营造较为浓厚的企业管理氛围。因此,在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环境布局上,可以加强一些文化装饰,比如悬挂企业文化宣传条幅、张贴企业背景介绍等,通过模拟还原企业文化的设置布局,最大程度的营造一个真切的工作氛围和场景;在校内实训实践基地的管理上,要从封闭式实训室管理模式转换为开放式企业运作模式,在本质上实现与企业的无缝接轨,以此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使高校的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具有企业文化特色。

(四)增强实训实践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升高校影响力

高校的实训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出其作用,保证建设资源的最大化使用,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同时,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高校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进行对接,将实训实践基地投入用于各项培训、竞赛、科技服务等项目,比如创业大赛、行业交流研讨会等,以此充分发挥出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价值和使用功能,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办学在地方区域的影响力,积极为社会经济和服务发挥作用。

(五)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实训实践基地

高校要积极与企业对接开展合作,安排有资历的教师到校外实训实践基地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聘请有能力的骨干技术人员到高校来兼任专业课教师,以此达到有效互动教学,从而加强高校的师资力量,促进高校教学改革及专业发展。高校积极与企业联系合作,校企双方通力建设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创建模拟仿真实训场景,以此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使实训流程与企业模式形成无缝衔接,减缩学生的工作实习期,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

六、结语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工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教学目标上合理定位,构建一套全面系统化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保障基地建设资金的投放,充分发挥出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作用和社会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组建、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成果,促进培养出一批批具备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商类专业管理人才。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初探

——以济南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为例

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根据指导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实践,笔者提炼出分三个阶段教育指导学生就业,分别是职业规范、职业养成和职业提升。本文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三阶段的就业指导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高职毕业生;职业规范;职业养成;职业提升;就业

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这几年指导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笔者提炼出分三个阶段指导教育学生就业,分别是职业规范、职业养成和职业提升。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成、逐层递进,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分别进行阐述。

1 职业规范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辅导员对学生从职业发展方面进行引导,让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储备,并学会利用网络就业信息,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

1.1 进行职业发展和就业引导

从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开始,针对大学生所处的阶段和专业进行职业发展和就业引导。目的是使新入校的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并聘请一些校外专家或旅游企业领导来为学生开展讲座,如关于“行业认知”、“心态决定命运”等的讲座。

1.2 加强专业知识储备

笔者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想贯穿整个的教育工作之中,并加强对学生学习目标、学习动机的教育,列举当前就业和升学的实际,鼓励学生准确定位,明确目标。鼓励同学们从大一就要打好基础,努力学好英语和专业课,为考出英语三级、四级、六级和导游资格证、中级餐厅服务员证、中级营养配餐员证做好准备。除了学好专业课,要利用好图书馆资源,博览群书,尽可能充实自己。

1.3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就业信息

首先,指导学生使用就业信息网,收集就业信息。其次,在网上建立毕业生就业服务的信息专栏,及时将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向社会公布,保证供求信息畅通。再次,通过信函、电话、媒体、广告、校友、网络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为毕业生收集和获取就业需求信息。

2 职业养成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利用寒暑假、已建立的“校中厂”、实行的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系部联系企业、召开专场招聘会等方式,积极向企业推荐学生。职业养成阶段采取校内校外相互结合,以校内为主,校外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和指导。

2.1 利用寒暑假,为学生提供“阶段性实习”的机会

学校寒暑假是学生休假的时期,但对旅游行业来说,是业务旺季。充分利用这个季节,积极为学生联系岗位,把学生安排到合作企业去进行“阶段性实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合作企业的用工压力,同时,学生又积累了实践经验,获得实习津贴,减轻家庭负担,一举多得。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看望学生,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的问题。

2.2 配合系部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

当前,校园专场招聘会几乎成为高校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形式。配合系部举行专业类或者行业类的招聘会,主动开展了市场调研,走访用人单位,经常性地深入知名单位了解用人需求情况,如招聘条件、招聘岗位、发展空间等,参与甄选招聘单位。所有的旅游企业集中一段时间来学校招聘,学生也可集中时间选择企业,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如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等,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或岗位。

旅游管理系与过去的合作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更进一步走出去,联系了多家知名度高、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到系部现场进行招聘。近些年,与旅游管理系合作的旅游企业,酒店类的有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北京金都假日大酒店、上海东方佘山索菲特、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济南南郊宾馆、济南舜耕山庄、济南喜来登大酒店、济南银座泉城大酒店、济南山东舜和酒店集团、山东净雅大酒店、山东蓝海大酒店、山东文秘培训中心、淄博华美达大酒店等。旅行社类的有康辉国际旅行社、山东青年旅行社、山东嘉华国际旅行社等。这些企业吸纳了旅游管理系的多名优秀毕业生。

2.3 “校中厂”建设保证学生实训质量

鸿腾山庄是旅游管理系建立的第一个“校中厂”,凭借资源优势,与酒店相关的实训课程都可以在酒店中进行。学生刚刚接触这种形式的实训,必然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刚进鸿腾山庄上课,学生有很多不适应,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辅导员要经常看望实训的学生,鼓励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学生基本都能独立顶岗,得到酒店领导的肯定。“校中厂”建设保证了学生的实训质量,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2.4 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

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顺利就业,旅游管理系与嘉华国旅、净雅集团、蓝海酒店集团、良友富临大酒店实行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方案。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互派师资为对方开展业务培训,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等。企业把“准人才”纳入企业人才培训范畴,把岗前培训的课程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大缩短了学生在企业的试用期。依托系部的这种优势,督促并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行为。订单班的学生应该按照一个“准企业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平时要学好专业课、实训课,这是将来踏入岗位的基础,还要时时处处对自己的行为规范严格要求,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保持良好的心态。

3 职业提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学生在校外的实习,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包括入职前和实习期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帮助学生主动签约,并积极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的切身实例教育学生。

3.1 入职前,积极给学生做思想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金融危机给经济带来的影响,给就业造成的压力,让学生珍惜就业机会,告诉学生,经常变换工作的弊端:首先,换一个工作单位未必会比现在的好,找工作不能期望值太高,不能太理想化;其次,经常变换工作,永远都是从零做起,永远都是一个职业新人,如果没有2年以上工作的经历,很难应聘到管理岗位;再次,任何单位都不会重用甚至不愿录用经常跳槽的员工,因为这样人没有诚信。

