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对人对于SCI-HUB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是免费的,也有人想知道SCI-HUB官网是什么,今天668论文网的李老师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对其有所知道和了解。
一、什么是Sci-Hub
这是一个为全人类福祉而诞生的学术资源网站,需要Sci-Hub文献检索(可以电子进行检索)
但凡从事学术研究,或早或晚、或间接或直接,一定会接触到Sci-Hub。那么什么是Sci-Hub呢?
Sci-Hub是一个免费学术论文网站,由哈萨克斯坦研究人员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Alexandra Elbakyan)创立。网站创立初衷是便利自己及同行获取所需的学术论文,挑战学术资源壁垒,随后发展为全球性学术资源共享平台。
学术研究中,获取论文通常依靠高校、研究机构所购文献。一旦文献未覆盖,即面临高昂价格、难以获取的困难,研究成本较高。通过提供免费资源,Sci-Hub降低了学术研究成本,促进了学术成果交流,与此同时也面临众大出版商的侵权投诉。
Sci-Hub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学术资源网站,旨在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便利的学术论文下载服务。这个平台的创建者Alexandra Elbakyan于2011年开始筹建Sci-Hub,目的是为了帮助科研人员绕过出版商的付费墙,降低学术交流的成本。截至2020年底,Sci-Hub已经收集了超过8500万篇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吸引了全球数百万学术工作者用户。在美国法院禁止访问之前,Sci-Hub每天约有80,000名访客浏览。
尽管Sci-Hub面临着来自出版商的诉讼压力,但其影响力仍在不断扩大。自2013年与俄罗斯的教育书籍和档案数据创世纪图书馆合作以来,Sci-Hub的用户数量迅速增长,特别是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伊朗、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中广为人知并受到欢迎。
Sci-Hub的创始人Elbakyan表示,虽然可能会面临严厉的惩罚,但她不会停止这种行为。她在给法庭的信中表示,出版商的爱思唯尔是通过收取高额费用来获取文章阅读的,这种收费机制是不公平的。她的行为希望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变革。
总的来说,Sci-Hub作为一个非营利性学术资源网站,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学术论文下载服务。尽管面临着来自出版商的诉讼压力,但其影响力和用户基数仍在持续增长。
Sci-Hub是一家非盈利、非政府的无偿提供学术论文下载学术网站,除谷歌学术、Sci-Hub、LibGen及PubMed等资源外,还整合了一系列其他可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取的中英文学术资源,可以一站式搜索并免费下载国内外文献、专利、书籍等学术资料。
网站盈利模式全靠大家自发捐款和慈善机构提供帮助,减轻网站的维护运营成本,创立初衷是为全球千万科研人减少学术交流成本。至2020年年底,Sci-Hub收集了超8500万的研究论文和书籍,拥有全球数千万学术工作用户,在被美国法院禁封前平均每天有80,000多名访客浏览。
二、sci-hub介绍
sci-hub是一个免费的科学资源网站,它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期刊文章。SCI-HUB,全称是“科学开放资源库”(Scientific Open Access Hub),是一个开放获取科学论文的网站,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论文下载网站。
sci-hub使用教程
访问SCI-HUB的方式很简单,只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网址即可。如果访问SCI-HUB的网址不知道,可以到百度或必应搜索“SCI-HUB”,就能得到最新的可用网址。输入网址后,会看到一个简单的搜索框,只需要在搜索框中输入想要下载的论文标题或者doi码即可。SCI-HUB会帮助你找到该论文,并且直接下载到你的电脑。
sci-hub优势
如果你需要查找特定的科学研究文章,或者想要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那么SCI-HUB是你的不二之选。
首先,它可以提供对研究论文的访问,否则这些研究论文将在付费墙后面。这意味着你可以阅读和学习最新的研究,即使你负担不起。
第二,SCI-HUB对于希望快速轻松下载大量论文的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有用的工具。
第三,SCI-HUB可以帮助您绕过一些国家对访问研究论文的限制。
常见问答:
sci-hub里面的论文全是sci论文吗?
不一定,sci-hub的收录非常广泛,除了sci论文以外,ei、ssci、其它国内外核心期刊、普刊等都有收录。
以上就是sci-hub的具体介绍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三、Sci-Hub的使用方法
首先键入http://sci-hub.io进入主页,发现其搜文模式和其他引擎有点不一样,它可以通过URL(源网址)、DOI(如国际期刊号)、PMID、字符搜索。ps:用某度搜“Sci-hub”可能会有点复杂,直接键入网址:http://sci-hub.io进入主页检索。
先用大家熟悉的关键词搜索,这儿管叫字符搜索,搜索关键词mapk
咦!转到谷歌学术了
然后就顺手点了第一条,Paper就到碗里来了!
然后就打算试试UCL(网址)和DOI(编号)。进入Nature官网,选了这个月24号出的一篇文,复制其UCL和DOI。
然后进入Sci-hub主页,分别键入UCL(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16967.html)或doi(10.1038/nature16967)后,两次均转到下图界面。
到这儿,已经不足以表明我对Sci-Hub智囊团的敬仰了!最后还想试试PMID,打开PubMed,关键词搜索IBD,然后选择一篇文章(是无法免费获取的)复制其PubMedID(26900473)。
在Sci-Hub检索(26900473)
然后PDF版文章就来了,这果然是一个神奇的网站!
