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下是精选15篇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题目选题非常新颖,字数都是在6000字-8000字之间。浏览完才会知道哪些是适合会计专业最容易写的论文。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篇
题目: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会计学科当中重要的组成分支,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对于企业来说过于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模式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缺失,难以为企业的发展助力。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探索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渠道,从而结合会计学科的优势所在,既服务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同时也能够有效分析出企业的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管理的范围和深度。因此,本文从分析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角度入手,明确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途径。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活动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向到会计服务与监督功能上,这不仅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外部市场环境对于企业管理上的现实要求。管理会计注重对企业生产信息和价值的管理,而财务会计则更加偏重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外向反馈,只有实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才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的联动,才能够实现管理理念与方法上的创新,才能够为企业的会计体系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发挥出会计工作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概念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主要是指对企业的生产信息和财务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并以报告的形式反馈信息,帮助企业的管理层根据数据制定下一步的经营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管理会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并一直作为一种工具应用在企业的战略制定、业务实施等中,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主要集中在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而,管理会计的实质对象并不是企业本身,而是企业的经营活动,这也使得在管理会计的职能方面,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末。
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又称作“对外报告会计”,主要是向企业的管理人、投资人和债权人等报告企业的资金运动核算与监督等方面情况的活动。财务会计属于企业会计的重要内容,在模式上也采用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因而,在财务会计中,以会计信息为主要的依据,在规范形式上必须要遵照于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高会计处理系统的能力,并保证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方面的真实可靠,从而为经营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数据上的支持。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1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会计学科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同根同源,也使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管理的方向都围绕着企业经营活动本身,管理会计是根据现有的经营情况对于下一阶段的内容进行预测,而财务会计则注重以客观、真实的数据反映现阶段经营中的状态。在管理方向上较为一致。其二,在信息来源方面,都源自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始数据,会计本身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制定更加可靠的决策数据,通过后续加工程序的不同,对于企业自身的描述结果也就不同,但都是根据企业原始数据,利用科学的会计程序所得出的结论。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俩个方面:其一,在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的目的是通过指标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模式进行描画,在应用上也多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使用,通过对企业现有的经营数据进行分析,为企业下一阶段的经营与管理进行预测和评估。而财务会计则以提高真实、现阶段的数据为基础,服务的对象也为企业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因而在财务会计中,则更加注重对于已经存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与解释。其二,在会计信息特征方面存在差异。管理会计尽管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但是在管理上并不受到会计制度的约束,而财务会计则要通过专业的程序和确认、计量规则进行。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途径
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为了能够保证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需要从树立正确的会计观角度入手,企业必须要正确、全面地认识会计工作,不仅要重视会计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同时还要注重优化会计工作环境、提高会计部门的地位,并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未来会计工作不仅要负责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同时还要为企业的经营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来充分发挥出企业会计工作的作用。
2.融合过程要循序渐进。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发展环境并不理想,外部市场环境复杂且竞争压力巨大,企业不得不重视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而忽略了管理会计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企业在选择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分层次进行融合。首先,企业应当在职能划分与内涵的认识上实现更新与融合,从观念角度入手,营造良好的融合空间。其次,企业应当在会计方法上实现更新与融合,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会计体制、组织结构和业务处理等方面进行融合,最后,在人员方面,提高综合素质,扩大会计工作的范围,从而保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对接。
3.要建立健全企业会计制度。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根据会计准则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尤其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基本都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即便能够保证数据来源的可靠与工作的有序,但是在与管理会计进行对接时却无法依靠于制度进行,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在制度中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和职能要求,在会计模型上也应当注重考虑管理会计的需求,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融合与统一。
4.要实现组织机构的转型发展。在组织机构方面,企业在独立性问题上表现较差,通常管理会计工作主要由现有的财务部分完成,然而企业的财务部门工作较为繁重,不仅承担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同时还要负责会计核算工作,在日常的财务管理中,多多少少都会涉及管理会计中的工作,这样混乱的工作不仅容易造成管理上的失效,同时还容易引发管理上冲突。因此,企业应当成立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与现有的财务会计门进行交叉工作,在互相监督的同时,也能够保证会计质量的提升。
5.要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效率,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会计数据共享平台,并注重建立数据库和管理系统,从而依托于信息技术,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并有效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发展上的机遇,同时也是面临的重要挑战,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作用。企业要想发挥出会计工作的作用,就要通过多渠道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企业可以通过观念上的转变、并在融合模式、制度建设以及组织结构方面不断做出尝试,并依靠信息技术的优势,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发展[J].品牌(下半月),2015,05(10):188-189.
[2]张硕,张俊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研发支出与沉没成本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2016,04(07):66-67.
[3]谢悦.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6,24:183-184.
[4]陈国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基于会计价值评价的视角[J].财会学习,2016,05(21):145.
[5]杨洪,刘佳新.完善我国会计体系的必经之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现代商业,2013,05(36):255-256.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2篇
题目:浅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及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大,会计对于企业的作用也越发重要。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会计行业,这就导致会计市场人员的剧增。然而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却是少之又少。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正是面临了这样一个尴尬的局面:企业需要专业人才,市场竞争大,而自己本身又缺乏经验和优质技能。于是,在财会行业出现了“会计热,就业难”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会计毕业生“进退两难”所以,我就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会计;毕业生;就业;解决措施
一、引言
会计工作社会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的市场早已离不开会计管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也已被经济活动所证实,会计着实“火热”了一把,无论是高考毕业生报考的专业还是日常的培训广告中都可以看出会计的热门。然而在近几年中,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大不如前,一次性就业率在大幅的降低,会计市场一度陷入了低迷状态。会计人员基数大,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质量也在下降等等因素都导致了会计毕业生的就业难。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个现状作出调整以保证会计毕业生的就业。
二、当前的会计就业形势
(一)会计人员基数大,会计市场人员供过于求
会计专业在国内甚至是国际上都非常火爆,开设会计专业的大学更是数不胜数。据统计,2015年的会计毕业生高达285540,在校生更是直逼百万,其中新增在校生305902,报考人数的剧增导致了庞大的会计毕业生群体。但是会计市场的会计人才并不仅仅是来自高校校毕业生,还有其他专业甚至社会层面的人员报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在过去的2014年中,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人数达到214万人,比2013年度增长了3.88%。如此大的会计供给者无疑又给会计专业毕业生雪上加霜。
(二)低端会计泛滥,高端会计奇缺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将会需要高智能的会计,只会算账、记账是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还需要了解税务,经济法以及法务等。目前我国会计行业处于低层次人员极度饱和而中高级人才匮乏的尴尬局面。对于刚入会计行业的会计毕业生而言,能拥有高智能以及高素质是很困难的,而企业恰恰有关注的是会计人员自身的资历。企业在招聘时会更加青睐于那些专业技能较强的从业者,尤其是那些对专业背景要求较高的财会职位,企业在招聘时会有更严格的专业限定,以保证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够符合企业的岗位要求。
(三)薪酬市场值远远低于期望值
据统计,2015年毕业生预期的工资在4000-5999元,而2015年会计毕业生的实际工资仅在3000元左右,与毕业生的预期相差甚远。在就业压力的迫使下,大学生的工资预期尤其是对于首份工作的预期值不降反升,他们渴望于那些高待遇轻工作的职位,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对于那些工资远不及自己预期的工作不屑一顾,宁愿没有工作也不愿屈身于低工资岗位。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由于物价上涨及其衍生问题造成成本的增加;其次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薪”病也是主要原因,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更加强烈,因此他们希望通过高薪来体现自我价值,这也是导致预期薪酬逐年高涨的原因之一。就业成本逐渐增长和过高的自我价值认同的驱使,造成大学生在找工作时一味地追求高薪资。
(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足
单位在招聘相关会计人员时,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方便毕业生能尽快的融入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在校会计大学生而言,能有一个在会计单位实习学习的机会并不多,更别说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调查中显示将近有 50%的会计专业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缺少实习的经验和机会,这就导致了 毕业生在就业之际很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而导致求职的失败。
(五)新会计准则下大学毕业生的“落后”
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举行了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发布了39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适应与否,直接关系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所以许多企业都更加倾向于新会计人才。而对于高校的会计人才大多数都是学习的旧版教材上的会计准则,与新会计准则有所出入。因此,毕业生的供应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条件。
三、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解决对策
(一)更多获得专业证书
会计专业大学生应有效分配利用时间,尽快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然后取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然后可以考取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越来越多的在校生选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来增强个人能力,以此来扩宽自己的就业面。对于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就更应该尽快取得入门证书,并获得更高层次的证书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
(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招聘要求越来越高,财会专业大学生应尽量完善自我综合素质,要不断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excel的应用和学习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应用财务软件进行工作是一种趋势,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增长和经营领域的扩张,企业的经济业务容日趋复杂,财务核算也越加繁重,这时就需要金蝶、用友等自行研发的财务软件的应用。这些软件不仅可以减轻财会人员的负担,同时也能提高业务核算的准确率。正如“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只有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形势下胜出。
(三)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改变就业观念
毕业生在就业时,不可好高骛远,不可自恃清高,也不能贬低自己,应树立的观念是: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学生不能碌碌无为,做好时刻步入社会的思想和精神准备,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激烈工作竞争中展示自己的优势。证券、保险、金融等许多行业均需要会计专业的人才,故毕业生不必只盯住会计岗位,作为初次就业者,应以学习和积累经验为主,从底层做起,无论工资高低,逐渐转入正式的高薪酬会计岗位。
(四)高校要注重大学生的技能培养
高校应以培养 “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而不仅是“理论型人才”,注重会计实训实践教学,提高会计实践课的比重,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高校可以广泛开展 “校企合作”,与企业加强实践沟通联系,为学生提高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财务处理过程,如此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新会计准则的学习
首先学生应主动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可以通过网上搜寻或者图书馆资料了解新准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面,从而主动适应企业的需求。其次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和国际发展趋势的新型教材,灵活安排培训内容,适应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的需要。
四、结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作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会计专业毕业生作为新一代会计人才的中坚力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将会对经济社会有着无法估计的影响力。会计专业大学生自己要找准岗位,做足准备,积极迎接前进道路中的各种挑战,争取早日获得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1]成茜.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商论,2015(14).
