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的医生都在寻找关于预防医学论文范文2000字-3000字。还有一些选题方向和参考文献以及格式要求,今天668论文网李李老师就为大家精选15篇范例,可以以此参考,最为你写论文的方向和方法。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篇
题目:关于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讨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2篇
题目:预防医学档案管理浅析
结合历史上和近来发生的严重病疫事件,为了使预防控制疾病工作更加高效,下面这篇文章将对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新思路做下探讨。目前,我国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的,需要相关部门做出改善解决,那么首先需要健全预防医学档案的管理体系,加速现代化建设。新的时期,进行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需要培养很多档案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医学档案;档案管理;信息化
预防医学档案管理是指在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历程中记录下的总结性的文字、图表和照片、录像等真实信息,具有很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我国进入新世纪,发生了很多范围影响至全国的严重的病疫,像非典,甲型N1H1等疯狂肆虐的病疫,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健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医学资源可以共享,这对疾病的管控效果很明显。在新时期,能够更好地完善改进医学档案管理体系,它发挥的作用将更大,是现如今有关人员都关心的新话题。
一、当前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现状
现如今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在预防医学档案领域里,现代科技的影响同样重要。尤其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改变着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工作方式,可以提供新的载体,同时方便交流。在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对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现状的认识,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便管理同时还面临着各种挑战。
(一)预防医学档案的体系较为复杂。预防医学档案工作难度比较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的体系是很复杂庞大的。预防医学档案已渗透到现代医学的很多领域,已成为综合性学科之一。预防医学的本质决定了其范围的广泛性,医学档案的建立工作还要依赖于大量的试验和数据作为基础,还有收集档案内容、处理以及归档内容信息都是复杂的工作环节。
(二)预防医学档案的信息化转型较为困难。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的进步和改变,现在传染性疾病疫苗、流感实验室等已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网络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预防医学档案的工作难度,也方便了内容的交流,使其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档案信息的转型也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实现人才和管理的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预防医学档案的信息化转型。
二、关于预防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结合新时期对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及现状问题,下面对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进行几方面的探讨。
(一)重视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1.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能够更加重视工作,使其工作进行的更加高效,在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体系中,有些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像与流行性疫情直接相关的疾控中心等部门,所以,加强档案管理就很重要。2.管理预防工作要做到精细化。精细化的分工有利于责任到人,便于在发生各种情况下,直接追责当事人,避免互相推诿,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利于提高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交流。档案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多多交流有利于保证医学档案的真实和可靠性。这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工作人员能够加强对档案的理解,提高管理质量。
(二)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部门确定严格的工作管理制度,有利于对预防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严格要求,具体可以做到,第一,工作内容安排要细化,进而使工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保证工作效率, 也有利于事后追责:第二,工作人员要在平日的工作中对信息要做及时的更新,录入档案的工程中要保证内容的全面和正确。流行性疫病与社会的稳定有很大的关系,关系着亿万大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责任是非常重大的,绝不容许人员的懈怠和疏忽;第三,在进行责任到人,进行追责的同时还应该实行奖励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的积极性。
(三)建立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具体而言,是指相关的医疗事业单位要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还要充分考虑到其他各种因素,使得硬件设施得以完善。为了推动预防医学档案的交流共享以及高效管理,就需要在专门的计算机上安装软件,方便录入、查找、交流和应用,使得医学档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结论
上文介绍了我国新时期我国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这就使得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医学档案体系,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同时借助互联网络和大数据等高新现代化工具,加速信息化进程,使其能够很好地交流共享,不断地与时俱进,发挥其在新时期预防医学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杰.浅析预防医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9)∶341-341.
[2]蒋海英,王慧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3,15(2)∶77-78.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3篇
题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我见
公共卫生服务就是通过相关措施和正常为我国人们群众提供服务与帮助,从而保证我国人们群众的机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今,多数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政府具备的作用制定相关制度,对政绩考核内容中也增加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形势[1],这有利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生。
1.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1.1 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我国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农村,在利益的影响下部分行政管理人员只重视短期利益,没有对公共卫生事业远期发展做出规划,政府干预力度过低,从而导致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城市中公共卫生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在日后发展方面,政府没有对相关职责做出划分,从而影响公共卫生的发展。所以,全方面的提高公共卫生事业的落实,从农村到城市,一步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的发生,这对人们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均有积极作用。
1.2 公共卫生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所存在的问题就是改善重大传染疾病对人们群众生命安全所产生的威胁。近年来,工业化事业不断发展,对我国环境有所破坏,增加癌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这都是对人们群众生命安全的影响因素之一。因为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制度不完善,一旦面对突发事件后,无法及时、有效的开展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条件差,基础薄弱。所以,当前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并不乐观[2]。
2.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就是人、健康与环境为基础,通过临床医学与环境卫生科学等理论,对人们群众机体健康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从而制定相对应解决措施,进一步保障人们群众的健康。
预防医学本质就是预防,对常见疾病进行重点强调与预防,从而达到控制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目的。预防医学的特点就是:重视环境、人与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微观与宏观的有机融合。预防医学重视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关联性,希望通过实践将其有效结合。
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关联性
公共卫生包含环境健康学、生物统计学、卫生检验科学、食品与营养卫生学以及卫生服务管理等多个学科。因此,公共卫生实践是通过社区人群,通过社会角度对问题加以思考,但实施者不一定是医师。比如在美国,实施者就是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者、环卫工人等。医学角度方面思考:公共卫生为照料相关专业[3],从业人员有专业技术人员、民间医师等。医学方面的人才不单纯是大学专业教育,还包含疾病与影响因素深入研究。在传统观念进行思考:保持健康与预防疾病是医学界最高准则,但现代国家中,耗费资源超过其他支出的健康费用。
医学专业可分为妇产科、放射医学、预防医学以及儿科学等。其中,预防医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分支,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医学专业要求一致,需要本科学历。预防医学是对以医学工作为基础,对疾病实施预防。预防医学可在社区、个体以及人群中进行举办,但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专业能力强,知识范围广,对生物统学、项目管理等方面均有一定了解。此外,预防医学可对社会、行为危险、工作环境、食品以及营养方面的危险因素可能对机体健康与疾病产生的影响进行正确理解,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一级、二级、三级预防。在本质方面对预防医学来看,可作为医学技能与公共卫生知识的专科,医师对预防医学实践人员,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与医学之间的结合体。
公共卫生同预防医学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公共卫生多是从业人员,而从业人员中包含非医学人员。而医师是预防医学中的主力。有的医学研究者认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区分有一定难度。医学主要服务对象是个体,对个人实施诊断与治疗。公共卫生是通过健康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对突发事件实施防护与应对,从而对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实施改善。预防医学是医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和医学之间有一定桥梁作用。
近年来,医疗体制改善持续性进步与完善,公共卫生也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近几年来非典与HIV等疾病,让医学研究者对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与探讨。公共卫生属于预防医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有的医学研究者认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是相同的。但,在本质方面来看,两者是有不同的,目标却是一致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相同之处。此外,公共卫生通过临床医学可向社会医学发展,基础服务对象为群众,社区是基础,完全脱离医学范畴,具有一定社会医学属性,预防医学本质属于医学范畴[4]。
4.小结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有着相似性与一致性,都是通过合理、正确的健康服务持续完善人文环境。如果将预防医学作为集中理论指导,就可把公共卫生作为预防医学一种社会实践,是预防医学的实现形式之一。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4篇
题目:《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预防医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比较特殊,主要是通过研究其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研究其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践并把握教学主线,从而能够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预防医学》 课堂教学 研究
在现代医学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其中预防医学代表了现代医学的主要发展方向,能够综合多个单一学科,如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不同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因此这门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殊性,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与拼盘各个单一学科,与一般学科的课堂教学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极具研究意义。
一、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主线
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可综合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卫生毒理学等,因此这门课程重在在于介绍人群健康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线在于探究生活环境、生产环境、学习环境和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可将其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目的
在现代医学中,健康与疾病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概念。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健康是人与周围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就会诱发疾病。对于预防医学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保护这个平衡不过程不被打破,以及在修复失衡过程,恢复人与周围环境的正常平衡。因此可以根据人体所处的三种状态实施三级预防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疾病的出现,阻止或者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一级预防主要是病因预防,即针对疾病的发生原因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如降温防暑、预防接种等;二级预防主要是临床前期预防,即采取“三早”措施来控制疾病,避免进一步发展,如健康体检、普查与筛检等;三级预防在于临床预防,主要是通过开展对症治疗,来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延长寿命、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的避免疾病复发,且对于预防肿瘤转移十分有效。
三、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实践
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都需要严格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更好的向人们说明某种环境对于人群健康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在实训室或教室借助一定案例分析开展教学。预防医学本身实践性、现实性很强,涉及的卫生学的内容较多,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仅开展理论教学,必须强化开展实践教学。在实际操作时因必须亲自到环境现场,为此可以用现场调查法,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实践性的不断增强。其中,“儿童少年卫生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學可以在教室内开展,除此之外的其余内容建议在各自的环境现场中开展,为取得一定成效,切忌照本宣科。如关于劳动卫生和职业病教学,可对工人所处的劳动生产环境进行参与,切身实际的去感受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或者去疾病防治院见习,去主动了解与掌握各种职业病,增强自身认知,特别是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更好的鉴别疾病,防止误诊。
四、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过程
为更加顺利的开展课堂教学,需要进一步强化研究其教学过程,预防医学课堂教学通常包括三个阶段,即开始、中间与结束。开始阶段,为更好的吸引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好的课前导入,常见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如事例引入式、问题导入式、情境导入式等,只有得到学生的关注,才会愿意倾听教师讲课,才能具备两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即教师讲与学生听,这对于高效课堂的打造十分有帮助打造高效课堂。中间阶段主要在于设计主体内容,如科学的分配教学实践、认真处理教学重难点、应用案例等。结束语能够完整的体现课堂教学环节与形式,在结束一次授课之前需要认真设计结束语,为学生系统的梳理所学知识,方便理解与记忆,一直到最终掌握与应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技能。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中问题研究思路的总结,可帮助学生对本学科的思维方式特点与学习方法进行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而结束语的常见形式也有很多种,如归纳总结、传道式、留置悬念式等。
五、预防医学课堂教学的方法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研究的永恒主题一直都在于研究教材教法,而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堂教学本身就存在多种方法。第一,现场调查法:预防医学本身就比较注重现场调查,而现场调查也能够不断增强实践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重视方法、特点、应用注意事项,旨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的开展实践性教学,也能够对新知识、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更好的掌握与学习。第二,列表比较法:主要在教学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应用,经列表对比可找出相近内容的相同点、不同点,区别极易混淆的内容。
六、结论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的课程具有多学科综合的特殊性,本身存在众多概念,而通过常用类教学推法的运用,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燕,陶冶,吴瑞雪,庞亮月,于丽霞,支清惠.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9,13(06):373-375.