3.2 学生实习期间,定期走访用人单位

在系部领导的带领下,定期的走访合作企业,并召开座谈会,及时的了解企业的用人信息,更好的跟踪毕业生在企业发展状况,及时准确的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档案。旅游企业反映,与其他院校相比,我系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稳定性强。当然,通过走访、座谈,也了解到学生在实习中的一些问题,如酒店规章制度严格,学生刚去实习很难适应;老员工欺负新员工;顾客刁难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的时候甚至要反复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不厌其烦,这样确保了学生实习的稳定性。

3.3 帮助学生树立主动签约意识

我们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扭转学生签劳动合同是对自身限制的错误观点,使学生认识到,签订劳动合同,不仅使自己合法权益有保障,各种保险有着落,还提高了企业对自己的信任度,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网上签约也确确实实可以为学生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例如可以保管学生的人事档案,以免造成档案的流失;可以计算工龄,可以解决户口问题;可以保留高校毕业生干部身份,还可以为学生开具相应的证明等等,是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的事情。我们还把学校的奖励政策及时传达给学生,鼓励具备条件学生主动和单位网上签约或签劳动合同。

3.4 开展实习学生经验交流活动

让已经实习的学生就思想品德、专业技能、文化学习、岗位成才等方面做报告,他们往往在工作实践中能不畏艰难、勇于开拓,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又如何面对并解决的对在校生现身说法,对在校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在工作中提炼出指导高职学生就业的三个阶段的理论,并又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地成效。当然也会根据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并不断地探索,与时俱进,为同学们做好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基于科研辅助的工商类本科案例教学法探讨

实践体验对于工商类本科教学至关重要。当前“90后”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快、讲求实际。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除了选用教材案例作为间接素材运用于教学,也通过实践后提出,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可以尝试让本科生参与部分科研辅助性工作,作为教学的实践案例,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实现二类本科学校培养“有特色、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相应地,教学环节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变革。

科研辅助;工商本科;案例教学

德国洪堡200多年前创办柏林大学时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从2002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已经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1]249,因此各类高校在发展战略的定位上各不相同。而对于从事工商管理类本科教学的高校商学院来说,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商管理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一直是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触发教学改革的问题

作者所在高校属于二类本科院校,为应对社会对普通高校教学质量和能力培养的迫切要求,重新定义了学生的培养目标:有特色、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特征表现为“有着比较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对相关领域的实际状况比较了解,可以熟练地将自己所学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去”[2]。

要实现以上的培养目标,无疑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以及学生的主体性。但教改前的调查发现,当前“教”与“学”的主体都缺乏提高教学效果的动力。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然而,当前高校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又侧重于科研成果。因此,教师既要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教学,又要挤出时间搞好科研,这样做的结果并不如人意,甚至两方面都搞不好。

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来说,他们对课程缺乏实践感受,表现为听课积极性不高,注意力分散,掌握知识没有系统性。其次,即使学校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由于“必须要接触实习单位的保密性资料,才有可能得到‘正式’训练,但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许多单位都不愿让学生了解这些情况,更不用说参与具体的决策过程”[3],因此,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再次,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因为缺乏管理经验,走上工作岗位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很少有机会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在具体事务性工作方面,与其他工科专业学生相比,又缺乏专业技术或动手能力,所以就业的起步阶段举步维艰,从而影响了毕业生专业特长的正常发挥。

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创新点

美国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人数差异悬殊。以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管理学院2011—2012学年为例:“本科生毕业48人,在读人数也就在200人左右;MBA每一届招生在400人上下,在读人数就应在1 000人以上了;而非学历培训的参训人员超过5 000人次。”[4]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巨大非学历培训和极少量学历教育”[4]的层次结构恰好揭示了工商管理类教育注重实践经验的特点。

在商科教学方法上,最为著名的当属哈佛商学院首创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又称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案例的组织、讨论、练习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精髓和核心不是寻求某种结论,而是致力于使学习者通过案例分析来提高、增强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5]正如复旦大学郁义鸿教授在“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专题论坛上所言:“作为管理者来说,其主要的能力培养所需关注的大致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管理者的人文方面的素质,二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能力。”[6]现有的工商管理类教育实践普遍认为,案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分析判断能力、模拟现实商业情景方面卓有成效。

案例教学法在中国已经推行20多年,影响该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教学和实践经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经验、教学装备的技术水平等。但毫无疑问,高质量且充足的商业实践案例库是案例教学法顺利推进的首要条件。早期的案例大都来自于国外,对于最早接受案例教学法的国内MBA学生来说,时时要面对国内管理实践与国外案例背景差异巨大的挑战,因此国内知名大学的商学院或管理学院都走了一条案例教学从国外引进到自行开发之路。但是,不管是国外案例,还是国内案例,都是加工提炼后的间接素材,而教师所收集的科研材料是更为直接的实践素材。宥于“只有研究生才可以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的固有思维,工商类本科教学并没有开辟这一渠道。

“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1]125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特征在于:“师生共同控制知识传递;师生双方在教学方法体系中的比重发生教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1]148而当前“90后”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大、思维快、讲求实际,对知识的学习讲求体验,厌倦知识的间接灌输。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以锻炼学生实际能力为目的,笔者认为,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可以尝试让本科生参与一部分科研辅助性工作,作为教学的直接案例。自然地,有别于研究生教育,本科教师的指导性作用需要大大加强。由此,基于科研辅助性工作的工商类本科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路形成,具体的教改内容和教学环节已用于实践。

三、教学改革内容

(一)培养目标

能胜任各类职业角色的职业经理人职位。

(二)控制条件

1.科研课题要求:需要考虑达到教学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目的,因此应该挑选与任课课程相关度较高的科研课题。

2.教学课程:因为科研实践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课程选择以专业基础课程为宜。考虑到科研活动中知识运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建议在工商类学科下打破教学系别,组成工商类案例教学相关课程(2至3门)联动,并力争同一课程有2至3位教师替换任课。

3.教学对象:考虑到大一学生公共基础课程和基础课程尚未结束,而大四学生在本科教育最后一年需要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因此建议参与教改的对象以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为宜。

4.教师:应由参与教学科研活动、有丰富实践背景、职称在讲师以上的教师组成教改项目组。

(三)教学环节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图1  基于科研辅助的工商类本科案例教学环节示意图