当然,有可能IP地址过段时间也会被封锁。因此,这里还有个Chrome的插件提供给大家,可以回复“scihub”来下载。下载完安装包,把所有内容解压缩到一个文件夹里。
然后再在Chrome地址栏里输入chrome://extensions/
把解压缩出来的那个文件夹直接拖到浏览器里面安装。
出现这样,就说明安装完成。之后在右上角就会有个小图标,点击后就又能上Sci-Hub啦。
四、Sci-Hub的来历
亚历珊卓·艾尔巴金
于1988年11月6日生于苏联时代的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艾尔巴金在阿斯塔纳完成了大学学业,2009年获得哈萨克国立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理学士学位,专业为信息安全。并在此之间成为一名黑客。其后她在莫斯科找到了一份计算机安全方向的工作。之后于2010年到弗莱堡参与一项关于脑机接口的项目,对超人类主义思想产生兴趣。于当年参加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夏季交流项目,她的研究主题为“神经科学与意识”。
艾尔巴金一直关注着开放获取运动,她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是MIT OpenCourseWare的忠实粉丝,该项目通过互联网开放了MIT的所有课程。除此之外,她也一直对神经科学,特别是对从神经学家转行作家的莫·康斯坦迪
(Mo Costandi)(《卫报》神经哲学博客的长期负责人)的文章非常感兴趣。艾尔巴金确信,那些未曾开发出来的潜力就隐藏在人的大脑中。她特别喜欢“全球大脑”的想法,这是未来学家提出的一个想法,受到了神经科学的启发,即一个智能网络可以促进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实时驱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神经元
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不断相互促进。
艾尔巴金说:“自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脑机接口这样的概念,它能与人的头脑相连接,和计算机网络
的连接方式一模一样。”她想知道的是,如果人的头脑可以跟鸟类
的连接起来,我们是否真能体验到翱翔的感觉呢?
起初,这些只是哲学性思考
。但接下来,神经接口促使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共享信息,甚至跨越着语言的障碍,艾尔巴金对此深有感触。“后来,我将这个想法的内容进行了扩展,既包含能将人直接以神经元的形式相连接的硬接口,也包含诸如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对话类型的软接口。”相比于形式,艾尔巴金更加关心的是功能与作用:她想要的是一个全球性大脑。对她来说,付费墙似乎就像是阿茨海默症
患者脑中的斑块,阻塞住了信息的流动。
她的灵感略带民族主义的倾向。艾尔巴金研究了诸多俄罗斯神经未来主义思想家的著作,包括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韦尔纳茨基
(Vladimir Ivanovich Vernadsky)等人。2011年,她曾试图创建一种俄语版的PLOS类型开放获取期刊,但未能吸引到足够多的科学家。随后,艾尔巴金甚至还向有着俄罗斯硅谷之称的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提出过该申请。
在艾尔巴金成为科学界的海盗之前,她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家兼计算机程序设计
专家。“我甚至在上学之前就开始编程,”艾尔巴金说。刚踏入大学校门,她就开发了一个项目,该项目最终成为Sci-Hub的前身:一个绕过收费墙的脚本,利用麻省理工学院
的订阅计划下载神经科学类书籍。“它的运行方式与Sci-Hub并不完全一样,但是结果却相同:绕过付费墙并下载到神经科学类书籍。”艾尔巴金常常在她经常光顾的俄罗斯生物学论坛(http://molbiol.ru)上与其他用户分享这些书籍,而http://molbiol.ru恰恰为Sci-Hub的首次亮相奠定了基础。
艾尔巴金说:“Sci-Hub已经能够自动完成我需要完成的工作。”Sci-Hub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发展起来了,最终使得用户只需点击按钮即可下载需要的文件。用户喜欢非常Sci-Hub。Sci-Hub在整个论坛中立即泛滥开来——不过它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才超越论坛。
俄罗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匮乏,这使其早已成为主要经济体中最大的盗版枢纽之一,这对于艾尔巴金创造Sci-Hub来说是一个优势。但她很快便发现,自己正关注着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对盗版的态度。多年来,关注的焦点一直是娱乐,但现在迅速地转向了学术盗版问题。艾尔巴金认为必须进行信息共享,而新的反盗版法律却为她带来了沉重的一击:在哈萨克斯坦,非法共享文件者会遭到惩罚,最高可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
。在这种情况下,她感觉唯一负责任的选择就是自己加入到战斗中来。
当艾尔巴金在2011年启动Sci-Hub时,她说:“这是一个副项目。”在Sci-Hub没有存储下载文章的情况下,艾尔巴金就对其进行操作。每次申请阅读或下载论文时,都会通过某所大学的订阅计划下载一份新的副本。它会在六个小时后自动删除。由于某种原因,如果无法通过某所大学的服务器访问到这篇论文,可以切换至另一所大学的服务器进行下载。
2012年,她与LibGen建立了合作关系。自此,LibGen才开始对文档进行存档。LibGen要求艾尔巴金上传Sci-Hub正在下载的文章。紧接着,在2013年,Sci-Hub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开始爆发,她开始将LibGen作为离线存储库。艾尔巴金没有下载并删除新的文件副本或购买昂贵的硬盘驱动器,而是重新调整了Sci-Hub以检查LibGen是否有用户请求的文件副本。如果LibGen中有用户请求的文件副本,她会将其从档案中删除。
上述工作一直进行的非常顺利,直到域名http://LibGen.org崩溃,删除了艾尔巴金收集的4万篇论文。这很可能是由于其中一名管理员死于癌症的缘故。“我的一个朋友此时建议我积极在Sci-Hub上收集捐款,”她说:“我开始在Sci-Hub上进行众筹活动以购买额外的驱动器,并且很快就拥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由LibGen收集的数据库副本,大约有2100万篇论文。其中,这些论文中约有100万份是通过Sci-Hub平台上传到LibGen数据库的。据我所知,其他的论文来自从黑网上下载得到的数据库。”从那以后,LibGen的数据库成了艾尔巴金唯一的备用数据库。
艾尔巴金不愿意透露太多关于她如何获得这么多论文的信息。但她告诉我说,大部分论文是利用各大图书馆和高校的订阅计划得来的,并且透漏,她已经“获得”大约400所大学的访问权限。
“通过LibGen,我认为有可能会积累1000万篇科学文章,”她说。在那之后,她想:为什么不将所有在交叉引用
数据库中出现的科学性文章下载下来呢?现在,由于PayPal密切关注着她,她转而利用比特币
捐款的形式来维持Sci-Hub的发展。