[2]姜爽,李璐,王星云,于澄.问题为基础学习法结合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99-100.
[3]易艳妮,唐杰,张立威,李芳健,刘宇珊,肖德生,王家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J].广州医药,2019,50(01):110-112.
[4]任秋景.对分课堂教学法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实践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6):226-227.
[5]唐少文,周明,张怀平,陆慧,易洪刚.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02):1-2.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5篇
题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我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初,发展中很多人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方方面面明显感觉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是保护我们环境安全和生命安全的有利后盾。尤其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其迅速的感染能力给广大群众一个强烈的警醒,只能由人类主动采取居家隔离、佩戴口罩、勤洗手等一系列的方式才能避免该病毒的感染,并且全社会的停工、停产、停业、停课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当前想要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最佳途径就是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方面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群众、健康社会、国家发展保驾护航。
一、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将会在强烈的人们的社会需求发展而逐步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完善,并且人们也会在各种细菌、病毒、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易发至流行的规律中不断强化自身的卫生意识,进而使公共卫生得到有效的强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是由各种专业的医学学科(如病理学、慢性病、儿童医学等)和学习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两部分组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是一对天生的好拍档。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高水平的提升,不可避免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所接触的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并且变化性太强了,以至于很多时候某类疾病或病毒在医学上还没得到记载和任何曾经交手过的经验就已经潜伏在人们的日常里了,所以做好公共卫生这项管理工作是有力减免各类特殊疾病爆发的重要途径。但是公共卫生不仅与环境息息相关,其在人们频繁接触的食品中也充斥着巨大的危机,其实食品卫生与公共卫生的关联更为密切,并且比环境更加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国家出台了《食品卫生法》规范我国社会企业的工作,而且政府也不断增大食品卫生安全的宏观监控力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食品严禁以任何方式流入市场,如果违反将给予重大处罚。但是,我国的市场过于巨大,很多潜在的危害并不能及时地发现,所以通过加强对公共卫生的管理会更加高效,对存疑的环境物品(如土壤、污水、某类特殊垃圾等)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成分化验。这样,一方面,能够切实地排除可疑物是否会对社会产生影响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为预防医学提供更多新信息,以防日后有新的情况出现。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在我国的影响相比,显然预防医学学科在人群中还不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很多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其实际意义。社会各界相关人士仍然需要努力地挖掘更多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的方式方法。
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社会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和农村发展在市场经济、教育水平、环境卫生、医疗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失衡严重。在我国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城镇化建设程度非常高,所以大家普遍在这些城市的绝大部分地方可以明显见到城市内的街道卫生、自然绿化、垃圾分类管理等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因为这些城市明确地知道一个道理:城市面貌是走向世界的第一张通行证,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并且他们的教育水平较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非常高,所以在预防医学层面也做得比较好。但是根据我国农村的整体情况来看,发展经济比发展公共卫生更加重要和迫切,所以农村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上依旧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不够强劲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提升了很多,但是很多医学技术都是依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医疗器械而得以实现的。我国目前拥有能够达到开设医学专业的高校不多,并且能开始的专业也是以临床医学和药学专业为主,预防医学的地位并不够明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防医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研究。只有足够良好的医学知识加持才能够把潜在的危害物质研究透彻,因为很多病毒之所以没有被医学记录在册,就是因为它的构成过于复杂,导致研究时处处碰壁,有很多棘手的情况预防医学现有的专业能力并不能将其攻克,所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毕竟人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会突然爆发。
三、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能够有效预防各类未知以及潜在性疾病
做好卫生和医学工作主要是为人们抵挡住各类具有危害性物质的入侵,而做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工作是将它们提前预测,以达到防御的目标。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持续进步,新事物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所以疾病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以前预防医学主要是研究那类传染性强、传播能力极强、较强顽固性的疾病,但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变,生活里随便一点很小的事物也可以对身体机能造成致命性的伤害。所以现在的预防医学已经不仅局限于研究传染性疾病了,其在流行病学预防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患病率高(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非传染类慢性病也成了预防医学所研究的方向之一。另外,在日益进步的流行病学理论知识正在逐步得到完善,并且成了预防医学里的核心方面,同时其为公共卫生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前提。
(二)能够给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条件
预防医学能够给公共卫生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因为预防医学与《病理解剖学》《生理学》《传染病学理论》《劳动卫生学》《卫生微生物学》《卫生理化检验》等学科密切相关。很多公共卫生疾病在前期都是有比较明显的症状的,预防医学的作用就是提前收集相关的公共卫生环境资料,在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剖析、比较、研讨,进而得出具有科学根据的结论,并根据最终结果提出相关的防御措施。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规范和标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多加防范,就可以使防御效果最大化。显然地,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防御、筛查、了解病因、努力控制以及尽力消灭各种疾病或病毒的学科,高水平的预防医学能够给广大社会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是保证人们生活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人们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国泰民安的重要前提之一。
四、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一)明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要目标
想要提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首要目标就是相关的老师、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都要明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要目标。只有明确目标才能逐步寻找出目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缺失和不足之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完善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理论知识,拥有善于发现新事物的敏感嗅觉,以及足够精湛的专业医学技术即一体化的人才,并且培养公共与预防医学人才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理念。深度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研究者要及时地将更多、更新颖的研究结果教导给该门学科的老师,老师在吃透其中的内容后给该专业的学生普及更多新的知识。只有一代接着一代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地战胜高深莫测的疾病,这是依靠无数人的努力和拼搏才能完成的任务。社会安全是和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的,所以站在防御疾病前线的相关工作者更加需要谨慎小心,力求将相关的工作秩序做到位。
(二)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更新的意识和能力
人类的起源发展和自然的起源发展都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课题。通过常识,我们可以知道,人类和自然都时时刻刻在变化,并且在不同的时代里都具有着鲜明的特色。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也会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疾病是比人类和自然更加神秘的事物,并且一种疾病即使确诊了也会随时往另一个突然变好或者急剧恶劣的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的核心。
例如,一个化学工厂建立在比较靠近市中心的地方,该工厂每天排出的废气、废料的数量是巨大的,而这些废气和废料即使经过了一定的处理再排到大气中和江湖海泊里,但是它的污染还是确确实实地存在的,并且污染的力度会随着生产发展的质量、速度、技术而发生改变。并且这些废气和废料也有可能在空气中或排污水水域里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而生成其他有害物质,那么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人类。就比如某些寄生虫、重金属、微生物等就能够带来一些不知名的病毒,如果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对它们束手无策,它们将会用惊人的速度给人类造成毁灭性的伤害。除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也是体现一个国家在医疗方面、环境安全方面、人民的幸福指数方面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但是显然提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培养人才模式不能缺少及时更新现有的医疗信息,因为只有最新的资讯才能将各类危险物质防御在外。
(三)大力强化预防医学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起检查、预防、控制、消灭一切传染性疾病或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的,而完成这一系列工作离不开强劲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里,还不能够达标的专业能力是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模式。因为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需要在大量的实践工作和研究下才能得以进步的,公共卫生里所遇到从未见过的细菌结构、病理发展、疾病类型等都是需要海量的专业医学知识作为支撑的。如果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的人没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与技术,没有善于延伸知识点的学习习惯,没有永不放弃寻找答案的精神是不能胜任这一职责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在世界上肆意传播,而且出现了变异情况,使原本糟糕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着的现实,广大群众一起历经了长时间的拼搏才有今天的稳定防控。由此证明了一个事实,强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培养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
(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专业教育要与素质教育相互结合
在当代社会对于新式人才的需求而言,高质量的素质人才是当代最推崇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说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创新能力在更多层面上属于技术上的突破,而素质教育会更多地体现在疾病预防、公共卫生、人类健康管理等专业课程上,体现在专业人士的专业职业素养上。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能够激发学生更多新思维。另外,只有相关的从事人员能够自觉学习在公共卫生环境管理、预防医学职业技能、医护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等内容才能使自身的总体能力更加完善,同时能够将很多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能力,并将其巧妙应用于实践中,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当代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要求。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在我国整体发展中占领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尤其经过近些年各种环境事故频发、各类特殊疾病的来袭,人们用自身生命安全所受到的伤害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所以,各个相关学校、研究所以及工作单位均需要对实际生活里的公共卫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将收集到的信息归档到预防医学中,对两者的资讯进行有机结合,以制定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培养人才模式的方案,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健康、生产、活动创造更安全、舒心、绿色的条件。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6篇
题目: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摘要] 近年来,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医院专业课程体系日趋完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合理构建预防医学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预防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专业的医学人才。分析发展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性,探讨了当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设置概况,总结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为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182-02
预防医学在防止重大传染病的传播与防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医学高等院校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预防医学专业的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各种自然灾害比如汶川地震、泥石流,以及其他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比如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时,急需专业的预防医学人才队伍利用专业知识和预防经验进行紧急救援,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防护意识,将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降至最低。环境的变化和医学的发展都为预防医学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我国高等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设置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专业的人才。
一、发展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一方面使得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另外一方面也为各种传染疾病的迅速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挑战,国家和社会急需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和预防医学的发展。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逐渐建立,起步较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也比较落后,与当前形势发展要求严重不符。因此,高校对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储备高质量人才。
二、当前预防医学专业设置概况
近年来,我国预防医学在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上都有了很大进步,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已逐渐转移到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当前我国共有九十多所高校设置了预防医学专业,占全国高校的百分之十左右。全国超过一半的医药类高校设置了预防医学专业,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科突出的高等院校中设置预防医学专业也都依托高校内的医学院设立的。2000年以前我国有预防医学专业的学校还不到五十所,如今已经上百所,可见预防医学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21世纪公共卫生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对公共卫生工作者预防问题和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现行的预防教育体系以及课程设置要根据时代发展做出适当调整。
三、当前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既要满足我国卫生事業发展的需求,又要保证学生的就业需求,为预防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不足。