[2]利雅.浅析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3篇
题目:试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
摘要:为掌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毕业生具体工作情况。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学生就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教学中要加强专项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并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技能。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专项技能训练;教学内容
0.引言
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情况,不仅有利于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还有利于更好指导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同时就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
1.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问卷设计
参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学者,自行设计问卷开展调查。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会计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毕业生具体工作情况。样本选取JL学院会计专业2017届毕业生56人,通过走访和调查了解他们毕业后的情况。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6份,回收有效问卷53份,有效率94.64%。
2.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结果及分析
整理调查问卷,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情况。
2.1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整体良好,在被调查的53名学生中,只有2名待业在家,占3.77%,其余51名都处于就业状态,占96.23%。但毕业生工作调动频率,毕业一年内换过一次以上工作的达28人,占52.83%。
从就业岗位来看,从事会计工作的有36人,占67.92%;从事出纳工作的7人,占13.21%。其他10人主要从事销售、统计、外贸等工作,占18.87%。总之,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类工作,岗位比较集中。
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有5人在国有企业,占9.43%;在私营企业的有35人,占66.03%,另外13人在其他性质的单位就业。总之,会计毕业生主要在私营企业就业,教学中要注重为私营企业培养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做出更大业绩。
从工资待遇来看,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4人,占7.54%;月薪在2000-3000元之间的47人,占88.69%。月薪小于2000元的2人,占3.77%。总之,会计专业毕业生月薪普遍不高,这也是他们频繁调动工作的重要原因。
2.2毕业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在问到毕业工作一年,你认为在学校所学哪些知识最具有实用意义(多选题)?其中有38位同学回答“财务会计”,占71.69%。然后是电算会计,共有29人选择该项答案,占54.72%;其次是會计基础,一共有26人选择该选项,占49.05%。接下来是税收、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约占20%-30%的比例。在被问到你认为最有用的实践技能是什么(多选题)?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计算机技能、会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税务处理技能,回答的人数分别是41人、39人、35人、2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7.36%、73.58%、66.04%、52.83%。因此,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这方面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
2.3毕业生具体工作情况分析
具体工作中,学生除了处理会计工作业务之外,还要从事人事管理、档案管理,而从事文秘、审计等工作的相对较少。因此,任课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进行会计理论知识教学之外,还要对学生开展人事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普及他们这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让他们更好从事工作。
3.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结论与思考
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基本情况,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更好适应工作岗位需要。
3.1学生就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教学中要加强专项技能训练
调查显示,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型企业工作,且工作岗位集中在会计、出纳岗位。因此,教学中除加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专业知识训练外,还要加强学生专项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基础会计知识应用技能、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等。要通过反复操作和训练,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更好满足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岗位需要。
3.2会计知识和岗位技能更新较快,教学中要更新和充实内容
由于企业要求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因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知识应用技能,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专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活动。此外,会计知识和岗位技能更新较快,教学中要更新和充实内容。
3.3认真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技能
除开展校内和校外实训活动外,还要充分利用寒假和暑假时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让学生在会计工作岗位上加强锻炼,深入接触具体的会计工作岗位,加强学习。还可以成立课题小组,帮助企业进行财务策划、税收策划、代理记账等行为。这样既能帮助企业规划和发展,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4.结束语
通过了解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基本情况,有利于更好指导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作为任课老师,要注重了解学生毕业后的情况,根据就业市场需要和学生的感受和体会,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认真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技能,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袁建华,朱世开.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基于406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6(1):86-89.
[2]宣国萍,徐文杰.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后调查[J].职教论坛,2006(9):56-59.
[3]何玲.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120-122.
[4]郭婉玉.关于“会计热,就业难”问题调查分析——以部分湖北省属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153-154.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4篇
题目:关于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思考
关键词:毕业论文会计专业毕业
毕业实习是学生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法,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毕业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毕业之前,即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专业知识及有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还是与毕业论文相联系的一个准备性教学环节。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重要意义
就会计专业而言,毕业实习对培养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拓展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型”人才
毕业实习是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方式之一。学习了系统的书本知识,带着期望而又忐忑的心情,走进实习单位的学生会遇见什么情况呢?是热情的接待、友好的相处,还是默然的无视?学生如何迅速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与同事和谐相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考验。会计专业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可以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会计知识+道德素质+职业技能”一体化的“适应型”人才。
(二)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积累工作经验
社会阅历和工作经验是会计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但这些因素是校园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为什么社会上的招聘单位更愿意用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愿意录用应届毕业生呢?原因就在于应届毕业生的头脑都是用理论知识武装的,缺乏工作经验。无论什么性质、规模大小的公司在招聘应届生时,虽然侧重点会有所不同,但有一个要素是所有公司都重视的,那就是应聘人员是否具有与应聘职位相关的实习经验。会计专业学生只有通过毕业实习,深入到现场,理论联系实际,积累工作经验,缩短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在找工作时就会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三)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会计工作是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旨在为相关各方提供所需求的会计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学生通过毕业实习,要结合实习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避免纸上谈兵。在处理新的经济业务时,要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学生把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论,理论再通过实践的检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阅历和经验。
(四)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端正就业态度
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能提前了解社会,在实习中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认知社会中的优胜劣汰,培养竞争意识,端正就业态度,避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真正做到量能定位和量力就业。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先就业,再择业。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就会从一个会计新手逐渐成长为有经验的“老”会计。当你成为“老”会计之后,再来谋求个人职业的发展,空间就会更大。
(五)锻炼综合能力,为写毕业论文做准备
毕业实习是通过综合运用全部会计专业知识来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核算能力、分析能力、审计能力、会计软件运用能力、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等。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围绕毕业论文撰写进行毕业实习,并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准备。
二、毕业实习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目前,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时间8周左右,采取校外分散实习的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毕业实习前,在大四第一学期期末由会计专业导师向学生布置大四第二学期的毕业实习任务;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专业指导老师主要通过电话、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远程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要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专业指导老师根据实习资料给出实习成绩。
(二)存在问题
1.实习单位很分散
现在会计专业人数较多,一个年级一般有二三百人,不可能像原来人数少的时候,把几百人统一安排到一个或几个单位实习。而且,实习单位的会计人员岗位比较稳定,每个单位能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现在的会计毕业实习大多是由学生在寒假期间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实习单位非常分散,不便于指导老师检查毕业实习情况。
2.指导老师管理难
这种由学生在假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情况,会形成点多面广的毕业实习布局,这不仅增加了学校对毕业实习管理的难度,而且也给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带来了很多困难,专业导师对实习学生鞭长莫及,不易管理。而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不是本单位的员工也不会去认真管理,不会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来去自由,组织纪律散漫,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实习态度差
毕业实习由于缺乏有效监督,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不找单位实习,毕业实习要结束时,随便找个单位在实习报告上盖章签字,返校时交给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和实习单位鉴定表就交差了事。本来应该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来写的评语鉴定,变成了学生自己写的评语鉴定。更让老师大跌眼镜的是,当你阅读不同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习总结时,你会对学生所写的内容有种很强烈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原来是甲同学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由乙同学实习单位的李大姐变成了张大姐,再往下核对,两个同学大多数的日志内容相似度较高。经查证,学生的日志内容都来自网上,只进行了少量修改甚至不修改。学生这种敷衍了事、不认真实习的态度和行为,使毕业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取得毕业实习应有的效果。
4.学生实习时间短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在8周左右,即使加上寒假时间,也只有约3个月。就学生而言,在3个月的时间里,有的学生可能才刚刚熟悉了实习工作就要返校完成毕业论文,导致实习效果不明显。对实习单位来说,可能才刚刚培养了一个能用的人,而这学生就要返校了,这对实习单位在人员衔接、工作交接上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
5.实习与论文撰写脱节
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有极少数同学的课题是真正来源于社会实践,论文选题是从毕业实习的收获中提炼出来的。大多数学生的论文选题都与毕业实习脱节,或者是从网上看哪类题目写得多,资料好收集,就跟风;或者是论文题目从形式上看是实践题目,但从写作内容上看基本都是理论分析,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分析的少之又少,即使有一定分析也不深入。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脱节,没有发挥毕业实习是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作用,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是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再从实践中得到升华的目的。
三、加强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毕业实习的作用,保证实习质量,这对于学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共同管理毕业实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和依托石油、冶金两大特色资源,采取与企业共建重点会计实验中心,共建实体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与石油行业、冶金行业、物流行业、旅游行业等开展深入的校企合作。一般的实习单位很多会因为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不会让一个 “外人”真正插手单位的会计业务,平时就让学生打打杂;实习生一看实习单位的态度不认真管理,也就“混混时间”,交个实习报告完事。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应当选择好实习共建单位,由专业老师带队去实习。由于学校和共建单位是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实习单位就会真心接收学生去上岗实习,会认真给学生分派工作任务,把毕业实习落到实处。
(二)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实习的管理
对于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要在事前进行引导:一是指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单位。二是在实习中,要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熟知单位的基本业务处理及新型经济业务的处理,熟悉主要的岗位工作,并由低到高进行换岗。三是根据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的职业选择实习单位,比如有意向到服务业就业的就应该到服务业单位去实习,可以尽快了解该行业的业务流程和会计处理。
由于经费的限制,对分散实习的学生不好管理,可以建立“学生―指导老师(辅导员)―实习单位”三位一体的联系方式,定期(比如每周)或不定期进行三者间的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辅导员负责追踪学生的到岗情况,学生要向指导老师汇报顶岗的内容,避免“放羊”现象,尽量让指导老师能随时监管学生,充分发挥毕业实习的应有作用。只有这样的毕业实习才具有针对性,通过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无缝对接,缩短毕业后到就业单位的磨合期。
(三)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度
毕业实习是检查学生专业所学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可以从考核方式上严格要求,提高学生的重视度。要求学生平时给专业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不定期传送现场的实习图片,每月写出实习小结。指导老师可以不定期进行实地检查,或者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学生返校后,开个实习总结会,每个学生都汇报自己的实习收获。指导老师认真检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是否齐全,内容是否真实,禁止从网上、同学间相互抄袭,严格控制毕业实习过关率。要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如果不按要求执行,没有拿到毕业实习的学分,重修毕业实习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会影响顺利毕业。另外,要求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都要来自自己的毕业实习,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四)延长会计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
从原来安排的实习时间看,学生实习8周后就要返校写毕业论文。很多实习单位觉得学生刚熟悉了岗位就要走,因此不愿意放人,尤其是与学生签了就业协议的单位更不愿意放人。学生不能按时返校完成论文,论文指导老师也有意见。对此,建议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延长毕业实习时间,把毕业实习时间提前到大四第一学期。大四第二学期专门写毕业论文。有半年的实习时间,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实践,更有助于实现毕业实习的目标。
(五)加强实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结合
毕业实习时间延长到半年,学生既可以进行社会实践,又可以围绕毕业论文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获得有关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做好准备。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实习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税务筹划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认真思考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撰写成毕业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空谈,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樊婵婵.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16).