艾尔巴金曾经在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
修读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艾尔巴金告诉我,她本希望借助这次机会使其长久以来所期待的生活得到“升级”)。她希望这段求学生涯能够让她影响到互联网信息共享的立法。但在2014年,艾尔巴金就离开了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并且感到非常失望。
她转而参加了宗教研究学硕士课程,研究古代社会如何对待信息分配。无论是来自古代社会的种种启示,还是古代社会对“信息公开”的态度,亦或是艾尔巴金对“公共管理不是我想要走的方向”的感觉,都让她对Sci-Hub加倍努力。
艾尔巴金为Sci-Hub的数据库创建了多个备用副本。她从头开始重写了Sci-Hub的代码,以便用户可以自动下载论文。现在,一旦用户向Sci-Hub发出请求查找某篇文章,该网站就会检查每个大学的代理服务器
,直到找到可以下载该文件的代理服务器,并且自动下载这篇文章。他们不必通过Sci-Hub人工手动浏览各大出版商的网站来查找文章。
2015年5月,为了将俄罗斯与外国势力隔离开来,克里姆林宫
将俄罗斯唯一的私人基金单位兼科学研究推广单位——朝代基金会(Dynasty Foundation)——贴上了“外国代理人”的标签并予以关闭。与许多科学团体不同,艾尔巴金对于变化是非常开心的。然而,她的反应激起了来自其对手的网络欺凌,促使她关闭了俄罗斯的Sci-Hub。
五、Sci-Hub的争议
当大多数研究员视 Sci-Hub 为救世主,出版商却认为 Sci-Hub 是一个十足的盗版网页,践踏出版商的版权(和商业利益)。Elbakyan 的论点是“不能让研究员们撰写论文,反而从中一无所获”。另一方面,通过出版非由出版商自己创造的内容并收取高昂的订阅费,出版商们赚的钵满盆溢。讽刺地说,其他研究员 —有时甚至是作者本身— 都未能取得发表的研究。从这个角度来看,Elbakyan 说,「不管每个人的收入或附属院校,他们都应该可以获得知识。而这时绝对合法的。而且对我来说,知识是某些商业组织的私人财产这一说法很奇怪。」然而出版商是一直认为Sci-Hub 是在散播非法内容,并希望网站关闭。
通常在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研究员常遇到想取得需要付费研究文章时求诉无门的情况。他们大部分人都无法掏出资金支付每篇他们想阅读的文章。即使大学也在支付学术文章的费用方面面临困难。而《科学》(Science) 的主编 Marcia McNutt 谈到,「今时今日,网络化出版跟出色的网页设计是一样昂贵的」,很多知名的研究员和专家都质疑这个观点。按照他们的说法,出版商索取过高的获取文章费用,尤其是在网络化出版的年代,期刊可以减少几项书面出版商面对的成本,是不能接受的做法。
开放获取是其中一个可以让学术文献从付费变成免费取得和提供全面获取的方法。Sci-Hub 的用户资料透露出的其中一个惊人的讯息是很多被研究员积极搜索的文章都是开往获取的文章。为什么一个研究员会在一个盗版网页上寻找一篇可以免费获取的文章呢?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用户可以很容易找到想搜索的文章。
John Bohannon 在他的文章内提到,「Sci-Hub 的搜寻方法犹如使用谷歌一样简单,你只需要知道文章的数字对象识别号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DOI) 或标题,这可以让找寻文章全文更可靠。你将更容易找到你想要的文章。」这表示研究员在浏览出版商网页时遇到困难,因而转向更方便的 Sci-Hub 网页。
身处需要金钱获取学术文献的世界中,Sci-Hub 是研究员可以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的其中一个途径。Elsevier 的领导 Alicia Wise 对 Sci-Hub 有关全面获取作出评论:「我绝对支持全面开放获取,但不是盗版!」尽管学术圈子也呼应这观点,事实上大部分研究员对想找到和阅读文章时遇到的困难感到极为不方便。研究员转而寻求于 Sci-Hub 的做法只更突显了他们面对的困境。
这种情况会否将学术出版导向至提供全面获取文章的方向呢?虽然我们很难估计结果,期刊也大概不会放弃他们以订阅为主的经营模式。可是,巨大的文章下载数目和通过 Sci-Hub 获取文章的研究员数目也许会促使出版业重新检视现时的制度。
牛顿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如果我比其他人看的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假如我们不能取得科学文献,期望任何进步都是困难的。因此,科学界的大佬们是时候一起找出一个让科学界更容易获得已出版研究材料的方法了。
六、Sci-Hub效应
发表在Scientometrics 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在盗版学术网站Sci-Hub有下载量的论文往往会获得更多引用。论文在Sci-Hub获得的下载次数也是预测论文未来被引用量的可靠指标。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Juan C. Correa是一名跨学科研究员,即将加入哥伦比亚波哥大的CESA School of Business。Correa说:“我们撰写这篇论文主要是为了揭示让大多数人能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尤其是理解Sci-Hub对于论文被引用次数的影响。”
Correa 解释道:“作为研究人员,我知道发达国家的学者们访问任何科学期刊的论文基本上都不成问题。尽管如此,欠发达国家的科研人员在获取论文方面却面对诸多困难。因此我们引用了Irwin Louis Horowitz的著作,Irwin可能是第一位讨论已发表科学知识的获取途径的科学家。”
该研究的研究人员以8,661篇已发表的科学论文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分别来自三本多学科期刊(Nature, Science, 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三本经济学期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和Econometrica)三本消费者研究期刊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和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以及三本神经科学期刊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和Neuron)。这些论文发表于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之间。其中大约一半在Sci-Hub有下载量,另一半为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
研究人员发现,相较于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有下载量的论文受到的引用频次更高。在控制了论文中包含的图片数、标题长度、每篇论文的作者数、第一作者的 H 指数以及期刊影响因子等变量后,Correa和他的同事发现,在Sci-Hub有下载量的论文受到引用的频次比无Sci-Hub下载量的论文受到引用的频次平均高1.72倍。