(一)我国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要与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卫生服务需求相匹配。人才培养目标是预防医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改革和调整会陷入盲目和混乱状态,最终使得整个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另外,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决定人才培养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当前,我国部分医学高校在预防医学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实习时间非常有限,“蜻蜓点水”式的实习方式也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应当熟练掌握各种急救处理、中毒意外事故和地方常见病的诊疗和分析处理,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学校要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我国预防医学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医学院校一直以来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重治疗,轻预防”,一方面对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另外一方面不重视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现场调查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常常将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是一旦碰到公共卫生问题就束手无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方式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三)我国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知识面窄、基础不牢固,缺乏科研创新精神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要应对各种传染病和公共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应急处理。学生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和原因、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最重要的防治手段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钻研才能够熟练的掌握。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部分医学院校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要求比较低。学生平常缺乏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的锻炼和培养,在写毕业论文时,科研水平就比较低,对选题和研究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导致最后的论文质量一般。
四、预防医学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预防医学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在人群疾病谱和死亡谱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分析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类健康的有益影响和有害影响以及作用规律,寻求疾病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培养预防医学人才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医学院校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促进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医学院校要以素质教育为主,树立现代化人才培养观念
医学院校要及时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校在设置教学内容时要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和支撑。比如,适当增加实验课和实践课的内容和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校还要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通过这样的训练和学习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得科学思维,在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医学院校要完善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內容和课程体系
医学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预防医学人才就要促进专业课程改革,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和文化水平。首先,学校要大力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比如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以及卫生毒理学等,保证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认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为公共卫生教育和疾病预防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其次,学校要为学生开设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扩大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选修课的内容,增加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等知识的了解,让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较高的高水平人才。最后,学校要大力发展前沿知识和多学科综合性知识课程,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预防医学专业要适应时代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对社会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精神卫生学等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定了解。多学科综合性知识的教学内容应当选择与预防医学联系较为紧密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卫生政策法规以及卫生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有关内容。为学生以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医学院校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预防医学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学校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学习,能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遇到问题时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将学过的知识吸收内化,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加强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规范,引导学生用科学思路和严谨的态度对待毕业论文写作,让学生成长为有文化、有内涵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另外,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学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提供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精通预防医学专业才能够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总之,近年来我国预防医学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但是,与此同时,不可以否认的是我国预防医学专业起步晚,人才培养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医学高校要正视预防医学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我国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烨,沈清,钟要红,等.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创建大专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6,3(27):11-13.
[2]唐明德,欧阳江,唐美秀,等.构建应用型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6):72-73.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7篇
题目:预防医学在临床上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16)01-0073-03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倡导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然而,长期形成的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严重分离,导致一些临床医学生不重视预防医学,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1-3],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缺乏整体的医学观念,重治轻防倾向严重[4]。为适应新医学模式对人才要求,在临床医学教学中要培养同时具备现代临床医学专业技能和有预防整体概念的复合型人才[5],注重培养学生预防医学理念和相关实践能力[6],以适应新医改大环境未来发展的需要。
1培养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理念
1.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在实际教学中,临床医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重视不够。有调查表明,由于临床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从事临床相关工作,相当比例的人认为预防医学对其没多大帮助,因而缺乏兴趣[7]。尤其在专科医学生中,重治轻防的倾向更为严重。有调查表明,有58.2%的学生对预防医学不感兴趣,有39.6%的学生认为其不重要,33.8%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8]。医学界自古以来就倡导预防为主。中国古代的《黄帝内经》就曾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就当今而言,预防为主的观念对保障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着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学者李立明[9]指出预防为主是最符合国情的最为经济有效的疾病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是医改的重要理念,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让人民群众受益,少得病、晚得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负担的最佳途径。因此,提高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摆正“防”与“治”的关系,才有利于培养为广大人群服务防治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2培养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的人才是新医学模式的需要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一般教师只注重疾病临床治疗,学生难以建立人群及群体防控的思维。当前医学模式已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医疗卫生服务也从临床个体的治疗向群体、预防—保健—健康促进—主动服务方向转变[10]。李立明[9]在谈及公共卫生和临床的区别时强调,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群体,重点在公众的健康问题和疾病预防,而医疗服务的对象则是个体的病人,要解决问题是疾病的治疗和减轻病痛。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既是医疗卫生服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连续的、完整的过程,其最佳结合点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如乡卫生院及村医务室等。从作者本校情况看,我们培养正是同时承担着人群防治和个体疾病治疗的工作基层医疗人员。在社区和农村广大地区,像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这些慢性病都是可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防与治的有机结合,还有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和传染病有效预防,都可以在基层医疗及预防保健机构进行。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最需要和最缺乏的是既精通临床又熟悉预防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11]。非洲“埃博拉”疫情,以及我国的SARS、人感染禽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给医学界及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的警示,如果基层医生没有足够的预防医学和传染病防治观念和技术,极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误诊、漏诊,以及其在人群,甚至在医疗机构中传播。因此,个体的救治也关系到人群的健康,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观念是实现防治结合,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手段。
2提高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2.1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
杨晓蕾[12]等分析了目前临床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教学和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学校虽然设置《预防医学》或《卫生学》等课程,但多为讲授式教学,而这些课程对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不算重点学科,而学生热情不高。与临床课程相比,临床课程讲授的内容可以结合临床实习等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预防医学是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如统计学、流行病学及环境卫生学等,不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际练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对于缺少实践的预防医学教学,学生没有深刻感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李君[5]等采用案例讨论、参与式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新知识和教学内容以及重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等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案例讨论和参与式教学,可有效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对SARS的大流行的讨论,要求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及处理方案,并组织点评和总结,锻炼其预防医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赵申武[13]灵活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提高了学生得学习热情。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模拟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讨论法即是以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和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形式开展讨论,目的是训练学生创造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形式多样的模式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单一的课堂讲解。模拟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设定某些特定角色或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学生们既学到了有关知识,又与所学到的预防医学知识相联系,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实验法以营养与膳食的评价为内容,结合学生的一日三餐,运用所学营养学,结合临床专业课,开展自身膳食评价,为临床病人的膳食评价工作打下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2开展社区为中心的实践活动
宋丽萍[14]等将桂林医学院两个年级四个班级临床专业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社区实践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经实践证明,采取社区实践教学的学生在理论及技能方面均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如:现场调查、解决问题、综合分析、合作、人际沟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文献检索和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充分证明社区实践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预防医学理论、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周勇[15]等人报道了湘南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并将该学院本专科医学生700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预防医学的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较好地掌握了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的调查技能,证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是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此外,有人报道开展课外活动也是有益的探索[17],如在环境保护日、红十字日开展有益的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都可以调动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课的热情,增加学生实践能力。预防医学实践性较强,应避免一味讲授理论课,要结合公共卫生领域新的事件和我们身边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环境污染、饮食饮水卫生以及雾霾等现实问题开展教学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作者在妇产科教学中也在教授某疾病的临床治疗问题的同时,也注重强调人群防治的整体观念,学生不仅学到临床知识,还够用预防医学的宏观思维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复合型人才。
2.3与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
广西右江民族医的邓树嵩[17]等报道该校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方式,与当地疾控中心合作开展实践活动。聘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深专家进行理论教学,又结合当地位于广西西部典型的老、少、边、山、穷百色的实际情况,如艾滋病高发、结核病疫情严重等情况,强调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结合学生将可能来面对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参与艾滋病、结核病及其他法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管理工作等。让学生组成兴趣小组,通过自己选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调查(实验)方案等,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调查(实验)、整理与分析调查(实验)数据、撰写论文。让学生了解预防医学在疾病预防中的地位、作用和内涵,逐步建立起疫情的群防群控观念,培养能为今后当地服务的实用性人才。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疾控中心,在重要的职能科室安排专家讲解和现场演示,如结核病防制科,艾滋病慢性病防制科,环境、职业与放射卫生科,食品与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促进科,疾病控制科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其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向萍[18]等组织重庆大学临床学生到当地疾控中心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到疾控中心的业务科室实习,通过“听”、“看”、“走”、“论”四个过程,———听介绍预防控制体系、法律法规介绍,看资料,了解实际案例处理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情况,走到社区了解参加计划免疫、疫情报告、流调及环境卫生检测等工作,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直接与预防医学机构的联合,可使学生感受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以人群为中心防治观念,建立群防群治的预防医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立亚,杨渊,胡昌军.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203-205.