[2]张尧洪.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27).
(编辑:文汝)
G642.0
A
1673-1999(2015)12-0064-03
王玲(1974-),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重庆401331)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税务管理。
2015-10-10
2012年重庆科技学院教改项目“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237)研究成果之一。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5篇
题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优化研究①
关键词:毕业设计会计专业技能
一、职业教育中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培养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和服务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包括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的改革与优化。
高职教学体系,主要包含课堂教学、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毕业设计是其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前两个环节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检验,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有机衔接,也是学生学以致用成效的直接体现。从教学功能来看,该环节主要是将课堂教学形成的基础性职业行为能力与在顶岗实习中形成的应用性职业行为能力进行内化,提升学生创新发展性的职业行为能力。通过毕业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扩大、深化已有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实际工作以及独立解决工作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以致用。
根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要求,强调育人应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应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的原则,把好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而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的综合检验,是经过顶岗实习的实践性论证后上升至理论层级的一个内化过程,肩负着检验教育教学成效、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的重要使命。
综上所述,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设计在整个高职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毕业设计方案如何制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分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一方面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应立足于区域发展需求、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应包含素质、技术和技能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分析
据《2020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达到66%。中小微企业一般规模较小,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也较短,普遍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因为这些人员一进公司马上就能投入工作,同时也免去了公司的培训成本。调查资料显示,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中大多是负责一些会计核算工作,这要求他们要有扎实的财务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尽快地熟悉企业环境,了解财务规章制度和相关规定,独立完成证账簿表业务。因此,中小微企业对高职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的任职需求更加突出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
(三)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要求分析
“2022年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评选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财务云、会计大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以及流程自动化(RPA和IPA),除此之外还有电子发票、在线与远程办公、商业智能(BI)等。由此可见,随着“大智移云”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会计行业在新技术的引领下,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云会计、会计机器人、外包服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转型等会计新模式和新业态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数字知识的概念正在从技术能力和应用发展到更广泛的视角,包括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决策和评估等技能,以及诸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等相关技能。王开田(2018)认为在“大智移云”时代,会计类专业人才还需具备综合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与信息获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和持续创新能力,具备“三商、五能、七识”,能够知战略、懂业务、精财务、会分析、善沟通,这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四)专业目录变更的导向意义分析
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精准对接大数据技术重塑下的会计行业新业态,将传统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这一指导性文件作为职业教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为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新专业目录的发布,在优化专业设置、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作为培养方案重要一环的毕业设计,按照传统的毕业设计方案显然已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改革的迫切性也凸显出来。
三、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查阅研究文献及在福建省内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结论,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形式可概括为毕业论文、调查报告、财务分析、模拟账务核算四类。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四类毕业设计形式各有利弊。
(一)毕业论文类
毕业论文,是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它的目的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倾向。而高职院校侧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毕业设计更注重工学结合及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提升,毕业论文类型的毕业设计与高职教育的目标、特点不符。此外,从笔者近几年指导的毕业论文看,大多数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主题脱离,内容空洞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比较突出,整体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职学生由于其学情特点,专业理论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分析能力也相对有限,完成学术研究性较强的论文的困难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正处于顶岗实习期间,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受到时空条件制约,无论是选题还是写作方面的指导都比较有限。
(二)调查报告类
调查报告与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不同,它是一种应用性的论文,是针对专业问题提出的专题性意见和建议。它原则上要求学生以自己实习的单位为背景来写,与学生顶岗实习能更好地进行融合。此外,由于其应用性较强,所以选题也相对更为务实,而且在此过程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何开展观察调查、如何进行样本分析,从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但是,从高职学生的素质构成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强,分析研究的能力相对有限,难以真正有效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散在各地,指导老师对学生实习单位的情况也不尽了解,导致指导力度不足、流于形式,整体效果大打折扣。
(三)财务分析类
主要是通过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形式,针对社会经济中某一财务会计现象或某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的高职教育来说,让毕业生扎实细致分析一个现实案例,相对于撰写毕业论文更富有挑战性和现实意义。但是它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知识系统以及较强的研究创新能力。而从近年高职教育发展来看,随着高职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学生自身素质有限、学习自主性不强。同时,受学校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师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基本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所讲所授,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理论基础不扎实、知识的系统性不足、系统研究能力薄弱。
(四)模拟账务核算类
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训的方式,针对一家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从期初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完成一系列的账务处理流程,最后编制报表及纳税申报。这一类毕业设计模拟企业会计岗位的真实工作流程,较好地实现了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流程,锻炼职业判断、独立学习能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避免了抄袭、敷衍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这类毕业设计是传统手工会计的转化,更多强调的是财务核算能力,几乎不涉及财务分析能力、管理思维、大数据应用能力等其他综合能力的考核。
四、毕业设计方案优化的总体思路
综上所述,传统毕业设计形式无法适应新业态、新技术下的行业人才需求,也无法支撑新专业目录下“大数据会计”的培养目标要求,对学生的评价也难以做到全面客观。因此,有必要对毕业设计方案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一)毕业设计方案的参考依据
将毕业设计与岗赛证融通,实现毕业设计方案技术手段构成的多样化,丰富毕业设计方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工程。“岗”是技能学习的方向,因此毕业设计方案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赛”即技能竞赛,是技能学习的标杆,应积极进行竞赛成果转化,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吸收竞赛精华有机融入毕业设计方案制订。“证”是技能学习的行业检验,各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其中,可以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就业供给侧矛盾。在毕业设计方案制订时,可以积极探索将大赛内容融入毕业设计中,围绕赛项项目和考证任务设计毕业设计项目和内容。同时,将“赛证”评价机制融入毕业设计评价,将技能考核标准化、规范化,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增加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体现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改变传统毕业设计评价中主观内容占比大的弊端。
(二)毕业设计方案的项目构成
以需求为导向,引入真实生产案例、任务、项目和流程作为毕业设计载体,优化完善毕业设计方案的项目构成。教育部长谈职业教育的七个“像”提出:“学校像企业、教室像车间、课堂像工段、教师像师傅、学生像学徒、教案像图纸、作业像产品。”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三年学习最后的“作业”,也是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产品”。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一“产品”具体表现为健全完善的会计资料、依法合规的纳税报表、服务管理需求的数据指标和分析报告,这正是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优化的主要方向。
(三)毕业设计方案的考核维度
德技融合,从素质、技术和技能三方面健全毕业设计评价考核维度。随着“三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建设已深入人心,从培养方案到课程标准都深度融合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要求。从素质维度来看,毕业设计不仅应该包含对学生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参与管理等职业素养层面的评价,还应该包含严谨细致、创新性等劳动精神层面的评价。此外,面对数字颠覆和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会计不仅需要技术知识,对软技能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世界经济论坛预测,未来世界最需要的前五项技能分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人事管理以及协作能力。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不仅要考察技术技能水平,也要把素质维度纳入考量范畴。
(四)毕业设计方案的考核内容
点面结合,覆盖专业主干课程,突出考核学生学以致用的综合素质,丰富考核的知识范围。传统毕业设计较多强调会计的规则性,忽视会计的职业判断和分析决策,考核面较窄。从知识和能力维度来看,毕业设计方案应涵盖高职三年主干学科的核心知识,以账务处理为基础,融汇会计信息系统、Excel应用、纳税申报、财务分析与管理等学科知识。其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Excel应用、纳税申报等属于“面”的考核,对操作的规范性及结果的准确度要求高,突出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完整性,应尽量做到覆盖面宽。而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可视化呈现属于“点”的考核,分析的视角、指标的应用、方案的选择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要求高,但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灵活选择某一个视角进行点状分析即可。通过点面结合的形式,实现对学生灵活全面的评价。
(五)毕业设计评价主体
要实行产教融合,体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评价校企双导师评价机制。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会计职业教育的授课地点已从单一的课堂逐渐转向财务共享中心、实践基地等,教学方式日趋灵活,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毕业设计也应顺势而为,强化校企合作,让合作企业深度参与毕业设计方案制订及评价全过程。同时,加强与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软件开发企业的互动,联合开发形成一套符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软件系统。根据各院校产教融合开展情况,合作深入的院校可以将模拟实操转化为真正的上岗操作,实行校企双导师评价机制,将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一部分交给企业导师。
五、毕业设计优化的路径模式
构建“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参与管理能力评价—表达和呈现能力评价”目标导向清晰、循序渐进的三级评价模式(见图1)。
(一)紧扣职业岗位标准,强化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开发基于能力递进的云财务实践平台,根据职业岗位标准,分岗位完成账务处理及纳税申报。在岗位设置上,可以参考中小型企业实际岗位设置,亦可参考各类技能竞赛岗位设置。在任务设置上,应包含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纳税实务在内的岗位工作任务。在实施载体上,学生可登录云平台随时完成任务,不受时空限制,且平台实时评分,通过及时评价让学生更加有获得感且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信息化评价手段,能有效解决学生抄袭、敷衍的问题,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指导教师批阅的主观性因素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顶层设计时应注重对职业环境的模拟,在系统中内化职业所要求的主要知识、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模块,以贴近真实环境的会计实践应用。
(二)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强化参与管理能力评价
要求学生针对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主体企业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选择必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决策。它着重考核学生知识的广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需要进行职业判断和统筹分析,是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选择分析视角,利用Excel工具设计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题目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依赖指导教师主观评价。在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获取分析资料的难题,且围绕同一个主体企业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可避免指导教师对分析对象不熟悉造成的评价不客观的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发挥创作能力,避免毕业设计的同质化。
(三)以综合素质提升为导向,强化表达和呈现能力评价
主要要求学生针对上述“参与管理能力评价”的分析指标,利用Excel、BI等工具制作数据看板进行可视化呈现,并进行简要的文字分析,从而帮助信息使用者实现更有效的决策,这项能力在当今企业实务中显得甚为重要。笔者就职的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所倡导的“云顶三好人”理念,教育学生要“把心安好、把事做好、把话说好”,其中的“把话说好”,就包含了要把工作的结果用较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出来的要求。与参与管理能力的评价一样,这部分不设标准答案,由学生自主创作,教师手动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
六、效果评价及展望
“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业教育原则,要求职业教育不能“坐而论道”,要“起而行之”。对于高职毕业设计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将重点放在可用、可见、可测的技能评价上,评价的形式应兼顾标准化与创造性。
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优化,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毕业设计方式,使毕业设计的评价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首先,学生在完成会计基础知识和技术评价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及时评价、学生反复纠错,在检验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和溯源思维;其次,通过自主选择分析视角进行财务分析,很好地考核了学生的管理思维和数据思维;最后,通过数据可视化表达,可以考核学生信息化工具应用能力以及文案撰写和自主创新能力,有效融合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考查,避免了互相抄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的难度,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合理。