1.理论学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讲授课程基本理论。以每学期32课时计算,课堂授课时间应不超过14课时,授课内容侧重“应知应会”部分。作为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任课教师应开列与课程和科研项目所需基础理论的参考书目,并组织两个课时的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2.案例讨论阶段:由教师挑选课程中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课外讨论;每周第二节课堂上,学生将小组讨论的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同学作为听众可以对该小组的展示内容进行质询,教师结合第一节课堂的教学重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将小组案例讨论成果公开展示,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学习和竞赛,而相应的课堂质询能带动听讲的学生主动预习案例材料并帮助教师在展示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一阶段估计耗费14课时。

3.学生实践操作(参与科研辅助性工作)阶段:教师首先介绍项目需求及背景,除了选择教师申请的相关纵向科研项目,还可以是横向科研项目或者学生主持的大学生挑战杯、学校大学生科研项目等都可以作为直接案例纳入教学过程;其次,对从事科研辅助性工作需要的知识和基础理论,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第三,由项目主持人讲解科研辅助性工作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第四,教师全程陪同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科研辅助性工作,在操作中发现疑问,教师当场解答或组织讨论;最后,由项目指导教师总结每一位学生的工作成果,形成阶段性科研报告。这一阶段的科研辅助性工作可以放在每周三下午没有正式课程的时间内开展,以每周3课时计算、需要八周,共计24课时。

4.成果展示阶段:一个教学周期(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学年,视实践项目的时间长短而定)结束前,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科研实践中的自我评价;作为项目的应用评价,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参与成果提交后的客户评价;对于不同的项目,如条件许可,指导教师可组织学生到项目现场进行参观,以便让参与项目的学生进一步理解项目的意义。该阶段估计需要6课时。

5.回顾总结阶段:鉴于以上各阶段的教学手段形式多样,改变了以往单一课堂讲授方式,因此有必要在学期末对一个教学周期内的所有教学活动进行总结。以往该项工作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来做,而且总结的内容侧重在教的方面。为强化和巩固学生在各环节的知识点和应用能力,建议在指导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课堂讨论由学生自行回顾和总结,总结的内容侧重在学的方面。该阶段所需时间加上期末考查时间约为4课时。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来讲,第一阶段是学习书本知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是培养能力;第四阶段是体验感知;第五阶段是训练思维方法和实现自我矫正。以上教学环节大约需要64课时,比原先的32学时课堂讲授时间增加了一倍。增加的部分主要通过课外时间来填补。因此,该实践不但没有减少教学的课时量,反而增加了课外阅读、间接案例讨论、直接参与科研辅助性工作、项目成果自我总结等体验和能力培养环节。而教师额外付出的教学劳动可以用学生提供的科研辅助性工作成果来补偿,这样就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

四、教改实践案例和实际效果分析

教学改革小组由工商管理系和物流管理系的多位教师联合组成,选择2012级工商管理和物流管理专业的两个班级,将“电子商务物流” “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统计” “会计学”四门课程作为教改课程。同时,教改小组选择成员主持的两个横向项目“某物流公司仓库信息化改造”和“专精特新企业评价”作为教改实验项目。

以“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为例,它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该班级学生已经在上一学期学习了专业课程“物流学概论”,因此运用教材授课的重点在于介绍物流管理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方法,每周一个课时可以满足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同时,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开列了7本参考书,并安排第八周两节课,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读书会的形式,在课堂上交流互动。

课程选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商务物流》为教材,该教材每章都有针对性的商业案例。教师按照学号随机分组,每组7~8位学生(没有让学生自由组合,是为了锻炼学生与“志趣不同”的同学沟通、“共事”的能力)。在每周空闲时间,轮值小组的学生需要在共同推选的组长的带领下,针对教材相应章节中的案例展开讨论,寻找补充资料,回答设定问题;最后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PPT格式,将讨论成果制作成展示文档。随后,在下一周第二节课堂上,轮值小组全体成员登上讲台,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小组展示完成后,轮值小组的成员需要接受在座听众对所展示内容的质询,在课堂互动中学生需要学会“思想共享”。当这种具有对抗性的课堂问答环节不断被推向高潮的时候,它不仅能推动台上的学生不断完善他们的成果,而且能激励台下的学生不断思考,还能给没有认真参与的学生一定的压力,并促成下一个轮值小组成员更加认真地讨论和准备。自然地,指导教师应着重加强对课后小组讨论的指导和课堂作业展示问答环节的引导和总结,甚至在课堂问答环节结束后,还可以继续深化小组讨论,督促已展示小组根据课堂讨论中发现的新问题和新兴趣点继续优化操作成果。

毫无疑问,无论是课堂讲授环节,还是间接案例讨论环节,都是为实践应用环节打基础的。在“某物流公司仓库信息化改造”项目中,指导教师带领“电子商务物流”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生,完成了仓库物流流量和关键节点测定的工作,为物流企业信息化改造设计提供了基础数据;在“专精特新企业评价”项目中,指导教师带领“会计学”和“应用统计”课程的学生,完成了200多家市级“专精特新”申报企业的经营数据采集工作,为创新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特性指标识别提供了丰富的样本资料。在参与科研辅助性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接触了企业,了解了所学课程在企业内的应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当场获得了教师的解答。如在“专精特新企业评价”项目中,“会计学”课程的学生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看到了企业真实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明白了合并财务报表,辨识了母子公司和总分公司,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合成分析项目信息。这种在从事科研辅助性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方式,变学生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实现了启发式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这一过程大致需要24个课时,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可根据项目需要和学生人数灵活安排时间。

在以上学生参与的科研辅助性项目达成阶段性成果时,指导教师将组织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实践工作的自我评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使学生参与项目结题论证,带领学生参观科研项目实施后的企业现场,使学生获得感性体验。

在学期最后一周,指导教师可运用头脑风暴法启发学生回顾和总结以上四个环节学习中的得失,特别是掌握知识、运用能力、思考方法等方面。相应地,教师罗列出关键的要点,作为期末考试的重点。期末考试成绩的组成结构,也需要根据教改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

实施教改两个学期后,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学生的出勤率从原先的70%左右上升到90%左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高涨,普遍反映“有兴趣,能学到东西”。虽然由于新的考核内容难度增大造成期末班级平均考试成绩略有下降,但学生成绩的区分度明显加大,一批知识、能力兼备的学生脱颖而出;相对地,商学院同期学生申报省级和校级学生科研项目的人数急剧增加。

当然,在教改实践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如何与原有的教务考核系统相互衔接需要进一步的机制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等。此外,经过教改训练后的学生就业和他们就业后的状况尚需要时间来检验。但毫无疑问,基于科研辅助性工作的工商类本科案例教学法,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他们的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他们从科研分工中获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2] 卢安文,胡明哲.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11):167-168.