[2]曹莹.如何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兴趣[J].吉林医学,2010,31(17):2763-2764.
[3]陆春城,夏彦恺,王心如.对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医学下旬刊10(6):93-94.
[4]向萍,李革,杨德海,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8,7(9):947-948.
[5]李君,孙维权.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4,35(2):82-86.
[6]唐娟.临床医学大专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卷2月上旬刊:184-185.
[7]汤艳,罗彬,贾红,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现状与社区实践探索[J].教学理论论坛,2014,21:188.
[8]章志红,上官致洋,林少龙,等.临床专科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97.
[9]网址
[10]肖焕波,赵玉玲,鲁杨,等.以社区为导向的3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16-717.
[11]瓮学清,刘静,唐玉平,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现状和社会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4,7(7):461.
[12]杨晓蕾,钱学艳,万思源,等.以培养临床学生“预防观念”为目的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28.
[13]赵申武.医学临床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1);293-294.
[14]宋丽萍,耿文奎,李胜联,等.社区实践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夏医学,2012,25(2):233-236.
[15]周勇,刘庆武,吴伟贞,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教学的探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7(3):75-78.
[16]凌艺辉,雷毅雄,宾晓农,等.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热带医学,2006,6(3):565-566.
[17]邓树嵩,郭蕊.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34(1):78-80.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8篇
题目:护理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探讨
预防医学对培养合格高级护理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预防医学课程特点和护理专业开设预防医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作了分析和探讨,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课时、实践教学和课程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预防医学;护理;教学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公共卫生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国家教育部发出“加强对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教学”的通知,90年代启动的“面向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中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被特别设立。现阶段,我国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比如健康教育、康复医学、生殖保健、妇幼卫生、计划生育、筛查以及预防干预等很多内容。在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进程中,护士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护理学、预防、保健、康复综合知识结构的新型护理人才是目前提高社区护理人员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尽管全国各大医学院校已将预防医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必修课,但在重视程度、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存在差异。江南大学多年来对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开展《预防医学》必修课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尝试,总结出适合本科护理专业预防医学的教学实践思路。
1 预防医学课程特点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科学。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健康和无症状患者,对策与措施更具积极预防作用,更具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研究重点是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目前全国各大医学院校为护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内容多使用凌文华主编的《预防医学》教材,该教材为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的压缩版,其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环境卫生、营养卫生、劳动卫生、流行病学、社会医学等内容。预防医学的教学任务是由预防医学教研室承担。授课时间大多安排在大一或大二阶段进行。在此阶段的学生只是接触到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的部分内容,尚未接触到临床医学的内容,尤其对于疾病预防的内容知之甚少。由此导致在进行预防医学的理论授课时,教学与实习内容不能与学生以前所学的医学相关知识衔接,所以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和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教育效果不明显。面对上述问题,首都医科大学于1996年在非预防医学专业开始进行预防医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具体为在进行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增加了社会、心理和健康促进的内容,目的使医学生能够在深入了解预防医学的内容之后,掌握在以后的实践和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1]。
2 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多数学生轻视预防医学课的学习 很多学生认为护理专业只需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知识,学习预防医学没什么用,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护理专业工作,很少会从事疾病预防工作,甚至一部分护理专业的管理者也呈上述思想。由此形成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对预防医学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造成护理学专业中预防医学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发展方向模糊,很难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护理专业所使用的教材《预防医学》理论教学面广,内容相对繁杂,特别是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相对抽象,难以理解,造成护理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兴趣不高,上课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或干脆缺课,课后不能主动复习预防医学,考试苦于应付[2]。当今中国各大医学院校都进行了护理学专业培养学制的改革,从以前的5年制改革成4年制。这就要求护理学生在4年内修完基础、临床和护理学的大多数课程,导致学生课程内容繁多,从而使预防医学的课时被严重压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点内容难于细致讲解,重点内容难于突出,进而出现授课困难的局面。
2.2 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多年护理教学工作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当今在校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能为以后毕业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缺乏基本的认识,走进教室上课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学校,只是为了考试过关以至顺利毕业。这样消极的学习态度不只是影响个人,还影响周围的同学。一旦这样的态度在学生中蔓延,影响的必然是一个班级的学习氛围。教学本质就是教师与学生一个统一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到了指导、传授和监督的作用,而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这个活动过程虽然简单,但是必须贯彻和执行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过程中只对教师做一些要求,如科学的教学大纲、明确的教学目标、合适的教学课时、清晰的教学任务以及课前认真备课、课堂灵活授课等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身必须明确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认清预防医学对于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长远计划,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校学习期间扎实掌握预防医学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2.3 教学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预防医学的教学多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次要的地位,教师以填鸭式进行教学,学生上课只是处于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的状态。该校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列为考查课,考核形式不能以考试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多数护理学生甚至个别专业教师只关心和重视本专业课程,没有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考核容易通过。由于种种原因,该校护理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设置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课时,暂没有实验课。预防医学专业实验内容如卫生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案例讨论与分析、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统计学分析等明显缺乏,这对预防医学教学效果带来不良影响。有些内容只有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种课程的相互补充和衔接才能使学生达到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但是学生们缺乏主动参与实验和现场流调的机会,有些教学内容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和解释,有些难点内容和重点内容学生们难以理解和掌握[3]。
3 提高预防医学教学效果思考与建议
面对上述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问题和提高该校的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最近几年进行该门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有一些思考和建议,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关注。
3.1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过去常用的授课方式主要是以黑板和粉笔为经典标志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法,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课下复习。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高。所以,必须要对陈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结合。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集图像、视频、音频、文字、图形、动画、网页等于一身,使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的形象化解释,枯燥的知识可以趣味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讲述“EpiData软件安装和使用时”时,可以先通过ppt示范EpiData软件的下载地址、安装步骤和使用方法,此过程是典型的静态过程。为了使学生“目睹”以上过程,可在互联网的环境中找到EpiData软件的下载地址进行下载,然后进行安装步骤和使用的操作。这样学生对于EpiData软件的掌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通过观看一些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如SARS、埃博拉、H7N9、HIV等疫情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应严格把握知识量的多少,因为多媒体教学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包括很大的课题信息量,过多信息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消化。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简洁清晰,内容紧扣教材,做到教学重点突出,信息适当,力争把预防医学作为精品课程,授课视频和相应课件上传到校园网络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方便学生查询和学习。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如果使用中过分依赖它,夸大其作用,将无法收到预期效果。所以,在预防医学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应该有机结合,各取所长,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4]。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如在讲述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灾难,采取哪些对策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理解和对所引起灾难的担忧,又强化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5]。预防医学有很多内容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来讲解。例如,食物中毒部分,可以联系学校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环境卫生学中环境污染内容,联系一些典型案例,如比利时马斯河各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日本富山痛痛病事件和爱知米糠油事件等;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的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常见的发病实例作为个案抛出来,仔细挖掘其中的理论知识,引出相关概念,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积极的讨论、争论甚至辩论、各抒己见、互相质疑、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应用此方法[6]。例如在讲授“恶性肿瘤的预防”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致病原因,提出三级预防的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的阵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得具有创新的思想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成为互相尊重、平等信任和创新的课堂。