毕业设计肩负着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成果、检验教学成效的重要使命,要以打造一门“金课”的态度去对待毕业设计,不能流于形式。有能力的学校可以融入地方特色,通过个性化定制、校企合作共建等形式开发自己的毕业设计平台;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可以将“1+X”证书训练平台、职业技能竞赛平台、综合模拟实训平台进行改造,转化为一部分毕业设计平台。此外,具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学校,也可以将企业真实业务和社会技术服务融入毕业设计,实现校企双导师评价机制,真正将毕业设计成果作为一项产品输出;对于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也可以将参与管理能力评价、表达和呈现能力评价灵活转变为创业策划,将专创融合教育成果融入毕业设计方案进行呈现。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6篇
题目: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改革之“五个统一”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高职
摘要: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此环节对专业技能有一定的提升,本文在对陕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创新出“五个统一”模式的毕业实习改革探索,以此解决会计专业毕业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更好地利用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五个统一”;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相对于其他高等教育的学生更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而会计专业也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学生就业前,毕业实训就成为锻炼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唯一途径。因此,与企业合作,校企共同开展毕业实训教学,对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今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习单位无法有效把关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务很强的专业,所以学生应该针对自己专业所学选择实习单位。但目前,会计岗位的实习单位并不好找,一方面,学生没有任何实务经验,很难上手,需要实习单位老师的指导,但大部分企业不愿意指导实习生,耗费时间成本,这就导致学生无法都找到相应的会计岗位。另一方面,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数量庞大,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确实也不容易。而学生为了尽早实习,无奈之下就会找一些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很难在此为学生的实习单位把关,即使实习岗位不与会计专业相关,指导教师也不太可能让学生重新寻找实习单位。
2.学生实习期间缺乏有效管理
由于学生寻找的实习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指导教师不可能全国各地地追踪学生的实习情况,只能通过电话、网络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或是与单位负责人进行有限的沟通,不能面面俱到地指导学生的实习,不能及时或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学生下班后的生活情况指导老师更不可能进行管理。
3.学生实习效果无法有效评估
一般情况下,实习结束后,学生将实习时的情况汇报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但这种评价方式并不完全,指导教师只知道学生在实习单位都做了哪些工作,无法得知更多学生实际实习情况的细节,无法对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没有一个考核机制帮助老师测评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学生自己也无法准确得知自己的实务水平的高低。
而对实习时根本就没有从事会计类相关岗位的学生来说,毕业实习这一环节对他们的专业提升毫无意义,更不要谈实习效果了。
二、实施“五个统一”模式的设想
针对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笔者提出了“五个统一”模式的设想,即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让企业充分参与学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环节。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为企业提供人才,省去了企业招聘的成本和新员工进入企业培训的成本,是一种学生和企业双赢的策略。
“五个统一”模式主要是通过统一实习、统一管理、统一考试、统一答题和统一评价这五方面来进行的,旨在从学生刚开始实习就使企业充分参与其中,只有企业提供的实习场所才是最真实的场所,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专业技巧和提升学生的实务水平。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谓是获益匪浅。
1.统一实习
所谓的统一实习,是指会计专业的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在对10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有1/3的学生愿意去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他们认为校企合作的企业更加正规,能学到实用技术。一方面,统一实习非常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找不到对口专业的实习岗位这一问题,对实务操作水平要求比较高的会计专业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来源,企业可以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较为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个人能力、品德等各个方面。
2.统一管理
所谓的统一管理就是学校和企业统一管理实习的学生。在对陕西省62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时,有47家企业认为对于实习的学生,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管理。两者对学生共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会计这门专业,对企业的运作非常重要,要处理好企业账务,需要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学校的指导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专业知识,企业的员工可以给学生进行实务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并且,学生在校企合作的企业实习,相对来说学生较为集中,这样方便指导教师跟踪到企业进行学生的管理,可以及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
3.统一考试
所谓的统一考试则是校企双方对根据学生实习特点进行统一出题考试。在对陕西省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101名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有72名学生选择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指导,从而保证实习的效果。只有制定相关机制才能保证实习效果,因为实习结束后,学生需要参加统一考试,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鞭策学生在实习单位认认真真地实习,珍惜实习的机会。
所以,最重要的是,企业与学校共同出题测试,学校一般是从理论方面进行测试,而企业则能够提供实务方面的测试,这样理论和实务紧密结合,可以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校清楚掌握学生的理论应用情况。方便学校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企业挑选优秀的学生进入企业,成为合格的员工,为企业节约招聘成本。
4.统一答题
学校和企业共同出题考试后,可以采取让学生单独或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测试,测试的题目可以多种多样,主要是围绕着出纳岗位和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展开,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的工资内容,并可以通过手工实务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这两种方式,让学生完成题目。
5.统一评价
企业和学校可以根据统一考试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共同给予学生评价。这个评价从整体来说是较为公平和全面的,不仅调动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企业、学校这三方都能有所收获,学生了解了会计这个行业的相关情况,积累了企业实务操作经验,了解到自己专业水平,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加努力;企业由于从最初就参与学生的实习,经过几个月的接触,企业能够对学生的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再根据评价结果,企业可以挑选合适的学生作为员工,这样大大缩短了新员工入职时的磨合期,为企业节约成本;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可以帮助学校完善对学生的系统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更要在实务中不断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处理公司账务的基本流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方法或方式进行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的“五个统一”模式的改革探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技能的要求,提高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成长周期,并且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成本,而且也使学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更加理性化,同时,“五个统一”模式对企业和学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合作,需要企业的大力配合,在现实条件下,达到理想的情况还有一定难度,这其中也需要当地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支持,相信政府、企业和学校的大力合作会为我国职业教育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7篇
题目:浅谈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及教育改革措施
摘要:国家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面临着进口热,出口极冷的现状,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需要会计方面的经验,一个企业最多一到两个的极少的需求量,因此,如何通过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的心理使用能力的增强,就业观念的创新来多方面提高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会计专业;就业分析;就业困境;教育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分析,以16年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会计专业共有毕业生359人,专升本继续升造的学生有28人,占整体人数的7.7%;进入金融系统的学生人数有11人,占整体人数的3%;创新创业的学生人数有4人,占整体人数的1.1%;290人进入了中小企业工作,占学生人数的81%;(进入企业工作的这290名学生,并不是全部都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很大一部分,转岗到行政、管理、销售岗位中);余下的这部分学生占7.2%,一般选择和父母一起做生意或微商等自由职业。学生的就业过程中,跳槽非常的频繁,一些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还有的涉及到违反会计的职业道德,学生的实际就业质量也在逐年下降。
二、当前会计专业的就业形势
1、会计人员基数很大,目前的市场人员实际上供大于求
会计市场上的会计人员比仅仅来自各高校的毕业生,实际上,很多其他层面的社会人员,也都报考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如此多的会计供给者,实际上冲击着会计应届毕业生的求职。
2、应届毕业生的薪资待遇低于其他岗位,低于学生的期待值
在对学生的就业意向的调查中,学生对于自己的首份工作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当实际找工作过程中,学生发现薪资待遇极差,甚至有一个月仅有300元的补贴时,学生往往不屑一顾,宁愿没有工作,也不去入职。其实仔细地分析,倒不是学生,需求多高的薪资待遇,实际上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同观有很大的关联,她们普遍认为,高薪资能体现她们的价值,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在实际找工作中,慢慢的不再找会计相关联系的工作,而是把目光视线瞄准到销售,行政等工作上。
3、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经验不足,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
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往往是优中选优,招聘人员极少,不光要求有比较好的成绩,还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节约培养人成本,方便应届毕业生能尽快的融入工作。但是实际上,学生确实实际经验比较缺乏,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导致求职的失败。
4、会计专业的学生性格较内向,市场竞争力较弱
我们在学生大一的时候,对所有的学生都做过SCL-90测验,气质量表,很大一部分学生,性格上较为内向,有抑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混合型的占了一部分,这部分的人员性格中,具有以下行为特征:抑郁质一般行为孤僻,多愁善感,动作迟缓,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的细节,富于想象,具有内倾性;粘液质一般行为沉着、安静,情绪不易外露,行动缓慢、注意稳定不易转移、自制力强、不善随机应变,具有内倾性。性格上的内倾性,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会主动去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素质,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去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这也导致了实际就业过程中的失败率较高。
5、低端会计较多,高端会计缺乏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只会算账、记账的低端会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现在的会计人员,还应该多方面了解税法、经济法、法律知识、法务。
6、一些学校培养过程侧重权重有所偏移
有的学校在会计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过于注重会计理论课程,而一些会计的实训课程,较人为,较刻意,带有强迫性,并不能形成理论和实践的完美融合。理论与实践在衔接过程中的脱节,肯定是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用人企业的需求的。
新会计准则法、会计法规的颁布,是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的,而在高校中,有一小部分老师,固步自封,还在学习老的,旧版的知识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吸收及运用。这也是导致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就业困难的对策和方法
1、在校期间获得更多的专业证书,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合理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快的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还可以进行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的考证、银行从业资格证的考证等。这些证书的获得一方面是用来增强个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拓展学生的就业层次,通过获得高层次的证书来提高竞争力。
2、在校期间克服自身不足,提高综合能力
会计专业的学生性格上具有内倾性,不善随机应变,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去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去克服性格上的缺失,找机会去锻炼;同时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很清楚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掌握基本的excel的应用和财务软件的运用。随着企业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范围的扩张,企业的经济也逐渐走向复杂化,财务的核算工作也更加繁重,学生在校期间,就将用友、金蝶等财务系统研发的软件熟练后,就能快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毕业生才能在最难就业季中脱颖而出。
3、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我们在调查应届毕业生求职找工作时候的心态时,发现学生存在一定的错误就业观念,有的学生好高骛远,有的学生过于自卑,有的学生迟迟不敢面对找工作,我们应该在就业教育的时候,通过案例、通过心理分析告诉我们的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就业观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踏实工作,不断地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该努力的地方,应该制定一个非常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不要只盯住会计岗位,对于一些证券、保险、金融岗位也需要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才,在就业的过程中,不能太过于自恃清高,要谦虚,要以学习、积累经验作为首要,从基层的岗位干起,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走向高薪会计岗位。
4、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组织
会计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匹配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学院专业负责人,应该制定出与企业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实践教学不再牵强化、故意化,为了实践而实践。制度的设置、实践与理论的结合,让企业导师能参与学生实践环节,发挥了学校老师、企业导师双方的优势,保证了学生实际与理论的不脱节,也顺利的让我们的学生在实际就业过程中,有了一定的经验的积累,对学生顺利择业提供帮助。
5、毕业生应紧跟时代需求,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新会计准则法、会计法规的颁布,是为了适应新形式下我国经济的发展需求的,而在高校中,有一小部分老师,固步自封,还在学习老的,旧版的知识进行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吸收及运用。
我们的毕业生应该通过网络、电子图书馆等了解新的法规、新的准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去适应企业的学期。而高校中,也应该让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更新新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新的教材、灵活的安排培训内容,去适应不同会计岗位的需求。
6、学校层面要想办法得到领导的重视,明确清晰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
只有领导重视了,教师才能够重视,教师重视了,学生才有可能去重视,领导应该加强学习,要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观念、拓宽会计教育的思路,明确所培养的学生状况,尽可能培养应用型的人才、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人才。
7、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研室主任要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个很清晰的认识,什么课程在什么时间段开设,开设多少学时?不同的课程应该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排课,对于会计类的核心课程: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经法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要加大课程的力度,要安排资深的老师进行授课。
在教学实践环节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让学生参与实习与培训,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实训机会,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在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劣势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提升。
四、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运行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帮助我们的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摸准自己的定位,克服心理障碍,早点理想的工作岗位,将对我们的社会、企业、学生本人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教育中,也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不断创新,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这才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途径。
[1]王芳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初探[]J.经济策论,2016.