[3] 王锴.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105-107,130.

[4] 周勤.现代大学中“大”商学院模式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N].东南大学报,2014-06-25(3-4).

[5] 李相银,胡希.工商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与知识转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5):121-125.

[6] 关于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1(6):20-23.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1篇

题目: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职能的探索路径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凸显,为了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监管方式,建立现代化市场监管新格局,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进一步规范发展标准与不足。按照一定的创新流程,有效协调工商管理和企业需求之间关系,多视角分析工作中需要优化的地方,精准利用工商管理概念知识,确立合理的经济战略发展目标。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确保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深化。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商管理职能;探索

中图分类号:F2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2)07-0001-03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自然的发展历程中,以自给自足为主要发展依据。在历史的演变中,工商管理也开始发展重大的变化,向着更为广泛的监管方向发展。从本质上看,工商管理职能不仅可以服务于市场经济,还可以满足宏观经济调控的发展需求[1]。社会主义特色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违法行为更为隐蔽,现行的职能模式很难满足规避和查找违法行为的需求。

目前,工商管理内容的落实还不够明确,职能过于宽泛,职责不清晰,被其他职能部门边缘化,再根据职能进行重新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经济新常态与经济旧常态是处于相对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倾向于污染环境和浪费资源之间的管控。工商管理的内容覆盖率较为广泛,几乎涉及各个行业,因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提升市场经济的综合性实力。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职能的探索路径

(一)适应经济新常态,强化工商管理意识

工商管理职能属于政府职能的一部分,各家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应当加大与企业的沟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传统的视角来看,整天围绕“小市场”人员出入等项目进行管理,此种管理方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工商管理职能需要根据现状进行转变,树立“大企业、大市场、大监管”的思想,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各种问题,建立服务型的执法理念[2]。在全新的发展路径中,落实“服务人民、服务市场、服务经济”的相关内容,将服务与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法管理,满足“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求,向着服务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实施延伸。服务功能属于当前需要落实的主要内容,只有坚持服务型的发展路径,才可以落实责任意识,保持职能的可持续发展与转型。

(二)扩大监管领域,提高执法能力

工商管理职能需要满足法律的发展需求,保持真实性,一方面是为了企业的改革和转型,另一方面是为了缩小企业和工商管理之间的距离。在职能执行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部分进行有机整合,满足现实的需要,探求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等内容上,转变理念,落实职能,活跃市场动力,提高生产力[3]。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不仅违法手段多样,而且科技感较强,隐蔽性更强。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扩大监管领域的步伐,满足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建设,提升专项行动能力。合理分析经济新常态下存在的问题,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从多维视角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尤其是在网络化的时代中,需要以网络虚拟市场为基础,加大监管的力度,提高商标的保护程度,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准备。

(三)健全和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细化地方规章制度

企业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立足民族之林,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具备健全的顶层设计和工商管理制度。工商管理相关部门需按照法律规定,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落实自身职能,还需要将一些新型的法律法规宣讲给每一家企业。将理论结合实际,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找到更为有效的转型方法。在新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管理方式上遵循“实名制”原则,为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提示风险警示、售后服务等相关的信息,保障服务的完整性[4]。售后服务方面需结合现实的需要,细化规定,为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工商管理部门还需根据新《消费者保护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明确法律规范,及时优化不适合的部分,减少对职能履行的影响[5]。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合理优化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以法律為基础,保持廉洁奉公的精神,优化监管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监管质量,达到法治工商的主要目的,为以后的工商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

通过健全、完善、先进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有效优化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还可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据可循,最大限度地满足工商管理的现实发展需要。分析不同岗位的形式需求,优化组织结构,明确工作岗位形式,减少人员冗余的问题出现。工商管理也需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管效能,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网上审批门槛,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营业执照以二维码的方式体现,加快市场主体申请市场准入速度,增强透明度建设。在网络申诉举报热线的开通中,落实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预警宣传制度,落实办事效率。在系统办案的基础上,落实全面的监督制度,通过电子信息技术优化市场主体,有效提醒市场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减少市场主体会出现违规的问题,还可以提升办事效率,保证工商管理的健康发展[6]。

(五)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完善责任监管机制

工商管理职能并不是单一存在的,与很多的内容都存在较多的契合点,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逐渐增加。这些问题不仅内容上相对复杂,而且难度较高。一旦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就很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和个人,需要合理统筹规划,明确自身的职责和权利,落实等级划分,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将不同岗位的主要价值呈现出来,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还可展现当前的技术优势。在面对复杂的市场变化时,工商管理部门也需进行合理的统筹规划,尤其是地方性的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做好针对性的优化工作[7]。要求各部门明确分工,落实考核,在市场监督的基础上,保持与政府方向的步调一致性。不仅需要明确各个单位之间的职能,还需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监管的质量。

(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相关人员需要合理行使工商管理职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质量,促进工商管理效率。合理地招聘人才,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但还需要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相关的人员需要根据现实需要,落实相应的职能转型路径。市场监管执法活动的第一线就是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他们不仅是法规的真实落实者,也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管理者。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业务素养与业务道德建设中,不仅需要学习业务知识,还需要具备过硬的知识效能。也就是说,在市场监管的基础上,对入口实施严格把关,优化人员结构,明确考核和监管的目标,加大业务和道德的双重培训,让相关的人员可以在典型案例培训中,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最后,工商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强化权力运行监督,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为以后的发展做好防范工作,明确责任意识,建立属于自己的发展体系,合理行使权利和义务,加强为人民服务的力度[8]。

(七)加强对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的开发和培育,强化核心职能

首先,根据现实的需要,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的核心职能。消费维权在很大程度上,是工商管理部门的生命线,需要结合现实的需要,积累丰富的维权经验,落实“12315”申诉举报中心。研究信息时代较为复杂的消费环境,找到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加大监管的力度,将这些职能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指引和需求,地方性工商部门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细化和修正属于地方性总体发展路径,进一步强化核心的职能,满足当前的发展路径。对违法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打击,深入市场基础,结合当前的发展热点,解决不正当竞争的关系。落实民众问题,分析社会热点,找到合理的优化方式和解决问题方式,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力度,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需要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体系的有效发展和建设,弥补法治和信用建设双重缺失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发展优势,掌握市场的准入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统计和动态的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内容落实到实处[9]。此外,相关的部门还需结合现实的需要,构建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数据库,在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企业和个人看到这些数据,并且定期对市场主体信用进行公示,制定市场主体信用惩戒机制。