3.2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 鉴于预防医学涵盖的内容多、知识面广,加之课时量偏少,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不能深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比如卫生统计学部分会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方法,学习起来枯燥无味,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并学会合理运用存在很大困难。流行病学的内容也是如此,如其一些基本原理需要医学统计学基础才能掌握,而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并导出基本原理可以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是该校预防医学课时相对缺少,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建议学校适当增加预防医学授课学时。考虑到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只是方法学学科,对护理学的教学和科研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专门开设一门或两门课程。由于该校社会医学作为一门学科专门设置,所以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可以减少社会医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建议学校将医学高等数学安排在第一个学期上,临床营养学安排在临床医学之后。当学生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后再学习预防医学,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该门课程联系起来,使其更容易学习本学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 重视实践教学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是通过课堂理论授课是远远不够的,为使学生充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必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各校应按照《预防医学实习指导手册》认真开展一些卫生学实验,如水质检验与消毒、营养调查及评价、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膳食调查和糖尿病患者食谱编制及评价等。医学统计学部分是公认的难点和重点,一些基本原理可以通过统计软件模拟使学生直观的理解。实验课程指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分析各种案例,加深对原理的掌握和应用,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流行病学实验设置一些常见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案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场调查资料的录入可以借助Epidata软件进行学习,这样既能使学生理解问卷的编制方法,又能掌握问卷数据库的构建。预防医学的教学不能只拘泥于学校,必须走进实习单位,面对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实习单位的建设,让学生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污水处理厂、工矿企业等,使学生参与到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增强预防、保健、康复服务观念。
3.4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课程具体考核形式可根据学习项目的特点来确定,预防医学虽然在大多学校为考查课,但是考核的形式应多元化。如可以进行阶段性评价,注重学生平时的知识掌握和积累;试卷中适当增加案例分析解决的题型,同时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鼓励创新实践能力。
4 展望
总之,对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课程,要充分考虑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加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更有助于培养符合现代医学观的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爱民,魏守刚,路孝琴,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生预防医学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全科医学, 2004,7(7):459-460.
[2] 窦东梅,黄志红,周 静.护理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护理研究, 2006,20(9):833-834.
[3] 王永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12,(9):155-156.
[4] 王凤云,于 玲,岳 兴.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 2002, 10(4):210-210.
[5] 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 中国教育学刊, 2004,(1):48-50.
[6] 蔡绍先,陈玮莹,温博贵.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新教学模式中应用的探索[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06,5(2):116-117.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9篇
题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新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的质量,对医疗卫生行业也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公共卫生服务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目的的角度看,二者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都是为了保障国民的身体健康,采取有效的防护工作,尽量降低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率。本文主要针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为公共卫生、医疗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性建立。提高工作水平,为公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卫生的公共环境。
关键词: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联系;现状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形式和内容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性,预防医学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公共卫生要对各项工作进行统筹,工作非常复杂,但是只有二者兼容并济、相辅相成,才可以完善公共卫生行业,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为了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就必须要理清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之问的联系,明确工作内容和形式,从本质上提高服务质量,为公众提供更有效、更健康的安全卫生保障。
一、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以及内涵
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通过完善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各项医疗政策、评价各项医疗服务等来切实促进国民的身心健康,属于一种服务性的模式。而公共卫生就是通过对有关监测指标进行细化,综合考评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组织,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从而促使其不断进步。近数十年,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充分重视中央、地方等各级地区的公共_卫生服务,深入公共卫生服务理念,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杜绝形式主义,同时以服务人员为公共信仰,健全有关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解决国民的健康问题。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看,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将贯穿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重大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今后很长~ 段时间内,公共卫生服务都应该以此为重点,加强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措施,降低重大传染性疾病对国民造成的危害性,同时,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突发、紧急事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联动机制,问题发生后,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倒是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此外,国家一些落后地区以及农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由于缺少足够的人力、财力投入,导致工作质量不高。
二、预防医学的现状以及内涵
预防医学也是临床医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以人群、环境的健康为基点,借助于临床医学、环境卫生学、基础科学的理论研究结果,来探讨人类健康和环境因索之间的细微连接,从而将其适用于人类,寻找有关疾病的防治规律,以预防为主为理念,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对预防医学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清晰的发现预防医学具有以下特点:
预防医学重视环境、健康和人群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微观、宏观统一分析的研究理念;(2)预防医学非常重视和临床医学之间的结合,以预防、治疗有机融合作为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仅强调理论的指导性作用,更加注重实践的重要性。(3)预防医学涉及到的对象不仅仅是单一的个体,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没有身患疾病的人群。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联系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工作内容、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并且分工明确的学科,但是二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可以不断提高二者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首先,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医学的实践应用。如果说预防医学是一种理论性的研究,那么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实践性的检验,两者不可以混为一谈。虽然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但是都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配合。预防医学更加倾向于研究,研究健康、人群、环境三者之间的微观联系,研究控翩疾病发展、保障公众健康、改善环境的方法,而公共卫生服务则更加倾向于实践,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检验理论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及时反馈理论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所以,可以这样说,公共卫生服务经过长时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制度,一种可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重要制度,而预防医学无论经过多长时间的发展,都仍然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其次,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有关工作实践分析,公共卫生服务在某种程度上涵盖了预防医学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可以将预防医学划分到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内,这种说法虽然可以清楚的显示二者之间的联系,但是却有很大程度上的片面性。预防医学通过有效的研究。
对疫情的传播和发展实施了有效的控制,防控效果较好,所以可以说,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效力的关键环节。
最后,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医学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关系,公共卫生服务需要预防医学为其指导发展的方向,而预防医学也需要公共卫生服务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只有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才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者的工作效力,不断发展,互相促进。
綜上所述,预防医学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深度,而公共卫生服务决定了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只有最大限度的扩大公共卫生工作的广度,使其覆盖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才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工作效力,并且,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不仅是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煜,卢建华,吴建国等。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2008-年国内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1(1):- 61.