[2]陈楠楠、曹兰之、顾佳晨:浅析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及措施[J].管理视窗,2016.
[3]刘珈希:关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职业教育,2016(30).
[4]左卫青: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商业会计,2012(4).
[5]吴文青:工学结合视角下会计实训教学探讨[J].鄂州大学学报,2014(2).
[6]成茜: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J].中国商论,2015(14).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8篇
题目:浅析当下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摘要: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中职院校对毕业生的教育和培养侧重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就业保障,其中会计专业作为就业面比较广泛的一个专业,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比较受到学生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来讲,如何做好会计就业工作,对于学生和院校而言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下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未来毕业生就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职;会计毕业生;就业
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就业方面,对学生的吸引力都比较大。会计专业就业面广泛,就业相对稳定,是很多中职院校学生发展中比较关注的选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专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仅对他们自己的学习能力是一种肯定,同时,也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以及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提供了帮助。
一、当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中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就业机会有限技能掌握有限。当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的能力水平有限,很多学生虽然比较细化会计这个专业,但是在具体的就业过程中却面临着阻力。通过分析发现,当前很多学生就业遇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就业能力不足,特别是对于会计电算化方面相关的知识掌握还存在着不足。这种情况就体现了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但是,在当今的就业市场,企业对于学生在就业技能方面的掌握需求较大,学生需要掌握会计计算工作中的各项技能,特别是电算化的技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需求。但是,当前在很多中职院校中,院校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往往在技能上存在欠缺,由于院校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因此,对于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是有限的,这也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不稳定影响就业前景和自身发展。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不稳定性特点,这种就业不稳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会计专业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比较普遍的频繁跳槽现象,跳槽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一种认可,但与此同时,频繁的跳槽不利于学生个人自身稳定的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就业受到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他们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所学知识有限,就业后有所进步的情况下选择跳槽。
二、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对策分析
(一)中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要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
养。对于会计类学生而言,社会发展中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比较多的,然而中职院校中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却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难题和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自身掌握的技能是比较少的,因此,未来在中职院校的发展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能教学,将会计电算化等技能教学作为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学的重要技能来培养,这也是当前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未来,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增加一些教学实践,通过教学的实践过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学生对于会计专业不仅掌握一定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运用实际的操作技能来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二)中职院校需注重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教学方面
的培养。针对当前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稳定性差的情况,未来,中职院校需要有针对性的侧重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教学培养,特别是,要注重提升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注重将他们自身的发展与职业规划相联系。当前,在很多高等院校中都设有职业规划课程,未来,在中职院校中也可以加入这样的课程,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年纪比较小,他们对于职业的认识和职业的定位都比较模糊,很多学生在就业后没有养成正确的职业定位认识,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通过在中职院校中开展职业规划方面的课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认识和职业定位的引导,强化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路径进行规划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样也能够更好的实现他们的稳定性。
三、结束语
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好的,未来,在中职院校的发展中,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可以尝试着对学生展开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以保障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就业。
参考文献:
[1] 宁金吾. 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3,10:57-58.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9篇
题目: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摘要:网络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现代商业模式不断革新和变化,国际、国内会计学专业教育均面临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迅速适应现代商业运作模式变化的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挑战。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应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构建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机制 实践教学模式
一、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创新创业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经济提质增效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近年来,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纷纷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同时,有力带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全方位改革。高等院校实践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实践教學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长期以来学院式教育的影响,实际上已经造成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上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不匹配。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实践发展趋势
从世界范围看,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大多非常重视学院教育与实践应用的衔接,以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建立在“双元制(Dual System)”基础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VE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教学模式,它的突出优势就是将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能够培养既具有较强操作技能,又能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迅速做出调整,进行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的应用型人才。VET最初是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内接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培训,以更好地掌握“怎样做”的问题。同时,又在职业学校里以学生的身份接受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和通识教育,以了解实训技能操作中“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升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开始和企业合作引入“双元制”教育模式,以改善结构性失业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也以其完整的体系、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享有良好的国际声誉,成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典范。另一方面,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学术、职业团体对会计教育水平的下降表示了担心,认为现行的会计教育模式没有能够对学生进行诸如会计发展的历史、会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职业道德教育、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合理的职业判断、推理、职业怀疑态度等方面进行成功的教育。也有学者指出,美国现行的会计教育过于理论化,往往与企业实践需要不一致。首先,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实务工作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没有及时调整使得学生能够去应对这些变化;其次,会计教育过分关注不切合企业实际业务的既定规则的应用,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能力的培养。这种不一致也体现在学界和业界对会计能力判断的不同。如在知识的掌握上,学界重视企业治理,业界认为经济学更重要;学界强调信息技术的一般理论,业界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技能的掌握上,学界强调计量和报告的技术处理,业界则注重对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的遵守;在职业态度上,学界强调对职业道德及专业责任的理解,业界关注的是如何将其应用于真实世界。总之,现行的会计教育不足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也不能够让学生去充分理解实践中的会计程序和企业财务结构,会计教育从业者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会计实务工作者一起制定与时俱进的会计课程体系,提高会计教育质量,助力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发展。
三、国内会计学本科教育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严重滞后
国内会计学本科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上同样面临困境。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创新消除了传统交易模式信息处理时间与地点的约束,经济全球化驱动下的会计国际趋同等因素共同促进了各种要素资源的全球流动,也带来了资源配置的全球化竞争趋势。经济社会的变革要求会计职业的角色功能做出必要的改变和重新定位。会计职业领域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其职业重心从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向参与战略管理和流程优化的管理会计倾斜,进而对会计人才知识和能力衍生出新的需求。与这种趋势形成反差的是大学不能像企业那样迅速了解市场变化信息,大学会计教育往往滞后于会计实务的发展,对外部实务界的新需求反映迟缓,加剧了会计教育与企业实务之间的脱节。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开展和深化,大学会计学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我国大学会计实践教学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不仅表现为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实践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学时分布方面也反映出现行大学会计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正在加紧融合,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总体上仍然存在教学目标(实践认知还是能力培养)模糊,课程实训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尤其在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企业自身信息化风险、战略以及业务流程风险,以及商业模式、资本运作的网络化环境等方面,会计学专业相关实践、实训课程内容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对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构建校企互动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
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应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内容的重构,课程实验、实训的整合,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构建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探索会计人才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
(一)重构实践教学内容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为推动全球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的统一发展,构建了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价值观三个方面,通过实地考察、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实践及创新能力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发展及当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根据企业运营对会计人员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需求,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照现有会计学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进。实现业务“技能训练型”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向能够体现企业运营实践和环境变化对会计人员综合处置和应对能力需求的“能力培养型”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转化。
(二)整合课程实验、实训
会计学本科教育现有的会计实验、实训大多按课程(如各门课程的课内试验)或业务(如会计基础实训、会计综合业务实训、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等)设置,实验、实训的内容就单个课程或业务的设置而言相对完整,可以达到业务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但是,这种相对孤立的实验、实训设置没有很好地反映企业实践中不同业务之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运营形成全局观念,从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对现有的課程实验、实训进行系统整合,以ERP沙盘为平台,将现有课程实验、实训的会计、财务等业务训练内容与企业模拟生产运营、市场竞争和投融资等活动有机结合,采用情景模拟、分组对抗的实验组织形式,模拟企业经营、管理及产品竞争等内部真实场景和外部市场环境,将会计实验、实训嵌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局下进行,构建ERP沙盘情景模拟会计综合实训平台,使学生能够在企业运营实践的参与中学习,在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败(成功)中学习,在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中学习。一方面,使现有相对孤立的课程实验、实训更为系统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会计实验、实践教学的实战性,有助于提升学生业务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构建实践教学与商业模式双向互动机制
现有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多为会计专业实习的单向构建模式。合作企业(或其他单位等人才需求部门)通常都能够满足会计专业实习岗位及业务训练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业务技能训练,甚至部分涉及企业资本运作和财务决策相关业务实践内容,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会计学专业的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问题。但是,很少能有合作企业将企业运营实践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与大学会计教育成效(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实践创新能力)之间脱节的信息真正反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来,没有很好地起到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大学会计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和改进的积极作用。对此,借鉴德国综合性大学与企业合作引入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对现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构建模式进行突破和创新,采用学校派员实行专业教师轮换顶岗,有偿聘任企业专业人员兼职校内实训教师等形式,定期反馈企业运营实践及环境变化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的信息,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商业运作模式之间信息交换的双向互动机制,以适时调整大学会计教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持续改进校内实践教学的ERP沙盘情景模拟会计综合实训。当然,这种互动机制的实现需要企业和大学之间建立互信、互助的深度合作,企业法人参与的积极性、企业员工履职的责任心都需要有效的利益驱动和精神激励的制度保障。另外,大学运用收到的(会计教育与企业实践脱节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生产力,需要教学、实践、教改等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师资,或大学师资与企业相关员工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的人才支撑。
五、结语
如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局部改革不可能彻底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整体推进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实施模式的构建、持续信息反馈机制的形成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分环节、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Brewer,Peter C etal.The Future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Addressing the Competency Crisis[J].Strategic Finance,2014,(8):29-37.