(八)相关职能潜能的开发

首先,可以根据现实的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主要价值,培育市场发展健康路径。也就是说,需要在政府的管理下,总结分析行业发展规律,明确市场的创造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研发空间。其次,需要加大工商管理部门市场服务项目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服务,保持制度的全面性,积极主动地增强市场服务意识,体系部门的真实价值。再次,需要相关部门为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风险指导策略,满足当前的服务标准,加强文本建设,结合标准化的需求,明确范围,树立良好的发展理念,向着多样化的方向进行延伸和发展,并提供相关服务[10]。最后,在有效整合內容后,需满足市场监管的需要,向着新型的职能方向发展。进一步推进落实市场监管职能,重新树立监管理念,建立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发挥自身人员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监管手段的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工作的法治建设,明确市场监管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二、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工商管理部门需要紧紧围绕自身的市场监管的主要职能,转变原本的思想理念,在转型中寻求新的出路,赋予更多的可行性和生命力。工商管理可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响应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只有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自省和变革,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积极改进,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王大海,穆丽,宫春艳.工业物联网时期中小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研究——评《化工企业管理,安全和环境保护》[J].热固性树脂,2020,35(02):72.

[2]赵曙明,王成城,杜鹏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第七届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J].2011(08):186-192.

[3]方磊,唐德彪.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解构与培养对策——以怀化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例[J].2013(08):28-30.

[4]龚琼,郑向群,师荣光,等.山西省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绩效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有机肥企业管理[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02):9.

[5]李涛.创新人才培养视域下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评《工商管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教与学——以青海民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124.

[6]顾延善,赵映光.基于企业管理者信用的道德风险防控机制——华夏银行私营企业主贷款的演变[J].2011(01):36-40.

[7]覃大嘉.我国企业“和谐组织”内容结构的实证研究——从国家文化视角探讨易学和谐文化与企业管理[J].2012(05):42-50.

[8]翁梦星,张雪芳,林宗洪,等.聚焦政治功能提升对高职院校党员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以福建省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系为例[J].中国储运,2021(07):132-133.

[9]刘春霞,孙慧,孙传远.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基于上海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相关调查[J].2014(05):3-8.

[10]喻俊伟.“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13):1.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2篇

题目:高职工商管理产学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活动分析

【摘要】目前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在以“两层融合、三个实现、五项联合”为核心建立基于产学一体化视角的高职工商管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许多企业建立了产学一体化实习实训基地,开展了许多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工商管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质量,笔者直接参与了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产学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活的管理,对其人才培育的方法和教学管理模式深有体会,经过一个时期的总结和分析,得出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本文呈现出来。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产学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活动

一、与企业联合建立产学一体化冠名班,实施人才培养

为了满足企业的专业化人才需求,很多校企合作都采用了订单式的人才培养计划,这种模式更有针对性,不但解决了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在校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率。在实践中,要由学校做市场调研,了解相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然后与企业达成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指定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采取订单模式开设的专业,其教学内容都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商定的,学校负责具体的教学实施,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衔接关系,企业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使学生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能够更早的进入状态。在实际操作中,订单班模式人才培养主要针对企业的具体岗位,这就需要学校到企业实地调研,与企业一起制定教学效果更好的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

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在冠名班模式的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较多的成功经验,在2015至2016年期间,与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链家.满堂红(中国)置业有限公司、广州市博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合富置业有限公司、保利物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颇具实力的企业联合建立了产学一体化订单班,为企业未来的人才储备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学生在校期间采取学分制,学分较高的学生可以被企业优先录取,这样可以帮助端正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态度,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以我系与链家.满堂红(中国)置业有限公司成立的产学一体化订单班为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链家.满堂红公司将学生们以6~8人分为一组,到链家.满堂红公司进行实践。对于学生们来说,这种模式可以使他们验证在校学习的相关知识,夯实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链家.满堂红公司来说,可以考察学生们在校学习的情况,通过每个小组内部的分工协作以及完成任务的情况,可以更为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为日后岗位安排奠定基础。

二、校企产学一体化合作举办实战赛项目

实战赛的模式是经过过年摸索形成的一种效果较好的课外活动,可以在创造工商管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价值中培养专业化人才。一般来说,这种模式是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竞赛目标,由任课教师根据竞赛要达成的效果选择具体的竞赛项目,在实践中,往往将这种竞赛模式融入到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在相对完整的一部分内容学习完毕后都要进行这种竞赛,以此巩固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还要将竞赛情况以及最终结果形成相关数据以及书面材料,在报送校方和企业的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当根据最终结果不断的完善教学方案,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成为学习与实践的桥梁,二是更有针对性;三是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四是学生更能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教师创建好工作项目即可,在学生创造企业管理价值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过多地干涉学生,只需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学生就会主动动手动脑去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的职业核能力在产学一体化的平台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升。

近两年来我系与企业合作创办的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实战赛主要有:“婷采杯”市场营销案例大赛,“世联杯”模拟招聘大赛,创意营销大市场、“世联杯”广告创意大赛等,这些活动为提高产学一体化实习实训教学水平、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相关专业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联杯”模拟招聘大赛

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与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21日—11月4日举办了校园模拟招聘大赛。本次活动是继2013年第一届模拟招聘会后举办的第二次比赛。本次活动宗旨和目的是为全校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的平台,使广大同学全方位的了解招聘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基本礼仪及流程,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和对话,为在校大学生将来求职就业提供最宝贵的经验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次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有25名入围者,本次比赛总共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的比赛,经过初赛和复赛最后确定8名进入决赛,有机会得到面试官的当场指导和点评,获得宝贵的经验,这8名同学在毕业实习阶段还可以直接进入我系与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建立的产学一体化订单班中实习,实现了实战赛与订单班之间的相互连通。

(二)创意营销大市场

创意营销大市场是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在产学一体化中培育人才职业核心能力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每个学年由合作企业提供产品和设计竞赛目标,再由工商管理系各个教研室老师根据竞赛目标设计竞赛项目,作为一个综合实训项目;然后结合课程教学标准,将实训项目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的实训中。学习完一个项目相应的结合企业的项目做一部分实训,比如学习完市场调查,就根据企业的目标消费者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把相应的调查结果反馈给企业,企业再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一是实训周期长,一个学年,能够跟教学很好的衔接起来;二是实训针对具体的行业,可以让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的去了解一个行业企业,同时企业专家能够针对学生做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的给予指导。