[2]王煜,卢建华,吴建国等。我国部分高校2006-2010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scI论文统计与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28-,552.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0篇
题目: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主要经历了个体预防阶段、群体预防阶段、社会预防阶段,预防医学存在的意义是保证个体与特定人群的健康[1],不仅要保护健康,更要维护健康,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1 预防医学的发展过程
目前预防医学早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将多个学科结合在了一起。其概念范围比较广,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基础医学理论基础是自身生命科学发展,对预防医学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②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农民的健康。在预防医学的研究中,农民的健康一直是重点关注问题,推动了各学科的长远发展。现医学体系主要分为四方面医学,分别为基础、临床、预防与康复。预防医学在不断的完善,逐渐显示出自身独特优势,分子生物技术科学有了很大的提升,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在共同产生作用后就会诱发疾病,基因与环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因素。应严格遵照早发现、早治疗的观念,强调早预防的重要性,想要有效的预防疾病,那么就要先预防发病的原因。预防医学的对象是人,站在预防的角度出发,将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微观方法、宏观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外界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规律,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预防对策,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不仅要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更要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2 现阶段的预防医学
2.1 观念的改变
在以往的观念中,较为重视生理,反而忽略了心理等方面,伴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方面产生的重要性。现代社会的特点是压力大、节奏快等,长此以往,积压的不良情绪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一旦爆发就会导致各种不良问题。家庭的破裂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赌博等恶习更会带来扭曲的心理等,这些不良问题急需解决。医学模式也改变了观念,现在的观念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效的促进了预防医学的发展,更打破了以往的认知(身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预防医学已经从治疗发展发到了预防,也应从生理发展到心理,不仅要重视生理上的健康,更要重视心理上的健康在预防医学中其核心为二级预防、病因预防等,特别是研究危险因素及高危群体,对病因的研究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2.2 使用计算机
在预防医学中,计算机技术是保证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最近几年,网络遍布大街小巷,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原本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在建立医学信息技术之后,将各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资源共享,利于预防医学的开展。
3 预防医学的发展方向
3.1 分化与综合
交叉综合是预防医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当代生态学中结合了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对多学科的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预防医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通过进行总体研究,使预防医学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综合趋势、发展迅速有着密切的关系。
3.2 宏观与微观
在研究方法中宏观及微观没有轻重之说,均有同等的重要性,对预防医学的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宏观作为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是人类健康、疾病分布规律等,而微观研究的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原因是不能明确的且流行过程也不能明确的,特别是在疫苗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宏观、微观均推动了预防医学的发展,虽然实际上宏观方法的研究起到了主要作用,但是在基础研究中,微观、宏观缺一不可[2]。
3.3 预防与保健
人们生活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承担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健康这一命题一直以来都是预防医学重点关注的方向。环境污染、不良饮食等都给疾病的入侵提供了便利。通过预防及保健,不仅能够有利于人类机体免疫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更佳生存质量的保证。
3.4 预防与社会化
医学社会化的根本目标是:做到人人可以享受卫生保健。社会化是指社会目标与人的基本权利,是对健康进行投资,将精神文明建设、卫生、物质结合在一起。在城市中,人们比较重视健康问题,再加上医疗条件较好,因此社会医学化工作的开展比较顺利,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是在农村、偏远地区,人们对自身健康并没有高度关注,再加上医疗条件比较差,所以想要开展社会医学化的工作有着很大的难度,还需要不断的努力。
伴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使人们有资本可以对抗疾病。预防医学的作用是使人们重视自身健康,应用现代化网络模式使工作变得简单化,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预防医学发展的形式较好,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人类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均增加了对预防医学的需求,防治结合的理念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是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最佳途径,由此可见,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广阔。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1篇
题目:高校预防医学教学探究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关注。同时,随着我国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在我国医学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对兼备疾病和健康整体思维、防治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也迫切需要。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绝对不宜轻视,所以我们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然而,预防医学与其他相关医学学科的脱节,教学方法落后、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难以提高,而微课改变了传统预防医学的学习模式,为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微课
预防医学是由环境与职业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预防医学和医学统计学三大部分共同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由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组成,二者相辅相成,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补充。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一、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重点已经开始由以疾病为主转向以健康为主,工作的重心也逐渐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靠拢,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社会更加迫切地需要大批同时兼备疾病和健康理念,能融会贯通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学科知识的全科型医学人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作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宜轻视,只有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探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的整体教学质量。而传统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医学的新进程和新标准,因此,通过进行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来培养更多符合医学发展要求的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是当今时代下的必要之举。
二、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更新教学观念。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实验设计思路、分析数据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学观念应从传统的实验教学到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的实验教学,教学目的應该要更加明确,为今后的医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新的与工作岗位相结合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势在必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最新的案例且应与生活或工作密切相关,如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因此达到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目的。
3.更新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模式。首先,采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压抑了课堂的活跃氛围。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我们提倡微课的应用,微课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加上音乐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微课的含义以及制作流程。所谓“微课”,就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比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精简教学的一种授课方式,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视频为微课的主要载体,主要记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中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录制视频阶段、添加素材阶段、编辑阶段、美化阶段、生产视频、保存文件七个流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适合于个性化、深度学习的学习者,能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更有利于于移动学习时代的背景下知识的传播。简而言之,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作为一种典型的泛在式网络学习资源形式,以其短而精的授课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微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微课在新一代的教学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原则。(1)精简精巧。因为微课主要是针对几个知识点或者是对几个概念进行的教学,它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五到八分钟,最长不宜超过十分钟,那么微课的内容划分得精细、语言表述得简洁明了就成了基本的要求,即通过精简清晰概括的文字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知识点。除了精简之外,微课的设计还应做到精巧,毫无疑问,精巧的视频会吸引学生的眼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具体生动。每一次的微课不仅要有导入,还需要高潮和结论,除了需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外,还应做到主题清晰、结构完整。微课中的具体内容往往会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将一些单调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践,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微课的传达表述形式也需要做到灵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制作一些视频画面的设计,层层推进、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将教学的内容贯穿融合于具体生动的微课之中。
四、微课在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准备。课前的准备不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更是必备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学的计划确定下来之后,那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随之了然。此时,教师便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来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而制作出相应的微课精美视频。课前准备不仅是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做了充足的课前准备和分析工作,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中对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和理解学习,而教师同样也能从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种了解到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和领悟程度。这不仅有助于教师及时优化改进教学方案,更有助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的问题来做出详明的解答。
2.课堂教学。整个教学环节的焦点落在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把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所遇到的不懂的疑难问題收集起来,再在教学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讲解先前所收集的疑难问题。结合专业学习的特点、学习内容的适应性以及教学本身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教师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情景这一环节的设计。整个教学的过程应遵循“导入、讲解、总结”的普遍原则。
3.课后思考及评价。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进行思考并改进,还可以登录课后互动平台来进行反馈教学,进而完善微课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有机会再次观看微课,来温习所学知识点和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对于课堂上未能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思考与推敲,完成课后拓展练习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及时掌握知识点。其次,课后习题应少而精,并且要与上、下知识点连贯,方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来进行和反概括和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进一步做好微课的完善改进工作。
五、结束语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基础学科的实验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微课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从出现到应用,就以其趣味性、简洁性等一些优点受到了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将微课应用于高校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方案、丰富备课资料,而且有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语
综合而言,把新型教学方式———微课深入到课堂,应用于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改革中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微课建设能够深化学生们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知,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使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社会和各医疗机构供应合格的预防医学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光武,余跃生,林先燕.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5,28(2).
[2]史莹.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医药前沿,2015,5(11).
[3]林溪.高职教学改革中微课的应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1).
[4]雷云龙,张莹,张春冬,朱慧芳,李轶,卜友泉.微课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3).
[5]邓宇,何坪,刘峰.重庆某专科医学学校预防医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4,(34):188-190.
[6]魏芳.新公共卫生形势下预防医学课程内容与教学管理改革分析[J].右江医学,2014,(06):743-744.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2篇
题目: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进展
前言: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上升,大家对自身健康程度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这样的发展不仅给医疗行业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公共卫生服务提前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也希望自身的生命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内涵和发展现状以及当代人的健康需求情况,进而提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方向,来指导日后工作。
一、公共卫生的内涵与发展
公共卫生也是指公众卫生,涵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提高生命质量等所有和公众健康有关的内容。公共卫生服务是临川医学中较为重要的科学之一,它通过评价医疗服务、落实医疗政策、完善保障措施等方法,达到促进公众身心健康的目标。通过细化相关检测指标,综合考评医疗机构、各级卫生组织,监督其工作,使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大规模提升。它从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发展到以群体为中心的社区医学,具有以人为本,以全体人群为对象,以政策为手段,以社区为基础,以健康促进为先导的特点,已演变成一种社会管理职能。在贫穷、恶劣的条件下,由于很多人营养不良、超工时劳动,为了与之相斗争,社会形成了第一次卫生革命。1850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例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第一次卫生革命因此拉开帷幕。控制传染病,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劳动保护和八小时工作制等,是当时的主要目标。而预防接种、抗生素和磺胺的相继出现,不仅使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人们的平均寿命也逐渐延长,传染病发病率大大降低,促使第一次卫生革命取得了巨大成绩。第二次卫生革命,除了要继续防止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还要控制新的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预防医学的内涵与发展
预防医学是研究社会人群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内外环境以及社会活动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制定预防、控制、消灭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对策,着眼于优化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创造和维护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的最佳劳动和生活条件,保护劳动力,增进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命价值的科学和技术。以下为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涉及的对象除了单一的个人外,还包括以区域划分的人群,尤其是尚未患病的人群;预防医学更重视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它提出预防治疗有机融合的医疗理念,强调理论的指导意义的同时,更加重视实践。预防工作共有三条防线:一级防线——通过消除病因来预防疾病,同时利用有效防护措施对抗病因,例如,利用设备对饮水、食物和环境进行检测,控制病因致病概率;二级防线——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延缓和中止疾病的致病因素,同时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来促进人们改变不良的行为来加强自我保健效果;三级防线——加强康复措施,减少伤残率,防止疾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