[2]Arie Pratama.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Academicians and Practitioners on Accountant Competencie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211):19-26.
[3]Paul E,Madsen.Has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Declined?[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5,(3):1115-1147.
[4]Inaliah Mohd Ali etal.Perception of Employers and Educators in Accounting Education[J].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35):54-63.
[5]Chang J C,Hwang R N.Accouting Education,Firm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Research Note[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 Education,2003,12(4):441-450.
[6]John Richard Edwards.Accounting education in Britain during the early modern period[J]. Accounting History Review,2011,21(1):37-67.
[7]树友林.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1,(11):136-138.
[8]陈安.高职会计“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3,(20).
[9]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1):36-41.
[10]陈莹.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体系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15,42(6):119-128.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0篇
题目: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摘要】 文章立足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我国建筑业与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特点出发,在比较国内外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职建筑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对建筑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华泽公司发布的上海市财会类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报告,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及师资队伍建设四融合,以期为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高职建筑会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F23;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12-0127-03
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具有点多、域广和线长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建设项目和建筑产品越来越复杂,建筑业企业提供的工程服务越来越多样化,需要精益化管理建设项目,因此对建筑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建筑会计人才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建筑业企业的需求,因此对高职建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国内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现状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性和实际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如何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提高学生整体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国内外高职会计教育面临的难题。国外典型的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德国的“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MES”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等,这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值得借鉴。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式、“双证书”模式、“2+1”模式、学工交替培养模式、项目中心培养模式等。目前,我国对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复制照搬国外的经验而不进行社会发展背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区分,或盲目模仿工科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则很难称得上是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综观国内外有关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与结论,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产学结合”,这对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产学结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校企合作遇冷,高职院校要找到一家能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的合作企业比较困难,学生很少有长期实习的机会,影响了学生对必要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增加了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难度。在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及建筑业急需高质量会计人才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应对高职建筑会计人才的培养问题给予重视。
二、我国高职建筑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业具有特殊性,高职院校在培养建筑会计人才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建筑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笔者于2018年采取网络问卷的方式,针对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九个省市的二十多家建筑业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出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的技术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随着人工智能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取代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而且用时短、准确率高,同时随着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会计基本技能,而是拓展到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策的思考和创新等方面。
建筑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要求会计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除了要完成企业基本的财会工作以外,还要进行工程投融资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结算,并管理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等。建筑业企业在获得竞标后,会计人员需要对整个建筑项目进行预算,如施工前期投资、项目预算、项目施工时间等,要求施工企业给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配备专门的会计人员,以方便不同建设环节的资金支付和资金流向查询。如果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将人才培养仅仅定位于培养具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仅关注如何组织财务活动,而忽视了对财务协调、团队合作、人际交往和应对压力的培养,高职建筑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会偏離市场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建筑业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管理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为中小企业,企业的财务人员较少,分工困难,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建筑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建筑业有关的财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建筑业有着自己的行业特征,为了更快地融入企业,进入工作岗位,更好地发挥管理作用,高职建筑会计人才应掌握建筑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内部市场环境情况等,并对此有更深入的理解。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一般涵盖会计专业学生所需的基础知识,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比较齐全,包括考证课程和竞赛课程等。但课程设置还是以工商企业为主,与建筑业企业相关的课程设置得不全面、不完善,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三)一线教师与学生均缺乏建筑业企业的实践机会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一线实践经历,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之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练就了足够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在实践教学工作中却缺乏相应的经验,尤其是缺乏建筑业企业会计工作经验。对此,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教师每五年参加的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规定学生应在第五、第六学期到企业实习,但在实际中学生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有限。对于一线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实践,学校的投入远远不够。
三、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通过对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九个省市的二十多家建筑业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参考上海华泽科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泽公司)发布的上海市财会类岗位能力需求分析报告,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索,将产教融合的思想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华泽公司发布的需求分析报告主要采取网络数据采集方法,调查范围为某招聘平台在2017年9月发布的上海地区会计职位招聘信息,样本来自于1 377家民营中小企业,选取了9个主要会计岗位:出纳(200家)、会计(200家)、成本会计(200家)、财务助理(200家)、财务主管/一般会计主管(200家)、财务经理(200家)、首席财务官(100家)、审计员/助理(27家)、税务专员/助理(50家)。
(一)人才培养目标融合
目前,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与建筑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匹配。通过对建筑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可知,建筑业企业对会计人才比较看重以下几方面:(1)对法律法规的掌握程度:选择“精通经济法、税法等法律法规”的企业占52.38%。(2)应具备哪些专业能力:选择“操作计算机及财务软件能力”的企业占66.67%。(3)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知识:选择“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企业占71.43%,选择“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企业各占57.14%。(4)必须具备哪些技能:选择“会计分析能力”的企业占76.19%,选择“会计核算能力”的企业占66.67%。(5)最看重的职业素质:选择“敬业精神”的企业占76.19%,选择“责任心”的企业占71.43%,选择“合作能力”的企业占61.9%,选择“沟通能力”的企业占52.38%。
从华泽公司发布的需求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出,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主要看重以下几方面:(1)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项是:熟练使用财务软件(738家)、熟悉国家财经政策和会计税务法规(624家)、熟练使用办公软件(619家)。(2)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项是:沟通能力(687家)、财务分析能力(365家)、组织协调能力(307家)。(3)对价值观的要求占比最高的三项是:责任心(635家)、认真细致(646家)、团队精神(550家)。
综上,目前建筑业企业高度重视会计人才以下方面的能力:熟悉并精通财经法律法规、能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具有财务分析能力和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等。由此可见,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于以上几方面,真正做到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相融合。
(二)课程设置融合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最好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参考,或者鼓励企业参与到课程建设过程中,毕竟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相应的工作岗位,故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应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相融合。在对建筑业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中,企业对建筑类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以下要求:(1)认为应开设以下专业课程:基础会计(71.43%)、财务会计(57.14%)、出纳实务(52.38%)、会计电算化(42.86%)。(2)对教学提出的建议包括: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61.9%),注重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57.14%),注重专业知识理论的培养(52.38%)。
结合华泽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要想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提升课程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将岗位工作流程纳入课程内容。工作经验、上手速度直接影响着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现有课程内容如果纳入会计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工作流程与工作要点以及相关案例等,会使学生受益匪浅。(2)将财务软件、法律法规纳入课程内容。在现代社会,电子单据越来越普及,学生需要熟悉常用的财务软件。此外,学生应对经济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敏感性。会计专业课程应加入相关内容。(3)添加拔高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要求具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有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等,高职院校可以考虑为部分优秀并有余力进行选修的学生提供比较深入且更具实用性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计为纯线上课程,向学生提供教材、视频、习题等,教师仅作答疑辅导。(4)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邀请行业精英,继承和选择优秀的跨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办公软件、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雇主的满意度和学校的知名度。(5)举办各类交流会。定期邀请知名校友、行业专家、合作企业专家开展专场交流会,通过实用性主题演讲、热点问题研讨、现场答疑等形式,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行業动态、职场风云,提前做好进入职场的准备。
综上,目前建筑业企业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看重以下几方面:考证课程、实践能力课程、岗位技能课程、财务软件与法律法规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等,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中应多加重视。
(三)实习实训融合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1”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最后撰写毕业论文。也有一些高职院校实行的是“2.5+0.5”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为2.5年,最后的半年时间用于实习并撰写毕业论文。除了实习企业的带教师傅外,各高职院校还配备了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及毕业班辅导员进行指导及实习走访。这个环节很好地体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理念,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前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使指导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情况。
在对建筑业企业的问卷调查中,企业对顶岗实习和校企合作的态度如下:(1)是否赞同安排在校学生(非毕业生)参与顶岗实习:选择同意的企业占66.67%。(2)安排在校学生顶岗实习最好选择哪个时间段:选择1月和6月的企业各占19.05%。(3)希望接受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长度:选择3个月的企业占38.1%,选择半年的企业占23.81%。(4)对顶岗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是否考虑留用:选择经考核合格可留用的企业占52.38%,选择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留用的企业占38.1%。
结合华泽公司发布的需求分析报告,可以从以下方面对顶岗实习与校企合作进行改进:(1)根据分析数据显示,要求具有一年或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岗位包括出纳员、财务助理、审计、税务等,学校可建议实习单位尽量提供上述岗位,以保证学生实习的含金量。(2)加大校企合作范围。高职院校应不断发展对口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包括顶岗实习、就业指导、招聘等,为毕业生铺路搭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四)师资队伍建设融合
要培养建筑会计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引入行业专家,打造产教融合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作为教学团队的一部分,切实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尤其是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应融入企业,定期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流程,明确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并将实践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教师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在华泽公司发布的分析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大会计教师能力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职业教育的基本能力。高校应结合会计相关职位要求,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制度,组织教师培训,并建立“双素质”教师队伍,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2)开展教学研讨,提高教学能力。邀请业内教育专家,通过教学研讨会,使本校教师获取新的教学技术,提升本校教师的教学能力。S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鲜华.基于“五力模型”的建筑类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6,(8).
[2] 刘花.创业创新型校企合作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业会计,2017,(12).
[3] 石文.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商业会计,2018,(10).
[4] 成倩.贵州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7.