(三)“世联杯”广告创意大赛

“世联杯”广告创意大赛是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为宣传世联品牌与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合作举办的全校性大型活动。活动要求同学们围绕世联产品红璞公寓进行广告及平面海报的创作。比赛历时两个月,内容包括策划书的撰写、广告作品的拍摄以及现场讲解等环节,共140人参与报名,最终六支队伍20人进入决赛。决赛当天,学校领导及系老师共20人、212名学生到场观看,根据现场表现最终决出了一二三等奖。播报此次大赛的校园公众号帖子浏览量达到8000人次,其中有3996名同学参与投票票选出最佳人气奖。本次广告创意比赛为世联品牌和红璞公寓在私立华联学院的宣传起到了极佳的效果。

三、项目组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

高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建立满足产学一体化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条件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创造条件。本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派项目组教师到企业挂职提高实践能力。目前,项目组有陈军辉、林宙、邓洁翎、陈孟君、陈世艳、李婉六位教师师受聘担任项目合作企业广东康年广告有限公司、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担任项目管理人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挂职锻炼,项目组的教师充分认识到挂职锻炼有利于加强学校课堂教学和企业的联系,提高教师技能,推动教学改革;有利于教育观念更新和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校企合作,编写有企业特色的实训教。

四、结论

连续三年,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产学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通过与企业深入合作,建立冠名班、举办校企合作挑战赛,派遣学校教师赴企业挂职训练等形式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工商企业管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提供了探索渠道,产生丰富实践经验。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基于产学一体化视角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对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培育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后,工商管理系将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经验,不断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善仓,王晓慧.基于需求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究[J].轻工科技,2019,08:172.

[2]岳金方,王庭俊,武智.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内涵辨析[J].教育与职业,2019,35:124.

[3]鮑红玉,施玉茹.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其培养探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5:17-20.

[4]张莉,张欣,王文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5:191-192.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3篇

题目: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

摘要: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体系的不断变革,我国的现代企业在日常的运行、生产过程中既拥有较多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著一定的经营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更高效益的取得。我国的企业需要依据时代发展的加强对商管理模式的运用,从而对于企业的优化管理,带动企业更高效益的取得。因此本文就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展开了讨论,以期帮助企业取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企业发展

1.经济结构转型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定位不清晰

在社会和经济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市场变化相对较快,如果公司不及时进行改革,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那么公司的发展将难与时俱进。实际调查表明,一些公司无法履行业务管理职责,当业务目标和市场状况发生变化时,仍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管理理念与实际经济结构之间出现偏差,管理定位不明确,从而影响业务发展。只有当公司越来越专注于管理时,它才能实现创新目标并适应市场经济结构。

1.2企业工商管理水平较低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内部业务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管理水平未达到预期目标,严重影响了业务模式的改革,导致业务质量低下,经营效果不佳。首先,对企业内部业务管理的关键就是关注不足,使业务管理无法实现其价值。同时,公司无法融入市场环境的变化,模式变得相对过时,导致业务运营与市场环境之间的连通性丧失,业务管理效率低下,资源分配不足和业务目标降低。

1.3工商管理模式欠佳

在我国公司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者没有采取与管理模式相适应的改革,与公司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公司管理系统和开发模型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因此需要针对业务状况配置业务管理模型,并将其与市场状况相结合以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如果当前的反向业务管理模型无法支持经济结构的变化,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2.企业工商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2.1强化企业全体人员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工商管理模式的认识

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趋势下,企业要构建起工商管理模式,就必须要让企业的全体人员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形势有清晰的认识,也要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工商管理理念,将过往传统的、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管理理念抛弃,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吸取与自身企业定位相似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做到开放包容,从而促进企业的工商管理体系构建。

2.2培养和吸引专业的工商管理人才

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挖掘有管理潜力的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从熟悉企业运行的人员中开发管理人才,能够让企业的工商管理在短时间内起到作用,企业管理也会更加有效率。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去各大高校招聘专业的工商管理人员,由企业里有丰富的管理经验的老员工带领,进而快速增加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从而在企业中更专业地进行工商管理。

2.3确立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制度

企业在建立工商管理模式的同时需要建立对应的管理方案,制度方式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管理中可行性高。只有促使管理模式合理有效的运行,才能发挥出工商管理的作用。企业之所以取得高效的发展成就,主要依靠的是合理的管理制度,减少了人为管理的其他风险,合理的管理之后能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在市场变化管理中提升了整体的灵活性,竞争力随之强大。以广西建工某施工企业为例,作为本土的老国企,在发展中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存在管控不到位以及人员管理疏忽和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的现象。现在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大局入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施宏观调控,进行各个阶段行之有效的管理之后,提升了整体的竞争力,整体效益随之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延续。

2.4强化企业全体人员对经济结构转型和工商管理模式的认识

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趋势下,企业要构建起工商管理模式,就必须让企业的全体人员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经济形势有清晰的认识,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企业管理人员要有工商管理理念,将过往传统的、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管理理念抛弃,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吸取与自身企业定位相似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做到开放包容,从而促进企业的工商管理体系构建。

2.5增强工商管理能力

在企业业务管理过程中,业务管理技能是企业发展的关键。面对市场经济结构变化的艰巨挑战,企业需要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必须能够认识到企业管理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结构并及时做出改变。其次,公司需要将市场需求与其他公司的经验相结合,以保持对市场环境变化的洞察力,确保业务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

2.6明确企业工商管理定位

在发展过程中,公司需要意识到现有管理理念与当前发展之间的差距,因此要注意业务管理模型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实施改变业务管理模式的构想,以重视业务管理,加强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业务运作和管理效率。第二,在经济变革阶段,公司应明确财务管理在业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加强创新,确保企业内部资金的稳定性。规避公司为了最大化经济利益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财务管理在业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业务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的稳定,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3.结束语

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所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公司都无法避免这种发展趋势。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下,许多公司的业务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公司很少关注业务管理,业务管理的位置不明确,缺少业务管理专业人员。企业只有进行系统的业务管理才能提高企业业务管理的总体水平,建立和完善企业业务管理中的相关法规和体系,以确保业务管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洋.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构建[J].智富时代,2018,7(7):69.