Correa 补充道:“我们提出了“学者消费(scholar consumption)这一概念(即使用提供科研大数据库订阅访问权限的网站),并将其与使用Library Genesis、Paperhub、Sci-Hub等盗版网站获取科学文献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这一比较受到了John Bohannon于2016年发表在Science 的 ‘Who’s downloading pirated papers?(《谁在下载盗版论文?》)’一文的启发。”
Correa还表示,新的发现对于“依赖于期刊订阅的传统商业模式”有一些影响,他说:“虽然一些学者认为这种商业模式未来也许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却认为Sci-Hub可能有助于维护当前的出版制度。”
“出版物无法获取是预印本和开放获取期刊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这一问题也许就会被淡化。无论如何,盗版网站的存在意味着期刊有必要重新考虑其在授予科学文献访问权限方面的商业政策。”
Correa称,未来的研究应该以更多期刊为样本。他说:“有必要证明来自更多学科、期刊和地区的数据与我们的统计结果具有一致性。我们在一个开放科学知识库中提供了我们的数据、计算代码和分析,以便感兴趣的科学界人士进一步分析,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出现更多相关讨论。”
七、Sci-Hub的局限性
1、scihub不稳定,存在经常打不开的情况,尤其是赶时间的时候,恰好打不开,再好用也难解燃眉之急。但scihub在免费查阅和下载文献全文上,太具有竞争力了,建议大家多收藏几个scihub的网址,以备不需。
2、scihub收录的文献,并没有sci、ssci、scopus等分类,我们只能确定scihub可以收录ssci论文,但收录的众多外文文献中,哪些才是ssci论文,是无法在scihub网站进行分类查询的。具体方法是:通过ssci期刊官网、wos等平台,获取ssci论文的链接和doi号,再打开scihub网站检索查阅和下载。
3、最新发表的ssci论文无法在scihub平台查看。发表的ssci论文在见刊之后,不会马上在较短的时间内,被scihub收录。如果说你要下载的是最新发表的ssci论文,scihub是满足不了需求的,还需要等一等,等多长时间,就要看scihub的效率了。
4 Sci-Hub下载文献的有利之处是它能下载大部分的英文文献;但有些出版社的如NATURE或WILEY的期刊文章下不到。另外,专著的章节也可能下不到。有时,它下载的并非正式出版的版本,而是处于审稿阶段或接受阶段的PDF文档;如果文献题目一致但作者不同或期刊不同或出版年份不同,它下载到的并非你需要的那个或最近的版本。
5 安全性
这个恐怕是比较严重的了,各位使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比较好。
伦敦市警察局知识产权犯罪部门向多所高校和学生发出警示,称使用Sci-Hub或会因恶意黑客攻击导致被窃取用户名和密码等用户数据。警方向高校发出此次警示并建议屏蔽该网站,旨在最大程度降低大规模数据泄露的风险,这促使人们再次意识到Sci-Hub继续对学术研究的诚信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PSI(该公司与各图书馆、出版商和会员制协会联手打击网络犯罪和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首席执行官Andrew Pitts认为,此次警示并非意外。他表示:“高校图书馆已经确认,Sci-Hub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取用户名和电子邮箱地址。一是破解密码;二是网络钓鱼攻击。该网站进行网络钓鱼时,会要求用户变更认证信息。我们能够获悉这一点,是因为有高校发现其密码被破解并遭遇网络钓鱼攻击后仅仅几天,自己的网站便遭到了(Sci-Hub的)攻击,且在网络钓鱼攻击和密码破解过程中所使用的正是被窃取的认证信息。”
Sci-Hub属于非法网站,就受版权保护的科研论文提供盗版内容。其利用注册用户的认证信息访问各高校或机构的网络并获取科研论文,然后在短时间内下载大量文章。Sci-Hub创始人Alexandra Elbakyan近期承认,Sci-Hub确实购买了可能是通过网络钓鱼盗取的认证信息。但她否认Sci-Hub自身利用网络钓鱼攻击来盗取用户的电子邮箱地址和密码。Andrew Pitts则表示,多所高校告知PSI:用户认证信息被盗后,可在其计算机上发现恶意软件存在的痕迹。因此必须对计算机进行删除处理。他还表示,目前49个国家的431所高校均曾遭到攻击。
伦敦市警察局知识产权犯罪部门发言人在其声明中表示:“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居家学习并参加大量线上课程,高校阻止学生通过高校网络访问被盗窃的信息至关重要。这样做,不仅能够防止高校自己的认证信息被盗,还可防止其学生以及与学生使用同一家网络供应商的其他家庭成员被盗取认证信息。”
正如Pitts所解释的那样,Sci-Hub黑客行为构成的潜在风险,还不只限于用户名和个人数据被盗。Sci-Hub损害了正在进行的科研工作的安全性。而此类科研工作尚未获得专利或尚未在科学期刊上发表共享。科研人员用于登录高校图书馆系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还可用于解锁其电子邮件账户、共享的文件驱动器以及临床试验中患者的保密数据等内容。因此, Pitts表示:“一旦其盗取了你的个人认证信息,便能够为所欲为。”
对于科学家、企业和高校而言,每个阶段的科研成果都是极其宝贵的。几乎没有人愿意在其科学贡献获得荣誉前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然而,一旦个人认证信息被盗,相关科研成果便极易落入歹人手中。近年来频频出现相关新闻报道,详细讲述了一些科研机构遭遇强大的黑客入侵的情况,有时此类黑客甚至得到外国政府的支持。而Sci-Hub实施的黑客攻击,同样也能够造成极大威胁。《华盛顿邮报》2019年的一篇报道显示,美国司法部对Sci-Hub创始人Elbakyan展开了调查,其可能与俄罗斯情报部门合作,通过军事承包商盗取美方机密。
任何人员进行的数据攻击都是极其危险的。美国许多高校就曾发生过不少备受瞩目的案件,其中包括社会安全号码在内的机密信息遭到黑客攻击并被勒索赎金。因此,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密切保护用户数据这份重任。就算盗取的不是敏感信息或具有机密性的科研成果,用户名和密码本身也极具价值。2019年谷歌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65%的人将相同的密码用于所有或多个账户。高校学生或教授访问校内图书馆所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也可能用于访问其银行账户、报税或线上购物。随着公众日益认为企业与机构均有责任保护此类信息,LinkedIn、Blackbaud和Equifax等企业曾因用户数据被黑客攻击而面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诉讼。
一些高校听取了伦敦市警察局的建议,阻止学生访问Sci-Hub,由此予以反击。PSI向高校免费提供了一份屏蔽列表。用户尝试访问Sci-Hub这样的危险站点时,该列表将阻止访问或显示安全警示。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地区的高校请求并下载了该列表。Pitts表示,自警方发布警示以来,已有更多高校下载列表。