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方向
(一)以机构为基础开展工作
在学校层面,宣传健康策略,开设健康课堂,组织公共卫生教育活动,定期提供卫生与健康咨询,从小提高人们对卫生与医学的认知水平,使人们了解、适应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情感环境和自然环境。在家庭层面,尤其是社区环境,加强对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卫生、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生殖与性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建设;在医院层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个人技能,针对不同人群实施专门治疗:对于儿童青少年,注重生理和生理的健康教育;对于妇女,针对保健内容进行教育;针对老年人,多进行健康保健的宣传,避免他们盲目购买不合格的保健品,既浪费钱财,又损害健康。
(二)拓宽预防医学的应用领域
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学院进步的基石,可是,预防医学并不是公共卫生的全部,现如今,它还远不能满足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满足人们健康生活的要求。因此,研究和拓展预防医学外延的其它公共卫生学科已刻不容缓,比如,社会学科,如公共关系学、医学社会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管理学等;心理科学,如医学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心理治疗学等;全科医学,如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医学、社区主要健康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社区重点人群保健等。这将是今后公共卫生学院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三)深化和提高预防医学传统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水平
预防医学的传统学科经历了数十年的飞跃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世纪,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根据国家教育部、卫生部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精神,在2010年之前,医学院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将取消,而代之以“医学专业”,这样做既符合国外学科专业设置情况,也符合我国推行“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的设想。倘若如此,预防医学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二部份即:非预防医学类专业的预防医学教育和本科后预防医学专业三年公共卫生硕士教育;我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给其它学科,也同样给预防医学传统学科的学科体系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因此,深化预防医学传统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水平,任务仍十分繁重。但是,我们相信,不管前路有多么困难,不管施行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坎坷,无铭都将砥砺前行。
结语:相关报道指出:“健康是一种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社会性目标。”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迅猛发展与深化改革已经达到了预期,教育人们重视公共卫生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与此同时,面临新的世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发展与教育改革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难题与挑战,当然也面临着着新的机遇。更新观念、认清形势,把握新的发展方向,拓宽研究领域,加强对其他相关科学的研究,深化医学改革,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3篇
题目: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探讨
根据民族地区的学生现状及特点,在教学中加强其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注重课堂设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综合性社区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民族地区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探讨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近年来,民族地区的医学教育有了较快发展,但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是来自于边远民族地区的县、乡、村的农牧子弟。培养他们的目标是为具有社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综合服务的社区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预防医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时代的要求。然而,民族地区的预防医学教育与其他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套用固有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针对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总结,供同行参考。
1 民族地区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1.1 高素质要求与生源素质低的矛盾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薄弱,学生基础较差,多数学生存在理解、运算困难,个别学生存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困难,各地人文素质、经济状况、基础教育的差异导致学生层次参差不齐。
1.2 对预防医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民族地区90%以上的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当地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及卫生服务设施相对落后。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临床知识,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等进行合理处理就行了;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学习是为了拿文凭,毕业后能参加各种招聘考试,至于预防医学知识与己无关、多学无用、学好无益。这种“重临床、轻预防”,“重基础、轻预防”的思想比较严重。
2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实施的方法
2.1 加强学生对预防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增强信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首先在绪论的讲授中,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在介绍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基本内容时,从实用性上让学生明确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其应用并非只有疾病预防控制方面,而在环保部门、城乡建设、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学校卫生管理等方面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从而使其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其次,从医学的观点上谈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相关关系,如列举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件(如本地区常见的包虫病、高原病、不明原因大骨节病等),与学生共同讨论生活环境、生产环境、饮食卫生、平衡膳食与健康的关系,突出讲授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很实用。再次,在介绍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时说明疾病的发生与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学习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预防医学的信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对教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
由于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时课时少、任务重,而现行预防医学所使用的教材又多为公共卫生专业的压缩版,传统的教学目标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针对性不强,导致其学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被动,考试前死记硬背,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以上缺陷,从综合性社区服务需求出发,我们加强了与地方各级卫生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收集信息;利用学生回校参加考试的各种机会和其他途径,了解学生在社区工作中对预防医学的实际应用情况和需要应用的情况。依据这些情况,对预防医学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进行整合,增强其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达到学校要求的“实用、够用和必需”的原则。
2.2.1 在结构上进行调整整合 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原预防医学中的“五大卫生”“、社会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整合为“环境与健康和疾病”“、社区预防保健服务”和“研究方法学”3个部分。
2.2.2 注重“实用、够用和必需”的原则,在内容上进行整合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原教材的内容进行部分删减、整合和增加。如农药中毒,内科学在理化因素中毒中已详细讲述了它的中毒机制、表现、诊断与治疗,这里调整为讲它的预防措施;本地极少发生中暑,而高原病较多,因此我们删减中暑而增加高原病讲授;增加消毒、杀虫、灭鼠,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内容;加强健康教育、安全饮用水处理和传染病防治的相关内容。
2.3 注重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环节。它要求在课堂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准备,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将参加职业助理或职业考试的需要和民族地区综合性社区服务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当地教学设施条件来进行设计。设计时以教材的内容为载体,将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后作为支架,应用多媒体技术设置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做补充,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以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2.4 加强教学改革,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有其自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体系,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过去的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理论的灌输与形式的说教改变为注重直接知识的获取与学习方法的培养及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具体措施如下。
2.4.1 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激情,进行“引导—探究—创造”式教学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预防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激情的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位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如我们在进行“饮用水与健康”的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或创设这样一个场景:连续多天的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满地均是污浊之水,百姓用锅盆桶端水、挑水,沉淀很久,水仍浑浊,人们“望水叹息”。是有关部门及时送来了饮水仪器、药品,经其处理后,百姓很快吃上了清洁透明的饮用水。当学生被这种场景所感染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将仪器、药品等一一分解开来进行讲解。仪器组成:沉淀滤过器、消毒器及导管;药品:三氯化铝和漂白粉精。此时及时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饮水仪器的构成、作用和原理,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讨论是否能更简便地处理饮用水和将此方法推广应用?这种处理后的水是否符合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饮用水卫生标准等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激昂,很多学生说出了简易的饮水过滤、沉淀、消毒方法,有的学生提出了变换应用的设想等。这样达到了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2.4.2 联系生活实际,采用经典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探究—联想—创造性”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利用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关的生活常识、有趣的案例等引出课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反思、探究、联想、创造,以增强其对知识技能的巩固和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在讲“营养与健康”时,以“吃”引出课题,让学生充满兴趣,去发现为什么要吃(营养的功能),吃什么。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素材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设置一定的障碍,让学生去探究食物的组成、价值、功能,去探究和联想食物不足或过多将出现何种情况(缺乏症或中毒、肥胖),如何发现这种情况(营养调查),吃不洁或有毒食物会产生什么问题(食物中毒),如何解决和处理等。得出“吃”的要求(平衡膳食的基本卫生)和对“吃”的指导意见(膳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产生许多问题,出现不同设想,得出不同的结论。对此,教师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讲解,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途径,帮助学生寻求出验证方法。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发现本地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牛肉、牛奶的过剩和蔬菜、水果的不足,教师针对学生的想法及提出的问题加以梳理,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并在分析过程中指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通过这些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达到了对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目标。
2.4.3 注意与传统教育结合,采用比较异同法、变式法,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 学生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学习过程中,理解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但部分学生仍存在抓不住重点、不会记笔记等问题,使他们只能吸取有限的新知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总结、讨论时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相同点、不同点进行探究性学习。流行病学原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这2个部分的内容,由于其公式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是学生难学、教师难讲的内容之一。为了加深学生对流行病学原理和医学统计学方法的理解,在实验课教学中可借用营养膳食调查的资料,安排一定课时的变式训练课,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由营养膳食调查到疾病调查再到社区卫生服务调查进行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民族地区预防医学教学评价
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现状及特点,如何培养民族地区所需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对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整合,是针对预防医学课时少、任务重,学生学用脱节的情况而进行的,可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增强教学的灵活性、适用性和实践性,是实现“实用、够用和必需”原则的保证。
(2)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可有效引入多媒体辅助技术,以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场景,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穿插于重新整合的教材知识中,这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首要环节。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具有节约板书时间、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等优点,有利于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又加强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并且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和结合,使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活学活用。
(3)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1]。这说明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它能使学生在学习时废寝忘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寻找有趣味的知识点,运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及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欢欣。
教师的正确引导、成功启发,是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重要条件。在教学系统中,教的真正含义乃是为学生真正地学,教不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与诱导[2]。教师在教学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主导作用的核心就是启发性,就是实施启发性教学。事实上,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点要进行巧妙的点拨,促其自悟;对难点问题进行精确的讲解,促其思路畅通,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时主动探求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谐的气氛、师生的互动,是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位学生充满“师爱”,改变传统教学风格,要做到与学生人格上平等、情感相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幽默,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只有师生之间“心心相印”,和谐一致,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欢迎教师,愉快地进行“探究—创造”式学习。同时这对教师的要求将会更高:教师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学术知识水平,而且要有相关的职业知识,并且具有将学术知识与相关职业知识有机融合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懂得临床医学中不同课程内容的关系,而且要明确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性。
当然,在民族地区预防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例如:研究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社区服务中的健康教育;建立社区预防医学见习基地,通过实习让学生树立“预防、群体和环境”的大卫生观念,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与技能,解决人群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等。
[1]叶暄.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格教育魅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46~47.