[2]苏萌.浅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中国市场,2017(22):166-169.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4篇

题目: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现存 问题的分析和改进探究

一、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必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指的是对企业(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等)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并以管理人员为前提,制定合理、科学的企业发展政策。它主要指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通过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和决策。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对工商组织的有效管理来促进企业的转型,工商管理人员一般在大中型企业中都设有专门职位,如市场营销部门,生产运作部门,工商管理行政部门等。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则通过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等方式指导和规范企业的发展行为,属于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合理介入,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体现。

工商管理作为企业建立和谐市场环境、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行为,对企业日常生产发展起重要作用,但由于行业间竞争日渐激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式、生产运作上产生了新的变化,企业间的资金、战略、生产、销售方面的竞争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而培养员工的工商管理能力也体现积极配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市场的平衡和稳定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二、企业现行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理念影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薄弱环节,由于工商管理培训的成果在以后公司实践过程中难以体现,因此,在对员工进行的工商管理培训时,多数管理者不重实质,仅仅把企业相关员工的培训当成一项强制性任务,不关注培训过程,对培训结果不予考核,造成员工对培训重视程度也不高,培训效果不佳,而不切实的培训内容使追求自我发展的员工失望,员工满意度下降,大量优秀人才流失,不利于企业长远目标的实现。其次,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团队素质不高。目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正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经济人”角色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更加倾向于将股东注册资金或融资资金投向大规模生产或市场的开拓,而忽视对企业内部员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相关素质的培养,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往往不聘请专门的工商管理专家或专业的培训师,而直接请没有任何工商管理经验的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宣讲,影响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大挫伤了员工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受阻。再者,工商管理培训考核体系不完善。工商管理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受固态思维和传统模式的影响,培训授课仍沿用满堂灌的方式,员工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兴趣,影响培训效果,再加上员工培训考核一般均采用笔试测试,考核形式单一,对培训内容的考核没有侧重,导致对考核结果的反馈缺少针对性。

三、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改进提出建议

(一)转变企业员工的培训观念

大力宣传工商管理培训的价值和重要性,加强对工商管理的主要理论的学习,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的指标,采用多元的考核方法,激励员工认真学习,增强员工对工商管理学习的重视程度,切实提高自己参与公司生产运作销售环节的业绩和效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让员工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激发工作热情,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

(二)健全培训机制,增强师资团队力量

创新培训方法,健全培训机制和工商管理培训奖惩制度,将工商管理培训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相联系,提高员工的重视程度,聘请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引入直观的教学模型,在培训过程中可通过引用本公司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员工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鼓励员工质疑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拓展新思路,为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注入新的活力,且避免理论与实践脱离。

(三)工商管理培训走出企业,走向社会

加强企业内部工商管理培训团队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与专家教授交流和对于员工的授课式培训,更应该走出企业,走向社会。企业可同行业其他公司开展工商管理专业联合培训,为联合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良性竞争打下基础,促进行业的工商管理水平提升,加快企业转型。同时,也可与科研部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进行合作交流,如与一些设有工商管理系或相关专业的大学进行交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工商管理实训锻炼的机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为培训注入新鲜血液,更有利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更好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契合,提高培训水平。

四、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正面看待工商管理培训现有的问题,积极解决,拥护政府工商管理政策,配合相关部门工作,加强企业内部工商管理建设,逐步优化管理水平,培养出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推动企业向可持续发展转型。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范文 第15篇

题目:毕业论文及其写作要求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从文体而言,它是对教学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价值的论说文.从侧重点不同,分为学术论文和理论论文。工商管理本科的毕业论文一般为理论论文.理论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来探讨、论述理论问题,表述理论研究的成果,或应用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说明、提出对策办法,并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种著述文体.由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具有总结理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性质,就不能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结论,而是从已知求未知,必须具有一点新的思想深度和自己的观点、主张。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由于目前学校的考试方法大都偏重于记忆,限于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致使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和实际运用的能力,难以全面了解。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马马虎虎,满足于应付考试,很少作课堂笔记和读书札记,对写作知识了解不多,很少进行写作练习,结果到写毕业论文时才临阵磨枪,回头补习各种知识,其写出来的论文连最基本的格式要求都不懂,逻辑上颠三倒四。还有一类学生平时学习死记硬背,缺乏能力的培养,缺少动手动笔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都会暴露出来。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克服缺点,也便于学校和毕业生录用单位全面地了解和考察每个学生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便于发现人才。同时还可以使学校全面考察了解教学质量,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他们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大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特别是本科生)。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结果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至于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他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科学研究。大学是高层次的教育,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开拓精神,既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能发挥无限的创造力,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一般性的专业工作,又能对人类未知的领域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和利用材料;如何观察、如何调查、作样本分析;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文献资料等方法。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了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也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培养学习的志趣,这对于他们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增强攀登某一领域科学高峰的信心大有裨益。

(三)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首先毕业论文应符合社会学科类论文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性:社会科学各学科是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它反映了作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以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术性:学术性是学术论文的基本特征。毕业论文的论点和论证不能只停留在描述事物的外部现象,而应在立论和论证过程中尽可能触及事物内部较深的层次,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本质揭示出事物的规律性。

nbsp;(3)科学性:毕业论文的撰写应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理论和科研实践为基础,采取严谨的态度去探求未知,得出结论。论文的科学性还体现在论文的立论要客观、正确;论据要可靠、充分;论证要符合逻辑,严密、有力;表述要严谨、准确。

(4)创造性:创造性的核心是创新。在毕业论文撰写时要注意对所研究问题采取新的分析方法,得出新的观点,不能只重复前人的研究或人云亦云,不要大段复述已有的知识。当然,创造性并不排斥继承性,事实上,创造性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作为学生毕业论文,只要有一点创新也就够了。因为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论文,要求相对要低一些。当然不排除也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

2、除了以上四点外,毕业论文还应达到一些特定的要求:

(1)学生应在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一人一题,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畅。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工商管理专业范围以内,文体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基本上要求打印文稿),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执行重庆电大论文格式要求(附件1),毕业论文要制成电子文档。

(4)毕业论文正文字数要求5000~8000字。

(5)已发表的论文不能再用。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重要意义

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都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题目的好坏,不能离开一定时代的社会需要和作者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我们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了很大的精力,表达得再完善,也是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