[5] 刘頔.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1篇
题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探析
一、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内容不具备系统性
调查显示,不少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依然按照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安排,没有考虑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进行教学内容改革。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也仅局限于会计信息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对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及供应链管理内容则涉及较少,实践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总账系统、财务报表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收应付管理系统等模拟性实验。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实践教学内容反复演练的是虚拟的某个制造企业某一时期的某一部分业务,没有考虑部门之间、业务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如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实现企业资源计划的有效运用,达不到有效锻炼学生能力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采购、销售、存货管理模块实验操作比较复杂,不好把握,根据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的综合业务资料难以获得和实施。
(二)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目前既懂会计知识及管理理论又懂信息化知识的教师比较缺乏,是制约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高的重要因素。以我校为例,目前从事会计信息实践教学教师所学专业均为计算机专业。应该说,这些教师对数据库程序代码的编写、软件系统分析过程、软件系统架构、应用软件操作都非常熟悉,但对会计知识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时,极容易把这门课程上成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点往往侧重讲授计算机知识,而并不是将计算机作为信息化工具重点讲授会计的业务处理。此外,他们对于会计业务流程处理并对其进行改造、厘清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内部控制的手段和方式感到力不从心。而会计专业毕业的高校教师,对利用会计准则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比较熟悉,但是计算机理论与实践基础不够扎实,无法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实现过程。
(三)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健全
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随着会计准则的修订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许多高校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体系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但是,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浪潮,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双轨并行”模式。一方面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有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忽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会计学专业的会计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教学,设置的课程多是会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如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税法等。“双轨并行”模式运行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无法融会贯通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知识,造成课程内容支离破碎,无法做到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学生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缺乏科学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的规划,实验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松散和随意也制约了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发挥。
(四)会计信息化教学实验监管力度不够
据了解,由于师资及设施条件限制,一些高校会计学专业合班上课比较普遍,学生上机操作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被迫分批、分组进行,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同时并行,分组授课的教学进度的不一致,再加上会计信息化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处理也不够及时,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会计信息化教学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部分高校会计学实验室(中心)指导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实验内容不十分了解,有的仅以机房维护为己任,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计算机技术或是会计软件应用)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由于自身特点,实验教学很难像课堂教学一样进行检查。以我校为例,实验教学的监督和检查也主要检查机房是否有、学生出勤情况、指导教师是否到岗、实验人员是否进行维护等内容;至于实验教学指导人员尽心程度和效果、学生完成实验教学质量等,由于考核难度,往往不在考核内容之列。
二、构建适应实务能力提高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体系
(一)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
首先,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自身特点,在日常教学中网络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或多项交流。其次,会计信息化教学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法。众所周知,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围绕一定培训的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强化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商品化财务会计软件(如用友)和管理软件的设计原理及操作流程,提高学生运用有关会计软件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尝试采用沙盘情景教学模式训练法。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模式,其实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模拟实验,该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以沙盘的形式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在模拟对抗中,学生可以对整体战略、生产能力规划与安排、资金需求规划、财务经济指标分析等多种企业活动进行演练,通过观察到每步决策对企业运营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加深学生创新能力及财务知识的感性认识;最后,加强与有关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我校经济与管理实验室就经常邀请软件公司(如用友和金蝶公司)的资深技术或市场人员来开展会计信息化案例教学,介绍各类软件升级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操作会计实务中经常使用的主要会计软件,以案例形式系统介绍如用友ERP财务软件的应用,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应该是以强化培养集管理知识与会计知识与计算机水平于一体、具有良好会计从业素质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和强化学生专业知识面,构建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知识模块,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的需要。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会计类课程为中心、以管理类课程和计算机类课程为基础,构建由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财务与审计、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构成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中,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前沿管理思想要贯穿在会计学基础、中高级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之中,无论在手工环境还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都要重视会计理论与信息化的紧密结合。在毕业前安排的综合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各门会计课程的实验,可先在手工环境中安排,然后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帮助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对会计信息化过程和会计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流程的理解。在实践教学中,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以及应用方法的基础上,辅以财务软件的具体应用,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争取做到会计信息化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加强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层次的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无论是实施多样性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还是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会计信息化会计人才的关键,都离不开建设具有较高会计理论水平和较强会计实践能力、专兼结合、富有改革精神的会计学教师队伍,以满足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需要。因此,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式:不定期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中国会计学会等组织的各种信息技术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外关于会计信息化的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校实施的博士化工程,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会计信息化教学科研水平;引导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结合最新会计准则把握会计信息化教学,为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通过“传、帮、带”活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会计信息化实践性教学的需要,逐渐形成老、中、青三级梯队信息能力强、相互支撑、教学科研相长的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师队伍,提升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整体水平;邀请软件公司的销售或技术开发人员定期到学校,与专任教师进行交流,提高专任教师对软件开发和运行动态的了解。
(四)完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保障会计信息化教学健康有序发展,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已经科学设置的情况下,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会计信息化实践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保证会计信息化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学生信息化学习成绩和实验室信息化教学管理水平的评价。对所讲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学期期末,要向教研室提交实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指导书、课程分析、作业等。对教师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考核重点放在会计信息化教学材料的准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评价、学生会计实验报告质量独立规范的评价上。学生会计信息化实践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重点体现在实习报告册的填写上,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化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内容。根据各层次实验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考核成绩的具体标准,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内实验只考核平时成绩,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综合考虑期末和平时成绩,评价时注重从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个体学习与团队学习等方面考虑。对管理人员的考评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师和学生对其填写的服务及设施满意度进行综合考评。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2篇
题目: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要】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成功经验,本文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层面、三项保障、四个统一和五个环节”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模式。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实践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主体教学之一,是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由书本走向就业的接口,是学生养成良好会计职业道德、严谨作风和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它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会计专业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院”)申办和建设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本文对构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相关研究。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是由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各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它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概括为5部分内容:即一个目标、两个层面、三项保障、四个统一和五个环节。
一、一个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正确定位的依据,也是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作为能对社会经济管理的发展产生实际作用的会计专业,社会对其人员要求的基本标准是具有会计手工和电算化的双重操作能力,具有会计和会计电算化职业资格证书。在此基础上,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两个层面
(一)校内实训
作为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校内实训室通过实时安排,在指导老师带领下通过校内会计模拟实训,比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实现人机并行,进行财务分析和以学生所做会计业务为基础实现学生之间相互审计等多项实践内容,可以有效缩短会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培养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提高其相应的专业技能,为将来顺利完成校外实践、走上工作岗位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二)校外实践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可以安排学生在第六学期到校外进行实践,通过参加校外各个实习基地会计专业岗位实习、会计专业毕业实习、会计制度设计、企业会计岗位主要业务流程设计和调查研究等多个实践环节,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掌握真实的会计业务,熟练运用各种会计处理、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践相互交融为一体,并在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将二者自然、和谐地结合起来。同时,在此过程中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三、三项保障
为保证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效性,根据实践教学规律及其特点,必须强化3个方面的建设:
(一)实训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的最重要实施者,教师水平的高低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专业技能的确定、计划的安排、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或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等都离不开教师。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教师队伍培养模式,不断构建一支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具备初、中、高级人员的合理师资结构的“双师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
(二)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保证,它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承载主体,也是施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依据。实训教材的选取应将职业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放在首位,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的总体目标,涵盖本专业各项核心技能的基本内容,实现层次性、整体性和有效性的和谐统一,以满足会计实践教学的需要。
(三)实训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条件具体是指在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它是决定实践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物质基础,加强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应从职业性、整体性、开放性、先进性和服务性等方面提高建设层次,实现实训教学效益最大化。
四、四个统一
(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制定与组织,都是从专业培养要求、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的。因此,一方面,会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必须相互结合和渗透,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要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孤立、形式化地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只片面强调会计理论教学的倾向;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统一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理论教学达到“必须、够用”,实践教学达到“必须、实用”。
(二)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统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能力训练的同时,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反映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满足基本技能培养的前提下,重点突出会计实务处理、会计软件应用、审计、财务分析等核心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加强对学生在为人处世、团队协助、会计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
(三)硬件和软件相统一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然涉及到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统一,实践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有硬件的物质支撑,而且更需要软件的充实。硬件建设相对简单一些,其建设应在满足客观需要的前提下重点突出特色;软件建设则是难点和重点,其核心是体系的文化内涵建设。例如,我院在进行实训硬件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了企业会计岗位的设置、按会计工作流程组织教学、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过程的结合、校企合作等先进文化内涵建设。可以想象,只有好看的教学硬件而没有内涵先进的“软件”,只能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四)课内和课外相统一
课内实训和课外实践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内实训是实践教学主体,课外实践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课内各种会计实训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加大课外实践的分量。如,通过成立会计兴趣小组、举办会计竞赛等多种模式,积极拓展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五、五个环节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会计职业活动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和会计规范为标准,重点突出核心技能,体现“五个环节”。 即课堂实训、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5个环节的内容体系。
(一)课堂实训
课堂实训是指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边讲边练、当场指导的实训,其设置是按照“必须、够用、实用”和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财务软件应用能力和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等课程,有计划地设置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商业会计、审计、财务软件应用、财务管理等课堂实训课程。通过课堂模拟学习,巩固知识,培养具体的操作技能。
(二)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是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企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基本技能训练,强化会计专业学生对基本技能熟练应用和掌握。
(三)专业技能实训
专业技能是会计从业者在会计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是根据学生就业的岗位需求而设计的专业技能,属于专业方向性技能。例如,可在教学中安排商业会计模拟、纳税申报、审计、财务软件等1—3周不等的专业技能实训,实现从实训模拟到实际应用的过渡。
(四)专业综合实训
专业综合实训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以及专业后续发展能力而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所进行的实训,它属于专业拓展性技能实训,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的能力。例如,融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知识为一体的企业会计实训,集会计实务和电算化为一体的人机并行实训等,通过一整套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会计职业岗位中的会计处理、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素质。
(五)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最能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教育特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而且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如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等),有助于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整体环境和整个工作过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可使他们熟悉工作环境,及早融入企业。
总之,构建一个完善、有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完成必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断促进会计专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S].1996.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
[3] 曲洪山. 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的实践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5).