[2]李玉华.在解剖学教学中运用CA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1998,12(4):225~226.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4篇
题目: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预防医学是一门跨领域、多学科的综合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和统计学、微生物学的发展而不断完善。预防医学开展面向个体对象和群体对象的研究,以群体为重点,研究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人们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是关注的重点,并且重视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综合的学科领域导致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特别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在公共卫生部门工作的科研管理者要充分重视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在项目的立项实施和结题阶段以及各个风险环节,项目科研管理人员都需重视开展风险管理[1],主动降低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的风险。
1.预防医学科研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
目前,预防医学科研项目面临的风险按照风险来源分类,主要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和环境风险这几类。
1.1 技术风险
所谓技术风主要是指课题组缺少必须的技术储备来开展试验研究。一方面,由于研发人员先验知识的局限性,研究和突破一些关键技术时可能会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有发展到,对项目要开展的研究无法实现,或者现有的研究设备仪器等无法达到研究所需的水平[2]。
1.2 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需要高度统筹管理的预防医学科研项目在人群队列研究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过程中出现失误而造成项目时间延迟、费用提高等问题,一般是由于管理决策过于集中、管理决策随意、项目组架构低效、缺乏必要的规范等,此类风险对项目可能产生局部甚至整体性的影响[3]。
1.3 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是由于预防医学科研项目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相关人员不仅需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还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人员的状态会影响项目的实施进度,特别是人才的流失会对项目造成较为直接的损失,需保证人员的稳定性。
1.4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指诸如政治、经济、市场环境等变化造成预防医学科研项目损失的风险。包括:在社会环境稳定的情形下,由于不可抗力的发生或人类的错误行为所致损伤或损失的静态风险;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技术以及组织等方方面面原因出现变化所导致损伤或损失的动态风险。此类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一旦发生会对项目造成极大影响。
2.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2.1 科研项目的共性风险管理对策
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是开展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发生风险事故之前,运用各种方法识别科研项目存在哪些风险,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后果等称为风险识别;在此识别的基础上,对科研风险发生的可能、要承受的损失和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风险的分级,并依次判定是不是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称为风险评价;依据风险性质、识别结果、承受能力和对风险可能及其影响程度的分析,制定回避、承担、减少或者共担风险等规避措施称为风险应对;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监控项目进展和项目环境,动态地决策和应对,尽可能地实现科研活动目标[4]称为风险监控。
2.2 预防医学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预防医学科研项目面临的风险因素范围广、种类多、复杂程度高。因此,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进行全流程的风险管控,从多个角度出发考虑,可以防止或减小过程损失,保障项目顺利完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合法性原则出发,科研项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监管部门的要求。从系统性原则出发,将风险管控控制贯穿于科研项目全流程。从重要性原则出发,以风险为导向,关注重要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从适应性原则出发,杜绝生搬硬套,建立动态更新机制并随着项目管理的需求及时调整。从前瞻性原则出发,注意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密切关注国内外科研项目风险管理的最新进展并不断完善。依据预防医学项目不同阶段所对应的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重点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三部分开展风险管理。
2.2.1 项目立项阶段风险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是确定和论证资金、团队和方法的第一步,还包括对技术路线和预设标准的设置。一旦建立了研究项目,就可以开展实施,也就是说,这些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并且需要在预算和资源限制的范围内,按照设定的时限进行。立项不仅可以促进研究项目的规划和管理,为相关管理机构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和管理设计过程提供指导。立项需要由项目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和不足,制定最佳合理的研究方案,预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预测影响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预测已知项目风险的影响,预测项目研究成果的最终社会适应性,识别项目相关风险,以及评估其可能的影响和严重程度。
2.2.2 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
预防医学科研项目的实施风险是关键因素,运用主观概率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分析设计风险,理顺风险规划,采取相应措施消除和转移风险,我们可以减轻任何与项目执行有关的意外风险,并将其降至最低。项目实施后,结合绩效评估,分析项目实际进度与项目规定标准之间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差异,确保使项目按照标准和计划完成[5]。
2.2.3 项目结题阶段风险管理
结题阶段风险管理重在对项目成果转化的管理。预防医学涉及学科多,推广应用的表现形式多,其研究成果是为公众健康服务,项目成果最终用在人体上,因此对成果本身科学性、创新性、先进性、技术成熟度、可行性与社会效益要求更高,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通过专利布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降低技术风险的发生概率。选择最佳合作对象,可减少诸如人才流失带走成果、专利泄密与侵权以及利益分配纠纷等风险发生的概率[6]。开展与专业化的成果转化中介机构合作,借助中介机构掌握法律知识、经济知识与风险管理能力的职业经理人,由他们参与、运作与协调成果的转化过程,也可大大降低结题阶段的风险概率。
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科研项目的开发都涉及许多内部或外部风险,因此,预防医学研究人员必须管理风险。通过提高风险意识,在项目的初始阶段,通过对科研项目的初步评估,根据所属科研团队的能力选择课题,坚决避免和放弃评价中发现的高风险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模式应尽可能规范,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使科研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进行工作,同时科研项目还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的控制和检查机制和动态控制机制,及时跟踪国家政策变化和该领域最新科研方向和进程,及时应对与环境因素变化相关的潜在风险,让它们消失在萌芽状态,避免发生风险事故。
预防医学论文范文 第15篇
题目:浅谈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实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学模式和内容、教学考核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探讨,旨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1-02
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其开课时间一般集中在本科教学的中后阶段。学生在前期的基础医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已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讲授实验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根据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过分重视实验操作,而忽视了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预防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为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应尝试对预防医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一、以实践为基础,丰富实验教学模式
我们以国家对公共卫生方面人才的需求为标准,立足实际,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模式。(1)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在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公共卫生行业人才能力的需求而适量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基础性实验不仅可强化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可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实践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可依据不同学科的交叉知识设计一定量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例如,我们可通过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索,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可采用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小组讨论等模式,尝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2)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科研环节,提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公共卫生人才的需求不再停留在掌握传统卫生知识的层面上,而不断增加了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高校可通过开放学院实验室,给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平台。学生可通过与科研指导老师的沟通,自行查阅资料,不断丰富科研知识。同时,学生也可通过参与研究生科研项目的形式,提高他们对已学习的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加强自身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造性。(3)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加强预防医学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联系。学院应合理安排实验课的开课时间,尽量将实验课程安排在相关理论知识结束之后;同时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使更多实验课程能与理论课相关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认知。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注意不同预防医学实验课程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整个预防医学的实验教学构成一个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二、以需求为向导,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向导,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现代的实验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1)增加实验课中结果讨论部分所占的比例,改变以往教学中注重操作、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实验结果的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结果,认真分析结果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鼓励教师不断更新实验方法。教师可根据需要将现有的、较前沿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融入到现行的实验教学中,增加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3)增加学生感兴趣的、且与实际应用关联性强的实验。新型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比单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应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以实验教学为突破口,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更新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增设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例如,近年来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学生对环境相关知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我们可通过增加现场参观自来水厂、空气、水样的现场采集、运输和保存、大气和室内空气污染物快速检测设备的见习使用等内容,使现有的教学内容与我国所需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管理人才的培养接轨。
三、以过程为重点,优化实验教学考核模式
改变过去单纯依靠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模式使学生往往过分关注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旦结果出现了偏差,他们便不知所措。为了实验报告能够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他们甚至出现借用别人数据的现象,明显违背了实验教学的初衷。因此,我们应该多注重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学习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可将实验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并对二者进行一定的比例划分,将二者综合起来作为最终的实验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可包括实验预习情况、操作过程和实验报告三个部分。预习情况可由对实验目的的理解、实验步骤的拟定、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思考题的解答等方面予以评定;操作过程可以从实验过程中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试剂的配制、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故障排除等方面进行评价;实验报告则可根据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及提出建议等内容的质量来判价,而将不再单纯局限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核成绩则是在实验课程的最后阶段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考试,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内容。然后,教师根据整个实验的完成情况给出考核成绩。以这种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在日常实验课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日常实验教学的质量,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endprint
四、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在强调培养知识面宽、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的形势下,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实验教学成效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高校应根据国家所需预防医学人才的要求,造就合格的实验教师队伍。首先,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利用各种政治活动和政治学习的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爱岗敬业精神。其次,加强实验教师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层次和实践经验,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作风,才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最后,实验教师队伍还应具备一定的管理素质。自古以来,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培养等的重要因素。因此,实验教师应该善于和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应讲究方式方法,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建立融洽的新型高校师生关系,以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课程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提高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公共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高校工作人员应从现有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实验考核及实验师资建设等发面的改革入手,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增设一定的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逐步建立基础、综合和研究型实验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多层面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结束时,教师通过增加结果讨论、问题分析等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思维能力。将预防医学实验课与现有的公共卫生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接轨,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输送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峰,高淑英,任锐,张旸,李百祥.预防医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模式[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3,30(1).
[2]王宁,尹杰云,陈国元,杨克敌,刘烈刚,陈建伟,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法之浅析[J].医学与社会,2009,22(10).
[3]李明元.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4).
[4]曹杰旺,解德爱,陈传万.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4).
[5]苗小艳,贾莉.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2).
[6]薛红丽,李志强,许飞华,刘成宏,李芝兰.创新性预防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和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预防医学论文(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