1.从“热点”问题选题。在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中,尤其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大潮中,经常出现集中关注的“热点”问题,各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关注度非常高,各种形式的讨论相当的热烈。这些“热点”问题一般在某个时期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如曾经出现过的“国有企业承包制”、“国有企业产权问题”、“资产重组问题”和当前的“经济是否过热问题”等等,“热点”问题有大有小,选择那些自己综合能力可以驾驭的论文选题。

2.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而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就是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行业垄断”等。相对来讲,“热点”问题引人注意,一定时期集中讨论“热点”问题的文献资料也比较丰富,弊端问题则主要是要能发现问题,找准弊端,自己能够收集相关材料,研究出解决弊端的办法措施。

3.从具有一定倾向性的问题选题。在倾向性问题的苗头出现时,用理论观点分析,预见它的生命力或后果,这样具有前瞻性的选题往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如“居民富了要增加智力投资”、“居民收入增加了要外出旅游”、“乱划开发区破坏挤占耕地”等等。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题目。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并根据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

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

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

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学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但能发挥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展示出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才能大有益处。

第三、要选大小适宜题目。现实性强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当然是好题目,但由于自己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题目如果太大往往不容易写好.因此,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小一点具体一点好.如果学员在工作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熟悉,材料丰富,对问题的理解有深度,小题目也能发挥理论水平,写出好文章。选题可以大题小做,如论述工资制度改革,可以限定为论机关工资制度的改革;也可以小题大做,如从某企业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等等。总之,题目的选择应是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大小适宜为好。

第四、要拟一个好的标题。标题是给文章标的题目,即取个名字。毕业论文的标题是论文的眉目,应仔细推敲,尽可能从各个角度充分考虑,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好的标题应是确切适宜、简洁明白、醒目引人。标题不可过长,尽量在20个字以内。常用的拟标题的方法有:一是直接揭示或概括主题,如“应正确看待当前物价的上涨”;二是引人注意的标题,如“房改的出路在哪里?”;三是形象化暗示主题,如“大地超载—-论我国的人口形势”;四是直接指明主题的所属范围,如“某某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评价及发展战略”等等.

(三)获取最佳论文选题的途径?

1、选择你有浓厚兴趣,而且在某方面较有专长的课题。

2、要善于独辟蹊径,选择富有新意的课题。

3、选择能够找得到足够参考资料的课题。

4、征询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导师指导下选题。

5、利用图书馆、电子网络中的资料选题。

6、由教师提出系列参考题目,供大家根据自身情况予以选择。

三、毕业论文的结构

毕业论文结构布局的基本格式由标题、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

中文摘要,不多于200字,要摘出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便于读者一看就能掌握论文内容的要点。目前比较通用结构式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内容摘要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

正文是论文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导论、正论、结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导论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通常几百字即可。正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作者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阐明自己的观点和依据。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缩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在一篇论文中,导论、正论和结论都要有,但却不一定是三部分三块。有的论文三部分齐全,导论提出提出问题,正论分几层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有的论文把结论提前融进导论,以解决问题导入,正论再一层一层地分析论证,最后没有结论,或只有一个结尾;还有的论文导论提出问题,正论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后,然后提出对策,再写个结尾。

参考文献的要求:

(1)参考文献一般应是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3)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必须列在参考文献中;

(4)参考文献在整个论文中按出现先后依次列出;

(5)参考文献的书写顺序:序号,作者,论文名,杂志名,期号,出版社,年份,页号。

例:

期刊杂志:

【25】丁冰,李海珍,略论效率与公平,《财经研究》,No.l(1995),109—120。

著作:

【11】中国税务学会编,中国税务学会第三届代表大会暨全国税收理论研究会文集,中国税务出版社,1995,P148,155;

四、毕业论文的起草、修改和定稿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毕业论文的基础工作——收集与整理资料。学员收集资料的途径: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历史资料,从报刊杂志、电子网络中查找资料,也可以做实地调查研究。搜集资料越具体、越细致越好。在搜集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对新鲜论点,好的见解,要完完全全摘录;对能说明问题,有说服力的论据、好材料,要不加改动地摘录;对过长的资料,可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对这些资料都要分类整理。

第二、毕业论文的核心工作——确定论点和选定材料。学员要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切忌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资料的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第四、毕业论文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包括拟定提纲、起草初稿、修改和最终定稿。

(1)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主要依据以及如何进行论证等具体内容。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提纲一般不少于1000字。

(2)起草初稿要按照提纲结构写,又要发挥创造性。要用具体的材料、科学的论述和连贯成篇的语言去展开提纲上的要点。从论文的整体看,导论导出正论,正论必须根据导论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不能岔开,结论是论证的结果。在初稿写作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打断,使思路停顿,论文写不下去;要贯彻“大改小不改”的原则,不是论文的整体结构有问题,就不要停下,局部的小问题在论文修改时再解决。

(3)修改定稿是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工作。通过这一环节,可以看出写作意图是否表达清楚,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是否准确、明白,材料用得是否恰当、有说服力,材料的安排与论证是否有逻辑效果,大小段落的结构是否完整、衔接自然,句子词语是否正确妥当,文章是否合乎规范。

(4)毕业论文起草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要注意论文正文结构的完整,首尾呼应,切忌结构松散、支离破碎。

②对已收集到的资料的使用,要注意该详则详,应略当略,不要形成资料的堆砌,要适当剪裁,使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③毕业论文的语言是文章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毕业论文的语言要符合经济论文的语言特点。一是要精确。用词要恰当贴切,要多使用含义单一的专业术语;要多用附加成分多的、表意严密的长句和语义详尽、逻辑性强的复句;要多使用准确无误的经济统计数据。二是要简明。即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出去。三是要平易。语言要平实自然、明白流畅,所以要做到朴实无华,因为经济论文是非欣赏型文章,要实实在在,避免使用生僻难懂,或华丽的词藻,要做到直截了当,不要让人去领会“言外之意”,不需要含蓄和委婉。四是要庄重,句子形式要严整,在措词上要避免使用口语色彩过浓或感情色彩过强的语词,更不能使用粗俗词,也不要随便使用简称。

五、撰写进程

由指导老师在毕业论文写作时另行安排。

六、毕业论文成绩评定

七、、毕业论文书写格式示例

(一)基本要求

1、统一使用16开普通白纸。

2、最好打印,打印格式:

●论文标题(统一使用二号加粗黑体)

●摘要:中文部分:不超过200字。中文使用小四号楷体,出现在首页标题下面;

●正文(统一使用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统一使用小四号宋体)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工商管理系毕业论文(精选15篇)

赞 (0)

论文发表文章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