Pitts说:“我希望高校能够更加重视数据保护,也希望他们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个人认证信息正在被盗这一事实。不要登录这个非法网站,否则不仅会为自己带来安全风险,还会为你所在的组织带来麻烦。想要获取信息,可以去别的网站,其他网站也有你要的信息。”
八、Sci-Hub的起诉事件
一直在打官司的 Sci-Hub,刚刚又遇到了一点麻烦。
目前,Twitter 关闭了免费获取学术论文网站 Sci-Hub 的官方账号。该账号曾在印度诉讼期间被 Sci-Hub 创始人用于从科学社区中收集支持意见。
由于期刊文章的访问费用通常很高,许多研究者和作者都使用 Sci-Hub 服务,以避免支付昂贵的访问费用。出版商们对于 Sci-Hub 免费发布其内容始终不满,认为该网站侵犯了他们的版权。
去年 12 月 21 日,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Wiley 和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联合向印度德里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印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封锁 Sci-Hub 和类似网站 Libgen。
但德里法院驳回了出版商封锁 Sci-Hub 的请求,宣布这是一件「公共重要性问题」,并为科学界留出时间进行评估。
Sci-Hub 创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 一直在使用 Twitter 收集和存档印度研究人员的回应,很多研究者认为 Sci-Hub 对于他们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眼下尚不清楚 Twitter 关闭 Sci-Hub 账号一事是否与上述诉讼事件有直接关系,但 Elbakyan 表示:
「Sci-Hub 在 Twitter 上宣布了存在封锁网站的风险,关闭 Sci-Hub 账号发生在印度科学家表示反对爱思唯尔等学术出版商的行为之后。」
Elbakyan 对外媒 Torrentfreak 表示,帐户「因违反该平台有关假冒产品的政策而被永久封禁」,但 Twitter 方并没有进一步详细说明,只是表明该决定「不得申诉」。
Sci-Hub 创建于 2011 年,目前提供超过 8000 万篇文献的免费访问权限。显然,这不是 Sci-Hub 第一次被起诉,Alexandra Elbakyan 每年都会应付一些官司。学术期刊出版商将她看作「公敌」,但普通研究者们认为她是「女神」。
这个女人,黑了全球的学术期刊。
2017 年 6 月,纽约地方法院判定 Sci-Hub 以及包括 Library of Genesis(LibGen)在内的网站需赔偿 Elsevier 出版社 1500 万美元作为侵犯版权的损失。由于 Elbakyan 居住在法院管辖范围之外,同时在美国没有任何资产,该判决无法执行。
2017 年,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区地方法院下达一项完全满足美国化学学会(ACS)请求的裁定,要求关闭科研论文网站 Sci-Hub。除了索取高达 480 万美元的货币补偿,ACS 还要求搜索引擎、注册机构、托管服务商屏蔽对 Sci-Hub 的访问,且被告未来不得再销售或推销任何已被 ACS 注册的作品。
Sci-Hub 越是受欢迎,也就越容易被出版商视为「眼中钉」。作为「Pirate Bay of Science」,该网站经常切换域名以打击恶意入侵。
起诉始末
这一次,三家出版业巨头的诉讼,在印度科研界引起了一场地震。各方反应不一,有人猜测 Sci-Hub 在印度是否会被封禁,有人关注研究人员是否会介入此案…… 从需要撰写学期论文的本科生到研究进展受到影响的高级教授,德里高级法院的判决几乎将决定印度科学文献访问层面的未来。
起诉书长达 2169 页,光是读完就需要不少的时间。Sci-Hub 方的律师要求延期听证,同时向法院保证「原告拥有版权的任何文章或出版物」不会在下次听证会之前上传到网站。
2020 年 12 月 24 日,德里高级法院针对此案举行了首次聆讯。本案共有四名原告:
第一个,爱思唯尔(Elsevier),一家全球著名的荷兰学术期刊出版商。它出版了包括《柳叶刀》在内的超过 2500 种期刊。从诉讼陈述中可以看出,爱思唯尔通过专有数据库 ScienceDirect 提供期刊内容的访问,是全球超过四分之一同行评审期刊、科学、技术及医学文献的「收费关卡」。
第二和第三位原告为 Wiley 印度子公司和 Wiley 期刊,共同代表出版业巨头 Wiley。Wiley 是 1807 年创立于美国的数据库, 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知名的学术出版商之一,每年在 1700 多份期刊发表超过 20 万篇文章。
第四位原告是美国化学学会,旗下有 60 多种期刊,仅《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一本就年均发表 2000 多篇文章。
而本案的第一被告就是 Sci-Hub 创始人 Alexandra Elbakyan,第二被告是提供免费电子书阅读的 Libgen。此外还有多位被告,包括一些印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印度通信部 (DoT) 和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MeitY)。
简而言之,出版业巨头们要求 Sci-Hub 和 Libgen 在印度同样被封禁,认为二者提供了免费访问版权内容的机会,侵犯了版权法赋予他们的权利。同时出版商还称 Sci-Hub 和 Libgen 已经创建了大量域名,继续提供「免费访问服务」,即使有些域名此前已被其他国家的法院下令屏蔽。
「没有 Sci-Hub,科研怎么搞」
一旦德里高级法院对 Sci-Hub 和 Libgen 下令封禁,印度大多数的学术研究人员就再也无法通过这两个平台访问那些对科研至关重要的内容了。科学的进步取决于对现有文献的获取,如果失去了获取机会,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经济等问题。
例如,在没有最新文献的情况下,医疗保健人员如何了解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如今,由于出版业巨头一直在掌控同行评审科学文献的访问权限,大部分文献都因需要付费而滞后,而获取这些文献的费用是很高的。
Sci-Hub 和 Libgen 都一直在尝试通过一种革命性的方法,即开放由出版业巨头掌控的数百万份手稿,来解决获取不平等的问题。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不被认可,但研究的实际需求和发展中国家研究者不断面对的获取不平等问题不容忽视。当法院不得不发出禁令时,它也不应该忽视 Sci-Hub 和 Libgen 对反对科学传播财产化的贡献。
当然,某些付费出版商现在也在尝试其他方法,比如向发表论文的作者收费,以此来换取读者的免费阅读。不过这种做法可能会对论文的发表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带来另一种不平等。至于这会不会成为一种普遍做法,还有待观察。
九、sci-hub官网入口是什么?(sci-hub文献检索网址)
有朋友反馈找不到sci-hub官网入口,这个是因为sci-hub的网址经常变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sci-hub文献检索网址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吧!
