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生物医药论文发表是生物学和医学相结合的论文,其主要是以生物来为医学做贡献,这篇名字为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新模式研究的论文范文就是为大家讲述这一切的信息,希望在这篇文章里能找到写作论文的灵感,从而完成自己的论文发表。
作者:李丽萍
摘要: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的关键,如何将生物医药技术商业化,需要积极探索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新模式。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生物医药技术转移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为生物医药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工作提供参考。
Abstract: Technology transfer is the key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laboratory. How to commercialize the biomedical technology needs to actively explore new modes of biomedical technology transfer.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ansfer of biomedical technology, and proposes a biomedical technology transfer mode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bio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y transfer.
关键词:技术转移;生物医药;商业化
Key words:technology transfer;biomedicine;commerci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3)20-0194-02
引言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与其他行业相比,生物医药产业特点主要表现为投入大、风险高、收益高,研发周期长等,并且一项生物医药技术从前期研发到后期商品化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技术转移是核心,这一环节的作用主要是承载着基础研究,以及连接着实验室与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医药技术直接制约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一、生物医药技术转移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在重大医药科研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据权威机构统计,截止到2023年4月30日,我国共取得1800多项重大医药科研成果,但是,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不到144项,其技术成果转化率非常之低。
以医药院校为例,在各种科研成果中,主要是理论研究成果,在全部研究成果中,应用技术成果不到30%,能够做到推广应用的技术成果约为15%。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研发技术成果转化率高达50%,甚至70%。从研发技术成果转换率的角度来说,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 技术研发脱离消费需求
在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其承接的科研项目大部分属于国家级重大课题,并且有相应基金的支持,但是这种研发与消费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课题从立题就没有深入研究调查消费需求,一味地注重理论、技術的先进性,造成与消费需求之间的脱钩,最终导致市场无法认可研发成果。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药企业在消费需求方面把握的比较准确,但是,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相比,制药企业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
2、缺乏资金
生物医药研发及技术成果转化需要庞大资金的支持,缺乏资金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关键。从资金投入比例的角度来说,西方发达国家的研发、中期测试、后期商品化,其资金投入比为1:10:100,而我国的比例约为1∶1.1∶1.5,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技术转化的关键。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众多生物医药技术局限于实验室,根本没有进入市场的机会。
对于生物医药技术来说,受自身特点的影响和制约,由于前期研发风险大,并且较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的复杂性,延长了成果转化时间,同时增加了生物医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投入的风险,在资本趋利避害因素的影响下。
必然导致风险资金、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生物医药产业,造成生物医药技术研发缺乏资金的有力支持。
3、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
在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专业的技术转移人才尤其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是核心。在组织开展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其有技术背景、懂技术,对生物医药技术成果具有较强的评价、论证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熟悉生物医药工业行业及市场情况,同时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从实际情况来说,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构成从事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主体,这些科研人员虽然专业技术背景良好,但是,在生物医药市场需求方面几乎是空白,不具备捕捉消费需求的能力。
对于这些科研人员来说,单一的技术推广,导致消费者不认可、不接受这些生物医药技术,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也就无法商业化,增加了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的难度。
4、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
在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中,中介服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科研院所(高校)与制药企业之间充当着纽带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外的中介服务机构进入我国,这种现象倒逼着我国生物医药中介服务机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论是中介机构的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巨大的发展。
受发展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生物医药中介服务机构规模小、功能不完善、服务内容缺乏准确性,并且提供的服务信息数量小,缺乏权威性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技术评估等服务。
另外,也造成科研院所(高校)的技术成果难以与需求者对接,同时制药企业找不到市场急需的生物医药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生物医药技术的持续发展。
二、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在我国,为了完成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和生物医药技术的商业化,需要不断探索生物医药技术转移的模式,通过创新转移模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
1、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行为都要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对于生物医药技术来说,其成果要满足消费需求,为市场提供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医药技术成果才能被市场认可,其商业化才有可能。
在这方面,我国的科研院所、高校等需要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生物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从生物医药技术的研发开始,高度重视市场需求,减少技术研发的盲目性。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研发方向、研发策略,最大限度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的能力。
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以制药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新模式,充分激发制药企业在生物制药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中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模式。
2、建立政、产、学、研、金联合的技术转移模式
政产学研金联合模式是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按照“利益共存、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转移模式的特点是政府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
而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政、产、学、研、金联合体良好运行,需要有相应机制的约束,在合作中,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在彼此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3、丰富投入技术转移的资金途径
雄厚的资金支持是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体系,政府通过投入引导资金,让企业成为真正的投入主体,同时通过吸引社会资金、引入风险投资的方式不断丰富投入技术转移的资金途径。
尤其在国家引导资金不足的前提下,只能借助风险投资为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移筹集资金,首先,豐富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确保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通过设置引导资金,鼓励国有资本、民间资本等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为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机制,调整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生物医药研发属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并存的行业,尤其在前期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这一阶段医药企业与投资机构通过将技术与资金的结合,共同完成生物医药技术的产业化。
4、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
在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中,人才是核心。在组织开展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工作时,需要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这类人才一方面熟悉医学,另一方面懂新药研发,同时懂得企业管理。
在当前的科研院所、技术中介机构等组织,普遍缺乏这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基于此,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帮助现有的科技人员提升知识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鼓励科研人员在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中认识市场、接近市场。
另外,积极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建立一批高素质的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将竞争机制引入组织内部,通过营造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的环境,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5、完善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生物医药技术成果顺利转化
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技术市场中介机构,完善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为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诸如技术评估、技术咨询、市场调查等。对于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来说,
首先,需要收集有关生物医药技术的市场信息,同时出具调查报告,并对企业需求进行评估;其次,需要评估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企业需求等;
第三,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等,为科研院所、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生物医药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通过对接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从根本上实现生物医药技术成果的顺利转移,进一步实现各方的经济目标。
三、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物医药技术转移一方面具有市场行为的属性,另一方面涉及不同的领域,既有国家的宏观政策,又有金融、科技等。
当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科研院所、高校等,通过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彼此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及金融机构的扶持下,
形成政产学研金联合体,借助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将生物医药技术成果、资金、政策等进行融合,建立一个系统的结构体,以此提升我国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水平,实现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刘斌,曾艳,于洁.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的部署与实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11-15.
[2]刘斌,邢雪荣,于洁,曾艳,王晟,赵心刚.创新机制 探索生物技术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之路——中国科学院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J].科技促进发展,2010-11-10.
[3]王天歌,王金苗,袁红梅.基于专利维度的我国生物医药核心技术的识别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6-04-18.
[4]赵刚.“战略新兴产业赵刚大讲堂”系列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多维度思考[J].中国科技财富,2011-10-08.
[5]马彦,戴镇海.生物医药技术转移发展模式探析[J].上海医药,2000-11-15.
本站论文范文来源网络,若内容不实或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原文链接: » (生物医药论文发表)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新模式研究(范文)