[4] 郑春龙.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5] 石红. 信息化视角下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3篇
题目:浅析高校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困境与突破路径
摘要:目前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提升是机会和挑战并存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S学院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安排,了解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学习现状,提出相关问题及应对的具体路径,以期为新一届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提升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提升困境;突破路径
一、S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学习现状
S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22届人数已达518人,此次调研人数504人,占比97.30%。调研发现,S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在专业学习方面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专业课程学习呈现需求进阶
据了解,S学院会计学专业根据其各个专业课程特点的不同,将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训课,根据大学四年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进行课程设置。
在开设的专业课程中,《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培养学生对会计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财务报表分析》《统计学》培养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让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税法》《税务会计》培养学生对会计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的熟悉度和信息敏感度及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Excel与会计审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财务会计实验》注重学生会计实际操作软件的熟练掌握,运用知识理论进行实际操作的实务能力。
(二)财会知识学习向专业能力提升转向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当下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方面,大部分同学认为不能完全适应该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来说,对于大学四年专业课程中《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的学科知识大家表示没有很好的给予重视,掌握程度按照《税法》《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知识依次递减,导致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仅局限于基础算账、记账的财会知识部分。对于此现状,首先自身应该将大学四年学习的专业理论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并且在面对专业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应用,把知识理论转变为自身的专业能力。在新会计准则颁布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大部分同學都反映会计实务工作技能、会计信息识别能力和传统会计观念等有所影响,会计人员在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惯例趋同和会计环境日趋复杂的双重压力下,提高相应的能力素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
二、S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升困境
就S学院2018级本科毕业生来说,对于目前S学院会计学课程安排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且大部分仅处于理论层面的基础掌握,没有完全达到课程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以及知识技能未能很好的与实操技能相结合,专业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运用,提升过程面临诸多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不充分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可知,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对于其在业务活动中运用职业判断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能力这一方面来说,其中具备该能力的人数仅占比为23.81%,说明能真正掌握并在实务中恰当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部分占少数;基本具备该能力的人数占比为46.83%,说明这部分人对该能力的运用并未有一个确定的把握;而不具备该能力的人数占比29.37%,说明仍有一部分人对于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足,未能端正态度正视其重要性。
(二)对信息处理能力和提升方法的认识不全面
绝大多数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认为,信息处理的能力即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而忽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操作能力。且在对提升信息处理能力方法的调查中,65.35%的人认为信息教育这一途径有利于具备信息处理能力,而对于个人网络学习、教师进行专业辅导以及其他途径的重视程度平均占比11%左右。信息教育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必然之路,应是需要加以重视,但对于一种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关于信息处理能力,这一概括面相当广泛的维度,它涉及了对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也包括对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知识的范畴等,所以对于个人的自主学习与教师参与的专项辅导的重要方面不应该缺失。
三、应对S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学习独立思考、准确判断分析的能力
会计环境受大环境影响的变化容易造成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即对于会计工作的处理也会有不同的影响,此时就需要以准确的职业判断力来实际应对[2]。除此之外,独立的思考创造,信息数据的广泛性可以极大的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其能力有助于个人系统的建立分析判断思维模式,从而能够掌握独立且熟练地从信息载体中提取有效资源的能力,以应对于实际工作中的不同挑战。
(二)多方面循环作用构建良性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信息教育不可或缺,因为这是对于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来说最直接且便捷有效的途径,从而能够掌握独立且熟练地从信息载体中提取有效资源的能力。除此之外,现今繁荣的网络文化也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好环境,独立的思考创造,信息数据的广泛性可以极大的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如遇到个别问题还可以选择向教师求助,经教师的专项辅导,达到更好的理解,师生有益的沟通也有利于良好的教学,如此循环的方式既锻炼了能力又能更进一步的融入网络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各大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是向外输出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大环境,在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情况下,近年来社会“内卷”风靡,尤其在大学生圈中情况愈加激烈,考研、考证更加普遍化,社会企业的招聘标准也随之提高,所以对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来说,为了在毕业之际寻求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只有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身具备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实操能力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并且真正认识到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愿意为之不懈奋斗,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畏挑战,认清局势,把握机遇,未来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凌.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02):80+94.
[2]雷清.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专业能力培养研究[J].经济师,2011(06):163+165.
[3]田素云,侯悦梅.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构成探讨[J].邢台学院报,2014,29(04):152-154.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4篇
题目:新时代会计多元化人才的阶梯式培养研究
一、新时代会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数字化经济形势下,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早期的企业财会人员只需要处理企业账目,完成现金出纳、成本管理、会计审计等基础工作[1]。但新时代环境下,由于企业经营业务、账目内容的变化,财会人员也需要学习并掌握专业以外的多元化知识与技能,如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金融税务等。如果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人才仍然只具备单一的知识结构与岗位技能,那么他们将难以适应企业复杂化、多元化的岗位工作要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失败。以下从两方面具体论证新时代会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会计人才需求转向复合型、多元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变革、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随着产业多元化发展和国际化接轨转向需要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以财务会计专业为例,新时期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需要了解金融、税务、互联网等多领域知识,以丰富的知识储备适应新环境、新工作。比如,新时期的会计人才要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处理会计实务问题,或者能够读懂英文财报并直接与国际企业合作者探讨会计工作。
(二)多元化会计人才供需失衡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仍旧不高。对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面临着社会、企业对会计多元化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却难以达到新时期企业的用人要求。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十分有必要深入了解会计人才的多元化培养需求,及时革新并调整会计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加强会计专业知识与多领域知识的融合教学,培养出能够满足当前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但存在课程结构单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缺乏逻辑层次等问题。
(一)课程结构单一
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分为基础理论与实务技能两部分。基础课程包括会计理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现金出纳等;实务技能类课程包括会计实训、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财税统计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课程都是围绕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展开,缺少跨学科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结构过于单一[2]。
高职院校现有课程体系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对于互联网、大数据、金融等新领域和新知识缺乏了解,既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会计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串联并应用,也不具备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的应变能力。总之,单一的课程结构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单一化、片面化,无法适应企业日趋复杂多元的岗位工作要求。
(二)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涉及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两个模块,但从多数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与结构分布来看,实务技能类会计课程占比不足20%,且多以选修课、实训课的形式开展,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由此可知,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二者严重失衡的课程结构会导致会计专业学生难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会计实务进行衔接,从而出现高分低能、实操能力低下、人岗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
(三)课程体系缺乏逻辑层次
高职院校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循序渐进,培养过程中应体现出阶梯层次。但从高职院校目前的会计人才课程体系来看,学期内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逻辑层次,将会计课程相对平均地放入学生课程规划中,没有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递进过程[3]。此外,当前的课程体系由于没有在后期设置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金融、税务等其他专业课程,仅仅只设置会计本专业课程,导致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需求脱节。由此可知,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仅仅完成了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无法实现对其层级递进的拔高式培养,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对多元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新时代会计多元化人才的阶梯式培养策略
(一)构建多学科、多技能、多领域的模块化课程
高职院校应基于社会对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的需求,以会计专业模块课程为基础,积极引入新领域、新技能的知识模块,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4]。具体而言可以分为4 个课程模块:
第一模块为财务会计理论知识,包含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基础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好理论基础,加强对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认知理解,形成概念化的会计职业素养。
第二模块为跨学科专业知识。考虑到新时代会计专业与其他学科的知识交融,高职院校需要积极引入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金融税务等专业知识,与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课程模块。这一模块具体涉及会计信息化应用、会计数字化管理、业财融合、金融财务等课程内容,主要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跨学科、多元化知识培养。
第三模块为财务会计专业技能。通过设置会计实操、会计计量与核算、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编制等技能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能力。通过一系列实践类课程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问题处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四模块为会计专业能力与其他职业能力的融合。通过设置实训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会计确认、计量与运算的实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复杂账目处理、财务数据整合的能力,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处理金融和税务类问题的实践能力等,促进会计专业能力在其他学科、其他职业领域的实践应用。
综上,通过建构多学科、多技能、多领域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丰富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还能够满足新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多元化培养需求。
(二)加强会计实务技能、职业素养的实践类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传统的课程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不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5]。面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应重点加强会计实务、职业素养等实践类课程教学,并基于专业技能、实务技能、岗位胜任力、应用创新能力这四种会计职业素养设置相对应的实践类课程。
在培养专业技能方面,高职院校应设置课堂实训课,主要通过实训课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会计是一门强调专业性与实操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完成会计理论知识教学后,应在第一时间为学生设置安排实践应用类课程。通过实训课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问题处理中,加深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其会计实务能力。
在培养实务技能方面,高职院校应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多安排会计实务训练,为学生设置特定的工作情境,要求学生运用其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会计确认、计量、成本核算、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编制等实务,然后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强化并培养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
在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安排顶岗实习机会。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任务中,培养并锻炼学生运用会计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拓展眼界,接触并了解新环境下会计工作的复杂变化与要求,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新知识,与会计工作融会贯通。
在培养应用创新能力方面,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新时代会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尤其是设置创新类实务技能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在其他学科或职业领域有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等新技术手段丰富会计实务技能。
综上,高职院校通过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类实践课程的比重,不仅能够均衡课程结构,促进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贯通,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会计实务技能与其他职业技能相融合的职业素养。
(三)形成层级化、阶梯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增加会计实践类课程比重是基础,关键是按照循序渐进、逐级培养的逻辑关系,构建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培养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多元化会计人才。
高职院校的层级化、阶梯式人才培养可参考以下方式:
第一阶梯的培养目标是夯实基础,对应第1—2 学期。前两个学期的课程体系以会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为主,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会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会计确认、计量、核算等相对基础的会计技能。
第二阶梯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实践能力,对应第3—4学期。这两个学期可以适度减少会计理论知识的课程比重,增加实训类、实务技能类课程比重,专项培养并训练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与运用在会计实务中。在此阶段,学生需要具备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编制等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在特定工作情境下解决与处理会计实务问题。
第三阶梯的培养目标是形成跨学科职业能力,对应第5—6 学期。这两个学期开始拓展新职业知识,为学生开设审计统计、市场经济、税务法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课程,并在课程设计中注重财务会计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的跨学科结合,设置会计信息化应用、大数据财务分析、会计数字化管理、业财融合、金融财务等职业化技能课程。学生要在第5—6 学期完成职业化技能课程的学习,进一步丰富知识结构,形成跨学科、多维度的会计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第四阶梯的培养目标是养成多元化、职业化会计人才,对应第7—8 学期。在这一阶段,高职院校应选择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推荐学生进入合适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一方面,让学生在岗位实习中了解新时代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以此提高自身的会计职业意识,增强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应用能力,解决财务、审计、金融、税法、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实务问题;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多思考、多创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会计方法进行创新结合,为会计实务问题的处理提供新思路,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多元化、复合型会计职业人才。
综上,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层级化、阶梯式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实现理论模块与实务技能模块的均衡配置,而且能够有效梳理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内部逻辑,形成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真正需要的多元化会计人才。
四、结语
本文基于新时代会计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学科、多实践、层级化、阶梯式的全新课程体系,为高校课程设置提供新思路。通过层层递进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能够有效融合会计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会计技能与跨学科职业能力,通过岗位实践提升学生会计职业素养,真正做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帮助学生成为社会真正需要的复合型、多元化会计人才。
毕业论文会计专业范文 第15篇
题目:《关于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文章阐述了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两者相互影响的机制,结合实际案例指出了当前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内部控制、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以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财务风险管理;关系;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益复杂,财务风险不断增加。有效的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与目标
(二)财务风险管理的内涵与方法
三、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相互关系
(一)内部控制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管理对内部控制的反馈作用
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二)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三)信息沟通不畅
(四)监督机制缺失
五、案例分析
选取某企业作为案例,详细分析其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与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
(三)加强信息沟通与共享
(四)强化内部监督与审计
七、结论
总结研究成果,强调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你也可以提供更具体的研究主题或要求,以便我为你提供更贴合你需求的论文内容。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