相关推荐:
sci-hub最新可用网址
scihub上找不到的文章怎么办?
sci-hub官网入口
sci-hub官网入口地址是
https://sci-hub.org.cn/
sci-hub文献检索网址分享
sci-hub 是一个在线论文下载网站,可以下载众多本该付费下载的文章,因而本质上是非法的,用户请自行判断。原始域名已经被封禁,目前可用的网址有(2020年5月15号):
https://sci-hub.ren/
https://sci-hub.tw/
https://sci-hub.se/
https://sci-hub.shop/
https://sci-hub.im/
https://sci-hub.ee/
sci-hub找不到文献怎么办
目前sci-hub还可以用,但是2021年开始已经停更,所以只能查过去收录的文献。sci-hub中没有收录的文献,可以去收录该文献的数据库中查找。
有朋友发现SCI-hub上查不到最新的文献,但是做研究的有时候就最需要最新的文献,今天给朋友带来两个特别好用的网站,可以下载最新文献
方法一:SCIdown
:网页搜索“SCIdown”
:输入所查文献DOI
:下载文献
方法二:独秀
:打开学校图书馆
:打开独秀
:选择期刊,输入DOI,点击搜索
:根据获得途径下载文献
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谷粉学术、科研通、spis进行文献求助来完成下载!
sci-hub介绍
Sci-Hub文献检索是一个集文献检索、文献下载与文献互助于一体的学术服务网站。除谷歌学术、Sci-Hub、LibGen及PubMed等资源外,还整合了一系列其他可在互联网上公开获取的中英文学术资源,可以一站式搜索并免费下载国内外文献、专利、书籍等学术资料。
十、2023 年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非法的” Sci-Hub ?
2022 年 2 月, 学术数据库 Sci-Hub 开始对外公布每月的文献下载统计——不论何时,中国用户在这个网站上的论文下载量都位居全球第一,是第二名美国的近五倍。
2023 年1月使用数据 |图片来源:Sci-Hub
中国用户和 Sci-Hub 的关系升温于 2020 年的一个小插曲。当年 5 月, Sci-Hub 创始人亚历山德拉·埃尔巴金(Alexandra Elbakyan)在网站主页上添加了一张 GIF 动图:图中她挥舞着手,身穿一件印有“发送”字样的衬衫,面带微笑,有张肉肉的脸。这激起了人们的好奇,知乎上,“ Sci-Hub 左下角在招手的神秘女人是谁?”的相关解答收获上万点赞。
图片来源:Sci-Hub
那之后,数千封邮件突如其来地淹没了埃尔巴金的邮箱,其中一些“非常冗长而详尽”。
中国用户亲切地将 Sci-Hub 称呼为“小鸟”,称埃尔巴金为“学术女神”;Sci-Hub 则在最近的一次更新中,将 logo 小鸟口衔的钥匙变成了一把镰刀锤头。但看似和谐的关系背后是各自深陷的困境——埃尔巴金不断被美国、印度的出版商起诉;中国的科研人员则“苦知网久已”。
尽情拥抱 Sci-Hub 之时,中国科研从业者也响应学术开放的口号,探索着一条隐秘之路。
再造一条船
一战成名的故事开始于程序员论坛 ycombinator 上的一个帖子,内容简单直接:Sci-Bay:谷歌学术和 Sci-Hub 的合体。后面附带了网站链接。
一石千层浪。“这太棒了!”扑面而来的溢美之词带来了访问量的飙升,网站每天的日活数达到两万多人,分布在世界各地。
维基百科对 Sci-Hub 的定性是影子图书馆,一种绕过出版社付费墙,将文献开放给大众的在线数据库。Sci-Bay(意为科学海盗湾) 是一个与 Sci-Hub 高度类似的工具,被很多用户视为后者的“升级版”——Sci-Hub 只能用 DOI 号找论文,Sci-Bay 则允许用户使用关键词进行检索。
图片来源:pixabay
相较于 Sci-Hub 和埃尔巴金的高调,Sci-Bay 的来历是个谜团。“有谁知道 Sci-Bay 创始者的信息么?” 2018 年三月,曾为《大众科学》、《科学美国人》等媒体撰稿的美国记者 Ian Graber-Stiehl 在一个技术论坛上求助发问。此前不久,他刚在 The Verge 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埃尔巴金的深度长文,正想乘胜追击。他说,“据我了解,全世界最知名的一些期刊编辑都希望能尽快做一篇关于 Sci-Bay 的报道。”
五年后, Dongning 再次回忆起当时的状况,仍感到不可思议。他并非互联网创业者,创建 Sci-Bay 也不是为了营利。这个网站做的唯一推广,只有那个帖子。
他看到媒体在四处打听,思前想后,考虑到各种风险,还是决定不要现身。直到现在,也几乎没人知道那个平台背后的运营者来自中国。
Dongning 属于中国最早接触到 Sci-Hub 的那批人。在他的印象中, Sci-Hub 的用户爆发期是 2016 年。也就是在那一年,“白嫖”了三年的他开始考虑对 Sci-Hub 进行改良——作为材料领域的学术人员,他知道研究者的需求,他们希望能在查阅文献的同时,可以对比期刊信息、主题、影响因子,在浩瀚的论文之海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那一篇。
他把 Sci-Bay 和 Sci-Hub 的关系定义为升级而非竞争。在他看来,如果成功, Sci-Hub 也将是获益者,“不然你随便看见一个文件就去下载,对 Sci-Hub 的服务器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升级改造”所需的主要技术是 Python 编程,以他当时的水平只算了解些皮毛。但很快他就在开源平台上找到了一个谷歌学术的代理工具。他将两者进行了功能的整合,像搭乐高一样拼在一起。只一两个月之后,一个拥有检索功能的类 Sci-Hub 平台便初具雏形。
像是凭印象搭了一艘船,手边全是临时找来的废旧材料。网站刚一上线,常是每两个小时就会例行崩溃,只能手动重启。Dongning 就再返回去学架构、服务器知识,不停地往船上打补丁。
图片来源:unsplash
但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搭上了这艘船,摇摇荡荡来到了对岸。上线大概一个月时间,这个工具的访问增长到每天将近有一万人左右。为了改进技术并实现用户交流,Dongning 还设置了一个两千人的 QQ 群,结果几天就被加满,不得不找了一些志愿者跟他一起进行维护。
后来他将这些功能都聚合到一个网站上,模仿一些技术论坛的中文社群,建立了一个基于 Sci-Hub 的在线社区。
Sci-Hub 和它的中国拥趸
实际上,庞大的中国用户群体一直对 Sci-Hub 的运作模式产生着持续的影响。
2013,Sci-Hub 创立的第三年,迎来了中国用户的第一次爆炸式增长。发现这点后,埃尔巴金先是暂时阻止了来自中国的访问,以防网站崩溃。紧接着她测试了限流的方法——一度,用户寻找论文时需要“排队”才能进入。
在此之前,Sci-Hub 采用的是“下后即焚”的方式,没有存储库,文章被用户下载后六个小时就会自动删除。来自中国、疯狂增长的请求数让这种模式无法再延续,埃尔巴金转而从页面中提取 DOI,将用户重新定向到更老牌的文献数据库 LibGen 。
2013 年下半年,LibGen 内部出现严重的存储问题,大约四万篇论文丢失。埃尔巴金决定发起众筹,购买硬盘,建立自己的文献副本——这才让 Sci-Hub 更接近如今的模样,一个包含数千万篇论文的巨大存储库。
2021 年 8 月,Sci-Hub 接收捐款的账户被封,应用户要求,埃尔巴金在支付宝上开设了一个账户。立刻,大量的捐款开始涌入。至于具体收到的金额,埃尔巴金表示,支付宝的提款限制是每年三万美金,在达到限额后,她没有再积极地进行统计和收集。
但总体来看,2021 年 Sci-Hub 收到的所有捐款中,来自中国用户的捐款占比达到了 30% 到 50%。
许多用户发信希望网站能增加中文的语言选项,作为回应,埃尔巴金在几个月前的一次更新中为 Sci-Hub 增添了这个功能。
围绕 Sci-Hub 存在一个现象,每次被封锁、被诉讼都只是让它的名气变得更大,获得的支持更多。这体现出它在舆论中占据的上风。
2015 年 6 月,爱思唯尔(全世界最大的出版商之一)对 Sci-Hub 提起版权诉讼,让被告声名鹊起。但这场败诉也让 Sci-Hub 丢掉了自己 Sci-Hub.org 的域名。自此,它进入了一种四处游击,不断搬家的状态,先后使用过 .ac、 .io、 .cc 等不同后缀。
迄今为止,它的官方域名已经更换数次。原本埃尔巴金依赖 Twitter 作为窗口,向用户随时更新最新域名。在 2021 年,Sci-Hub 的几个 Twitter 账户也接连被封。
2022 年 11 月,同为影子图书馆的 Z-lib 域名也遭美国司法部查封,引发广泛的不满|图片来源:bleepingcomputer
因此,几乎所有 Sci-Hub 的中文社群最初都是为了这个单纯的目的聚集到一起——获知 Sci-Hub 的最新地址。
YoviSun 便是其中之一。起初,他基于个人兴趣建立了一个网站,实时更新 Sci-Hub 的可用网址链接。为了弥补部分用户无法登陆 Sci-Hub 的问题,他又建立了 QQ 群,那些无法登陆网站的人可以在群内求助,总会有热心人伸出援手。
最终,这个模式在 2020 年衍生出一个非盈利性的科研互助平台“科研通”。“科学是属于全人类的,它本不应该有障碍。”平台介绍中,YoviSun 如此写道,“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更有可能跳得更远。”
对于有资源的人来说,别人四处难寻的文献,只需点点鼠标就可以获取。阿莱是科研通的一名热心志愿者,据他粗略估算,对于表述清晰无误的求助,他平均的回应时间只要 20 秒。
过去半年多,他的应助数量高达两万多次,也就是说,两万篇被需要的论文由他搬运到了垄断出版机构的墙壁之外,发送给求助之人。这是不菲的成绩,他的活跃让他在网站的应助榜上留下名字。应助前十的人能看到一些网站运行的内部数据。他查看发现,科研通每一天的应助人次都在万次以上。
一定程度上,阿莱将此视为一种互惠投资。“我也不会一直在一个(访问科研文献)权限好的学校待下去,就当成现在帮别人,好让以后也有人能帮自己吧。”
一开始,科研通的功能和 Sci-Hub 重度重叠,但事情在 2021 年走到一个分水岭。
2021 年,Sci-Hub 在印度再次遭遇大规模诉讼,继而停止了对新论文的上传。同年 9 月,为庆祝成立十周年,埃尔巴金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论文上传,但最新的论文仍有许多缺失。几乎所有基于 Sci-Hub 的索引平台也受牵连,可下载的论文也就停留在了 2021 年。
从这时起,科研通点对点互助模式就显出优越性,平台的活跃度一下子提升起来。
科研通承继了 Sci-Hub 基因当中最原初的那个部分:互助精神。
绕过出版商的付费墙是非法的,但用自己的账户帮朋友下一篇论文呢?那么十篇呢?一百篇呢?一百万篇呢?
截止 1 月 29 日,据其官网, Sci-hub 所收纳的论文数量已经达到 88343822 篇,对主要科学出版社的覆盖率都在 95% 以上。
外界一直对 Sci-Hub 庞大的论文来源充满好奇,对此埃尔巴金只透露过少量信息:早期许多账号都来自于身处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部的教授或学生,他们志愿贡献出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直接发送到她的邮箱里。埃尔巴金记得,其中有一部分文献和密码就是与中文的学术论坛科研速递(expaper.cn)合作而取得的 。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或许跟朋友之间共享一个 B 站或 Netflix 账号并无二致。
友情提醒:如果在 Sci-Hub 上找不到你要的论文,尝试直接给作者发邮件,他们通常都会很乐意给你发一份全文|来源:Sci-Hub Twitter
从来没有救世主
学术研究者与学术出版商之间的矛盾,全球同此凉热。
据统计,拥有《柳叶刀》(The Lancet) 和《细胞》(Cell) 的出版商爱思唯尔对单篇论文的获取平均收费高达 31.5 美金(约 220 元)。2012 年,哈佛向全校数千名师生发表备忘录,表示难以承担每年高达 350 万美金的订阅费用;2019 年,包含十座校区的加州大学系统宣布停止对爱思唯尔的订阅。
在中国,学术成本同样高企,相比于每年涨价 5% 的爱思唯尔,中国知网从 2010 年到 2016 年平均每年提价了近 20% 。
2013 年底,云南省多所高校因为涨价停用知网;2016 年 3 月,北大一度贴出“可能停用知网”的通知;2021 年 3 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郭兵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起诉知网;2022 年 4 月,网传中科院将停用知网,因“订购总费用已达到千万级别”,引燃舆论。微博话题“#中科院回应停用知网#”、“#知网涨价是否伤害了科研环境#”等阅读量累计超过 6 亿。
Sci-Hub 暴打收费期刊 meme|
运营 Sci-Hub 社区的过程中, Dongning 常收到求助邮件。其中有几位让他印象尤其深刻:一些年龄比较大、在他看来相当有年资的高校老教授,也会为了 Sci-Hub 联系到他们,大多是为寻找一篇特定的论文,也有的会对网站的功能提些反馈意见。
“有一些真的资历特别高,院士级别的吧。我很惊讶是因为,你会以为,凭借他们本身的资历,想要获取文献会有很多途径,不需要通过 Sci-Hub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抵制促进了开放。2021 年的重新谈判中,加州大学与爱思唯尔签署了里程碑意义的协议。爱思唯尔破天荒同意,将前者在其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免费开放给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民意沸腾下,知网也被责令整改。经过半年的调查,2022 年 12 月 26 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确认知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处以其 2021 年中国境内销售额 17.52 亿元 5% 的罚款,计 8760 万元,并提出整改独家合作、大幅降低数据库服务价格在内的 15 条整改措施。
不同于 Sci-Hub 、Sci-Bay 和科研通所代表的隐秘、灰暗的抗争,为争取学术开发,还存在一条看似更为光明的岔路——已经进行了数十年的开放获取运动(Open Access)。
开放获取运动并非没有成果:2013 年,奥巴马政府规定,所有通过美国联邦机构进行的研究,必须在发表一年内上传副本到免费资源库;压力之下,全世界的出版商巨头陆续推出开放获取期刊,如今根据地区的不同,OA 对现有论文的覆盖率在 27.9% 到 53.7% 不等;也存在 arXiv 这样的在线数据库,供研究者上传存档尚未经同行审议的论文。
然而,这场始自 2001 年的运动步调实在太过缓慢,慢得让人们几乎失去耐心。更糟糕的是,开放获取的成本也常常被转嫁到论文作者的身上。Dongning 介绍,如今在论文出版的时候,出版商会问要不要选择 OA(Open Access),选择的话,作者就要自行交付非常昂贵的版面费(又称文章处理费 APC);不选择 OA, 版面费会低一点,但能接触到这篇论文的人就会少得多。
比如,根据期刊不同,爱思唯尔的 APC 价格在 200 美元到 10100 美元之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即时开放获取价格为 5495 美元(合约 3.7 万人民币)。因而坊间有调侃,“ OA 期刊出现以前,有人穷得读不起好文章;OA 期刊出现以后,有人穷得发不起文章”。
2013 年 reddit 创始人亚伦·斯沃茨自杀。此前他曾因利用个人学生账号大规模下载学术文献遭到起诉,面临最高 35 年的刑期|图片来源:《互联网之子》海报
埃尔巴金来看,Sci-Hub 和开放获取(OA)并不应简单地以“合法”与否作为区分。“ 2001 年开放获取运动出现时,没有人谈论它必须是‘合法’的——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出现过!人们谈论的是如何让获取科学变得免费、开放,以及,如何将科学扩展到所有人而不仅仅是专业研究人员。”
她提到,事实上,当科学家在一些学术社交平台,比如 ResearchGate 或 Academia 上分享他们的工作成果时,也常会被爱思唯尔告上法庭。最终,许多不得不服从于诉讼,将自己的论文删除。
“开放获取中的‘合法性’问题是在 Sci-Hub 出现后才成为一个问题。基本上,Sci-Hub 只是更激进的开放获取,目标是让科学变得开放,即使有人说它不完全合法。”
但这种区分仍给 Sci-Hub 带来了真实的麻烦。如今,由于深陷诉讼,论文的上传已经停滞,埃尔巴金希望未来能够恢复。她还梦想加入人工智能的功能,让 Sci-Hub 能自动翻译论文,或是用自然语言回答关于科学的问题……
现实中,科研学术人员还是离不开 Sci-Hub 和它的海盗团。
“(Sci-Hub)这样的网站,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Palladium 杂志评论道,“它填补了一个本不该存在的利基市场,就像买不起处方药的人只能在黑市买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在控诉让它能够出现的外部环境。”
谁也说不准这场悲剧将如何收场,就连海盗自己也不愿尽情高歌。
(文内 Dongning、阿莱均为化名)
十一、SCI-HUB文献检索网址,中国版官网入口也好用!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非常实用的文献检索网站——SCI-HUB。SCIHUB是一个免费的文献检索网站,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各种学术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SCI-HUB的中国版官网入口也非常好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SCI-HUB文献检索网址,中国版官网入口
首先,SCI-HUB的中国版官网入口是:https://www.scihubcn.com/
用户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该网址进行访问。在SCI-HUB的中国版官网上,用户可以通过输入文献的DOI、文章标题、作者等信息进行检索,也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文献链接进行检索。SCI-HUB的检索速度非常快,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所需的文献。
除了检索功能,SCI-HUB还提供了文献下载服务。用户可以在检索到所需文献后,直接点击下载按钮进行下载。SCI-HUB的文献下载速度也非常快,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完整的文献。
值得一提的是,SCI-HUB的文献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文献资源。无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科学,SCI-HUB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
总之,SCI-HUB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文献检索网站,可以帮助用户快速获取各种学术文献。SCI-HUB的中国版官网入口也非常好用,让我们一起来使用吧!但需要注意的是,SCI-HUB的文献获取方式并不合法,可能涉及版权问题。在使用SCI-HUB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不得进行商业用途。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什么是SCI-HUB-论文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